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l林尔枝


福康安:富察氏,清满镶黄旗人。乾隆时任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后任封疆大吏。其武功高强,多次镇压民众起义并立累累战功。后封贝子,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因其极受乾隆宠信,历史上乾隆皇帝对福康安也是关爱有加,以至于民间传言其为乾隆的私生子?

(富察·傅恒)

今天我就这个问题说说他到底是不是乾隆私生子?

在乾隆朝,孝贤皇后的娘家富察氏一门确实是当时最为显赫的官宦人家之一。追究其原因,不少人认为是由于乾隆对孝贤皇后去世极为哀恸,进而情及外戚之故,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之间有无暧昧关系,傅恒的儿子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则成为一大历史疑案。

乾隆和傅恒夫妇的关系确实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乾隆之后孝贤皇后的兄弟。根据民间传闻,傅恒的妻子是满洲出名的美人,入宫朝见之时给乾隆看中了,两人有了私情,生下的孩子便是福康安。傅恒由于姊姊、妻子、儿子三重关系,深得乾隆的宠信,位极人臣,官至大学士,参与机密,一共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宰相。(乾隆)

乾隆不愿意将公主许配给福康安,是因为他俩又血缘关系吗?

傅恒的第三子便是福康安。他的两个哥哥都做了驸马,傅恒懵懵懂懂,数次请求让福康安也娶公主而为额驸。乾隆只是微笑不许,反而没有娶上公主,不知内情的人便引以为奇。这时他身任兵部尚书,这不由得让人心生疑窦。福康安既然自幼即被乾隆喜爱,为什么偏偏不将公主下嫁给他,使之成为地位显赫的额驸?是否是因福康安本系龙种,与皇室有血缘关系的缘故?(福康安)

其实,乾隆自己就承认和福康安之感情有如家人父子,因而恩宠格外隆重。自幼乾隆即将他带到内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更对其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

唯一一个异性王者

在清朝,除清初如吴三桂等为平定个弟弟反抗势力立下赫赫战功的军功将领,以及蒙古等少数民族领袖外,异性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如有人推测: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乾隆早就想封之为王,使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乾隆先封其为贝子,然福康安终究不及封王而终,遂以郡王赠之。


然而,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毕竟缺乏第一手证据,所以还不能就此下结论。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他和傅恒夫人之间真的存在种种隐情,也并不等于说他对孝贤皇后就无相爱之心。也许正是由于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个性又和乾隆相投,所以皇帝才格外爱重吧。


明明说历史


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

(福康安剧照 )

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

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在他满月时,乾隆亲赐的。

福康安成年后,乾隆对他多次委以重任,并不断给他加官晋职,封赏更是层出不穷,所以他年纪轻轻,已经是朝中权势显赫的重臣了。

如此,乾隆还嫌不够,一心想封他为王,苦于清廷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制,再加上朝中大臣阻挠,所以只好先封为贝子,就这也已经是清朝宗室之外,活着受封显爵的第一例了。

结果,福康安无福,没能等到封王就病逝了。

乾隆非常悲痛,不顾众臣反对,将他追封为嘉勇郡王,并让他配享太庙。

可见,乾隆对福康安的确是特别偏爱。

除此外,乾隆和福康安之间还有颇多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方。

比如,傅恒病逝后,乾隆亲自到傅恒府中吊唁,事后他曾写下一首吊唁诗,其中有一句:“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这里的“汝子吾儿”指的正是福康安。

乾隆是天子,他怎么会称福康安为“吾儿”呢?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野史中就有了这样一个传说。

在《满清外史》中,有过这样一个记载:“乾隆渔色甚至。傅恒之妻,孝贤皇后嫂也。以淑房戚,得出入宫掖。弘历趁间逼幸之,傅恒妻不敢拒,遂有娠。未几,生一男,即福康安也。”

(傅恒剧照)

说起来,傅恒的家世非常显贵,祖上一直是朝中重臣。他的姐姐富察氏早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便被雍正一眼相中,并指婚给乾隆为嫡福晋。而生性贤良的富察氏深得乾隆宠爱,因此在他继位后,富察氏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而富察氏的娘家也跟着飞黄腾达。

傅恒本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乾隆对他非常器重,再加上又有富察皇后美言,因此他在25岁时,便被提拔为军机大臣,可谓前途无限。

