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邹迪:“互联网+”的幸福使者

“放心吧,书记,我一定把工作做好。”2015年10月,刚刚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准备外出打拼的邹迪,在红河村村干部的再三挽留下,决定留下来,为家乡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年来,当初面对村支部书记许下的诺言,正逐步变成现实。如今,邹迪凭着自己的闯劲和韧劲,成为了红河村依托“互联网+”发展的领路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她,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的幸福使者。

邹迪:“互联网+”的幸福使者

邹迪正在填写快递单。

平滩镇红河村,一个生态优美的山村。现在,留守在村里的村民,65岁以上老人和15岁以下儿童超过90%,务农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红河村虽然没有城里繁华,但这里有果园、有蔬菜基地和淳朴的父老乡亲。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邹迪深情地说,回到家乡工作,一方面因为父亲刚做过手术,需要家人照顾;另一方面,因为故乡的山山水水吸引着她,想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回到本土工作的邹迪,一边忙着村里的工作,一边时刻把村民的生产生活记在心里。“近年来,红河村的蔬菜、水果实现了大丰收。但是,这些农产品如何卖得出,成了父老乡亲的心病。”邹迪说,以往,村民的蔬菜、鸡蛋等农产品,都是在赶场天走路拿到镇上去卖,不但耗时耗力,价格也不高。

面对这些情况,红河村在京东商城上创立了“龙韵果乡官方旗舰店”,推动农产品全面实现线上销售。依托京东这个大平台,红河村电商平台上线3个月,就实现了6万余元的销售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有400多位村民在我们电商平台打短工,从事采摘、包装、打包等环节的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邹迪自豪地说。

此外,邹迪还协同平滩镇其余16个村的本土人才利用爱在龙乡等线上平台,统筹帮助各村农户卖土货,形成了你争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带动本土人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年初,在邹迪的带动下,平滩镇的本土优秀人才还联合少云、小林等镇街的本土优秀人才,将“晓霖捎客”电商平台进一步落地落实,在铜梁城区开设实体门店,推广本地农产品,为想吃土货的城里人提供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搭起了连接土货与食客的桥梁。

第一个吃螃蟹总不会一帆风顺。由于以前没有学习过电商知识,最初,邹迪对美工、文案、包装、物流等电商工作完全摸不着头脑。邹迪告诉记者,她一方面积极学习电商知识,主动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己水平;另一方面,及时吸取经验教训,电商工作越做越顺手。

“小妹崽,帮我买个东西嘛!”“妹儿,这个快递麻烦帮我寄下嘛!”……邹迪的办公室成了红河村最热闹的“互联网+”集散地。为了方便乡亲们寄取快递,邹迪每天都骑着她的“小电驴”往返于平滩场镇和红河村,不断将一份份幸福送给父老乡亲。 (记者 龙贻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