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在炎熱的夏天的某個夜晚突然停電了,你是不是有一種生無可戀的感覺?這時候你一定會從家裡出來,像一個夜遊鬼一樣遊蕩在沒有路燈的街頭,向著有光明的路口走去。試圖在沒有停電的街道找到一個避暑的好地方,酒吧、網吧什麼的都行。找到這種地方的時候,臭汗淋漓的你首先會做的是要一杯冰鎮的啤酒或飲料,然後就是在這個空調開放的公共場所裡打發時間。這時候,你往往會感概:沒有空調、沒有冰箱甚至連電風扇都沒有的古人是怎麼熬過這炎炎夏日的?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熱糊塗了不是你的錯,但是替古人擔憂就是你不對了。首先,古時候氣溫沒有這麼高,高溫是工業化進程的產物。工業生產、運輸工具以及家用電器的運轉都會產生熱量,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被破壞又導致太陽的輻射令我們招架不住,一個月不做好防曬措施出門,你會變成泰國人;三個月不防曬,你會變成非洲人。

另外,你怎麼知道古人沒有冰箱?早在戰國時代,老祖宗們就已發明了“原始冰箱”——青銅冰鑑,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由銅鑑、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鑑內。冰鑑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裝在鑑內的缶四周的冰塊,使缶中的酒降溫。古人冬天青梅煮酒,炎炎夏日,就要喝冰鎮的酒了。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到了清代,宮廷普遍使用木質冰箱,當時被稱作“冰桶”,冰桶是有青銅冰鑑演變而來的。它們一般為木胎,口大底小呈鬥狀,上面以厚木板為蓋,腰部上下箍銅兩週,箱的兩側設置便於搬運的銅環,四條硬木腿足,足下安託泥隔溼防潮。箱內採用導熱性較弱能夠隔熱防潮的鉛或錫為裡,蓋板通常為兩塊,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使用時可將活板取下,先在箱內放入冰塊,然後便可以將瓜果、飲料等食物鎮於冰上。箱底有小孔,可以隨時排放冰水,保持箱內清潔;箱蓋則雕有鏤空的通氣孔,用於散氣通風,在保鮮食物的同時,亦可藉助裡面排出的冷氣降低室內溫度,進而起到“空調”的作用。這種冰箱、空調兩用型的器具,不需要任何動力設施,綠色節能無汙染,更不會因為工作而產生熱量影響氣候。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其實在唐代時,就已經有了原始的空調,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這種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製冷設備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而且還很環保哦。

比起“冰箱”、“空調”,古時候的“電風扇”就比較小兒科了,清代皇宮內有一種機械扇子,它的造型是童子手握羽毛扇,只要開動發條,羽毛扇就能上下扇動,產生徐徐涼風。

古代沒有空調、冰箱、電風扇,怎麼熬過炎炎夏日,你小看古人了

也許你會問,夏天那些冰是哪裡來的?冰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古人冬天取冰貯存在地窖裡,到了夏天再拿出來享用。另一種就是人造的,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硝石製出來的冰有點異味,不過用來做冰鎮飲料或者“冰箱”、“空調”輔料,一點小缺憾無所謂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