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我和昆明房價的賽跑:6位數存款怎麼追得上7位數的房價

老潘,是生活在昆明年輕人的代表,而他的這一篇文章,則代表了大多數想要在昆明這座城市安居樂業的年輕人的心聲,這是一聲吶喊。

十多年間,年輕人在昆明買一套房子的成本已經越來越高攀不起。以一套100平米的普通住宅為例,十多年前20多萬就能買到,而在2018年,130萬,已經成了一個起步價。付個首付都困難重重,更不用說月供5000多對他們四五千的工資來說,意味著不吃不喝可能都很難承擔。

安家一座城市的成本,遠不止一套房子。如果房子成了年輕人第一道跨不過去的坎,留下還是離開,就壓根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命題。

我和昆明房價的賽跑:6位數存款怎麼追得上7位數的房價

以下是 @老潘 的原文——


《我和昆明房價的賽跑:6位數存款怎麼追得上7位數的房價》

我叫老潘,今年26歲,大理賓川人,在昆明工作整整三年。

三年,我特別喜歡高高地看昆明這座城市,所以我常常和很多陌生的朋友,一起徒步上長蟲山,不論白天還是深夜。

比如現在,我就正在長蟲山上,看夜幕下的昆明,在帳篷裡寫著這一段我與昆明的故事。

長蟲山上夜黑風高,北市區燦爛的燈火,繼續說服著我,留在這座城市。可是,滿眼的高樓,哪一間亮著燈的房子會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呢?

女友就在身旁,眯著眼看我寫字,她指著一片片拔地而起的高樓說:“那裡——北城映象,那裡——昆明湖,那裡——新迎新城新座的‘三新公寓’,還是龍泉路的中海?哈哈,彆著急,不管是租還是買,你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有很多話,男人只能在心裡自己和自己說。

我多想抬手指著一個方向肯定地對她講,“就在那兒”,可就是這個最簡單的動作,卻成了我最難對她的表達。看著身邊這個從天津跟我回到昆明的女孩,三年前豪情萬丈的我,卻有著從未有過的無力感,北漂我沒勇氣,大理我不可能再回去,但現在似乎連昆明都待不下去了……

我和昆明房價的賽跑:6位數存款怎麼追得上7位數的房價

#

有一所房子,房子裡有人,有煙火味,有鍋碗瓢盆聲,有早出晚歸,有傾述和玩笑,有吵鬧和抱怨,有叮囑與掛念……這就是家。有一天朋友在朋友圈曬圖和她先生的簡單對話特別打動我——

“才出差一週,桌上的肉肉就全部死了”

“怪我咯!”

“並沒有,快回來吃飯。”

對於任何一個想要留在城市生活的外地年輕人來說,房子相比工作,是最能帶給他歸屬感和安全感的東西,沒有之一。租的房始終只算住所,只有自己的房子才能叫家。這是在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首要條件,是那份紮根在這座城市長高、長大願望最具象的體現。

這三年來,我一直有一個夢,總有一天,我會和她有一套精緻的小房子,房子裡有樓梯的房子,青春偶像劇裡的一樣,明亮、時尚、空間變換無窮。

我和她無數次的想象過,也無數次的討論過擁有房子後的的生活場景:一張大點的床和一個掛滿她裙子的衣櫃,然後選一張舒服的沙發,讓我們可以窩在一起看電視。如果再加一個條件,我希望住得高一些,因為我喜歡站在高處看城市的風景。

在昆明的這三年,我和她逛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家居店。我們幾乎逛遍了昆明所有的家居店,每一次逛店,都是我們生活的家居路演。但我們,從來就沒有買過一件傢俱。

“算了吧,等我們有了房子再來買”,好幾次她些許失落的表情,讓我自責又心疼。

#

關於未來你總有周密的安排,然而劇情卻總是被現實篡改;關於現在你總是彷徨又無奈,任憑歲月黯然又憔悴地離開。出乎意料之外,一切變得蒼白。你計劃的春天有童話的色彩,卻一直不見到來;你撒下的魚網在幸福中搖擺,卻總也收不回來……

從帶她來昆明的第一天起,我就發誓,一定要給她一個家。儘管女友家庭殷實,可我告訴她,只要我們在一起,安身立命的花費,必須我自己來。這是自尊,也是責任。

我常常在下班後打著要加班的幌子偷偷跑去看房,偷偷盤算著我到底要存下多少錢,才有付首付的底氣。那時上下班,我總會經過一個大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首付10萬起住新房”,每日重複,每日往復。於是,掙到10萬塊,就成了我在這座城市給自己定下的第一個奮鬥目標。

為了這個目標,我異常努力,有時候她去找閨蜜吃飯,我兩個包子就解決問題。可那是2015年啊,轉眼3年過去,我們租住的濱江俊園的房租從1800漲到了2900,當時賣70萬的房子也瞬間漲到了130萬。工資原地踏步,夢想原地踏步,只有房價,像坐著火箭一般快速跑路。

我呆呆看著銀行卡里辛苦存下的11萬元,2015年的時候,這筆錢基本夠付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的首付,貸款月供2900,然而現在......我還能說什麼。

