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ViviancnBeta


恐龙的灭绝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而小行星撞击地球是这多方面原因的诱因。

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那一天天气晴朗,恐龙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该吃肉的吃肉该吃草的吃草,这个时候一颗大体积的小行星碰撞在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地区。小行星碰撞导致了超级火山的喷发,使地球气候发生显著的变化,恐龙在一连串的灾难中最终走向了灭绝之路。

难以想象的灾难-人间炼狱

科学家从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地区著名的陨石坑的粘土层中,测量出铱含量、浓度以及地表面积。最终经综合分析得出这颗碰撞地球的小行星大约是3000亿吨、直径大约是10±4公里。它以每秒25公里的速度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它把大气层砸出了一个洞。如此大质量的小行星,如此高的速度碰撞在地球表面将产生相当于1.08亿吨TNT炸药的能量。碰撞坑直径200公里深度40公里,大量的物质会从碰撞坑中喷射出来,岩石颗粒甚至喷射到月球一半的距离。

小行星碰撞的残骸和烟尘挡住了太阳光线,科学家推测黑暗持续了几个月时间。没有了阳光就没有了光合作用,食物链基础层出现断裂。同时它碰撞高温气化岩石将会释放出大量硫磺气溶胶,它们会加剧了太阳光线的阻挡,同时产生大量酸雨,从而改变水域大小和土壤成分。

最终恐龙在这一系列影响下灭绝,而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罪魁祸首。这是目前最被支持的恐龙灭绝原因。


简单回答,不妨关注点评一下,祝好。


科学黑洞


一直以来,对于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在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不过这些假说中很多都是与环境气候的变化有关,只是造成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同而已。下面我来说几个比较热门,但依旧备受争议的假说。

1.气候变迁说

我们都知道,恐龙属于冷血动物,没有自动调节体温的器官与保暖的毛发,如果这时候气温突然下降,很有可能导致恐龙灭绝。还有就是恐龙蛋并不像现在的母鸡坐在上面利用体温来孵化(想想人家那体重,还有刚刚上面说的恐龙没有调节自身温度的能力),而是依靠太阳光,而且即使是这样,也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快的话也要七八天。如果气温下降,就会导致恐龙蛋无法孵化,让恐龙们没有了后代而灭绝。

2.物种斗争说

在恐龙时代末期,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开始出现,并且是属于啮齿类食肉动物。由于它们体型小数量多,而且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恐龙蛋,因此让恐龙们断子绝孙,最后灭绝了。

3.大陆漂移说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只有一块大陆,那就是——泛大陆。后来因为地壳变化而导致大陆四分五裂,恐龙也因此而被分开,并且由于大陆的分裂而导致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使恐龙无法适应,因此而灭绝。

4.地磁颠倒说

地球诞生至今为止,曾经发生过几次南北极地磁颠倒的事件。根据科学家的调查发现,每次地磁颠倒的时候(我以前发过一篇关于地磁颠倒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都会出现生物灭绝,而恐龙也很可能就因此灭绝了。

5.小行星撞击说

在科学界,最受科学家们认同的莫过于小行星撞地球了。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上,发生了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尘埃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地球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阳光的照射,从而是温度降低,恐龙们因此灭绝。这就是最著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事件。


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年代久远的陨石坑,有科学家推断这就是造成当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所留下的证据,这也使更多人相信小行星撞击的说法。

6.火山喷发说

目前在我们的地球上,存在着四座超级火山,而且都是活火山,也就是说,它们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就拿我们最熟悉的黄石火山,它位于美国黄石公园内,喷发周期为70万年左右。而距离上一次喷发的时间是65万年,也就是说,这座火山随时都会爆发。

如果这座火山爆发,周围几百公里内的生物都有可能全部死亡,而火山灰也会大面积的覆盖在地球上空,造成气候不稳定。

在远古时代,这样的火山更多。假设在6500万年前的同一时期,地球上存在的几座超级火山同时喷发,火山灰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由于失去光,植物大面积死亡,氧气减少,温度急速下降,这对于体型巨大无法调节自身温度的恐龙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很有可能也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当然,以上的假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无法完全被认同,我们也只有期待科学家们有更多的发现,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给我们讲述6500万年前生物大灭绝的故事。


矣菱


科学爱好者报到。

称霸上亿年,却死得不明不白。恐龙灭绝的原因困扰了科学界很长时间,直到现代科学让最有说服力的一系列证据出现。这头一个证据,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富铱地层。


金属铱在陨石中非常常见,含量能达到百万分之0.5。但在地壳中,铱是一种稀有的金属。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百万分之0.001,稀有而珍贵(黄金储量是铱的40倍)。铱的密度极高,且具有亲铁性,所以地球形成之初,它们就都沉降进入地核了。