傅恒的妻子瓜尔佳氏,逢年过节便要入宫向太后请安,同时也陪富察皇后说说话。

结果,乾隆见瓜尔佳氏美貌动人,便找机会宠幸了她,不久后,瓜尔佳氏生下一子,正是福康安。

因此还有人附会说,富察皇后的死,正是因为她发现乾隆和瓜尔佳氏的私情后,羞愤之下,再加上丧子之痛,才命丧黄泉的。

其实,这则野史漏洞百出,比如福康安是乾隆十七年生,而富察皇后则死于乾隆十三年,隔了好几年呢。

另外,乾隆身为天子,傅恒是朝中重臣,且才因平定金川土司之乱,因功得封一等忠勇公。

乾隆正是用人之际,要的是忠臣勇将,而傅恒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因此他犯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和傅恒之间起龌龊。

(瓜尔佳氏剧照)

那么,乾隆为何独独对福康安青眼相待呢?

乾隆和富察皇后曾生育过两个皇子,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这两个皇子出生后,乾隆都曾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传位密诏中,结果他们都夭折了。

因此,乾隆颇为感伤。当福康安满月时,乾隆看到他,便想到他和富察氏所生的这两个早夭的皇子。所以,他便将福康安带到内廷抚养,以慰藉多年来的丧子之痛。

对于福康安来说,乾隆对他视如己出,在文武上对他多有教导。而他也没有辜负乾隆对他的期待,不光通晓军事,很有才略,在处理政务时,他还有着成熟稳重,办事老道的作派,因此深得乾隆器重。

福康安15岁时便承袭了云骑尉,并被授予三等侍卫。先在乾清宫行走,后来便做了御前侍卫。到他18岁时已经累迁为户部右侍郎,兼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了。

其实,在乾隆晚年,清王朝并非太平盛世。

先是大小金川再次发动叛乱,由于阿桂等武将迟迟不能平定,乾隆一怒之下,派福康安前往督战。

福康安虽说出身贵胄,但他在军事上很有才略,并能与将士同甘共同,因此士气大涨,在他的指挥下,大小金川叛乱得以平定。

一向重视武功的乾隆自然也因此愈发器重福康安,官职一升再升,封赏也极为丰厚。

(乾隆剧照)

福康安成了乾隆的消防员。但凡有民变起义等,乾隆便派他率兵前往平定。

回民民变、剿匪、台湾林爽文起义、越南滋扰广西问题、廓尔喀战役……无不活跃着他的身影,而他也从未让乾隆失望过。

到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再次剿灭以吴八月为首的苗疆叛乱,并生擒苗王吴八月。

此时,福康安早就加官进爵,各种恩宠不断。乾隆认为,只有封他为王,才算得上是最好的嘉奖。然而,他这个想法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他只好退一步,封福康安为贝子,想以后等福康安再立些军功后,再封他为王。

谁知,由于长年在外征战,福康安积劳成疾,竟病逝于军营中。

这一消息让乾隆悲痛不已,追封他为嘉勇郡王,并配享太庙。如此尚觉不够,又为他建立祠堂,专门让人来祭奠他。

由此可见,乾隆之所以对福康安圣宠不断,一方面的确他和福康安在感情上形如父子;另一方面也是福康安凭能力所得。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应该是无稽之谈。

(参考史料:《清史稿》《满清外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向敬之

先不论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儿子,而先结合福康安出生时间看他受孕时的历史背景。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也就是说其生母在十八年怀孕。此时,其父傅恒正是乾隆最为倚信的重臣,为保和殿大学士,被明确为内阁首揆,且兼军机处领班大臣,爵封一等忠勇公,赏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享受亲王的待遇。

傅恒最初被起用,源于他是乾隆元后孝贤皇后的亲弟,但傅恒自身颇有能耐,文武双全。乾隆十一年,金川叛乱,川陕总督张广泗、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平叛失利,是傅恒临危受命,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历时两年彻底平定金川之乱,对稳定西北战局厥功至伟。

福康安生母怀孕时,傅恒正在京城。西北回疆问题并未彻底稳定,乾隆急需傅恒这样的名将为之征战,故而给其和其家族顶级礼遇恩赏,使之帮助平准噶尔。傅恒对乾隆极其重要,乾隆断然不敢染指其妻妾,给他戴一顶绿帽子,使之受辱分心。

