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川出了多少個元帥,你最崇拜的是哪個?

農民工的民間小事


無川不成軍。近代以來,四川將星如雲,僅開國十大元帥中四川籍的就有4位,在全國各省中數量最多,佔近半壁江山,他們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我個人最崇拜朱德,因為他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

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

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886年12月1日生,1976年7月6日去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與毛主席並稱“朱毛”。

很多人認為,朱德在我軍中只是年齡最大,資格最老,沒有突出的能力,沒有出色的戰績,這無疑是一種誤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德同志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被毛主席、全體將士和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朱老總”。

朱老總戎馬一生,功績卓著;忠職勤政,鞠躬盡瘁;胸懷天下,氣度恢宏;謙虛謹慎,純樸忠厚,為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國作出了傑出貢獻。

毛主席評價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人民的光榮”。

劉伯承—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原名劉明昭,字伯承,四川省開縣人,1892年12月4日生,1986年10月7日去世。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與鄧小平合稱“劉鄧”。

劉伯承乃我軍一流儒將,畢業於世界四大軍事名校的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一向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他號稱“獨眼軍神”,作戰重謀略,講技巧,判斷準確,計劃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他戎馬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一生未遭敗績,為世人敬仰。

新中國成立後,劉伯承元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我軍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為我軍軍事理論體系建設做出傑出貢獻。

毛主席評價“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朱德元帥贊曰“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陳毅元帥譽之為“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

陳毅—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01年8月26日生,1972年1月6日去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元帥是新四軍主要領導人,在最艱苦的三年贛南遊擊戰爭中,他以獨特的戰略眼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克服極端艱難的戰爭環境,引導贛南遊擊隊實施了正確的游擊戰略,在困難時期保存了寶貴的革命力量。

新中國建立後,陳毅元帥先後擔任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兼任外交部部長,為新中國外交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梅嶺三章》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聶榮臻—一生厚道人稱讚,千秋風流一元戎

字福駢,四川江津人,1899年12月29日生,1992年5月14日去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與其他元帥相比,聶榮臻元帥的軍功和戰績並不突出,但全面性無人可敵。抗日戰爭中,他創建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中指揮掃蕩華北。新中國建立後,聶榮臻元帥為人民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和國防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特別是主持研製“兩彈一星”有力鞏固了國家戰略安全。

毛主席評價聶榮臻“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四川出了四位元帥,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

我最崇拜、欽佩的,當然是朱德總司令了。

朱德總司令出身佃農家庭,全家十幾口人,節衣縮食、借貸度日,培養出了朱德這個讀書人。朱德後來考上了雲南講武堂,成為了一名軍官。

朱德在滇軍裡已經做到了省憲兵司令這樣的級別,可以說根本上改變了貧困的命運。但從小的貧困生活,讓他對窮困百姓有深刻的同情。他不滿足於自身命運的改變,他還希望解救全國的貧苦百姓。所以,他放棄了滇軍高級將領的優厚待遇,選擇出洋留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解放全中國為使命。

朱德元帥品德高尚,全軍上到毛澤東、周恩來,下到普通士兵,都對他敬佩萬分。美國軍官卡爾遜上校來延安考察,對朱德如同父親一般敬重。他認為朱德身上有三種可貴的品德:羅伯特·李的仁慈、亞伯拉罕·林肯的謙恭、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堅強。

朱德元帥的軍事素養更是高超,絲毫不亞於彭德懷、林彪等人。只不過,他的能力長期被低估了。

在井岡山的歲月裡,毛澤東、朱德兩人並肩戰鬥、形影不離,共同指揮了無數艱難的戰鬥。後人把大多數戰功,都算在了毛主席身上。但毛主席出身師範學校,沒有軍事經驗。朱德總司令是真正出身軍校,參加過雲南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並有過剿匪經驗。像游擊戰的十六字秘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有人認為這就是朱德提出的。

解放戰爭時期,華北戰場長期戰績不佳,華北解放軍多次被傅作義擊敗。朱德到了華北戰場後,調整了軍事部署、總結經驗、提升士氣,一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局面,多次大敗傅作義。可見朱德的軍事能力。

朱德長期在毛主席身邊,輔助他進行軍事指揮。個人認為,毛主席的軍事成就,如三大戰役等,有一半功勞,都應該歸於朱德。


國史拾遺


共和國十大元帥中,有四位是川籍,他們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和聶榮臻。介紹是基本的,但是重點在後面一些網友的爭論。

朱德1886-1976),字玉階,原籍四川儀隴,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劉伯承(1892—1986),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原籍四川開縣(現重慶開州)。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


陳毅(1901-),名世俊,字仲弘,原籍四川樂至,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原籍四川江津(現重慶江津)。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開國元勳。






現在相當多的四川、重慶的網友對劉伯承和聶榮臻兩位元帥的籍貫爭論不休,到底兩位元帥是四川的還是重慶的?筆者認為既然是說籍貫,那麼1997年重慶直轄之前出生於現在重慶直轄市轄區範圍的人,其籍貫說法應該是四川;而1997年重慶直轄後出生在轄區範圍之內的人則其籍貫是重慶。

實事求是之言,無論四川重慶都是一家,相信劉聶兩位元帥也不願看到後輩們如此爭論,大家說是不是這樣呢?


