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湖北红安县为何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司马丁


一将功成万骨枯,湖北红安县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绝非浪得虚名,而是这篇热土上的无数的英雄儿女,用热血所取得的荣耀。看完这血淋淋的数字和名字,你就知道答案了。



火与血铸就的荣誉,湖北红安县在历史叫黄安县,1927年,在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并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革命的早,资历老,战功卓著,这就是其将军多的原因之一。为了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红安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牺牲之重、贡献之大,全国罕见。后来,正是为了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中国第一将军县”当之无愧,数字说明一切。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其中有12人在大军区担任过司令员和政委,有4人担任过军兵种司令员、政委,有18人担任过军长,有11人担任过军政委,红安县还有17人任过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24人任过兵团级领导职务,100人任其他省军级职务,红安因此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为何出了这么将军呢?隐藏在其中的秘密令人震惊!古代大量的名垂青史的名仕、名将的后裔,竟然都在这里。在安史之乱时,力挽狂澜的著名将领郭子仪的后裔,竟然定居在红安杏花镇郭受九村,出了郭天明上将;曾追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蒙古贵族也先不花的后裔竟然也在红安桃花沙河王氏家族,出了王建安上将、王近山中将;与岳飞齐名的南宋名将孟珙面对蒙古虎视眈眈,朝廷上下一片唱衰求和之声依然能掷地有声说出“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没想到的是他的后裔也在红安。红安人也继承了先祖的家国情怀和骁勇善战,红安出将军是因为那份溶入到红安人血液里的民族气节和反抗强权的血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红安县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虽说荣耀,但也说明了战争的残酷,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最后,我们能做的就是向英雄致敬!


密探零零发


有人统计过,开国将帅最多的省是江西省,而最多的县则非湖北红安县莫属,总共有61名将军是红安人。


红安县原名黄安,1952年才被中央批准改名为红安,现在属于湖北黄冈市代管。红安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红安一度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共和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实授的61名将军便是证明!


名将代表:

韩先楚上将: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原中央军委常委。

陈锡联上将:曾任第2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

刘华清上将:曾任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

有智商的人才看得懂。喜欢猫哥文章的,请认准百晓生猫哥。


百晓生猫哥


湖北红安诞生了中国最多的将军。1614名开国将帅中,湖北红安有61人,人数高居全国之首,故称“中国将军第一县”。如果加上1965年以后授衔的将军,更是有多达223名将军,被称为“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

红安原名黄安,著名的黄麻起义在此爆发,成为红色革命圣地之一

红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属大别山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它南临武汉,南下可直抵武昌三镇;北接河南,北上可问鼎中原;东邻麻城,西接黄陂、大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以农业为主,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又临近武昌,革命基础较好。

1927年11月13日,黄安、麻城爆发著名的”黄麻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为纪念这次起义,黄安被更名为红安,因为红色代表流血、牺牲和革命。

起义军很快攻下黄安县城,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从此以后,黄安的英雄儿女纷纷走出县城,投身革命,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也走出了众多著名将军。

1955年至1965年,新中国共授予1614名开国将帅军衔,其中将军人数最多的10个县城被称为“十大将军县”,而湖北红安共有将军61人,其中上将6人,中将11人,少将44人,总数高居中国十大将军县之首,故称“中国将军第一县”。

上将6名

1、韩先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首任军长,曾任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有勇有谋,作战迅猛,被称为"旋风司令"。解放战争时,他力挺早日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时,他他坐镇38军,打出“万岁军”威名,与许世友并称"军中二霸"。

2、陈锡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曾任中央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后兼任炮兵学院院长。陈锡联作战勇猛、淡泊名利,在军中颇具威望,对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发展壮大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做出重要贡献。

3、王建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曾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善于思考,长于智谋,指挥打仗的水平与许世友不相上下,两人并称“山东双雄”,共同指挥济南战役,活捉国军名将王耀武。

4—6:郭天民,周纯全,谢富治。

中将12名

1、秦基伟,曾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兼19兵团司令员,后任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秦基伟凭着“一柄梭标闹革命”,抗美援朝时指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王近山,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指挥果断决绝,作战机动灵活,打仗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恶仗,因此被称为“王疯子”,在军中享有盛誉,被称为二野朱可夫”,又与陈锡联并称为“二野两朵花”。

