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今日女報系列報道——為犧牲在南疆鐵路的湖南鐵道兵尋親

1974年至1984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條長476.54公里的南疆鐵路。為此,鐵道兵部隊共犧牲官兵268人。但因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大多被戰友匆匆安葬在鐵路沿線。

直到前幾年,在鐵道老兵的建議下,新疆巴音郭楞蒙族自治州和靜縣人民政府撥款1250萬元,修建起鐵道兵烈士陵園,把分散的12處零散烈士墓遷移至陵園,並開啟了“為鐵道兵烈士尋親”的征程。

上一期,我們的記者前往長沙寧鄉市以及懷化沅陵縣,幫助南疆鐵道兵戰士陳迎山和董明發找到家人,十多萬名網友關注了他們的故事。今天,記者再次出發,前往瀏陽市以及郴州永興縣,為烈士遊太淼和和廖告告尋找家人……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第六站

瀏陽

烈士遊太淼戰友的回憶——

他是文藝青年,也是和死神打交道的安全員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李立

8月20日,瀏陽市高坪鎮高坪村婦聯主席熊榮萍陪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找到遊太淼烈士親屬的家中時,遊太淼的弟弟遊太才攙扶著母親曾明華已經在門口等候。

九十高齡的曾明華行動顫顫巍巍,耳朵已經聽不大清楚。說起大兒子游太淼,只聊上幾句,老人家的眼淚就流了下來。“40多年了,我媽一直惦記著哥哥,有時候想起哥哥,就獨自一個人哭。”遊太才告訴記者,1972年,22歲的哥哥當兵入伍。5年後,哥哥回家探過一次親,時間也很倉促,匆匆返回部隊之後不久,就傳來了哥哥犧牲的消息。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遊太淼和戰友們合影

同住高坪村的李明福今年65歲,是遊太淼當年的好友,也是一起當兵的戰友。他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去部隊之前,遊太淼在村上擔任團支部書記和文藝宣傳隊隊長,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活潑能幹的年輕人。

“我們是1972年冬天一起去當兵的,我們這個大隊一共去了三個人,關係都很好。”李明福說,遊太淼到了部隊之後,非常積極上進,很快就入了黨,還當了副班長。

南疆鐵路修建進度緩慢,鐵道兵的生活也非常艱苦。“吃的是玉米糊糊,菜是自己種的洋芋(土豆)、白菜,十月份收了之後,放在地底下,吃一個冬天。”李明福記得,最慘的是有一次過年,因為大雪封山、道路結冰,運輸物資的車隊無法通行,“當時我們連隊廚房裡只剩下一點點黃豆,沒辦法,最後每個人分了一把黃豆充飢,我數了下,我分到了16顆”。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一紙犧牲證書,證明他的青春和英勇

但即便是這樣艱苦的環境,工程的推進也在日漸加快。李明福是風鑽手,既是黨員又是副班長的遊太淼,則擔任安全員。

安全員並非一般人可以勝任,因為這項工作關係到戰友的生命,必須要很負責很細心的人去做。“這也是最危險的工作,其實就是在爆破之後,拿著錘子在隧道里面敲石頭、聽聲音,看哪塊石頭可能會掉下來。可能掉下來的石頭敲起來聲音清脆、響一些;不會掉的石頭敲上去聲音比較沉悶。遇到有可能掉的石頭,我們幾個戰士就一起拿撬棍把它撬下來。”李明福告訴記者,安全員的工作“相當於在隧道里‘排雷’”。

與死神打交道的工作並不總會有好運。在一次爆破之後,遊太淼冒著還未散盡的硝煙“排雷”,結果一塊八仙桌那樣大的石頭滾落下來,正好砸中了他。李明福和幾名戰士冒著塌方的危險推開巨石,但遊太淼已經沒有了呼吸。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配圖:圖文無關

同是高坪村老鄉的何糧年把遊太淼從隧道里深一腳淺一腳地背了出來,李明福邊哭邊用紗布把戰友的遺體包紮好。最後,大夥兒把遊太淼埋在了四師醫院的墓地裡。

修路工程危險,戰士們還面臨著其他威脅。李明福說,有一次,他和幾個戰友一起去和靜縣巴倫臺鎮,聽說有特務殺害了鐵道兵戰士,“我們趕到事發現場去看的時候,地上還有一灘血”。

他們是修建南疆鐵路的英雄,但過年時,他曾僅靠16顆黃豆充飢

一別四十年,年老的母親得知兒子墓地卻再也走不到兒子的墳前了。

遊太才告訴記者,當時部隊裡來了人,通知了家人哥哥犧牲的消息,並送回了哥哥的遺物。年僅17歲的遊太才原本想跟著部隊裡的人去新疆看看哥哥的墓地,“但第二天天不亮,他們就走了。這麼多年,我只知道哥哥安葬在新疆,今天你們來了,我才知道哥哥現在安葬在和靜縣革命烈士陵園。”遊太才說,他想替老母親早日去看看哥哥,“這是我幾十年的心願”。

為犧牲在南疆鐵路的湖南鐵道兵尋親,請關注今日女報系列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