靳長蘇


四川省有開國元帥朱德、劉伯承、 陳毅、聶榮臻等4位。個人比較崇敬“軍神”劉伯承元帥。

朱德(1886.12.01-1976.07.06),字玉階,四川省儀隴縣(今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和國家的領袖,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劉伯承(1892.12.04-1986.10.07),原名劉明昭, 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今重慶市開州區)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劉伯承元帥被譽為“軍神”,辛亥從軍、參加北伐,南昌舉義、研習伏龍芝,紅軍總參長,彝海結盟,神頭嶺、響堂鋪神算,率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挺進大西南,一生鮮少敗績。可貴的是,劉伯承建國後選擇從事軍事教育,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為解放軍的正規化、現代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陳毅(1901.08.26-1972.01.06),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今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和詩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聶榮臻(1899.12.29-1992.05.14),字福駢,小名雙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人。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漢水白石言


朱德:(1886—1976),字玉階,四川儀隴人。曾經考中過秀才,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丙班,畢業後先後參加了雲南的“重九起義”、護國運動。其中在納溪的“棉花坡”一戰成名,在滇軍中官至旅長。後來留學德國和蘇聯,並在德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領導了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創始人之一。紅軍時期任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任解放軍總司令,位於十大元帥之首。

劉伯承:(1892—1986),四川開縣人,今為重慶市開州區趙家鎮人。早年在川軍中服役,參加過護國戰爭、瀘(州)順(慶)起義,後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1927年領導了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創始人之一。紅軍時期任總參謀長、抗戰時期任第129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為我國的現代化、軍事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縣人。早年留學法國,和朱德一起發動了湘南起義,隨後一起上了井岡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留下來堅持和敵人作鬥爭,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位沒有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元帥,但參加了南方八省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皖南事變”後,重建新四軍,陳毅擔任新四軍軍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代號為501。新中國成立後任外交部部長。

聶榮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今為重慶市江津區人。早年留學蘇聯,擔任過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紅軍時期任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政委,和軍團長林彪是搭檔。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部隊解放了石門(石家莊),並俘獲了自己的學生羅歷戎。新中國成立後主持國防科工工作,為新中國的尖端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97年重慶沒有直轄之前,四川是有四位元帥的,重慶直轄之後就變成兩位了。這幾位元帥我都比較崇拜,他們放棄了高官厚祿,為了解放勞苦大眾,他們投身革命,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因此,每位元帥都是值得我們崇拜的。


歷史軍魂


四川出了四個元帥。 四川儀隴縣的朱德,生於1886年12.1。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紅軍之父,偉大統帥,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之一。1909年老總從軍於清末滇軍,資歷之深,冠蓋全軍。先畢業雲南陸軍講武堂,又留學德蘇學政治哲學軍事,通曉日美法德蘇語言,熟知中日德蘇軍事。歷辛亥、護國、護法、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仗三千,小仗五百,誠為中國革命的里程碑。他在我軍中歷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司令,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八路軍總指揮,解放軍總司令。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後,力挽狂瀾,率餘部發動湘南起義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指揮了井岡山三次反圍剿和中央根據地四次反圍剿戰役,其中第四次大兵團伏擊,以少勝多,是朱德軍事指揮經典與巔峰之作。又指揮第五次反圍剿中唯一勝仗溫坊大捷。參與領導紅軍順利完成了25000里長徵,並協調完成了三大主力紅軍大會師。抗戰時率東路軍打破日軍九路圍攻,開闢太行山根據地。部署平型關、廣陽、長樂村、響堂鋪諸戰鬥,策劃百團大戰。解放戰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親臨指導解放石家莊、清風店、石門諸戰役,參與指揮三大戰役與全國解放戰爭,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早年的朱德,像韓信,南征北戰;晚期的朱德,像徐達,運籌帷幄。他是中共第一個臥底英雄,是二戰期間唯一指揮過國共兩軍作戰的統帥,也是歷次國共軍隊授銜時獲軍銜最高的中共人士。他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又留學於德蘇,通曉中日德蘇諸國軍事。他性情溫和,十分謙遜,氣度過人,有長者之風。毛澤東稱之“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周恩來贊之“中華民族的救星,勞動群眾的先驅,人民軍隊的創造者和領導者。”劉少奇譽之“朱總司令萬歲!”革命成功,不爭功,不好利,性情澹泊,鍾情蘭花,最從平淡見英雄。是我最為佩服的元帥。



