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當一塊扶貧路上的“鋪路磚”——記延長縣黑家堡鎮李家灣村第一書記薛麗

當一塊扶貧路上的“鋪路磚”——記延長縣黑家堡鎮李家灣村第一書記薛麗

當一塊扶貧路上的“鋪路磚”——記延長縣黑家堡鎮李家灣村第一書記薛麗

當一塊扶貧路上的“鋪路磚”——記延長縣黑家堡鎮李家灣村第一書記薛麗

雖然薛麗已經被調到其他村工作,但是在延長縣鄭莊鎮李臺村,只要一提到從延安市殘聯來的第一書記薛麗,沒有人不誇她好。在她任第一書記的半年時間裡,薛麗用真誠改變著李臺村的鄉親們,用實際行動贏得幹部群眾的認可,更用真強實幹迎來了李臺村的“蝶變”。

李臺村位於延長縣鄭莊鎮以南5公里處,村裡有195戶578人,常住人口73戶15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74人。李臺村是典型的溝道村,受自然環境影響,這裡的村民們土地稀少,沒有產業,思想閉塞,面對這樣的環境,讓剛來李臺村的薛麗皺起了眉頭。

“剛來村裡的時候有點發愁,自己不瞭解這裡的情況,村裡也沒有多少地,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鄉親們脫貧,但是自己來到了這裡,就一定要為這兒的老百姓做點實事,不然我自己都會感到內疚。”薛麗說。

為了摸清村裡的情況,薛麗每天起早貪黑、走家串戶,為了能夠儘快瞭解村裡的情況,她常常一跑就是幾家,有時候忙到顧不上吃一口飯。王萬山是李臺村的一名貧困戶,由於早些年妻子骨股頭壞死,他也常年有病在身,這些年王萬山家裡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2013年的那場特大暴雨讓他家的兩孔窯洞變成了危窯,更是讓這個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由於經濟基礎微弱,王萬山修不起新房,這些年他們夫妻二人就一直住在兩孔危窯裡。瞭解到情況後,薛麗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儘快讓王萬山夫妻二人住上新房子。

為了能夠申請到危房改造款,連著好幾天薛麗都在縣城和村裡來回奔波,幾經努力,她從縣城建局為王萬山夫妻二人申請到了3萬元危房改造款。如今走進王萬山的家裡,嶄新的平房裡窗明几淨,屋裡擺設雖然簡陋,但夫妻二人臉上始終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要不是薛書記為我們爭取的3萬元錢蓋起了新房子,估計我們老兩口這輩子都在那兩孔危窯裡住著呢。薛書記還給了我們五頭豬,讓我們養豬掙點錢,一有空就過來看我們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忙,對我們特別關心。”提起薛麗,王萬山的妻子杜豔英說不盡的感激。

扶貧不僅要扶志,更要改變思想。以前的劉兆軍是李臺村出了名的懶漢,每天靠著收打麻將的檯面費維持生活。自從村裡開始整治賭博風氣後,劉兆軍就徹底沒了收入。薛麗瞭解到他的情況後,多次上門勸說劉兆軍讓他發展產業致富增收,終於她的真誠打動了劉兆軍。

“薛書記讓我當清潔員打掃衛生,一個月有五百元的工資,還指導我養豬,再不能像以前那麼懶了,薛書記都替我著急,自己再不努力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劉兆軍笑著說。如今的劉兆軍徹底改變了自己懶散的生活習慣,在薛麗的幫助下,他不僅養起了豬,還加入了村裡的集體養牛合作社,現在他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充滿了信心。“今年我想好好學習養殖技術,打算學好技術了貸點款,買上幾頭牛自己好好發展養殖產業,現在市場這麼好,肯定能掙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薛麗深知這個道理,想要徹底改變李臺村,就要想辦法幫助鄉親們發展產業。

在薛麗的多方協調下,李臺村發展起了葡萄種植業,85畝葡萄目前已經栽種,李臺村也形成了村級“一村一品”的種植基地。與此同時,為了發展村集體經濟,薛麗還通過“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鼓勵農民自願加入合作社,讓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戶有機會、有平臺脫貧致富。

如今的李臺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面硬化了,有了健身廣場,村民閒下來的時候就可以去廣場上鍛鍊身體,夜幕降臨,26盞路燈亮起來的時候,村民們高興地說,有了路燈,李臺村就有了新希望。

“現在我們李臺村和以前相比可真是大變樣。薛書記對我們李臺村的幫扶特別用心,為我們做了不少實事。可惜調走了,鄉親們都捨不得讓她走。”李臺村村支部書記師雲高說。

今年3月,薛麗被調往延長縣黑家堡鎮李家灣村任第一書記,如今,她繼續奔赴在新的扶貧“戰場”上。

“在扶貧工作上,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雖然現在被調到李家灣村工作,但我的信念不會變,一定不會辜負老百姓對我們這些扶貧幹部的期望。”薛麗說。

当一块扶贫路上的“铺路砖”——记延长县黑家堡镇李家湾村第一书记薛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