更何况,此时的乾隆正与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在蜜月期,身边还有一位柔嘉可人的令妃,自然无暇偷腥。继皇后后来能够因为乾隆晋升令妃,而以剪发以对,又怎会容许乾隆光顾内弟媳妇。

乾隆宠爱内侄福康安,格外重用,生前破例封爵贝子,死后追封郡王,无非是因其父子都是征战主将,功劳卓著罢了。

故而说,福康安为乾隆私生子,纯为野史杜撰,如同盛传乾隆为汉人子一般荒唐。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与《雪山飞狐》,津津乐道,那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而已。


以礼观书


民间确实有种说法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理由是乾隆太喜欢福康安了,他受宠的程度超过了乾隆的儿子,这在当时看来很不正常。

福康安是乾隆大舅子傅恒的儿子,傅恒是乾隆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哥哥。按辈分福康安叫乾隆姑父。

乾隆帝很好色。傅恒之妻、孝贤皇后的嫂嫂瓜尔佳氏是满洲第一美女,乾隆对其美色垂涎欲滴,乘一次进宫时,乾隆帝找机会宠幸了她。



傅恒的妻子不敢抗拒,遂怀了孕,不多久生下福康安。

傅恒其他三个儿子虽都身为额附,但都不如福康安受宠。乾隆帝十分疼爱福康安,多次想封他为王,使他和皇子一样,但碍于家法,没如愿。于是打算让他在得军功之后,封他为王。

因此常派得力干将陪同福康安出兵作战,比如和珅的弟弟和琳就是福康安最后的陪伴者。这些将领心领神会,后来福康安终于晋封为贝勒,但是还未来得及封王就死了,当时和琳接替了他的军权。


由于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些说法都是民间传闻,具体情况谁也说不清。




秉烛读春秋


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把福康安描述为乾隆的私生子,因为乾隆对他实在太好了,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可从各种史料证据看,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福康安是谁呢?他的父亲是傅恒,是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的弟弟。也就是说,乾隆是福康安的姑父。

野史中说富察皇后生病期间,福康安的母亲进宫探望被乾隆给看到了,乾隆对福康安的母亲一见钟情,就发生了关系,于是有了福康安。还说富察皇后的死,也是因为撞破了乾隆与她妹妹的好事,一气之下生病死的。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说法中的漏洞。

首先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宫中妃子的娘家人是不能随便进宫探望的,只能在规定的日子,规定的场合入宫。而且这个场合皇帝是不能出面的,所以乾隆在宫中遇到福康安母亲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其次,福康安是富察皇后死了六年以后才出生的,富察皇后都死了那么久了,福康安的母亲也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进宫。所以上面那个说法不管这么看都是说不通的。

而且按照清朝皇室当时的规定,同族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

福康安几名后代后来都与皇室进行了通婚,如果他真是乾隆的私生子的话,乾隆也不会眼看着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言,可信度很低。


漂浮菌


为什么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因为乾隆对他异乎寻常的宠爱。

福康安从小被乾隆接进宫中扶养,十三岁任三等侍卫,十五岁任二等侍卫,十六岁任一等侍卫,十七岁任户部右侍郎,厢蓝旗副都统。高中生的年龄,已经是国家正二品大员了。

然后他不断被派出去打仗,都是别人出力他捡功劳,直到被培养成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一生被异常提拔十三次之多,最终被封为郡王。这是三番之乱以来,满清唯一的非皇族而封王的特例。他父亲傅恒被追封为郡王还是占了他的光。

而且他荣宠远逊的两个哥哥都当了额驸,他却没能娶公主。乾隆皇帝在为自己的女儿选女婿的时候,准确而坚决的绕过了他。此事令人大跌眼镜,联想不止。

于是,坊间开始传闻乾隆和他母亲瓜尔佳氏之间的风流韵事。不过要我猜的话,乾隆和瓜尔佳氏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福康安一定不是瓜尔佳氏生的。

联想一下当年,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四十几岁,倘若他泡妞泡了个夏雨荷回来,应该正常的吧?汉女入不了宫,小脚又无法冒充,只能另置别馆安置,不久有喜。皇帝左思右想无计可施,只能去找小舅子傅恒。