四川開縣的劉伯承,生於1892年,號稱“軍神”、“黨內孫武”,既有出色的軍事理論思想,又有豐富的戰爭實踐。早年從軍於川軍,北伐時加入中共,歷任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二野司令,南京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先學於重慶將校學堂,又留學於蘇聯伏龍芝軍校。為我軍軍事理論之集大成者,陳毅贊之“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朱德稱之“仁勇智信嚴,有古良將之風”。 敵軍素有“小諸葛” 之稱的白崇禧稱他為“共軍第一號悍將” 。



四川樂至的陳毅,生於1901年,早年為一文學青年,後留學法國勤工儉學,傾向中共。回國後加入中共。南昌起義後協朱德率部上井岡,歷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二十軍軍長,新四軍代軍長,三野司令,能文能武,尤長政工。心胸萬夫,文采飛揚。慷慨大度,為人瀟灑。 能言善辯,外交建功。



四川江津的聶榮臻,1899年生。早年赴法留學,回國加入中共,後參加南昌、廣州起義。歷任紅一軍團政委、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司令。忠厚老實,為人公正,軍政雙優,堪為表率。開創國防科技,功莫大焉。


跑遠的鄉村


共和國的十大元帥,其籍貫分別為:

朱德,四川儀隴;彭德懷,湖南湘潭;林彪,湖北黃岡;劉伯承,四川開縣;賀龍,湖南桑植;陳毅,四川樂至;羅榮桓,湖南衡山;徐向前,山西五臺;聶榮臻,四川江津;葉劍英,廣東梅縣。

從上可以看出,以省而論,元帥出得最多的是四川(當年的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 一共有朱德,劉伯承,陳毅和聶榮臻四人。

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也是軍隊的主要締造者。早在井崗山時期,就與毛澤東並稱為朱毛;抗戰時期,是八路軍總司令;建國後,他曾任過解放軍總司令,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等要職。

劉伯承從基層做起,一生身經數百戰。紅軍時期是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師長,與鄧小平搭檔。內戰期間,是二野司令員,著名的劉鄧大軍就以他和鄧小平為統帥。建國後,漸漸退出權力中心,到南京組建軍事學院,任院長。

陳毅是十大元帥中惟一沒參加長征而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的。他也是新四軍的代表人物,曾任新四軍軍長。內戰期間,任三野司令員。建國後任過上海市長、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政治局委員等職。陳毅也是著名的元帥詩人。

聶榮臻早年留法。紅軍時期任過中央軍委參謀長和一軍團政委等職。抗戰時任115師副師長、政委。內戰時期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建國後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政治局委員。

可以說,每位元帥都是人中龍鳳,都有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生經歷,都值得後人崇拜。


聶作平


首先說下,題主出的問題和配圖是矛盾的! 題目是問四川的元帥,配圖是賀龍元帥!賀龍元帥的湖南桑植人。

四川自古就是出名將的地方,“無川不成軍”這句話已是廣為流傳了!早期歷史上的名將咱們就不說了!

回到正題!

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元帥軍銜授予勳章典上由毛澤東主席頒發命令狀!

這十位元帥中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四位都是四川人!

我個人最崇拜的是“紅軍之父”、“朱總司令”!另外三位也是很崇敬的!

朱元帥是1886年12月1日生,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運動、護法運動。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雖然當時他不是起義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核心小組有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張國燾、彭湃、郭沫若等)但是他也是領導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和南昌市公安的800餘人共同參與。

他真正的起到有歷史意義的作用是在“南昌起義”後在起義軍轉移南下時!當時起義軍準備南下攻擊海陸豐,繼而實現佔領廣州的戰略方針,在起義軍撤離南昌市,國民黨軍由錢大鈞率領重兵進行追擊,為了實現戰略意圖的實現,當時領導小組在三河壩地區決定留下一部阻擊追敵。關鍵時刻朱德堅決的領取了這個艱鉅的任務(這個任務有可能就是以戰死為結果)!

正是在三河壩的這次阻擊充分的體現了朱德對革命事業堅強的意志和信念!他組織留下來的4000人(戰鬥力最弱的部隊)進行了三天的阻擊任務,將錢大鈞所率的部隊擋在了汀江以北!在勝利完成阻擊任務後,4000人已經是損失過半了,朱德率領剩餘部隊開始轉戰在廣東江西福建三省交界處。

在1927年10月21日時朱德率部800餘人到達贛州安遠縣一個叫“天心圩”的地方,在這裡朱德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當時逃兵和脫團的人很多,林彪也要走)召開了一個全體的臨時會議,他站在一個土坡上高聲號召大家要對革命的勝利有信心,對未來的光明前途有信心,要堅定的把革命堅持到底、進行到底!他還拿俄國革命的歷程來教育大家!