而在世界各地的地层深处,都发现了薄薄一层富含铱的地层,经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计算,这一地层形成的时间正是六千五百万年之前,全球都一样。而且这一含铱地层很容易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因为它是灰黑色的,充满了碳粒和灰烬。这是一场远古世界大火的遗迹。



人类找到的第二个证据,“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它形成的时间也是六千五百万年前。这颗直径十多公里的陨星完全有能力通过爆炸将铱元素酒遍全球,爆炸产生的高温和地幔喷射物也足够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火灾。所以,有理由认为富铱地层和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直接相关,它们就是六千五百万年前那场全球性巨大灾难的铁证。
(复原图↑)


第三个证据,就是恐龙们的化石。很多白垩纪晩期的恐龙化石(部分地区),它们被发现时,不同种类群聚在一起,姿态都十分怪异:头颈后弯、嘴巴张开、四肢呈挣扎状。而且它们的骨骸完整,并没有被食腐动物破坏的迹象。科学家认为,这些动物不是正常死亡,它们很可能死于同一时间,而且死得非常痛苦。致死的原因也许是冲击波,也许是几百米高的巨浪,也许是吞噬一切的大火。这些都与小行星撞击的后果相符。


综合上述证据,可以得出以下图景:希克.苏鲁伯陨石于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那时各大板块尚未分裂),冲击波、海啸、地震、大火杀死了大部分恐龙。撞击造成的烟尘充斥大气层,阻挡阳光,使植物枯死,幸存的恐龙们最终死于饥饿与严寒。这就是恐龙灭绝最可信的原因。

至于现在盛传的一些其它说法,我认为哗众取宠成分多,不足为信。什么“恐龙放屁说”、“外星人说”、“史前人类说”……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就哺乳动物说和气候变化说之类的还靠谱一点儿。

我是科学爱好者章北海,欢迎点击头像,浏览更多文章和问答。


纯野生科学家


六千五百万年前,最后一批非禽类恐龙灭绝了。海洋中的巨大的生物以及天空中的翼龙也是如此。海洋食物链的基地浮游生物遭受重创。许多腕足类(章鱼)和海绵类的家庭消失了。剩下的硬甲虫消失了。鲨鱼多样性萎缩。大多数植被枯萎。总的来说,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物种都被消灭了。

标志着白垩纪末期和古近纪开始的大灭绝事件是一个科学的奥秘。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龟,鳄鱼,蝾螈(rongyuan)和青蛙都幸存下来,灭绝消灭了恐龙。鸟逃跑了。蜗牛,双壳类,海星和海胆也是如此。即使是耐寒气候极端天气的植物也没有问题。

科学家倾向于围绕可能解释白垩纪灭绝的两个假设中的一个:地外撞击,如小行星或彗星,或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让天空充斥着碎片,这些碎片使得太阳能的地球不堪重负,在光合作用中抛出扳手,并在食物链上下毁灭。一旦尘埃落定,锁定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会使气温升高,迅速的气候变化使大部分的生命在黑暗中长存。

科学家们认为,一颗巨大的陨石可能会撞上足够的灰尘和碎片,长时间阻挡阳光,导致一连串致命的事件。没有太阳,所有的植物都死了。没有植物,所有的食用植物都死了; 没有这些食用植物的动物,所有的肉食动物都死了。听起来很合理。但这个理论存在一个问题:古生物学家还没有能够在受到撞击时期的岩石中发现恐龙骨骼。有些证据甚至似乎表明,所有的恐龙在陨石撞击之前都已经死亡。


药疗君


恐龙曾经雄霸地球两亿年,虽然它的灭绝被认为源于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但实际上恐龙的灭绝原因还是个未解之谜。


从今天向前上溯到6500万年,是恐龙家族又繁盛到消亡的分水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的灭绝源自于一次重大的自然灾难事件。而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确发生过一次大型小行星撞击事件——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撞击的陨石坑就位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但其实基本在同一时间,地球上还有一次重大的自然灾难事件一起发生,它就是德干地盾火山喷发事件(时间略早)了。


