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古拙评:知识分子应增强“四种精神”当好新时代的“挑夫”

近日,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活动引发热议。作为时代的中流砥柱,知识分子历来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为未来五年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知识分子应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增强“四种精神”,主动当好背负国家、民族和人民前行的“挑夫”。

古拙评:知识分子应增强“四种精神”当好新时代的“挑夫”

  • 做时代“负重者”,增强甘于奉献的精神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爱国奋斗从来都是“读书人”“知识分子”无法抹灭的“标签”和印记。古有陕西名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魄;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等等;今有“万里家书便还乡”的钱学森;有“放弃高薪回国”的黄大年;有“扎根太行三十载”的李保国等等,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兴旺、助力国家进步的道路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职责和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当好时代的“负重者”,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增强奉献精神,主动扛起肩上重担,主动践行自身使命。


古拙评:知识分子应增强“四种精神”当好新时代的“挑夫”

  • 做事业“守望者”,增强勤于钻研的精神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无论是教师、学者还是科学家,广大知识分子都应该自觉增强钻研精神,认真践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自身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以过硬的专业技能破解难题、攻坚克难。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先进经验和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也等不起的,在世界滚滚前行的洪流面前,不思前进就是后退,不思发展就是退步。当前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广大知识分子应自觉争当先锋,主动扛起大旗,努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当好事业的“守望者”,向先进看齐、向优秀努力,以自身付出浇灌事业发展和进步。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从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积贫积弱到综合国力迅猛增长;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经历了从沉睡到苏醒……当前,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接近和实现民族复兴,广大知识分子应立长志,而非常立志,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谋发展、上台阶、出实绩。

古拙评:知识分子应增强“四种精神”当好新时代的“挑夫”

  • 做前行“指引者”,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分子的经历和学识决定了在时代中所处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回顾来时的筚路蓝缕,我们在很多行业都处于弱势,很多领域都受制于人甚至从零开始,但是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知识分子楷模,他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破除万难,以自己的目光、身躯和脚印凝视着、指引着、探索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他们中有以简陋设备研制“两弹一星”的钱学森;有用计算器运算核潜艇参数的黄旭华;有在西北戈壁重建大学的交大师生……正是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才让我们迎来军舰“下饺子”,军机“如散花”,高楼“似春笋”,高铁“若奔龙”的乾坤盛世 。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应自觉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助力提升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古拙评:知识分子应增强“四种精神”当好新时代的“挑夫”

  • 做历史“见证者”,增强长于坚守的精神

今日的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保持在中高速发展区间;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与日俱增。这些成就的取得,既源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更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息息相关。他们可能是万吨航母背后,默默焊接钢板的“造船匠”;可能是世界高楼背后,辛勤计算的“工程师”;可能是350公里/小时的复兴号上的“调度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打造着“中华神盾”,用自己的奉献与付出打造着“中国地标”,用自己的勤勉与智慧护航着“中国速度”。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泼墨即成的,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知识分子的努力,需要长年累月的坚守。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韧劲和甘做嫁衣的气魄,以“建功必须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扎根本职工作,以自己的幸福指数换取民众的幸福指数,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世界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