當時在下面聽取這段演講的有陳毅、林彪、粟裕這幾位將來的超級戰將!正是這次演講後朱德進行的整軍,使得這隻軍隊提高了政治革命覺悟,堅定了革命信念,增強了組織紀律性!將軍容軍貌變得煥然一新!也正是這次整軍後的800人成為了黨和紅軍的基本班底!成為了建立新中國的最早的軍隊基礎!就這一點朱德的功勞絕對是“彪炳史冊”的。這就是他成為“紅軍之父”的最有力的的證明!

後來朱德率領這800人在贛南地區創立紅色根據地,將隊伍擴充到了1萬多人!再後來他率領著1萬多部隊去往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實現會師。

朱德和毛澤東一起創立了黨的第一支自己的正規的軍隊“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後來1955年授銜中獲得中將軍銜的將軍們有70%來自紅四軍!也就是說後來的所有的將帥都是朱德元帥的兵,都是這位老總的部下!這就是朱德元帥在中國早期革命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貢獻!其他人是相去甚遠的!

朱德元帥後來的功績更是無法盡數!不再多言!


杜陵閒人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勳儀式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偉大貢獻的人,開始定位的元帥人數並不止10位,比如敬愛的周總理,鄧小平,劉少奇都是在其中的,但是由於他們堅決不接受這樣的軍銜,這才最後敲定了現在的十位大元帥,他們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在這十位大元帥中,有四位大帥是出自四川的,四川真是人傑地靈之地,令人佩服,那麼哪四位出自四川呢?他們分別是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第四位的劉伯承,十大元帥第六位的陳毅,十大元帥第九位的聶榮臻。

既然都是元帥,小矮人就全都介紹一下具體出處:朱德四川儀隴人, 彭德懷湖南湘潭人,林彪湖北黃岡人,劉伯承四川開縣人,賀龍湖南桑植人,陳毅四川樂至人,羅榮桓湖南衡山人,徐向前山西五臺人,聶榮臻四川江津人,葉劍英廣東梅縣人。除了四位大元帥是四川人,其實鄧小平也是四川廣安縣人,周總理原籍浙江紹興,劉少奇湖南寧鄉縣人。


至於最崇拜哪位大元帥,其實小矮人認為每一位大元帥都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因為沒有他們付出更不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生活,如果一定要說一位,我肯定是選擇我們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總司令,他既是我軍的主要締造者,也是我軍的領頭人,在抗戰時期,他是八路軍的總司令,後來又是解放軍的總司令,他所做出的貢獻毫無疑問是巨大的。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1955年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上,共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他們是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徐向前、陳毅、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其中四川籍貫共有四人(按當時的行政劃分),他們是朱德朱老總、劉伯承劉元帥、陳毅陳老總、聶榮臻聶總。

劉伯承元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早在川軍時就有川中名將之稱,參加革命後更是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位理論與實踐都具備巔峰水準的門將,劉伯承元帥身經百戰,從紅軍時的巧渡金沙江到抗戰時的智算神頭嶺,從國共談判期間的邯鄲戰役,到解放大西南,無不顯示著他的赫赫戰功。建國後劉帥功成身退,為人民解放軍的軍事理論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劉伯承元帥無疑是近代軍事史上一位超級名將!

聶榮臻聶總長於發展根據地,發動群眾,是晉察冀根據地的締造者,陳毅幾次在危難關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在軍隊的威望更是首屈一指,他們入選十大元帥實至名歸。

壓軸要講的當然是我們的朱老總了,人民由於受影視作品的誤導,多半以為朱老總就是一位“好好好是是是”的老好人,其實大謬不然!歷史上的朱老總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是工農紅軍游擊戰理論的開創者,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是紅軍之父。南昌起義失敗後人心思危,各路大佬紛紛離隊,危難關頭朱老總勇挑重擔,朱老總通過贛南三整,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與陳毅、王爾卓一起,將這隻隊伍帶上井岡山,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朱老總的軍事指揮藝術出神入化,早在滇軍時,他於蒙自剿匪戰鬥中就摸索出了一套游擊戰經驗,在蘇聯留學時更是形成理論 ,上井岡山後則與毛委員一起完善了這套理論。第四次反圍剿就是朱老總指揮藝術的完美體現。抗戰中,其實39年以前指揮八路軍的也是朱老總,震驚中外的奇襲陽明堡就是朱老總親自部署的。朱老總在軍隊的威望更是無人能及,他60大壽時,舉黨歡慶,在黨史軍史上僅此一例,朱老總,就是本人最崇拜的元帥,毫無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