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挖掘提升新津生態價值 塑造“濱江公園城”大美形態

隨著地鐵10號線二期的加緊建設,新津市民已經開始倒數“家門口坐地鐵”的日子。成都的城市“南拓”戰略,特別是前不久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新津要與天府新區直管區、高新區、雙流區一體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更讓人有了莫大的期待——這座歷史悠久的縣城新津,正在發生鉅變。

都市新區,是新津城市轉型的目標。如何建設都市新區,對新津來說是個全新課題。恰在此時,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兩個決定”,為新津的城市轉型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有效路徑。7月30日,新津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新津縣委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成南副中心、濱江公園城”的決定》《新津縣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和《新津縣建設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決定,加快建設“成南副中心、濱江公園城”。深刻領會成都開展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全新實踐的重大意義,堅持以公園城市理念引領城市發展新方向、重塑城市人居新價值,依託新津“一江兩山五河”的自然生態本底,創新“綠心營城”的城市發展新路徑,提升新津城市的美學價值、生態價值、人文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活價值,加快建設現代濱江公園城市,努力形成新時代公園城市建設的新津特色、新津模式、新津表達。

挖掘提升新津生態價值 塑造“濱江公園城”大美形態

構建“一心三城五鎮”城市格局

加快建設都市新區

從地圖上看,發達的水系將新津的城市格局分割開來,歷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三大城市組團。為縫合城市,新津決定在東至成樂高速複線,南至岷江,西至西河,北至第二繞城高速的範圍,佈局面積33平方公里的津津城市綠心,按照“綠心營城”理念營造大美生態公園,開展生態街道、綠色建築、智慧管理、創旅鄉村等試點示範,重點發展以新經濟為引領的綠色產業,打造現代濱江公園城市示範區。

都市新區的建設,意味著新津的城市功能需要極大優化。基於三大組團的不同現狀,新津制定了相應計劃——依託老城片區佈局25平方公里的五津水韻城,沿南河打造多功能複合的城市濱水軸線,沿地鐵10號線打造新業態新場景聚集的城市經濟軸線,建設親水宜居的現代生活城區。依託新城片區佈局58平方公里的岷江創新城,圍繞明珠公園構建智能製造生態圈,圍繞騎龍湖打造創新創意經濟圈,沿岷江兩岸塑造大尺度“三生融合”空間,重點發展智能製造、創新創意產業。依託花源片區佈局23平方公里的牧山健康城,沿牧馬山、楊柳河植入康養、醫美、教育等功能,建設體現健康時尚生活方式的高品質城區。

同時,發掘傳統鄉村區域的產業、文化和資源特色,以特色小鎮支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構建“五鎮”支點,均衡城市發展。其中,在興義鎮規劃建設農博小鎮,打造天府農博島,承載國際化農業博覽會展和高端農業論壇功能,重點發展“農博+”產業;在新平鎮規劃建設文博小鎮,打造閒靜鄉居民宿聚落,重點發展以古蜀文化為底蘊的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在安西鎮規劃建設漁博小鎮,打造天府漁博文化第一鎮,重點發展漁博創意、休閒旅遊產業;在永商鎮規劃建設花韻小鎮,打造禪道文化養生棲居地,重點發展花韻主題特色板塊旅遊;在鄧雙鎮規劃建設休閒小鎮,打造戶外休閒目的地,重點發展水上運動、山地休閒、河鮮美食、時尚購物產業。

隨著地鐵10號線二期即將通車,當前,對於新津優化城市功能最為緊迫的,莫過於該縣正深入探討研究的“運用TOD模式進行城市開發”課題。在新津縣委主要負責人看來,TOD模式不僅將有效促進重點片區開發,更能有效地帶動城市轉型升級和交通裝備產業加快發展。截止目前,新津形成了推動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建設與城市綜合開發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的理念,下一步,加快地鐵10號線二期場站為中心的城市開發,以站點500—800米半徑區域為核心組織城市生活、構建公共空間,變通道為樞紐、變過境為集散、變流量為經濟,打造成都近郊消費目的地、承接中心城區人口外溢新節點,使地鐵站點周邊成為新津城市最具價值潛力的商業、辦公、休閒和居住區域。

挖掘提升新津生態價值 塑造“濱江公園城”大美形態

厚植生態本底

推動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

這些日子,新津人的朋友圈常被一張張美景照片刷屏,沙洲、卵石灘及草甸交錯的溼地景觀,大片花海中白鷺飛舞盤旋……美景來自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由於打造接近尾聲,不少遊人已按捺不住,前往先睹為快。

白鶴灘國家溼地公園,是新津星羅棋佈的公園景觀的代表。新津依託五河匯聚,山水相依的自然稟賦,目前正加快寶資山森林公園、騎龍山公園、南河濱河公園、純陽觀文化公園、寶墩大遺址公園、農業主題公園、斑竹林公園等一批城鄉公園建設,歷爭早日形成“城在園中、園城一體”“園在城間、開門見綠”的全域公園景觀。

