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是不是有些片不能罵?但我今天,就偏要罵了!

罵的是個狠角色——暑期檔壓軸好萊塢大片,阿湯哥3年後歸來的——

《碟中諜6》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北美票房,已經破了2億美元,全球票房,是衝著10億去的。

IMDB的評分8.2分,爛番茄的新鮮度是97%,其實更可怕的是右邊這個影評人打分,91%,非常硬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內地首日票房1.77億,豆瓣從8.1升到了8.3。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北美影評人的花式讚美,要溺死人。還號稱是《碟中諜》系列最強大片。

56歲的阿湯哥為了這部片,差點把命都給搭上了。 所以,你以為我就不敢罵了?不存在的。

有用心的,未必就是好片。

口碑和票房,未必就是阿湯哥的擋箭牌。

阿湯哥,得罪了。

阿湯哥能不能學學我們的流量鮮肉,這麼拼是不是有病?

阿湯哥應該是親自完成了一部動作片拍攝作死大全。

56歲,都大爺的年紀了,還在拿命拼,你說他是不是有病。

拍《碟中諜1》的時候爬火車、吊屋頂我們能理解,那是22年前,那一年的阿湯哥34歲。搞點高難度不成問題。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碟中諜2》玩個飛車我們還是能理解,雖然所謂的度假方式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碟4》他單手爬迪拜塔我們已經不太好理解了。好萊塢大片替身錢都出不起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到了《碟5》已經開始徒手扒時速近400公里的軍用運輸機。我們知道阿湯哥的腦子應該是已經瓦特了。

但怎麼也想不到《碟6》湯大爺能這麼瘋。

這回湯大爺玩兒的,首先是——HALO跳傘。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HALO是啥?High Altitude Low Open的縮寫,俗稱高跳低開。

一種特種部隊專用的特殊戰術,為了避免被對方雷達掃到,減少空中滯留時間,跳傘員先要在7000米以上的高空跳出機艙,高速降落後離地僅600米時打開降落傘。

其中的風險就不用說了,缺氧、降壓也還是小事,最怕的是一旦錯過打開降落傘的時間,結果你懂的。

結果阿湯哥訓練了整整一年,每天要跳傘5次,硬是超越了美國特種部隊的訓練強度。

到了實拍的時候,由於場景是夜戲,劇組只能抓住每次三分鐘的拍攝機會,結果為了這一段拍攝,阿湯哥一共跳了106次。換句話說,如果這106次任何一次出錯,結果你懂的。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HALO跳傘被他搞定了,就有了電影中伊桑·亨特空中營救暈過去的沃克的戲碼。

你以為這就完事兒了?不存在的。

為了自己搞定直升機戲份的拍攝,阿湯哥又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直升機駕駛訓練。

結果就是在電影裡,我們看到阿湯哥親自完成了雪山追逐部分的“螺旋式飛行”。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跳傘、駕駛直升機,這就行了?

還要跳機。

電影中有一段阿湯哥在飛行中的直升機機艙下方,直線急墜的戲份,這樣的動作戲,職業特技動作演員也沒多少敢玩兒,阿湯哥又是自己上的。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還有更瘋的。

我說的,不是幾乎不佩戴任何安全設備直接飆車,甚至被甩出去,這件事,阿湯哥在《碟中諜2》早就玩過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更不是徒手爬懸崖這種小事,同樣的戲碼,《碟中諜2》也玩過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我說的是——騷斷腿

你們也都聽說過了吧,倫敦一場屋頂追逐戲中,阿湯哥的角色從一棟建築跳向另一棟,懸崖飛機都爬過了,跳樓這種小事當然還是阿湯哥親自搞定,結果上得山多終遇虎,腳踝骨折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結果阿湯哥的騷操作是什麼呢?腳踝骨折後仍然掙扎著爬起來,咬牙完成了拍攝。為了避免重拍,這個製片人拼了。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更騷的在後面,醫生給他的建議是:6個月之內,腳踝不能隨便動,更要承重。否則腿就廢了。

結果6個禮拜後,阿湯哥就復工了。

我們現在總結一下,拍一部《碟中諜6》, HALO跳傘學了一年,直升機學了一年半,斷腿休息6個禮拜,玩命3次,被摩托車甩出去一次。

西蒙·佩吉的總結最到位:每天跟他道別後,都不知道第二天是否能和活著的他再見一面。

這些行為,真的很不能忍了,身為製片人兼主演,一旦阿湯哥真把自己玩出個三長兩短,電影還拍不拍了,就算特效進步了,總不能從頭到尾特效合成一個阿湯哥繼續爬懸崖爬飛機吧。

而且一部電影拍成這樣的,多花了多少錢?多花了多少時間?time is money ok?

