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你在學校學了什麼呀?”放學路上,我們常常這樣問孩子。

多半收到這樣的回答:“學了兩位數加減法(或者其他七七八)!”

“有什麼不懂的嗎?”

“沒有。”

世界最怕這一瞬間的沉默。

然後,到了可怕的期末季:什麼都懂了,考試沒考好,錯的千奇百怪,他到底懂不懂呀?懂了多少啊?能力在哪個level呀?

一臉蒙。

以上圍繞著同一個問題,關於提問。如何通過提問,判斷孩子的學習、思考能力到什麼樣的程度,繼而引導他去有效的思考與創新,都是有章法的、層層遞進的。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有效、易操作的方法——Bloom’s Taxonomy布魯姆目標分類法。爸爸媽媽用這一招,不論是課堂所學知識,還是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孩子所想,再去循序漸進、由簡入深地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創新。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布魯姆目標分類法,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Benjamin Bloom本傑明·布魯姆的重大成就之一。他本人是芝加哥大學教育學教授,曾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是國際教育評價協會評價和課程專家,以開發高層思維問題的分類而聞名於世。

簡單說,他將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面:remembering認知,understanding理解,applying應用,analyzing分析,evaluating評價和creating創新。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這個方法,一開始是運用於老師教育學生的,被超多教育學、心理學專家稱為“The incredible Teaching Tool 難以置信的教學工具”。

難以置信到什麼地步呢?

老師通過詢問一系列的批判性思維問題,或者更高階、深入的問題,可以大規模地提升學生各方面、各維度的思考、創新能力。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促使學生更關注細節,從基礎的第一階remembering認知層面開始,通過一系列的技巧提問,層層遞進、剝繭抽絲,轉向金字塔的頂部creating創造層面,即思維技能的至高水平,讓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所謂,無處不生活,無處不教育,這麼難以置信的工具同樣可以用於父母與孩子。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最近帶孩子們去看了《侏羅紀世界2》,特意選了4D版本,讓他們更好去感受。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故事講的是,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所在的小島,即將火山噴發,小島上的恐龍危在旦夕。

救or不救, that’s a question!當然,這也成了電影貫穿其中的議題。政府決定不救,另一群勇敢、追夢的人開啟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拯救行動。但人們的貪婪,並不會因為“物以稀為貴”,就對恐龍這類珍稀物種而嚴加保護,有商人反而把恐龍變成了買賣。恐怖的是,買賣者就混雜在拯救隊中……

按照布魯姆分類目標法,我從低階提問開始。

因為家裡的孩子有大有小,所以我的提問會比較針對性地分層一下。

一階:Remembering 認知

看看孩子有沒有了解基本信息和關鍵信息,我拉著三歲寶貝問:“電影講的是什麼呀?”

他興奮地說得斷斷續續:“恐龍,火山爆發了,大家去救它們。”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二階:Understanding 理解

“你怎麼判斷哪些是壞人呢?壞人為什麼要搶恐龍呢?”

我嘗試用理解性問題,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話,去解釋、形容、總結電影裡的內容、人物關係,或者解釋某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三歲寶貝答:“他們傷害了救恐龍的人,他們賣恐龍。”

六歲孩子說:“他們拿恐龍做實驗,整出了暴虐迅猛龍。”

三階:Applying 應用

“如果是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呢?”這個問題比較像“知識的轉移”,讓孩子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其他場合。

三歲寶貝:“我要打死壞蛋!”

六歲孩子:“我會像那個小女孩一樣勇敢……”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四階:Analyzing 分析

“你為什麼會這樣做?你覺得小女孩是怎麼樣的人?”我在嘗試讓孩子們再次去摳細節,探索不同的關係和理解。

很有意思,三歲寶貝也搶答了這個問題:“壞蛋太討厭啦!我想要世界和平!”

六歲孩子想了想:“她跟我差不多大,那麼恐怖還那麼勇敢,而且她還救了恐龍。”(電影裡,恐龍快被毒氣毒死的時候,是小女孩按下了開門鍵,拯救了恐龍。)

爺爺參與進來了,引導孩子們:“小女孩是克隆人對嗎?她很喜歡研究恐龍,很勇敢、沉著,對不對?”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孩子們開始去回想,“克隆人”是什麼梗,出現在哪一幕……

一段解釋,花費了我近10分鐘的時間,又繼續開始更深層次的問題。

五階:Evaluating 評價

這一類型的問題,主要考驗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因為蠻難實現的,所以我找一個教育學博士的朋友聊,她表示,這一階的問題對於中國孩子確實很難,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關。一下子出來這麼個評價性的東西,多少會有點蒙。但是,也不是不能解決,我們儘量將評價對象拆分得很小很小。比如,別問拯救世界的事,而是問:“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拯救恐龍?”

意料之中,三歲寶貝一臉蒙。

六歲孩子想了蠻久,中間有點想放棄,我又鼓勵、引導了一下,得到這樣的回答:“我們將恐龍轉移到另外一個島上可以嗎?這樣,既不會給人類帶來危險,也可以讓恐龍活下去。”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無論如何,我還挺滿意這個回答的。

最高階:Creating 創新

這應該算是培養孩子的終極學習目標了,是為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五階已經蠻難的了,我算是硬著頭皮,去嘗試問詢孩子:“你們能改編一個新的故事嗎?將場景畫下來。”

對於這個問題,他們思考了好一陣,居然都有了自己的簡單或稍稍複雜的設計。

三歲寶貝不太懂“改編”的意思,直接說:“壞蛋在一開始就死光光了,叔叔、阿姨他們拯救了恐龍。”

六歲孩子則畫了一幅畫,藍藍的海水、綠色的森林,叔叔、阿姨和小女孩跟恐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她強調:“沒有火山爆發。”繼續告訴我,“布魯(一隻恐龍)雖然很生氣歐文一開始欺騙了它,但還是原諒了歐文,因為它是leader嘛,所以它招呼別的恐龍都跟著歐文走,去到這個美麗的島上,開啟新的生活。”

接下來,我已經不用提問了,因為他們設計了非常多的問題來追問我。

“看電影的時候,雨是怎麼下到我身上的?”

“椅子後背噴氣的設置,我沒有找到也。在哪裡呀?”

“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生出的恐龍,究竟是食草還是食肉呢?”

……OMG!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布魯姆研究得出結論:

學習過程中,知識的呈現是循序漸進的,前面的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就會讓後面的學習變得困難,接著後面不會的問題就會更多,如此下來,堆積的問題會出現一種“指數爆炸”的增長方式。

作為父母,我們要尤其重視。

一方面,我們要幫助孩子從簡單的remembering記住知識點,逐步走向深層次的analyzing分析、evaluating評價、creating創新。另一方面,要珍惜孩子的每一次提問,把問題及時消滅,這樣孩子才會學得順利、輕鬆,進入一種良性發展的態勢。

昨天,你還在問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記得複習一下筆記哦。”

今天,請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只會讓孩子們停留在第一階的學習。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不會思考,缺乏創新?怪你不會提問!

問問孩子,今天在課堂討論了什麼,想辦法將問題往金字塔的塔尖層層提升。這沒有聽起來那麼難。比如,你可以試著問一年級孩子:“如果李白在發微博,會發什麼樣的內容呢?”這樣,孩子學習李白的詩,慢慢會從remembering認知層面上升到creating創造層面了。

當我們不只是詢問孩子“記住了什麼”時,他們就會有更多機會去思考、創造。

作為父母,只有將知識的深度和寬度給夠,孩子才可以發展成為,有機會和勇氣去“打破砂鍋”的那位,繼而擁有美妙絕倫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