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国家正式宣布取消新能源车企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等的就是这一刻

重磅!6月28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措施中规定,新能源汽车领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将正式被取消,这就意味着特斯拉上海独资建厂将在政策上得到支持。

国家正式宣布取消新能源车企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等的就是这一刻

2018版负面清单第八条明确规定,在汽车制造业上,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2018年版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共在22个领域推出开放措施,值得关注的三大重点领域——大幅扩大服务业开放;基本放开制造业;放宽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准入。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修订说明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以下简称2018年版负面清单)是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行的修订,并单独发布。2018年版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清单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共在22个领域推出开放措施:

1.取消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2.取消特殊和稀缺煤类勘查、开采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3.取消石墨勘查、开采的外资准入限制。

4.取消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取消钨冶炼的外资准入限制。

5.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6.取消船舶(含分段)设计、制造与修理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7.取消干线、支线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3吨级及以上直升机设计与制造,地面、水面效应航行器制造及无人机、浮空器设计与制造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8.取消通用飞机设计、制造与维修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9.武器弹药制造不列入负面清单。

10.取消电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1.取消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2.取消铁路旅客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3.取消国际海上运输公司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

14.取消国际船舶代理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5.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

16.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17.取消对中资银行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

18.2018年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由中方控股改为外资股比不超过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19.2018年将期货公司由中方控股改为外资股比不超过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20.2018年将寿险公司外资股比由50%放宽至51%。2021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21.取消测绘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22.取消禁止外商投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规定。

此外,2018年版负面清单采用了表格形式,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进行了分类。

国家正式宣布取消新能源车企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等的就是这一刻

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后,在接下来的2020年将取消商用车、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在2022年之后,20多年来外资在整车企业在华合资项目中不能超过50%这一“红线”将彻底被取消。

中国市场的开放,首先受到刺激的将是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一直都有在华建厂的想法,中国新能源市场开放后,特斯拉或成为第一个尝鲜的电动车企。早在5月10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工商部门完成注册,开启在华国产化的进程,特斯拉也明确表示过,将在上海建造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首座工厂。

中国是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实现了翻倍,超过了20亿美元的里程碑,国内建厂也将使助力特斯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特斯拉国内建厂一事,无论是对特斯拉还是中国消费者而言,都是利好的消息。对于特斯拉而言,国产能够解决关税问题和有助于缓解量产问题,国产特斯拉对于国内消费者意味着购买特斯拉的费用将大幅减少。

国家正式宣布取消新能源车企外资股比限制!特斯拉等的就是这一刻

在早期中国汽车技术薄弱,政府希望通过“50-50”的中外合资车企股比制度以“市场换技术”,当时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确保中国仍羽翼未丰的汽车行业可以通过与大众、通用等共同建厂来实现以市场换技术,但结果明显不如人意,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自主品牌与海外车企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中国正处于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电动化的过程中,在新能源上或是个很好的实现弯道超车机会,因此对新能源汽车合资或许会放开合资股比,以此刺激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