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空军总医院肾病科应用血管介入技术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保驾护航,维护透析生命绿色通道。

尿毒症患者需要每周三次到医院透析,以维持身体代谢平衡,保持相对健康的生活状态。为了确保患者顺利接受透析,医生都会为患者做一个动静脉内瘘。就是将患者手臂的动脉(桡动脉)与静脉(头静脉)通过手术连接起来,相当于一条人工“运河”,使患者前臂动脉血直接流到前臂静脉中,这样这条前臂静脉就可以有足够的血流用于血液透析,所以,这条小的“运河”成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条“生命线”。

最大的威胁是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以及上腔静脉系统的狭窄或堵塞,这样会导致透析时血流速不足影响透析效果,甚至透析不能进行。空军总医院肾病科与多科室合作,开展了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可以在超声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进行,成功为“生命线”堵塞的透析解除狭窄或阻塞,保障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该项技术包括了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DSA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和超声引导下上腔静脉狭窄扩张术等。

一位患者CT造影检查提示,动静脉内瘘瘘口近心端形成2个囊性扩张及1个梭形扩张,扩张之间出现2处狭窄,最狭窄处直径仅0.23cm(图1),已经不能顺利接受透析。医生为他超声引导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狭窄静脉由原来的0.23cm扩张为0.49cm(图2为扩张前后血管内腔对比),能保障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图-1 CT提示动静脉内瘘狭窄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图2 超声提示经治疗后,狭窄由0.23cm扩张为0.49cm

对于出现上肢肿胀手综合征的患者,有的会出现内瘘侧胸壁静脉突出迂曲,透析时静脉压升高,在DSA下行头臂静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手术后上肢肿胀明显减轻,并顺利接受透析治疗。

而对于陈旧性血栓性疾病的处理,肾病科主任伦立德介绍说,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2个星期,到该科就诊,医生给予取栓导管取栓治疗后,又为其进行超声下血管腔内成形术,术后可立即行血液透析治疗,术后多次复查超声提示血管通畅良好。

伦立德指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狭窄及堵塞常见,并且在狭窄基础上往往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功,不少患者血管条件差,不适合再次手术治疗。为此,肾病科与医院其他科室合作,开展的血管介入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利器,这就相当于在狭窄或者堵塞的血管内瘘上开“隧道”,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透析治疗,且避免了插管、重建内瘘等创伤较大的手术,确确实实地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供稿/风湿肾病科 李新伦

校对/白雪

技术处理/魏育鸽

长按图片扫描关注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