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互聯網的依賴簡直已經達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得:飯可以不吃,wifi密碼一定要問。信息時代互聯網的便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互聯網,日新夜異的互聯網業態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周邊,尤其是電商平臺的崛起儼然已經成為我們這代人的標誌,小到指甲刀,大到不動產,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自由流通,BATJ四大互聯網巨頭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然而我們今天不談互聯網時代的便利,我今天想透過不同的互聯網電商的影響談一談,我們究竟身處什麼樣的消費時代?這將折射出我們究竟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最初崛起的電商要屬阿里巴巴和其旗下的淘寶,依靠最初互聯網電商的初創紅利,成功樹立基礎電商平臺的架構,並且藉助早期的業態重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1年中國加入WTO,大量的外國商品企圖進入中國市場卻苦無門路,而此時的中國消費市場剛剛進入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真正的紅利期,需要大量的商品充實普通民眾生活。正是在這種社會形態下,馬雲的淘寶以互聯網快捷方便廉價的消費新主張大舉進軍中國的消費市場,而傳統的實體商鋪由於成本和人力的因素依然固守在價格競爭的泥潭中無法自拔,毫無還手之力。

淘寶的成功在於真正抓住了一次中國人在改革開放下擴大內需的特殊歷史時期,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全民普及,讓這種新業態真正走入了民眾的生活。儘管淘寶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伴隨著假冒偽劣商品的爭議之聲,然而這並不妨礙阿里巴巴和淘寶的成功。

在我看來,這個時期的中國消費品市場是呈現一個生機勃勃的成長態勢的,大量的普通民眾由於早期改革開放的紅利,手中都有相當的購買力,由此可以看出馬雲確實是一個善於抓住機遇的人。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淘寶之後最成功的電商一定就是京東,雖然京東和淘寶的成立時間相距並不遠,然而京東最成功的時期還是稍晚於淘寶,相對於淘寶而言,京東的成功在於其一直宣稱的從無假貨(雖說有點可笑),然而確實點中了淘寶的漏洞和消費者的焦點,中國人在2007年左右的消費市場開始從最初的需求為導向轉向了商品的質量,此時的國人的消費觀有了較大的轉變,更加看中商品的品質,這個階段的中國社會穩步發展,長期GDP維持兩位數增長,各行各業成長態勢相當旺盛。

我認為這個階段的中國消費市場屬於良性轉優的時期,京東恰恰是憑藉中國人需求質量的這個要點,成功搶佔了一部分淘寶的份額。此時的中國人消費市場依舊處於一個產業升級的良性軌道上,如果沒有08年的次貸危機和之後的地產狂飆,也許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依舊趨於理性。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任何假定的歷史都是不存在的。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2015年互聯網出現了一家以拼團砍價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拼多多。成立3年多時間,迅速膨脹,以團購廉價的理念一時間走紅中國,併成功在美上市。然而這是一家在時代背景下極具象徵意義的電商平臺,不同於淘寶和京東的業態,儘管他們也有參差不全的商品質量問題,但總體上是相當成熟有效的商業模式,並且對假貨持批評態度。

而拼多多不同,平臺從成立上就是以各種奇形怪狀的山寨廉價商品為主,儘管廉價無比,卻毫無品牌概念可言。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對拼多多的批評相當苛刻,然而我認為拼多多恰恰正反應了這個時期我們中國普通民眾的消費水平和觀念都在走一個下坡路。

08年次貸危機下,天量貨幣扭曲了整個中國的消費價值觀,去庫存和棚改化讓房地產壓倒一切的思維徹底破壞了國人的消費理念,所謂六個錢包簡直就是荒謬無比的言論居然在地產預期下被生生理解為正確觀念,當所有的積蓄義無反顧的進入地產,中國人全民負債已經成為殘酷的事實,這就是拼多多輝煌下的時代!

拼多多有什麼可笑的?老百姓沒錢才會省吃儉用,才會甘願降低生活質量,地產之害宛若毒瘤,擠壓實業,最終會導致大量失業來臨,老百姓更加貧弱,居然還有人說消費在升級?

拼多多的出現是一個必然的產物,它的出現就是個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的縮影,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淘寶到京東到拼多多,中國的消費之路如此清晰!

消費升級還是降級?我們還需要辯解嗎?

(另外我前一篇文章,並不是鼓勵消費,大家不要誤解了)

審視消費升降之辯:拼多多崛起下的中國互聯消費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