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代遗留的那些佛教寺庙,佛徒弟应该都去拜见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从此,雍和宫开始了它既为皇家第一寺庙又为连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与蒙古、西藏地方纽带、桥梁作用的辉煌历史。 雍和宫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56年在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属的宗教类博物馆。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黄寺位于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中段,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西黄寺均以黄琉璃瓦覆盖,红墙苍松,佛塔嵯峨,气势非凡。 该寺为清顺治九年为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故又称达赖庙。乾隆四十五年班禅六世在寺中圆寂,乾隆四十七年高宗建清净化域之塔以纪念班禅六世,因塔内安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 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

广济寺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四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创建于宋朝末年。元代改称报恩洪济寺,后毁于兵燹,殿宇无存。


广化寺广化寺的创始年代大约在1342年前后。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大雄宝殿丹墀下发掘了两通断残石碑,一通是明弘治十年立的《敕赐广化寺记》碑,仅存上面几句引文依稀可见,为研究广化寺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时期,寺院初名“嘉福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改建为龙泉寺。金代扩建为大万寿寺。明代皇家几次赐名修建。至康熙三十一年起,又大事重修,清圣主于康熙三十六年亲赐寺名“敕建岫云寺”。寺名历代更改不一,独潭柘一名,传久不衰。 2001年6月25日,潭柘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