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近日在昭通召开的中国马铃薯大会主题为“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会议的召开对于促进昭通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马铃薯大会每届会议都特邀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动态、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趋势做专题报告,针对马铃薯育种和生物技术、栽培管理、种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等领域的研发情况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本次大会也一样。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7月8日下午在昭通文体产业新区会议会展中心召开。

会上,多名知名专家紧紧围绕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展开论述,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以下类容是对相关专家的专题报告摘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金黎平:强化产业链建设助推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就马铃薯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她认为,乌蒙山区需强化马铃薯产业链建设,加强种植资源基础性研究,在品种、脱毒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等方面着手,推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金黎平表示,乌蒙山区云南片区马铃薯规模较大增产明显,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万亩,总产达到1950万吨,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近年来人力成本增加,盈利能力逐年下降。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着设施薄弱、生产规模小、耕作粗放、受干旱缺水影响较大、病害严重、附加值低、研发不足等问题。

她建议,特困连片区马铃薯产业要针对当地的具体问题开展科研,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适度规模发展产业,促进产业融合;要分析当地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引进或扶持企业,组织贫困户参与;要调研当地人群的营养水平,发展特色优质马铃薯产业,补充营养;要打造区域性品牌,挖掘当地马铃薯及其产品特色和优势,加强宣传和推介,差异化营销;要整合资金,结合旅游,发展绿色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隋启君:让最贫困的农民种出全国最好吃的马铃薯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隋启君研究员指出,乌蒙山区贫困程度深,人口增长快;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均耕地少,土壤及其贫瘠;工业不发达,农业产值低,农业内部结构也不甚协调。在乌蒙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因为,马铃薯是乌蒙山区的绝对优势作物。

他表示,在乌蒙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消费优势,因为马铃薯曾经是当地居民的主食,现在仍是部分贫困农民的主食。乌蒙山区人均占有、消费马铃薯量远高于其他地方,是全国人均消费马铃薯量最多的区域之一;在乌蒙山区发展马铃薯产业还具有种薯优势。因为区域内气候冷凉、蚜虫很少,适合建设种薯基地,也是传统的优势种薯基地,除了满足本地需要,还供应周边地区和国家。

他认为,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目前面临受气候影响巨大等不利影响,特别是常见的春旱,往往导致出苗晚且不整齐,进入夏季,阴雨连绵,高湿低温又使云贵高原成为全世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他说,乌蒙山区还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方式落后等困境,导致马铃薯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隋启君建议,可以把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打造全国有机优质马铃薯商品薯产区,让最贫困的农民种出全国最好吃的马铃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幅提高产量、稳定面积,打造薯条、薯片加工基地;要立足西南,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打造能周年供应的种薯基地。

隋启君认为,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可以暂定为:建设500万亩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年产有机优质马铃薯100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带动乌蒙山区100万农民脱贫。

他还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乌蒙山片区要以薯片、薯条加工业为主,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可以争取把乌蒙山区作为产业扶贫示范区,得到支持,加快区域发展;可以在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领导下,成立非营利组织,打造乌蒙山马铃薯统一品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外销出口;还可以引进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在乌蒙山区试验、示范、建设100万亩有机原始栽培种生产基地;建议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策划,国家科技部立项,展开多学科联合攻关,使乌蒙山区马铃薯单产水平从1吨/亩提高到2.5吨/亩;建议各省集中资金扶持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或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建议各省补助马铃薯新品种原种繁育同时强制检测,把控种薯生产关键环节,保障脱毒种薯质量;建议立足市场和问题导向,由科技部门立项支持相关科研部门研发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保障产业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胡明成:昭通发展马铃薯产业正当其时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会上,乌蒙山区代表州市分别发言,昭通市农科院副院长胡明成代表昭通就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他说,昭通气候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12.6℃,海拔2100米以上区域气候冷凉、隔离条件好、土壤无污染,是世界上马铃薯种薯生产的最适宜地区之一。加上北方干旱严重,马铃薯重点区域由北向南转移,昭通发展马铃薯产业正当其时。

胡明成认为,昭通发展马铃薯产业面临市场需求旺盛,种薯前景广阔等机遇,马铃薯产业是昭通融入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最好产业。昭通自身生产规模较大,种源供应充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发展马铃薯产业基础较好。

胡明成介绍,昭通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目标为:在7个主产县区、30个高海拔乡镇,发展60万亩优质种薯生产基地,实现总产量120万吨。他说,为了实现目标,将在区域内实现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党支部+合作社的“三个全覆盖”。

他表示,下步工作中,昭通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关键技术、瓶颈技术研发;将强化科研、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强化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建设、强化投入保障、强化市场体系建设,确保马铃薯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赵超:凉山州马铃薯已经实现规模生产

凉山州农牧局总农艺师赵超也就其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

赵超介绍,凉山州通过大力建基地,夯实了发展基础,目前已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169万亩;通过大力搞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已经有了马铃薯精淀粉和糕点、粉丝粉条加工企业;大力创品牌,提高了综合效益。“凉山马铃薯”已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成功建设152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册了“凉山马铃薯”证明商标;坚持绿色发展,始终把马铃薯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来抓,近年来,马铃薯增产量占全年粮食增产量的65%以上;大力拓展市场,扩大营销半径,商品薯除满足本州食用和种用及加工外,大量鲜薯外销成都、攀枝花、昆明、重庆、广州等地。

赵超表示,凉山有3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适宜种植耕地面积400多万亩,所产马铃薯以品种纯、品质佳、口感好、产量高等特点而闻名,目前已经实现规模生产。

凉山州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完整。全州原原种生产网室面积74000平方米,可生产合格试管苗1500万苗、原原种3700万粒。2017年原原种生产量为3117万粒,种薯生产面积33.3万亩。州级主要实施试管苗、原原种生产,县级主要实施原种生产,乡、镇、村、社和农户主要实施生产种生产。目前,有9家企业在凉山从事马铃薯种薯生产、销售。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王翼:发挥引擎作用 发展种薯产业

会上,云南农垦昭通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翼对昭通马铃薯产业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也提出了一些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王翼表示,昭通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势明显:有特色,能够跟别的地区实现差异化经营;昭通马铃薯的优势在于种薯、在于冬早、在于区位、在于周年生产周年供应。所以,公司借助云南农垦集团在人才、信息、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昭通市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禀赋,致力于推进马铃薯等产业整合重组、标准化基地示范建设等,努力引领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脱贫攻坚。一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把昭通建设成为立足大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优质种薯供应基地”的战略定位和决策部署,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全力推进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他客观分析了昭通马铃薯产业面临的形势:资金的投入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人员匮乏,人才支撑一两年之内不可能形成;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市场的培养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会小成气候的;没有组织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建成高效运行的“支部+合作社”全覆盖,花功夫、下大力气,最少也要三五年。

结合以上因素,王翼理性判断: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昭通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种薯产业;政府指导马铃薯产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马铃薯产业从业人员要有情怀。

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与脱贫攻坚——专家支招乌蒙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今日推荐

来源丨脱贫看昭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