我儘量避免和她去聊這些話題,怕她多想。所以我常常在半夜,等她熟睡之後,打開手機上的計算器,藉著微弱的屏幕燈光計算著我給自己訂下的奮鬥目標要從10萬提高到多少。

以一套北城映象99平米小三房計算,單價12400元,總價就高達123萬元。123萬,是我205個月的收入,貸款就要近百萬。

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總價。

有人會說,有公積金呀,城市的公積金政策不能幫襯著點嗎?我只想說,當房價把我們拋的越來越遠的時候,政策也在棄我們而去。

一座城市的公積金貸款政策,本應該體現著這座城市對有志於紮根昆明的年輕人的一種態度。但最高限額30萬,我不知道這座城市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年輕人留下來。

按照昆明現行個人首套房貸款最高30萬限額的公積金政策計算,同樣一套130萬的房子,除去20%首付,以30年期組合貸方式購房,每月的月供約為5200元,僅比純商業貸款減少了300元左右。

公司有一位前輩,1975年生人。在談到在昆明的安家成本,他曾經和我講過自己的經歷。2003年,當北市區還一片荒蕪的時候,他買的第一套房子139平米,單價2180元,首付6萬餘元,貸款26萬,月供1400元左右。彼時,他的收入是3000元左右。

15年,房價從2000多漲到現在的13000多元。無論是首付還是月供,都已經成為年輕人安居昆明最難於承受的成本。關鍵還在於,你湊夠足夠的首付買下一套房,接下來你拿什麼繼續生活下去?

都說只有認真堅守的奮鬥才最有價值,一把扯光我身上羽毛的房價現實,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拼盡所有,卻仍是一無所有。

15年前的前輩買完一套139平米的大房子,還有在這座城市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15年後的今天,如果買完一套小三房,我的生活頓時陷入絕望之中。

算完這筆賬的那晚,我一夜沒睡,渴望紮根昆明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破滅。在和房價賽跑這件事情上,你跑得過劉翔,可你跑得過昆明的房價嗎?

#

迷失在高樓大廈鋼筋圍牆,找一點遺漏下來的陽光,沒有天空我恍恍惚惚,眼中閃過一片一片都市的瘋狂。那麼多彼此纏繞相同慾望,都急急忙忙把我來阻擋,追逐著我所有恐懼目光,冷冷嘲笑我那些無助的驚慌……

相對於天津,昆明就是我的家鄉。但相對於賓川,我始終也只是昆明的一個異鄉人。

大理我不可能回去了,在下定決心走出那裡出來奮鬥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可能再退回原點。更何況,我喜歡昆明這座城市,喜歡趁著微涼的夏夜去翠湖夜跑,深秋的時候去雲大拍滿是金黃的銀杏,冬日帶她一起去海埂大壩喂海鷗......三年來,我一直努力在這座城市生長著,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變成一個昆明人,讓我的孩子能夠在這座城市出生,有一個比我更好的生活環境的起點。

拼盡所有,我盤算著自己的“所有”,卻發現一無所有。

有時候想想就算我湊夠足夠的錢買了一套房,那接下來呢,我拿什麼繼續生活?我拿什麼給她有質量的生活?

也許,女友提到的、當初並不在我考慮範圍裡的一環“三新公寓”更符合現實,90萬的總價比130萬,可以讓我輕鬆太多。

我只是昆明的一個“硬盤”,此時此刻感受到的,我真的,從頭到腳都是個Loser。

#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我在昆明買了一套房。夢裡的房間都還是砂漿水泥的毛坯,只有陽臺種滿了花草。陽臺上有一個吊籃的搖椅,我和她坐在上面依靠在一起,看天邊通紅的晚霞。在陽光穿透雲層縫隙射下來那一刻,刺眼的光叫醒了我……

很遺憾,我又將讓她面臨這三年間的又一次搬家,原因就在於我拒絕了現任房東下個季度房租要漲的要求,我把“新家”搬到了新迎這個老舊的社區。

我不知道要和她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想法,符不符合“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的浪漫橋段,本以為天津工大四年和畢業後的順利工作,讓我們多少有了在昆明生存下去的底氣,但現在發現,我們真正缺少的,是留在這座城市的資本。

這座城市很大很大,卻沒有一個屬於我們的家。這裡的房子很多很多,卻沒有一間我們能推門走入,打開一盞燈為我們而亮。

我曾經不止一次幻想能帶著女友瀟灑地大筆一揮,在購房合同上籤下名字。但看著城裡的樓房越長越高,反而越來越害怕從它們的門前經過。

我問自己,如果一開始我沒有興高采烈的來到這座城市,又或者說,三年前我沒有堅定決絕的想要來到昆明,是否這一刻我就不用如此慌張狼狽的面對生活?

“哎呀,房子無所謂啦,有你就行。”

“傻姑娘。”我一把摟住她,鼻頭一酸,我知道她在寬慰我,可是我能用她的寬慰來寬慰我自己嗎?

不能。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今夜徒步上山的16個陌生的小夥伴突然唱起了這首我不知道是為誰唱的歌。我們談論明天,我們憧憬未來,卻一次又一次殘忍地被房價拉回現實。

夜黑風高的長蟲山,萬家燈火的昆明,看著這一切,我微笑著,唱著,眼裡開始浸出了淚水。

昆明,如果留下,我該在哪裡安放自己?

2018年7月21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