德干地盾(地盾是指地台中有大面积基底岩石露出的地区)位于印度德干半岛西北部,面积相当于法国的3倍,这里至今还有一条原始火山链。近日有两个研究恐龙灭绝的研究组使用不同的高精度测年方法,试图找出是什么导致了生命大量消亡事件,而这两项研究都承认德干地盾的火山活动(而非单由小行星的撞击)在物种大灭绝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证据证明德干地盾曾于6500万年前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现象,并且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新研究提示促成6500万年前印度德干地盾的巨大规模火山爆发可能有两个岩浆流,喷发产生的熔岩流位居地球历史之最,大气层中充斥着大量能够改变气候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巨量的火山灰飘散在全球的大气中,也遮蔽了阳光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下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不利于恐龙生存的,所以恐龙的灭绝很可能也和德干地盾火山喷发有很大关系,其在小行星撞击事件之前已对恐龙等生命物种进行先行打击。




火山喷发导致恐龙等生物大灭绝的证据来自于研究人员发现的浮游生物尸体化石,时间跨度达到50万年,是因为德干地盾火山至少曾经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喷发现象,每次喷发都可以在10~20万年中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两次喷发足以形成长达50万年的灭绝期。





不过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事件也是有可靠证据可以证明发生过的,使其发生的时间,很可能不得干地盾火山喷发要晚一点时间,因此有科学家认为,最先给恐龙等生命物种以严重生存打击的或是得德干地盾火山喷发,然后由小行星撞击不给恐龙家族以致命一击,最终导致了非鸟类的恐龙灭绝。因此,恐龙的灭绝或是由火山喷发和行星撞击这两种自然灾难共同导致的。


人类的方向


说起恐龙,人们充满无限想象与敬畏,关于恐龙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而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不外乎以下几种说法。

1、2000年理论  

德国科学家提出,恐龙灭绝是由当时恶劣的“空间天气”造成的,也就是说,来自宇宙的强烈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从而致使恐龙灭绝。学家认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发导致了地球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而不能适应此种气候变化的恐龙也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灭绝。  

2、陨星撞击说(撞击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阿弗雷兹父子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直径大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墨西哥犹卡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300公里之间。在2000年,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这一陨石坑现已被找到,科学家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证据,所以,恐龙灭绝之谜似乎可以尘埃落定了。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食草性恐龙的灭绝使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在地球上绝迹。  

4、气候变化说  

由于板块移动,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的巨幅改变。严寒而干燥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5、海洋退潮说  

根据罗伯特-巴克的说法,海洋退潮,陆地之间相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大洋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与传播问题。  

6、火山爆发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但这个学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火山大规模地爆发。  

7、温血动物说  

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懒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

8、哺乳进化说(偷吃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最终导致恐龙的生育危机,导致恐龙灭绝。  

9、物种进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长达1.6亿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最终导致绝种。  

10、受挫理论说  

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陆续发现了古老爬行类的蛋化石,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按照形态结构,可以把恐龙蛋分为短圆蛋、椭圆蛋和长形蛋等种类。我国科学家首次采用CT技术对山东莱阳出土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了无损伤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了山东莱阳的一些恐龙蛋化石具有其它方法无法观察到的恐龙胚胎。一些科学工作者认为。恐龙胚胎的变形与错位,有可能导致恐龙蛋无法正常孵化,从而使恐龙走向衰弱最终灭绝。  

11、骤变理论说  

根据深海地质钻探得到的资料,一些科学家认为在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无法很好地适应环境,引起其身体中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尤其是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结果,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绝灭。  

12、变化理论说  

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大绝灭是生物历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来试图解释其原因,但是至今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定论。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是这一理论并不完善。因为恐龙是当时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其丰富的多样性更是表现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但无论发生了什么,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那就是恐龙无法适应所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或改变。  

除了上述12种比较著名之说外,还有许多较鲜为人知的说法(如太阳黑子爆发、电磁扰动、地球磁场方向及强弱发生变化)。  

13、最新研究结果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0.65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时间或早或晚都可能不会导致恐龙灭绝,真实灭绝原因是当时恐龙处于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环境剧变易导致灭绝。


耿直的宁夏枸杞小哥


据悉,该棕色“恐龙犄角化石”约有45厘米长,为食草恐龙家族所“拥有”,这一家族的恐龙种类还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龙。科学家是在美国蒙大拿东南部名为“地狱小溪地层”的一片荒地上发现该犄角化石的,这里曾经还发现过许多其它的恐龙化石,所以该地也被看成是地质学场所。该恐龙犄角化石最让科学家感到特别的是,它被发现时位于岩石层下的13厘米处,化石所在地也就意味着恐龙当时死亡的地点,这可充分说明长有棕色犄角的食草恐龙生活在白垩纪第三纪时期或者说是“K-T”大灭绝的边缘。这也充分说明棕色犄角恐龙为最后一批恐龙,直到它所有的同类都消失,它才走到灭绝,但科学家认为,造成恐龙突然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它们慢慢走向灭绝的,而是由于突发而来的行星大碰撞。