3—12:张天云、张仁初、刘飞、刘昌毅、徐深吉、徐斌洲、李天焕、胡奇才、詹才芳。

少将44名:具体名单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1955年军队授衔,从将军数量来说,江西省开国将军人数325位,名列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湖北省,开国将帅人数236位,包括元帅1名(林彪)、大将2名(王树声、徐海东)、14位上将、31位中将、187位少将。

红安为何被称为为何“中国第一将军县”,一是从将军数量上而说的。

1955年授衔共有1614名将帅,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开国上将57位、开国中将177位、开国少将789位。此后到1965年,相继授衔8位少将,有554位大校军官晋升为少将军衔,这1360位少将都被称为开国少将。共计1614人。

韩先楚

从这些将帅分布的县来看,红安县的人数共有61人,包括韩先楚、陈锡联、王建安、郭天民、周纯全、谢富治6位上将,秦基伟等中将11人,马忠全等少将44人。红安县的将军数量排在将军县第一位。

全国十大将军县的排名顺序是:

1、湖北红安县61人;2、安徽金寨县59人;3、江西兴国县54人;4、湖南平江县52人;5、江西吉安县46人;6、江西永新县41人;7、河南新县40人;8、湖北大悟县36人;9、安徽六安县34人;10、湖南浏阳县30人。

陈锡联

红安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二是从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上说的。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14万红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册的革命烈士22552人,红安还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陈锡联是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韩先楚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秦基伟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基伟

为何红安县将军的数量还有223人之说,与61人之说相差很大,其中有统计口径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红安历史沿革的变化。红安原名黄安,明朝时曾析黄冈、麻城、黄陂三县置黄安县,即割麻城的太平仙居二乡,黄冈的中和乡,黄陂的滠源乡,建里黄安县,黄麻起义胜利后改为红安县,抗战胜利后复名黄安县,1952年又改回红安县。在这样的屡次变更中,县域范围也会发生变化。

李先念

不管这么说,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与牺牲是确定无疑的,我们既要缅怀革命先烈,也要永远记住红安开国将帅的历史功绩!


郑国柱


湖北的红安县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名,这是因为有不少开国将军都来自这里。湖北红安其实原本叫做黄安,因新中国大量的开国将军都来自这里,所以才在1952年被改名为“红安”。



要说到将军县,首先就不得不提在解放过后被评出10大将军县,它们分别是湖北的红安县、江西的永新县、安徽的金寨县、湖南的浏阳县与六安县、江西的兴国县、湖南的平江县、河南的新县、湖北的大悟县、江西的吉安县。其中,湖北的红安县因为诞生的开国将军最多,所以得名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并成为了如今有名的革命旅游胜地。

在上世纪30年代,湖北省是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的主要地区第一,而湖北的红安县又是“黄麻起义”的起源地,因此诞生了大量的开国将军,后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也是从这里诞生的。


(陆军上将韩先楚)

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红安县与附近几个县为中国革命献出了10多万儿女的生命。据统计,当地实名登记在册的红安籍革命烈士就超过2万人。因此,说红安是红色革命的起点之一也不为过。


在这块土地上,先后走出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秦基伟、韩先楚、陈锡联等223名开国将军。其中,解放后仍在职的将军共有79人(授衔61人),分别是上将8人、中将13人、少将58人。这在“10大将军县”中是最多的,红安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韩先楚参加朝鲜战场停战协定)


世界人文通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举行了首次授衔。一般来说,我们把1955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军衔的人称之为开国将军。其中开国大将10人、开国上将57人,开国中将177人,开国少将1360人。



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湖北红安有61人,安徽金寨有59人,江西兴国有56人,湖南平江有52人,江西吉安有45人,江西永新有41人,湖北大悟有37人,河南新县有36人,安徽六安有34人,湖南浏阳有30人。这十个县走出的开国将军的数量冠绝全国,被称之为新中国十大将军县,其中红安以61名开国将军成为第一将军县。


红安61名开国将军中,有开国上将6人,开国中将11人,开国少将44人。其中6名开国上将分别为韩先楚、陈锡联、谢富治、周纯全、郭天民、王建安。

在这6名开国上将中,旋风司令韩先楚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

韩先楚在土地革命时期加入红军,之后经历了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韩先楚已经是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的副团长。

不过真正让韩先楚名声大噪的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林彪麾下的五大虎将之一,韩先楚的部队被对手称之为旋风旋风部队,让对手多次吃瘪,韩先楚也获得了旋风司令的美誉。

