06.29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习主席去年在“达沃斯”

每年一月,包括各国首脑在内的全球政界、经济界、学术界著名人士都会齐聚瑞士山区度假胜地达沃斯,召开世界经济论坛(俗称达沃斯会议),围绕全球各类问题展开讨论。去年,首次参加达沃斯会议的习近平国家主席发表了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次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两次演讲都提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而短短一年后的今天,我感到其理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比如,联合国相关文件和决议多次提及,今年的达沃斯会议也延续了这一思路,将主题定为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种种现象都反映了这一点。达沃斯会议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表示“习近平主席那次讲话具有历史意义。当时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成为了今年达沃斯会议的主题,期待今后也能继续顺承这一理念”(新华网 1月26日)。

展望宏大的浪漫主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人一种极为宏大的浪漫主义印象。不过,在去年达沃斯会议的主旨演讲中,习主席提到“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注2),从这个观点来看,就会浮现出一种印象———这是“身边现实世界中的事情”。“我和你”或许也可以换成“本国和他国”。

今天,除了中国以外,恐怕没有别的国家提出这种宏大的理念和方案后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共鸣。现在,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各国之首,在许多方面都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认为,今后将有越来越多国家赞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参与其建设工作。尤其是中国宣称将在国际社会中为其利益发声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已有100多个国家支持、参与的“一带一路”构想沿线国家或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习主席去年在“达沃斯”

2017年4月,肯尼亚的民众在观看由中国企业修建的铁路,这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首条铁路。

与“一带一路”构想的共同点

话说回来,2013年由习主席首次提出,目前被认为已经从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的“一带一路”构想可谓是宏大的世纪工程,两者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赢共享”(注3),而“一带一路”也是如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和生态建设这“五个坚持”(注4),而“一带一路”构想的事业支柱则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内容上有不少地方与“五个坚持”重合。要说“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或者“试验区”恐怕也毫不为过。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式”

去年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列入了联合国的决议之中,不断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推广,可以认为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中国希望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态度。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19大)上,习总书记(国家主席)作政治工作报告,三处提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次提到是“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关于如何深入解读这段话,我想借用杨洁篪国务委员的话(去年11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杨国务委员首先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接着提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也日益重塑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后面还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我们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或许可以说,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产生了历史新鲜感,对构建工作寄予了期待。

伙伴关系是重要要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恐怕并非易事。不过,中国似乎已经想好了独特的路线图。换句话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坚持”之一的伙伴关系的构建工作就是其中的一步(注5)。关于这个伙伴关系,习主席在去年1月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可以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就在于此处。想必中国考虑的路线图是以伙伴关系为前提,扩大“朋友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伙伴关系,杨国务委员的文章也将之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多次提及。无论任何时代,地球上都存在历史、民族、宗教、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阶段、价值观和利害关系不同的各种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类居住在这里,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构建伙伴关系的核心不是欧美式的零和关系,而是共赢共享,也就是重视“共同”的“三共”精神。正可谓是“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想必对于拥有各种国家、各种人、各种问题的地球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成为巨大的福音。

在3月即将召开的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国又将向世界提出怎样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对此非常关注。

注1:原文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

注2:原文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注3:等同于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共”理念

注4:去年1月,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习主席发表的演讲中提及。

注5:特点是通过元首的联合声明,而非条约和协定加以构建,会充分考虑当事国的情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习主席去年在“达沃斯”

江原规由: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ITI)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来源:《China Power》,《人民中国》2018年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