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書單丨除了大名鼎鼎《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毛姆力作也值得細讀!

“人越是到了一定歲數,越是越是對別人的理解不夠,因此,我只想從個人角度出發,來寫自己所要寫的人物。”


在《月亮與六便士》發表並取得良好口碑的二十年後,二戰爆發期間,毛姆出版了《刀鋒》(1994年)。書甫一推出,便取得巨大成功,不但收到廣大讀者歡迎,許多嚴苛的批評家也讚不絕口。

這又是一本第一人稱視角小說。通篇以第一人稱為主的小說,會讓讀者產生極強的帶入感。因為角色本身擺脫了上帝視角,你只能隨著‘我’的視線和時間感,管中窺豹,體驗世界。 這也意味著,“我”在這個故事中,不僅僅是旁觀者,也是事情本身的參與者。

小說以作家“毛姆”的口吻,記敘了參與過一站的飛行員拉里,在戰爭中親眼目睹好友的犧牲,對人生的意義產生了疑問。當一戰結束歸來,拉里既沒有選擇上大學,也沒有選擇就業,在迷惘中,拋棄未婚妻遊歷世界。在印度參悟了哲學後,散盡家產,返回美國,隱身人海。

小說本身情節較為散亂,並沒有一條完整的敘事小說。雖然主人公是拉里,作者也將筆墨放在了他身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身上:有沉迷於上流社會宴會的艾略特;女性尤物,也是拉里的原未婚妻伊莎貝兒;遭遇人生鉅變後放蕩一生最終慘死的索菲; 喜歡找尋畫家成為他們模特的妓女蘇珊......

整個故事時間跨越了三十多年,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未婚妻伊莎貝爾,從一名活潑的閨中少女,在經歷了夫家破產,父母過世後,夫婿重病後,蛻變成成熟堅強的少婦。文章對人物的刻畫挺有意思的,作者花費了不少筆墨,去塑造伊莎貝爾迷人性感的形象,也毫不避諱地揭穿了她用計誘惑即將與拉里成親的索菲背叛未婚夫,間接導致索菲慘死。 但是文章最後,當伊莎貝爾聽到拉里散盡家財的消息後,“也許這就是永別了”,在出租車上傷心痛哭的情景,又讓讀者心生同情。

在這30年的變更中,唯一沒有變化的是拉里。時間,財富,朋友,親人,拉里.達雷爾自始至終沒有關心。世間唯一困擾他的,只有生命晦澀的奧秘。他在地底幾千米深處挖礦,他在鄉間幹農活,他在印度當哲人的僕從。他可以隨時拋棄現有的一切,踏上旅途,追求答案。

書單丨除了大名鼎鼎《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毛姆力作也值得細讀!

有血有肉的刻畫,彌補了跳躍性的時間空間敘事,我們與毛姆一起穿梭在動盪中的巴黎、美國,與形形色色的人物相遇,相識,又遠去。

拉里和伊莎貝爾是兩個相愛,但是截然相反的人。伊莎貝爾喜歡上流社會的一切,她渴望過和別人一樣的生活,這讓她感到安全和自在。因此當拉里說他想放棄一起,去巴黎尋找答案是,雖然深愛這個男人,伊莎貝爾還是毅然解除了婚姻,嫁給了證券商格雷,過上理想的上流生活。 作者也沒有對這兩種價值觀做出評論,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娓娓道來二人的半生。 我們也沒有資格去評論這兩種價值觀,只有靜靜圍觀,在毛姆的腳步和對話中,走過這30年歲月。

毛姆《刀鋒》是一本不怎麼像小說的小說,但是他反映的兩次大戰期間,人物和社會的寫照,以及拉里閒雲野鶴形象的塑造,還是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書單丨除了大名鼎鼎《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毛姆力作也值得細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