而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韩先楚充分展现了其超凡的军事才能,抓住战机,立下了不世之功。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韩先楚又作为志愿军副总司令跟随彭老总扬威朝鲜。



红安,在之前叫黄麻,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加之红安位于大别山区(大别山区是当时红四方面军根据地),而且是大别山区鄂豫皖苏根据去的核心地带,因此红安能成为第一将军县实属正常。

在革命时期,红安走出了14万的英雄革命儿女。包括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高级将领,红安共走出200多位将军级别的人物,这也就为什么说200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此外,红安还走出了董必武和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


小镇月明


爆笑师兄问您作答。

不瞒您说,小编正是湖北黄冈人。虽然不是生长在红安县,但是也是大别山革命老根据地的土身土长的人儿,从小也受到了很多革命先烈故事的熏陶洗礼。

说到将军县,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至1965年共授予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其中湖北红安、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湖南浏阳、六安县等10县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湖北省的红安县更以223位将军(实授60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因此红安县将军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被冠名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民间一般按照1955年-1965年获得军衔的将军籍贯人数排名,得名出十大将军县。依次为:湖北红安60人,安徽金寨59人,江西兴国56人,湖南平江52人,江西吉安45人,江西永新4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6人,安徽六安34人,湖南浏阳30。故红安县又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作为黄冈人,将军县还是让我们很骄傲的。但是黄冈不仅仅只有红安这么一个出将军的地方。作为大别山腹地,早期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在那个节衣缩食的时代,推翻三座大山做主人干革命,是黄冈地区的红色主旋律。黄冈市下属的浠水、团风、麻城、红安、蕲春、武穴、黄梅、英山、罗田等地参加革命参加红军的有志青年非常多,在革命战斗中表现也是非常英勇,不怕流血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红安县原名黄安,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黄安改名红安。今属湖北黄冈市代管,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红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8人、中将军衔的13人、少将军衔的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被人们称为“将军县”。红安人杰地灵,文物胜迹遍布全县。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3处。其中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军洞等110多处革命性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以下为具体红安籍将军名录。



红安籍上将:
王建安、陈锡联、周纯全、郭天民、韩先楚、谢富治、
红安籍中将:
王近山、刘飞、刘昌毅、李天焕、吴先恩、张天云、张仁初、胡奇才、秦基伟(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
红安籍少将:
马忠全、王诚汉、甘思和、卢燕秋、刘福胜、江波、江腾蛟、李世焱、李定灼、吴振挺、何德庆、邹国厚、闵学胜、况玉纯、汪运祖、张天恕、张志勇、张竭诚、陈炎清、陈美藻、罗应怀、金世柏、周世忠、郑国仲、胡正平、赵鹤亭、贺健、秦光远、耿锡祥、袁克服、徐绍华、殷国洪、涂锡道、韩卫民、程启文、程悦长、程儒珍、谢正荣、詹少联、熊应棠、黎锡福、戴克林、戴克明
名将代表:
韩先楚上将:曾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兼19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陈锡联上将: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第2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王建安上将:曾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7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郭天民上将: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二野战军4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务。
周纯全上将:曾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务。
谢富治上将: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政委,第二野战军3兵团政委等职务。

刘华清上将:祖籍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建国后其祖籍地区划属孝感大悟县


当然黄冈其他县市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将士。都值得全国人民缅怀。


欢迎关注爆笑师兄,来看看湖北的好玩的,有惊喜哟~


爆笑师兄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前几天刚好去过湖北省博物馆,四楼有个荆楚百年英杰展览馆。在这之中有个专题为革命战将,展示了共和国历史上来自湖北的17位战将,其中有徐海东,韩先楚等将军。在这17人当中,就有7人来自湖北红安县。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湖北籍将军为234人,湖北红安籍将军为65人。由此可见,湖北红安县不愧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红安县原名为黄安县,是后来才被改为红安县。红安县地理位置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离武汉很近。后来爆发的黄麻起义就是在黄安和麻城两地。红安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许多著名文人都是黄安人,所以才有那句“唯楚有才,楚亦在黄安”。红安除了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具备尚武精神,古代就有许多将领为红安人。

在黄麻起义之后,红安县便成为了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当地大量的年轻人加入了革命队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众多的红安人牺牲在战场之上,成为了烈士。哪些活下来的人,一部分凭借着战功便被授勋为将军。值得一提的是,红安县为革命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才由黄安变成红安。这个“红”字指的是革命战争中的流血牺牲,也是对湖北红安县最大的褒奖。


兵说


红安县原名黄安,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黄安改名为红安。今天属于湖北省黄冈市管辖!



