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没羞耻心的父母,养不出有底线的孩子

最近有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一对夫妻带着儿子在吉野家吃饭时,孩子妈竟然把餐厅的茶杯当尿壶,让儿子当众脱裤尿在杯中,还将茶杯放在桌上。邻座的香港男子看到了十分不适,大声提醒店员杯中有排泄物,孩子妈竟然怒怼道:“关你屁事”,还扬言要打电话报警。

当心!别让你的不文明,毁了孩子的羞耻心

我真替视频里那个撒尿的男孩感到悲哀,孩子再小,也有羞耻心好吗?可是妈妈竟然因为图方便,让孩子当众脱裤子尿尿,还把餐厅里的杯子当尿壶,引起别人反感后却自认为很有道理。

这位妈妈,你伤害的不止是餐厅的客人,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去年暑假时,我带着女儿去会所游泳,一进女浴室,便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在女浴室里换衣服,他一边脱下衣服,一边从妈妈手里拿过换穿的泳裤。

我的胸口当即感到一阵不适,连忙转过头,忍不住心直口快地脱口而出:怎么带男孩子来女浴室呀?他已经这么大了。

可是,那位妈妈丝毫不以为意,白了我一眼便继续催促儿子换衣服,那眼神仿佛在对我说:关你屁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我不敢看男孩子的表情,但我猜测,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在一群老阿姨、大姑娘、小美眉聚集的女浴室里换衣服,若还能旁若无人,那也真是没shei了!

七八岁,早该知道男女有别,该明白在异性面前不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了。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婴儿出生后0-18个月为口欲期,是性心理时期中的第一个阶段,2-3岁为肛门器,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形成卫生习惯。而到了3-6岁,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性欲阶段,即“性蕾欲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会对性器官很好奇,也会发现触摸它会有奇怪的快感。

在3-6岁的的性蕾欲期,也是孩子羞耻心形成的阶段。因为大约在3岁左右,孩子就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这时如果做了错事,听到别人羞他,就会产生羞愧感。

羞耻心对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

美国著名学者波兹曼说:“尊重和羞耻之心,一旦令儿童体味到它们的真意,比之其他种种方式,会对心灵产生最为有力的一种刺激。您一旦让幼儿从心里珍惜名誉,并害怕羞耻和羞辱,您便把真正的原则注入了他们的内心,这些原则将持续发挥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孩子有了羞耻心,才会产生对错误事物的抵抗能力,才能矫正和预防不良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当中脱裤子尿尿、到女浴室换衣服……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脸面,更容易培养出“不知羞耻”的孩子!

当然,孩子的“羞耻心”不止局限于性方面,家长一切在公共场合不文明的行为,都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

没羞耻心的父母,养不出有底线的孩子

家长的优雅,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精神营养

今年初,一则中年妇女在高铁上破口大骂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仅仅是因为一位男子在高铁上吃泡面(这个行为本身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就引起了中年女子的极大不满,各种带着侮辱性字眼的谩骂在动车上飞舞着,周围的乘客都过来劝她,她的孩子更是直接吓哭了。

不知道那幼小的孩子,将来是否记得这一幕。如果记得住,自己的母亲在众人面前暴怒而起、歇斯底里,恐怕会成为一生难忘的恐怖画面。

常有人感慨,现在公共场合的熊孩子越来越多了,乱插队、随地大小便、大喊大闹……可是,这些熊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雷人的“熊家长”。在他们眼里,秩序、文明都不如“便利”来得重要。

他们不曾优雅过,所以不知道,家长的优雅,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精神营养,更无法想象,优雅的行为,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助力”!

儿童礼仪专家纪亚飞老师曾经在上课时分享自己儿子毛豆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带着十岁的毛豆到新加坡旅行,在酒店吃早餐时,突然发现台湾歌星费玉清正坐在对面吃早餐。费玉清是毛豆的偶像,毛豆当然特别兴奋,但没有马上跑过去,而是安静地等费玉清吃完早饭,才走过去,礼貌地说:“叔叔你好,我很喜欢你!我叫毛豆,我可以与你拍照吗?”