就不能向我國的流量鮮肉多學習一下,九成以上動作戲交給替身完成嗎?你自己出來拍個特寫就可以了呀。

還有什麼開飛機學跳傘簡直是浪費時間,除了提升畫面實感之外什麼效果都沒有。

可不可以學學我們的流量小花,P圖懂不懂,你們好萊塢明星是不是不會變通,是不是傻?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就是因為阿湯哥56歲高齡,卻還在挑戰各種不可能,才有這種拳拳到肉的實感和驚心動魄的臨場感啊,這種真刀真槍的動作片,不才是《碟中諜》系列最牛逼的地方嗎?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我只想問:還說是好萊塢,知不知道什麼叫IP電影,電影工業化了解一下好伐?

今時今日拍動作片,真的不需要拍得這麼懷舊啊。

能不能學習一下我們的暑期檔某部盜墓喜劇大片,創作思維靈活一點行不行,動作片就一定要拿命拼嗎?你讓阿湯哥變身超級英雄打打滅霸可不可以?去盜個墓可不可以?找一群鮮肉過來唱歌跳舞,讓阿湯哥安安靜靜做個導師可不可以?

這樣的好萊塢,果然還是不行啊,怎麼跟我們的電影battle?

沒有互聯網思維,沒有用戶思維,沒有現代性思維,Too out!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照著好萊塢古典傳統拍片,土不土?

還有故事,不diss是不行的。

那個《非常嫌疑犯》的編劇出來一下,對,克里斯托弗·麥奎裡,來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拍。

因為《碟中諜6》的故事,真的是,太不爽了。

一定,是沒有看過於正攻略啊。

研究一下最近火起來的影視劇都有一個共通點,“輕“、“爽“,打怪要輕鬆一點。

可是《碟中諜6》呢,卻是標準的好萊塢燒腦諜戰模式了。

看整個故事,費腦+費力+窮周折。

從故事一開場阿湯哥為了救兄弟做黃了任務,將唾手可得的核原料讓出,到“超人”成為上頭安插進阿湯哥小隊內部的監工,接下來是重尋核原料、阿湯哥設局黑吃黑、內鬼搞事、阿湯哥前妻現身,再到最後揪出臥底,故事節奏感如水銀瀉地,張力如烈火烹油。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同時,這個故事又是複雜的,充滿老式歐美諜戰片的風格。

直接點說,邊看電影邊玩手機,你大概率看不懂。

這種複雜首先來自敵我難辨, 從原有的團隊到新加入的“超人”,再到突然出現的前妻,沒有一個讓人一眼看穿的角色。

這樣複雜的人物關係和角色反轉,必然會有很強的戲劇濃度,你得費腦、費心去體會、理解。

一般情況下,諜戰大片為了迎合觀眾,動作部分往死裡拍就好了,但《碟中諜6》偏不。

編導克里斯托弗·麥奎裡簡直是來battle觀眾智商來的。

從阿湯哥被陷害,到明裡暗裡的各懷鬼胎,暗流湧動,到最後時刻揪出臥底的超級反轉,每一步都暗藏玄機。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本劇照嚴重劇透,可自動跳過

雖然,也有廁所裡的“四腳獸”那種阿湯哥首次調侃自己性取向似的喜劇調節,但電影的整體劇情風格是繃著的,就像邊帶觀眾坐過山車,邊讓觀眾做思考題,這感覺,酸爽不?