傅恒一听,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可有为姐夫两肋插刀的机会了。于是他秘密派瓜尔佳氏亲自去照顾夏雨荷,直到孩子生下来再接回府。满府下人只知道夫人没在家里生产,回娘家生下三少爷。

傅恒给孩子起名叫福康安。前两个孩子的名字他都寄予了未来的期望,只有这个孩子,他只希望他平安健康,千万别死了。后来福康安被接进宫,一生荣华富贵远胜傅恒。

你看,这样故事是不是就完美了?😜



名利不如闲86380201


最近的热播剧《延禧攻略》,把一段历史公案再次炒热——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根据《延禧攻略》的情节,大学士傅恒之妻尔晴,趁乾隆醉酒,假装送醒酒汤,与乾隆发生一夜情,此后便生下福康安。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因此最终而死,尔晴则被毒杀……

那么,历史上的福康安与乾隆到底是什么关系?

1、对于福康安受宠,史学界是如何解读的

《清史稿》载,福康安字瑶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三子,是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对于这个妻侄,乾隆这个做姑夫的确实超乎寻常的关爱,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福康安的任职履历表:

13岁三等侍卫,15岁二等侍卫,16岁一等侍卫,可自由出入皇宫。17岁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18岁户部侍郎、满洲镶黄旗副都统;21岁获赏“嘉勇巴图鲁”;23岁吉林将军;24岁盛京将军;26岁云贵总督;28岁御前大臣、太子太保;30岁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陕甘总督、封嘉勇侯;34岁闽浙总督、诏命建生祠;35岁两广总督;37岁武英殿大学士、忠锐嘉勇公;41岁贝子;42岁郡王。

福康安寿年42岁,生前已达人臣顶峰。按满制,皇帝之下设亲王,分十二级,只授给爱新觉罗的子孙;亲王之下是郡王,专封皇族宗室贵戚;清八旗的旗主称为贝勒,由爱新觉罗子侄担任;贝勒之下就是贝子,专授皇室后世子孙。

作为非爱新觉罗氏,福康安生前获封贝子,后死追封郡王,待遇之高确实令人咋舌。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史学界的解读原因有三:

原因一:乾隆钟爱的发妻孝贤纯皇后,在福康安出生前6年死去,他们两名爱子夭亡,乾隆把对爱妻、爱子的遗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孝贤纯皇后。

原因二:福康安的先祖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曾祖父、祖父、父亲傅恒均对清朝建有奇功,乾隆把对功臣家族的关心、关爱给予福康安,以回报富察氏家族

原因三:福康安继承家族的马上雄风,定金川、战台湾、督师廓尔喀之战……武功卓著,乾隆破格提拔、嘉奖这位“休戚相关、实心任事之大臣”,也是理所当然。

2、对于福康安受宠,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

对于福康安深受乾隆宠爱,野史、民间则有另一套说法:福康安是乾隆亲儿子。这种说的起源已不可考,只是随着清末民初的各种野史、文史笔记开始广泛流传。其中以天嘏所著《满清外史》最具代表性:

书中称:傅恒之妻是孝贤纯皇的嫂子,因此得以经常出入宫室。因姿容秀美,被乾隆强行临幸,傅恒妻“遂有娠”,生福康安。傅恒有4个儿子,其他3个都被招为驸马,尊宠却赶不上福康安。只有福康安不是驸马,原因可想而知了。

此书称:乾隆多次想封福康安为王,和其他皇子一样,因祖宗家法不能如愿。就重用他,让他立功,打下封王基础。福康安领兵均安排“名将劲旅”辅助。别人深知原由,全部让功于福康安。最终获封贝子,没来得及封王福康安就死了,只好追赠他。

写于民初的《石屋续渖》一书,半文半白的语言做了记载,让更多读不通古文的人看了个明白:

清乾隆时,傅恒儿子福康安,30多岁就“大拜”,当过16省总督,封王,死后乾隆下诏“配享太庙”,自古没有。相传其母因是皇后嫂子,“入宫,被幸”,福康安实为乾隆所生。《清宫词》中“龙种无端降下方”一句,就是指的这件事。

《延禧攻略》编剧一定是熟知上述故事,才编出傅恒之妻“尔晴”这样一个人来,趁着乾隆醉酒,生下了福康安。不过,酒后怀孕生下的孩子,按现代人理解应该智商不高,为何福康安完全相反呢?难道乾隆早有预谋,假装醉酒,就等着“尔晴”上钩?