在眾多公園中,專為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配套建設的明珠公園無疑是較為特殊的一個。作為位於工業園區內的大型生態溼地和城市休閒公園,明珠公園將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起步區的人才公寓、商業配套、總部研發、政務服務、商務酒店五大產業板塊有機串聯起來,充分體現出“人產城”融合的理念,傳統工業園區的生硬麵貌被生態公園融化,“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美麗格局初露端倪。

綠道是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脈絡。下一步,新津將構建“串聯成網、功能複合”的津津綠道格局。堅持以三級綠道體系為脈串聯形成全域綠色網絡,通過區域級綠道強化“五河一江”、城市綠心、牧馬山、長秋山、農博園等重要生態板塊之間的有機耦合,通過城區級綠道塑造城市組團、產業功能區以及特色鎮“城景相融”的形態風貌,通過社區級綠道打通社區微循、豐富生產生活場景、整合公共服務和社區商業功能,形成“人城產景”深度融合、“文體旅商農科”多功能複合的公園城市內在肌理。

星羅棋佈的溼地、公園,被綠道串連在一起,新津的生態環境加速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日益突出。下一步,新津還將秉持以山為脈、以水為魂的城市特質,保護兩山相擁、五河匯聚的山水資源,在五河一江沿岸打造“綠水交織、溼地棋佈”的天府水鄉景觀,在長秋山-牧馬山地區打造“山水相融、高低錯落”的多彩丘區景觀,在成新蒲沿線打造“平疇沃野、阡陌縱橫”的秀美大田景觀,著力構建“兩山望五津、一帶匯一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形成綠水青山、山水交融、沃野千里的大尺度綠色空間系統。

重塑“兩園一區”經濟地理

探索“人城產景”和諧統一

城市發展需要新動能,生態價值高的大美“濱江公園城”尤其需要高端產業來支撐。如何抓住產業發展新契機,發掘新動能?新津將重塑“兩園一區”經濟地理,積極打造產業高地。並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促進人、城、產、景四要素和諧統一發展。

首先是明晰園區發展定位。在縣域東部普興、金華兩鎮佈局76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大力培育“智能製造+”產業集群,打造西部領先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在縣域西北部成新蒲沿線七鎮(鄉)佈局129平方公里的天府農業博覽園,大力培育“農博+”產業集群,打造“鄉村振興的中國典範、世界農博的東方品牌”。在縣域南部永商、鄧雙兩鎮佈局54平方公里的梨花溪文化旅遊區,大力培育“文旅+”產業集群,打造山水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天府休閒旅遊示範區。

在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

6月6日,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內嵌式中低速磁浮系統綜合試驗線奠基開工,與現有一般制式軌道交通相比,它的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低30%以上。7月3日,世界500強阿爾斯通的合資公司正式投產,為成都乃至西南地區城市軌道交通提供牽引動力系統及後期維護服務。在促推重點項目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天府新區南區產業園重點推進與岷江創新城的產城融合,高水平配置與產業關聯的專業樓宇、教育科研、人才公寓、孵化平臺等功能設施,合理配置商業、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

在天府農業博覽園,加快實施農博主場館、酒店群落、會議中心等核心區要件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示範環線、千畝葵花園、有機示範農場、現代農業科技園等展示項目建設,組建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推進中國農科院設施農業綜合體、途遠C2B、新希望F2F等產業化項目落地建設。同時,重點推進與農博小鎮、漁博小鎮、文博小鎮的產城融合,打造產業集聚、功能複合、聯城帶村的田園綜合體。

在梨花溪文化旅遊區,將對梨花村等景點資源進行梳理修復,大力完善遊客中心等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積極實施水上運動文化休閒樂園、318國道主題公園、花卉博覽創意基地、平陽裡設計師產業園等項目,引入國際馬拉松、山地自行車等體育賽事,塑造“天府河鮮美食、西部賞花基地、川西特色民宿”三大品牌。該片區重點推進與五津水韻城的產城融合,通過老碼頭片區、團結島片區建設,形成隔河守望、跨河相融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專家支招:

新津的“濱江公園城”怎麼建?

生態優勢與歷史文化相結合

產業支撐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匡曉明(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總規劃師)

新津具有五河聚一水、兩山入城的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優勢,是建設公園城市最重要的生態基礎;有著4500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建設公園城市的人文基礎;交通條件便利,在聯動兩大機場方面具有優勢,新機場的建設將使新津的交通地位得以提升。

這三點是建設公園城市的三個比較重要的稟賦優勢。在未來的建設中,要發揮好這三個要素。要把濱河景觀建設、溼地建設和城市建設結合起來,用好水資源,在濱河修建帶狀具有生態價值的綠色空間,把綠道結合進去,沿線注入歷史文化元素。

公園城市要突出“公”這個含義,城市要能夠為市民提供大量公共產品,提供很多公共服務,要有高質量的學校、醫院、體育活動場所等等。這都意味著公園城市在縱深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新津要積聚民營企業的優勢,對創新企業進行導入,實現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這樣,城市才具有更大活力,才有能力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使公園城市名副其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