红安县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

在红安县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将军,其中上将军衔8人,中将军衔13人,上将军衔58人,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被称为“将军县”。


红安人杰地灵,文武遍布全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其中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红四军诞生地等110多处革命性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接着介绍几位名将:1,韩先楚上将,曾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2,陈锡联上将,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第2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3,王建安上将,曾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7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就介绍到这里,有想了解红安将军县的故事不仅可以百度,还可以实地考察!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转发,我是岁月无痕否!


岁月无痕否


红安县最早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源于八十年代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两百位将军同一个故乡”,该文由于有徐向前元帅题写书名显得格外显眼与正式。后期很多人以为新中国授衔将军里面有两百多位红安籍将军其实是误解,实际开国授衔将军有61人也有说65的,原因是统计口径不同,比如刘华清将军后期划分到大悟县,开国授衔时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安人。

说起红安的将军,不得不说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董老,很大一部分革命启蒙思想都得益于他的教导,有人说红安将军多是因为穷山恶水出刁民,然而你却不知道当时的大汉口首富就是黄安人,而同期比黄安穷的地方多了去,却为何不见革命运动?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自古崇文善武的传统孕育了大批的革命者。还有一位称为位老的郑位山也是一位革命启蒙老师,只是建国后因为各种原因沉寂于河南省。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红安县烈士陵园里,一幅名录墙记载了有据可查的十四万牺牲的烈士,而还有很多无名烈士同样为中国革命献出了青春与生命。

红安这里走出来的有三支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安人在这些军队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说法说曾经工农红军里每三个就有一位红安人,每四位牺牲者就有一位红安人。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牺牲,一个将军县的称谓实在没有什么。

根据红安将军的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也不少,远的有样板戏沙家浜的刘飞将军,近年有描述陈锡联将军奇袭阳明堡的夜袭,描写韩先楚将军的电视剧战将,秦基伟将军的惊沙,王近山将军为主要原型的亮剑,还有反应红安将军的铁血红安。铁血红安里面有个桥段说的一位指战员已经准备埋葬却突然活过来,这个故事源于刘昌毅将军,这绝对不是你以为的神剧。

以下是统计的红安籍开国将军或者说黄安籍:

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 李先念 陈锡联 韩先楚 秦基伟

上将:陈锡联 郭天民 韩先楚 秦基伟 王建安 王诚汉 谢富治 周纯全

中将 : 胡奇才 李天焕 刘 飞 刘昌毅 聂凤智 王近山 吴先恩 徐斌洲 徐深吉 詹才芳 张仁初 张天云

少将 : 陈美藻 程启文 程儒珍 程悦长 戴克林 戴克明 甘思和 耿锡祥 韩卫民 何德庆 胡正平 黄立清 江 波 江腾蛟 金世柏 黎锡福 李定灼 李世焱 刘福胜 卢燕秋 罗厚福 罗应怀 马忠全 秦光远 吴林焕 吴世安 吴振挺 萧永银 谢正荣 熊应堂 徐绍华 姚运良 袁克服 张竭诚 张天恕 赵鹤亭 郑国仲 周世忠 邹国厚

军事将领 : 陈海清 程 彪 戴季英 戴修福 邓运兴 董绍明 杜少刚 方和明 黄从述 黄宏儒 黄宏伸 黄 华 金仕华 康启华 来显吉 李振华 李 质 林凯成 刘 敏 刘友海 卢光合 罗映臣 罗映清 马友才 梅宏德 闵学文 倪忠珍 潘阳泰 秦 振 阮官华 阮官清 石世良 陶 励 涂其友 汪进先 汪立勇 王汉臣 王积功 王进前 王兴友 王佑林 吴昌恒 吴大奎 吴大胜 吴茂福 吴庆海 席绍先 熊心乐 熊友刚 熊志生 徐洪才 徐青山 杨辉明 杨家泰 杨世忠 杨兴忠 杨子明 曾传六 曾 琨 詹浩生 赵绍明 郑炳礼 郑 强 郑维孝 郑 重 钟光国 周光坦 祝顺鹏 邹 德 邹新华

这就是我的家乡,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