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二胎遇冷,什么原因在作祟?

全面放开二孩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各种鼓励生二孩的奖励政策。不久前,全国人大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拟将 “子女教育支出”一项扣除。

政策利好的背后,是出生人口开始下降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比卫计委预计的2023.2万出生人口,又少了300万人。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日起至今已经实行了两年多,各地也陆续修改了地方条例,延长了产假,但人们对此还是没有太多热情。二胎遇冷,什么原因在作祟?​人们对于生二宝为什么没有积极性,二胎方针怎样就遇冷了呢?从前我们不都想着儿女双全,就是受罚也要生二宝的吗,怎样态度变的这么快呢? 究其根源,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养育成本太高

在我国优生优育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国人对后代的养育和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从怀孕起,孩子就已经成为全家的焦点,备受万千呵护和关爱。

在国人观念里 ,孩子是第一位的,就算自己日子的差一点,也要让孩子享受父母能提供的最好生活条件和环境。

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更加是如此了,参与各种辅导班、爱好班等等,这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都无法做到的!

但跟着如今社会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快速增大 ,孩子的养育成本也跟着增长。现在养育一个孩子远不如从前那么轻松。 孩子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甚至孩子今后的成家费用,对普通家庭而言,每一项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生过一胎的人最能体验哺育一个孩子的不易,担负一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以及精力的付出已是十分不易了,更别提生第二个孩子了,没有必要再为自己这个家庭添一份担负了。

二、帮助孩子成家的费用太高

许多人第一胎如果是儿子的话,如果再生二胎,还真的需要好好掂量掂量。毕竟如果二胎还是男孩的话,今后帮助两个孩子成家立业的那副重担可不是谁都能挑起来的!相反那些第一胎是女儿的,那他们会挑选生第二胎,究竟现在儿子的成家费用太高。

三、人们生育思维观念的改变

从前人们崇尚多子 ,以为多子则多福。自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方针的施行后 ,人们生育思维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不再执着于多子 ,而更认可于少生优生的观念。更倾向于将有限的精力倾注于一个孩子身上,然后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养老方针的完善

国家养老方针逐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不用再忧虑老无所养的问题。哪怕只生了女儿没生儿子,也不需再忧虑养老的问题,养儿防老的思维也日渐势微,人们不再为了养老而生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养老能够得到确保的情况下,人们愈加倾向于少生孩子,使自己的日子水平得到进步。

五、身体不允许了现在的80后、90后群体对生孩子并不是很热心,反而那些70后的家庭,对二胎的热情仍是很强的。但这群人最初想要孩子的时候国家政策不允许 ,现在尽管政策允许要第二个孩子了 ,但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却不允许了。

说白了,二胎遇冷的原因仍是社会压力增大,生活成本增加所致。在我们的经济收入还没有很好的改进前提下,二胎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还只能是一种奢求!的确,生娃是大事,养娃更费心。如果一味强调“开源”恐怕治标不治本。要焕发人口红利,必须减轻生育压力。倘若生活被房子压倒、成长被教育绊倒,也就谈不上“从容而生”。只有化解来自现实的烦恼,才能消除生育的后顾之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