费玉清热烈地拥抱了毛豆,并和他拍照。他对毛豆说:“你是我见过最有礼貌的小朋友,用餐的期间,你自己去拿餐,然后小声地跟妈妈聊天,你的餐桌上很干净,没有浪费食物。”

纪亚飞才发现,原来,整个过程,费玉清也注意到了毛豆,并观察了他。费玉清和毛豆拍完照,聊过天过后,竟然在餐厅单独给毛豆唱了一首歌《大王叫我来巡山》。

这是怎样的欣赏与尊重,才如此地放开自己,高歌一曲啊!

没羞耻心的父母,养不出有底线的孩子

有教养的孩子,就是这样让人喜欢。做为儿童礼仪专家的纪亚飞,其优雅和教养自不必说,最难得可贵的是,这份优雅完美地传承给了儿子,让小小年纪的毛豆,收获了更多他人的欣赏和尊重!

你是优雅的,你的孩子也会是从容的。你若不修边幅,你的孩子又怎能举止得体?

当你不穿内衣、披上睡衣就抱着孩子出门晒太阳的时候,当你穿着大开领的T恤俯下身子拉孩子,让胸膛一览无余的时候,别人看到的,是一个邋里邋遢的母亲。你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又如何熏陶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呢?

没羞耻心的父母,养不出有底线的孩子

你多一些“远虑”,孩子就能少一些“近忧”

女儿小米四周岁的时候,过年回婆家,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是在高速上,在服务站的时候,我叫她去厕所尿尿,她不愿意,说是没有尿。劝了一会儿没有用,我果断地为她穿上了事先带来的纸尿裤,尽管女儿已经快一年没用过纸尿裤了。

果然,车子上了高速半个小时后,女儿就开始有了尿意,嚷嚷着要下车尿尿,高速上当然不可能停车尿尿,但穿了纸尿裤,小米就尿在了纸尿裤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想要孩子举止优雅,落落大方,父母就要多一些近期的准备和长远的规划。

首先,在每次出门前,为孩子准备好充足的物资,预先考虑好可能出现的状况。

一个吃完饭到处找纸巾擦的女孩子,或许可爱有余,但肯定优雅不足。孩子也是一样,出门前如果准备不足,会惹来不少尴尬和麻烦。比如那个当众脱裤子的小男孩,其实只要一片纸尿裤就可以解决了,或者在进入餐厅前,妈妈先带着孩子上厕所。还有那个在女浴室里换衣服的小男孩,妈妈为什么不先在家里给他换好泳裤呢?我还曾在公园里看到,一位妈妈拿着一条拉满屎的裤子在一棵树下拼命擦,孩子则在一旁光着下半身瑟瑟发抖。天啊,为什么不为孩子多准备一条裤子呢?

其次,要保护好孩子的“羞耻心”。

羞耻心虽然是孩子的本能,但家长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也会让孩子渐渐丧失羞耻心,对一些可耻行为习以为常。比如,让孩子穿着光屁股的开裆裤到处跑、在异性子女面前随意脱衣服甚至裸露,以及文章开头提到的当众尿尿、男孩子到女浴室换衣服等等这些行为,都会淡化孩子的羞耻心。还有一种很伤害孩子的行为,就是当众责骂孩子,恰当的批评可以使孩子树立羞耻感,但如果长期用粗暴的语言来训斥孩子,特别是公开场合的训斥,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羞耻心就会淡化或丧失。

再次,要多带孩子出门。

孩子小的时候,不要怕他不懂事而总是将他留在家中。有机会,就多带孩子出门,亲朋聚会、出门旅行都带上孩子,让孩子从小经历不同的社交场合,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每一次打交道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总结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好榜样。时间一长,孩子自然习得了公共场合的行为准则。

这个世界,正在悄悄奖励有教养的孩子,我们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在最适合的年龄,把礼貌修养根植于他的内心,教孩子优雅从容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