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具體怎麼幹?崇左市以牛羊養殖為例,向我們提供了一份詳盡的“攻略”。該市以助推脫貧攻堅為目標,以貧困戶為主體,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探索出“龍頭示範、合作雙贏、能人引領、帶資入股、園區帶動”五種產業扶貧模式,實現扶貧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287個貧困村中有211個村發展牛羊養殖,覆蓋率達到了74%。存欄肉牛32.46萬頭,同比增長2.2%;肉羊9.53萬隻,同比增長5.96%。全市累計建立牛羊專業合作社196個,帶動2.247萬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實現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出欄肉牛4.16萬頭,同比增長4.52%;肉羊4.87萬隻,同比增長6.57%。其中,貧困戶通過牛羊產業一項戶均收入3萬元。牛羊產業扶貧效益顯著。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崇左市江州區一家標準化養牛場。李暉仁/攝

龍頭示範

“在我們這裡,農民可以用小額貸款入股,還可以把土地出租,或者賣牧草、打工,增收手段多樣化。”在廣西旭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投資建設寧明縣駱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林貼村肉牛生態養殖基地,採取“龍頭企業+農投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由農投公司對全縣貧困戶小額信貸、產業扶貧資金進行整合,吸納當地貧困戶以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入股,每年按入股資金的8%享受分紅4000元。同時,入股的社員還可以出租土地給公司種草,或自己種植牧草賣給公司,也可到公司打工賺取勞務費。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目前,崇左市7個縣(市、區)均引進有大型龍頭企業引導發展牛羊養殖業。全市獲得行業龍頭企業3家,創建國家級牛羊養殖標準化示範場3家、自治區級4家,榮獲“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稱號的牛羊養殖場28家。

記者點評:由政府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能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有效解決產業項目規模小、成效不明顯以及產品銷售不暢等難題,達到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合作雙贏

“農戶向我們買牛,委託我們飼養,母牛產仔後一起分紅。”大新縣隴那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採用的是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良種牛寄養模式,由農戶籌資1.5萬元,向合作社採購西門塔爾基礎母牛1頭,並委託合作社代為飼養。母牛產仔後,按市場價格所產仔牛的純利潤,農戶和合作社以4∶6比例分紅。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員已達到108人,扶持貧困戶744戶,已兌現入股貧困戶分紅280萬元。而且,合作社每年加工利用甘蔗尾梢等農作物秸稈3萬噸,按每噸200元計,農民增加收入600萬元,實現了合作社與貧困戶“雙贏”。

記者點評:由農民自發或政府引導或當地龍頭企業幫助組成專業合作社,挖掘本地特色產業,整合村內土地、資金等生產資料,主要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等運行方式,合作雙贏。這樣一來,貧困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可就近創業、就業。

能人引領

天等縣南嶺村養牛能人勞紹般,在政府扶貧政策扶持下建設養殖小區,帶動8戶貧困戶成立犇犇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貧困戶發展肉牛養殖。貧困戶以養殖場地、技術、購銷指導和資金監管“掛靠託管”合作社的方式參與產業發展,享受養殖能人以及相關部門在養牛技術、防疫等方面的培訓指導,提升“造血功能”並“自立門戶”自己養牛。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貧困戶黃克鋒在合作社學到養牛管理和防疫技術後,就在自家旁邊建300平方米的養牛小區,帶動本村3戶貧困戶參與養牛。目前,該縣養殖車間共養殖84頭肉牛,帶動16戶貧困戶參與肉牛養殖,每戶貧困戶能養牛3-5頭左右,每頭牛每年獲利潤5000-6000元左右。

記者點評:這個模式瞄準經濟能人與貧困村協作共贏的利益連接點,結合當地資源,吸引本村村民和貧困群眾加入發展,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帶資入股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江州區引進大華農業有限公司建設3萬頭優質肉牛產業化基地,積極引導貧困戶依託扶貧小額信貸與大華農業有限公司簽訂養牛協議,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目前,已有42戶貧困戶與企業、銀行簽訂了“帶資入股”協議書,實現了從村民變股民的華麗轉變。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入股的貧困戶每年可獲得分紅4000-5000元,連續分紅3年。”據介紹,小額貸款利息由政府貼補,合作結束後由企業按期歸還信貸本金,讓貧困戶保收不虧。按照已簽訂合作協議計算,企業每年總共分紅給貧困戶20萬元,貧困戶變身小股東,脫貧夢日漸成真。

記者點評:扶貧小額貸款的成功發放,開啟了產業扶貧新模式,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上產業脫貧之路,擴大金融扶貧覆蓋面。

園區帶動

憑祥市邊關牧歌生態養殖示範區,統一提供羊羔和養殖技術,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訂單式模式,公司把母羊發給農戶飼養,產仔斷奶後定價收購,在公司基地育肥,或者公司把羊羔賣給農戶飼養,育肥後定價收購或農戶把羊寄養在公司,每年從中分紅,待羊出欄時由示範區統一回收。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據介紹,示範區目前建有生態羊舍10棟,養殖努比亞黑山羊2500多隻,其中種母羊1450只,羊羔400多隻,吸收464戶貧困戶參與養殖增收,貧困戶養1只羊一年可獲益3000元左右。

記者點評:這種“以羊還羊”的模式能夠讓比較貧困的農戶‘開個頭’,走上養殖增收之路,可持續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通過政府扶持,村企聯建,企業依託村子發展產業,貧困戶依託企業發家致富,創新開展“借牛養牛”“以羊還羊”的扶貧開發新模式,讓更多貧困村和貧困戶壯大產業規模,實現了資源整合、循環運行,有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保障,從而走向互利共惠。

(文/廣西日報記者 陳 靜 通訊員 羅 盈 何 芬 圖/網絡綜合)

崇左趕著牛羊奔富路,五種模式助力產業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