广元人在北京


答:

1:可能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地壳运动带来的火山喷发,或引发的气候变化,导致恐龙灭绝。

2:可能是因为地表变化,恐龙不适应环境变化无法与占优势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争食物慢慢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3:物种斗争说恐龙时代末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这些动物属于啮齿类动物,以恐龙蛋为食,这些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没有恐龙蛋。

4: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只有一块大陆,即“泛古大陆”由于地壳变化,在侏罗纪发生较大的分裂和漂移,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5: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动物死亡与地球磁场有关,某些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变化的时候都可能由此灭绝。由此而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于地球磁场变化有关。



6:植物被子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的果裸子植物,逐渐消失,随之而代的是被子植物,这些被子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没有的毒素,体形巨大的恐龙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毒素累积过多致死。

恐龙灭绝至今为止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人去一步一步揭开谜底。


小倪说事儿


恐龙灭绝的原因,以NHCC这些年的考察,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欢迎大家讨论拍砖!

我们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冷导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恐龙崛起的时代,全球的温度是多少?在那个时代,赤道地区海水的平均温度是37度,空气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这就为变温动物(冷血动物)提供了非常良好的生活环境,蕨类植物茂盛,四季生长,食物丰盛!

变温动物与哺乳动物和鸟类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只能从外部环境吸收热量提高自己的体温来进行新陈代谢!外部温度越高,它们的代谢越快!恐龙之所以能够大量生长,而且体型巨大,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时的地球有多热!持续高温,使恐龙统治了地球!然而,地球由于公转的运行轨道、离太阳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气温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其实,从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早期,也就是距今7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的这个时期,是恐龙灭绝的时期,经历了将近1000万年的时间,这个时期正是地球从暖到冷的变化时期,气温下降,使大型变温动物的代谢周期加长,寻找食物的时间缩短,最后变得无法生存,最终导致灭绝!

随后,地球持续变冷,进入第四纪冰川期,地球表面大面积被冰雪覆盖,从变冷开始,哺乳动物和鸟类才开始大量出现,为什么?因为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更能适应相对冷的环境,可以有更多活动时间去寻找食物!

现在,第四纪冰川刚刚融化,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升温时期,气温会越来越高,这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夏季高温,今年,2019年的夏天,温度会更高!大家做好避暑的准备吧!


NHCC全球探险


恐龙的灭绝是许多古生物迷觉得最遗憾的事,也是许多古生物学家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目前恐龙灭绝最为主流的看法就是6500万年前一颗来自外太空的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坑,由此形成了今天的墨西哥湾。撞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把附近地区的恐龙全都一扫而光,同时撞击形成了几千度的高温瞬间摧毁附近一切生命,就连最强悍的霸王龙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也显得十分弱小。



撞击过后,开始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小行星是经过大气层的摩擦,所以突破大气层后也分裂成了许多碎片,不同碎片飞向不同地方也同样产生了一定规模的撞击。同时受到冲击波的影响,地上很快席卷出滚滚尘埃弥漫到空中,把整个天空给遮盖,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阳光无法穿透厚厚的尘埃,这带来了两个影响:地球气温迅速下降,许多恐龙无法适应寒冷的环境纷纷冻死;缺乏阳光照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也会死掉,失去食物来源的植食性恐龙大规模饿死,肉食性恐龙也随之灭亡。



同时撞击也引起了一系列地质运动,火山爆发、地震频发、洪海啸泛滥,都足以致命。要命的是火山喷发出了大量的含硫化物气体蔓延到空中形成了厚厚的云层并下起了酸雨,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而酸雨和硫化物气体飘洒到海洋上,让大海成了一盆硫酸,昔日的地球变成了地狱。


这次大灭绝不仅仅终结了恐龙王朝,同时也灭绝了海里的菊石以及沧龙、蛇颈龙等大型动物。也让称霸空中一亿多年的翼龙消失殆尽。而海里的许多鱼类、海百合、海绵都跟着灭绝。哪怕是我们哺乳动物,也失去了真三尖齿兽类、鼹兽类、岐兽类等兄弟类群,繁盛一时的多瘤齿兽类深受重创后一蹶不振在随后的第三纪里也逐步消亡。哪怕是恐龙们的后裔鸟类也损失了反鸟亚纲的所有成员。

这次灭绝让不可一世的恐龙,但是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哺乳动物的真兽类开始崛起迅速从恐龙手里接手了蔚蓝的地球,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生代并且繁衍至今。而恐龙的后裔鸟类尽管彻底失去了大地,但是翼龙的消失让他们彻底征服了湛蓝的天空,实现了祖先不能涉足的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