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通过《 》一文的后台留言来看,小户发现孩子们的

叛逆,着实让家长朋友们大为头痛。

但今天,小户也想让朋友们看到孩子们“叛逆”言行中的积极力量

不少家长可能会问,熊孩子叛逆、“造反”还有理了?!

笔者想说的,并不是青春期孩子就该顶撞家长、目无尊长。而是,我们要在叛逆少年身上发现其优势所在。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要知道,孩子们走向社会后,取得更大成就、拥有更多财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成绩优秀的“乖娃娃”——

而经常会是一些让老师、家长留下深刻印象的叛逆少年、刺头学生。

没错。叛逆的孩子,长大后,通常更有钱。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小户不是瞎说。上世纪60年代,儿童心理学权威期刊《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起过一项长达40余年的学术调查:

1968年,700余名六年级学生(通常,这一阶段孩子会产生明显逆反心理)参与到了这项调查中来。调查人员翔实记录了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智商情商、言行特征等资料。

40年后,学术人员重访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孩子”。调查结果显示,最有钱、最有成就的人,并不是那些在校表现卓越的“乖孩子”(当然,人家也不差,拥有体面工作),而是那些最为“调皮捣蛋”、“叛逆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科研人员,综合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推论:叛逆孩子打破规则、坚韧不拔的性格力量,“奠定”了他们中年时达到最优经济水平的基础。

不知道70、80后的家长朋友们,看没看过《大宅门》这部电视剧?

这部反映北京“同仁堂”家族史的电视剧,或许能为我们解释这一推论:

剧中白景琦,原型为同仁堂乐氏家族第13代掌门人乐镜宇。17个叔伯兄弟中,最具个性、最为叛逆、最不被长辈们看好的,就是他。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白景琦降生伊始便不会哭、聪明绝顶却又顽冥不灵,整个一同仁堂里的“孙猴子”。精明、强悍如王熙凤般的母亲白文氏无从管教,只得将其逐出家门。

但正是,这个跟日本人交朋友、与仇家女谈恋爱的孩子,在所有人中取得了最高成就。“刺头”青年白景琦,离家后凭自学,发明32张药方,重振家业、回归族中。话说这经历,着实有点像曾被苹果公司开除的“刺头”乔布斯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说回乐镜宇,同样也是在同父辈“对着干”的情况下,潜心学习、多方请教,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那么,这种“叛逆”对他商业成功有哪些帮助呢?

1909年,乐家商铺经营模式几近雷同。乐镜宇自己筹款,率先开办了宏济堂阿胶厂。面对驴皮腥臭这个当时无人解决的问题,他毫不回避、拜访名医、共同钻研之下,最终使得宏济堂出产的阿胶,不仅去除了异味,而且香甜芬芳。

要知道,当时一袋面才六七块钱,但宏济堂一斤阿胶就值24块钱。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两种不同的人才类别。一种是“守业”型人才,善于学习、遵守规则、执行力强、不惧劳苦;另一种是“创业”型人才,热爱探索、勇于冒险、革故创新、质疑权威、“破坏”规则。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白景琦(乐镜宇)、乔布斯,甚至是让跑车环游太空的埃隆·马斯克,这些不无“叛逆”、创新精神十足的冒险家,都属于后者。

如此来看,这些研究与案例无异于我们家长的一份“安慰”:

或许,我们面对孩子叛逆,不该大为光火、心急如焚,不该认为自己倾情奉献的教育“苦工”都白做了

家长必读:为什么班里的“刺头学生”,40年后赚钱最多?

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匹倔强、叛逆的汗血“宝马”,都将会成为周边亲朋的“麻烦制造者”。我们作为“驯服”、磨合他们的家长,必然是首当其冲。

小户提醒您:不要惧怕我们与孩子的冲突,更用不着反感他们的“叛逆”。此中过程,我们将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孩子,更加聪明、更有智慧、更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新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