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脱贫实践精彩连连

对于西秀区来说,改革创新贯穿于脱贫攻坚过程。2017年初,西秀区秉承创新精神,以超常规手段,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扶贫之策……

从产业扶贫到“菜单式”扶贫模式,从残疾人就业到“托联体”试点,从雏形到模式,西秀区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总结,一批批脱贫攻坚经验脱颖而出。

“菜单式”扶贫是西秀区探索的脱贫攻坚模式之一,该区以贫困户脱贫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贫困户参加生产为重点,构建“市场需求菜单+服务平台订单+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生产”的“菜单式”精准扶贫体系,走出一条“菜单式”精准扶贫新路。

今年4月,西秀区大西桥镇三铺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千吨白萝卜刚上市就销售一空,坚定了农户发展的信心,他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三铺村紧靠型江河,土质优良,灌溉便利,加上该地日晒充足,出产的萝卜色泽嫩白,个头小而硬实,甜而不辣。天气、土壤的优质条件加上农户精心管护,让大西桥三铺村的萝卜在当地小有名气。近年来,村里种植萝卜的农户越来越多,萝卜畅销也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今年,该村白萝卜产量预计达1000吨以上。

西秀区大西桥镇三铺村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田其勇告诉记者:“我们的萝卜从开始耕地到种植,整个过程都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萝卜个头不大,但品质特别好。”

该合作社今年种植了400亩,产量125万公斤。田其勇说:“往年怕市场不好,不敢大面积种植,今年有公司统一采购,再也不愁了。”为确保农户的销路畅通,早在萝卜开种前,三浦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与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签订了上千吨的白萝卜购销订单,由公司实行保底价收购,保障合作社在市场低迷时不亏本,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提前找销路,以销路订产量,保障农户利益,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双赢。

脱贫实践精彩连连

袁琴书 摄

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钰说:“公司去年10月就提前布局,与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我们外出找市场,保证他们种得出、销得好,萝卜上市那段时间,一天销量30吨至50吨左右,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题。”

贵州绿野芳田有限公司是西秀区成立的平台公司,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贫困户需要,科学制定市场所需“菜单”和合作社生产“菜单”,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各大食堂、“营养午餐”实施学校等精准对接签订供货订单,采取淡季保底价,旺季市场价的收购方式与该区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企业签订订单。

2017年以来,该公司瞄准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机关食堂、大型超市等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定向供应,与贵州大学、北京华联(贵州)、永辉超市等500余家单位签订了购销合同。与对长沙合作社、白泥致富等160家合作社签订了农产品产销合同,带动西秀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白菜、山药、土豆、西红柿等29种大宗农产品直供消费者。累计带动贫困户4171户7843人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菜单式”扶贫闪亮黔中,成就产业扶贫的美景。在“菜单式”扶贫的基础上,杨武乡创造了“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党建+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1168”扶贫措施,“1168”即:一名干部包一个基地,最低带动6户贫困户,年底保底分红8000元。在这种模式带动下,杨武乡把354户2760人贫困人口进行托底, 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脱贫实践精彩连连

在杨武乡猛邦村文化广场,贫困户聚集在一起,高高兴兴地领分红。贫困户汪德平领取了一季度分红资金,总共2000元,数了数,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我家3亩地,以前种包谷,一年辛苦下来,还没得这么多钱,这日子越来越舒服了。”去年,他把3亩土地流转给乡政府种植苹果,每亩土地流转金500元,杨武乡还给他协调10万元“惠农贷”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红8000元,贷款由合作社承贷承还。坐在家里就有收入,这让老汪打心眼里高兴。

领了钱,汪德平扛上锄头,前往基地干活,一天80元工资,他每个月“上班”20天,月工资1600元。以前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收入一下子增长了10倍左右。

目前,杨武乡已有123名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共包保121个种植养殖基地,直接带动贫困户694户,发展经果林1.5万亩。

决战脱贫攻坚,西秀经验涌动,创新实施“百合花”行动,建成全省第一家“残疾人托养中心”,引进被服厂、旅游工艺品加工厂等多家企业,打造“康复+托养+就业+教育+文体+培训”综合体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托养、培训、就业。整合乡镇敬老院资源,在蔡官、黄腊、双堡等乡镇试点建成残疾人“托联体”,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全覆盖。投资8.75亿元,在轿子山镇选址1397亩,开工建设了集“托养、康复、就业、教育、文体”功能于一体的“百合花小镇”,目前已完成投资5.3亿元,标准化厂房、300套公寓、食堂、康复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主体功能加速建设。搭建就业+供养平台,引进企业入驻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提振生活信心,集中供养推动残残互助的模式,该区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3800余人,实现了残疾人“兜底保障”转为“就业脱贫”。

脱贫实践精彩连连

通过百合花行动,残疾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西秀区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扶贫开发的不合理体制机制,瞄准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深化认识、完善举措、防范风险,成功实践了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放管服”改革、“三权”促“三变”改革、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已经成为西秀区干部群众的共识,这正化为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西秀样板,开辟一条条脱贫致富的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