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混酒喝之前,他曾经是个王者

民间多出奇才,这话一点不假,连云港灌南人士刘老五就是一个奇人。

刘老五外号“老酒鬼”,平时一天三餐酒不离身,更有传言说他一天喝两斤白酒,却始终未曾有人见他醉过,当地人都传言刘老五“酒神”附身,连武松见了都得喊声师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酒大王,竟然有一次栽在了酒场上。

混酒喝之前,他曾经是个王者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刘老五闲来无事,刚好在街上碰到了几年未见的老朋友,这老友见面,自然倍感亲切,于是酒桌上便多了群不醉不归的人。

而这刘老五的朋友常年在国外居住,虽然同样是个好酒之人,但是国外都喜欢混着酒喝,什么白兰地,威士忌统统放一起,啤酒、葡萄酒全都往嘴灌,这可不是刘老五的喝酒风格,他自喝酒成名开始,有个铁打不动的原则:一场酒局只喝一种酒。

可刘老五好面子,禁不住老友的两句劝,便开始白酒,啤酒,葡萄酒,甚至将国外的伏特加都掺在了一起,这还没喝一会,只见刘老五便手摸着头,一个踉跄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狂吐不止,醉气熏天。

这事马上就传遍了街坊邻里,大家都不相信这刘老五还会喝醉,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去饭店看个究竟,而这醉酒的结果也被大家知晓,但让人们好奇的是刘老五怎么就喝醉了?

最后还是有见识的村长道出了背后的原因:混酒喝容易醉。大家接着问道其中的缘故,村长开始慢慢道来:

混酒喝之前,他曾经是个王者

一、醉酒机制大不同

酒中除乙醇外,不同种类的酒,甚至是同种类不同品牌的酒,其醉酒的机制都是不一样。如蒸馏酒前劲比较大,发酵酒后劲比较大。

不同的酒统统倒到嘴里,前赴后继的醉意便开始袭来,与只喝一种酒相比,这股醉意来的更加凶猛且无法预料。

混酒喝之前,他曾经是个王者

二:“救火抢险”行不通

饮酒时,人体作为细胞群是存在“环境胁迫”效应的。通俗一点,即饮酒后,人体会随体内酒精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增加而出现应急反应。就比如失火了要救火一个道理。

假如几种酒混喝,就好比有几场火需要同时救,其难度要远大于一次只救一场火,这就很容易导致偶们人体“环境胁迫”效应的混乱(因为通常人没有建立有效的应对混饮的机制)。

混酒喝之前,他曾经是个王者

三:加速吸收醉的凶

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常识,那就是二氧化碳对酒精吸收的作用。胃中的二氧化碳会像打气筒一样撑开幽门和小肠,使酒精迅速进入小肠,加速酒精的吸收,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而“喝倒”。

如在喝啤酒(或其它碳酸饮料)的同时喝了其它酒的话,酒精会以比正常情况下高数倍的速度进入血液,这就是“喝混酒更容易醉”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啤酒加白酒的情况下,情况尤其严重。

经过这次醉酒事件后,刘老五长了记性,不在凭借酒量大就无所畏惧,更不会轻易的混酒喝了,现在他的口头禅便是:以后喝酒还是只喝我的家乡酒——汤沟酒,不上头,好下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