而正是在這個兇險異常的勾心鬥角、猜忌、利益爭奪的過程中,編導才真正完成了碟中諜宇宙的搭建,這個碟中諜宇宙,不僅是指本片已經徹底真正完成了諜戰小分隊的打造,也包括片中的那些灰蛇引線。

比如本片中的關鍵反派軍火商白寡婦,其實是第一部《碟中諜》裡那個女軍火商Max的女兒。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而上一集裡神秘組織辛迪加的頭子,以及讓亨特特工再次墜入愛河的英國特工伊爾莎等,都會在片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這種劇情和人設上的複雜、糾葛、反轉,勢必不像許多一根筋的好萊塢大片那麼好進入,但這個慢熱的過程,抽絲剝繭式的找內鬼的過程,才更能搭建一個有嚼頭的故事脈絡和紮實的故事內核。

當整個好萊塢大片都在往漫威式的喜劇+動作的快餐式模式邁進的時候,《碟中諜》系列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爽片的外殼下,其實堅持了一種好萊塢經典時代的經典敘事,只不過,克里斯托弗·麥奎裡和阿湯哥又為這種經典模式加上了更現代的 、可視化的外觀,但它的核心,是一場復古式的堅持。

是不是,像螳臂當車?是不是傻呢?

為什麼《碟中諜6》不是系列最佳?這就是答案

當然不是!

你們可能也看出來了,這篇影評本身,就像電影中的角色一樣,你以為“超人”沃克是自己人,結果阿湯哥最後要和他正面剛。

你以為氣勢洶洶過來宣佈任務結束的上司是內鬼,結果他才是故事反轉的關鍵鑰匙。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沒錯,作為一個追了22年《碟中諜》系列,從少年到白頭的死忠粉,我就是那個突然反轉的阿湯哥門下的臥底。

而《碟中諜6》,就是揮向所有這個時代華而不實的偽大片臉上的一記重拳。

很多人都想問,為什麼《碟中諜》可以長盛不衰?

看看新千年以來,好萊塢出產的經典特工們,《諜影重重》系列在第五部遭遇了重創,007系列的詹姆斯·邦德隨著丹尼鮑爾的退出暫時停擺,《24小時》的傑克·鮑爾已經結束了自己的征途,只有現實主演年紀已經56歲的伊桑·亨特依然在不斷打破自己的票房和口碑記錄。

《碟中諜》憑什麼?又或者說,阿湯哥憑什麼?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22年過去了,這個崛起於好萊塢動作電影黃金時代,擅長迅速換裝變臉、近身格鬥、多國語言、可承受高強度體能活動,時刻處於玩命狀態的特工伊桑·亨特,為什麼還沒被時代淘汰?

我想說的第一個原因是:手藝,一門好萊塢動作片的手藝。

從系列第一部的布萊恩·德·帕爾瑪,第二部的吳宇森,第三部的J·J·艾布拉姆斯,第四部的布拉德.伯德,到系列五、六部的克里斯托弗·麥奎裡,阿湯哥幾乎將好萊塢這些年最當紅的動作導演一網打盡,但又能在每一次的創作裡都在展現一種極具碟中諜風格、但又完全不同的動作體系。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碟中諜》系列電影當然有相似的特點:一波三折的情節發展,緊促連貫的敘事,酷炫無比的動作畫面,撩撥心跳的阿湯哥的特技表演,甚至像伊桑·亨特前妻這樣去而復返的角色。

但電影的風格,又在不同導演的打造下持續進化,這讓我想起一個爛俗的詞——情懷

什麼是阿湯哥的情懷?當然是《碟中諜》。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但阿湯哥的碟中諜情懷只是簡單複製過去的成功嗎?

正好相反,阿湯哥的情懷是和好萊塢動作電影與時俱進,始終呈現出好萊塢動作片最高的手藝,這就是《碟中諜》系列,真正的底牌。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一個大爺。

這個大爺56歲了,卻永遠在挑戰最不可思議的動作特技,22年來,他爬過火車,徒手攀懸崖,徒手爬世界最高塔,成為第一個親自完成HALO跳傘的演員。

當中國的流量鮮肉們靠著替身過日子,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們在綠幕前面拯救宇宙,老一代的動作英雄紛紛老去不見,這個也曾經是鮮肉的傢伙卻扛起了傳統好萊塢動作片的最後一面大旗。

他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本身。

作為從少年追到白頭的死忠粉,我要大喊:這是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或者說,他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六次。

誰知道他能拍到第幾部呢?但只要他拍,觀眾應該還會看的吧。

他是這個星球上最後的動作明星,他叫湯姆克魯斯。

在有生之年,我們從沒聽過也他說出那個許多人常常掛在嘴邊但根本沒做到過的事情——

電影情懷。

但一個56歲還在拿命拍電影的大爺,你說他對電影沒情懷,誰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