3、对于福康安受宠,相关传说还有哪些

《延禧攻略》说,傅恒之妻即福康安生母叫“尔晴”,显然这个名字是编剧自造的。因为查阅各种史料,作为领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的傅恒,竟然没有对他妻子的任何记载。

很多史料中,不厌其烦介绍傅恒的曾祖、祖父、父亲、弟弟、妹妹、儿子、儿媳妇、女儿、孙子、孙女,甚至伯父和侄子,奇怪的是——就是查不到他妻子的资料。难道真得当时有个“尔晴”因为出轨皇帝最终被杀?

《延禧攻略》中还提到,乾隆的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死,也与尔晴出轨皇帝有关。这个说法何来?最早记载的是清末的《宾退随笔》一书,大意如下: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傅恒的妹妹。因傅恒的夫人与乾隆私通,原本感情极好的乾隆、富察氏反目成仇,乾隆“积不能平”。南巡返回路过济南,在山东境内二人“同宿御舟中,偶论及旧事”,富察氏严厉责问,乾隆大怒,逼迫富察氏跳水自尽。

该书称:回京后乾隆称富察氏病死,终觉内疚心愧,赐谥号“孝贤”。有天夜里在便殿休息,召来学士汪由敦,讲述孝贤纯皇后生前的事情,让汪由敦撰写碑文。很快写好,文辞极美:“忆昔宫庭相对之日,适当慧贤定谥之初,后忽哽咽以陈词,朕为欷而耸听……兴怀及此,悲恸如何!”只读这篇诵文,还以为两个人“情爱谆挚”。

对于这段故事,清史稿的记载是:乾隆南巡,富察氏随驾伴陪,回京的路上,船到德州,富察氏暴亡,年仅37岁。原因是富察氏与乾隆所生的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富察氏身心倍受打击,因此染病,路过山东境内感风寒而亡。

不过,正是因为富察氏之后太过突然,因此野史、民间就有了多种说法。因此,所谓的乾隆私通傅恒夫人、并逼死富察氏的故事也就有依托。

最后,再来讲讲写于清末的《批随园诗话》是如何解释福康安身世的:

福康安为法和尚后身。法和尚者,乾隆初年恶僧也,以地窖藏妓女,交通贵家眷属。为提督阿里衮奏请斩决,伏法之日,福康安之母,白昼见一和尚入内,遂生福康安。然则或即法和尚所生耳。

不知道各位看懂了吗?



指动济南


如果有人把电视剧当着正史来看待的话,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是可以百分百符合历史的,而现在的历史剧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严重不符合历史,《延禧攻略》则可以说有部分内容还是符合历史的。

至于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正规的史料肯定是不会记载的,但是确实有许多野史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而野史虽然大部分都荒诞不经,但是也有部分是符合历史史实的真实内容,因此正常来说福康安应该是傅恒的儿子,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真的是乾隆私生子的可能,所以唯一可以终结疑问的就是给他们验DNA了。
影视剧里的福康安

至于福康安为什么会被野史传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福康安倍受乾隆皇帝宠爱不仅年幼时被养在皇宫而且死后还被追封为可以继承的嘉勇郡王,二是富康安的其他三兄弟都娶了公主可是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没有娶上公主,于是有人就传傅恒美貌的妻子瓜尔佳氏一次入宫时被乾隆看上霸王硬上弓因此生下了福康安。
延禧攻略里的瓜尔佳氏

所以对于福康安到底是傅恒之子还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确实存在疑点,但是个人认为福康安是傅恒之子的可能性还是更大,要知道傅恒死后也被封为郡王而且他一家都备受尊荣,只不过他的这个郡王不能像福康安那样可以降爵世袭下去,而福康安不娶公主也有可能是有了自己中意的对象。


身着戎装
的乾隆皇帝

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格外宠信福安康也许并不是因为其是自己的私生子,有可能是因为其战功赫赫和长的比较像自己和富察皇后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但是对于这个历史疑案我们也只能进行一些推测而已,具体真相我们也只有给他们验DNA才能最终盖棺定论!


执斧谈史说事


答:从好几个地方看,福康安极其可能是乾隆的私生子。

比如说,福康安自小是在宫中长大的——要知道,在清朝,在宫中生长的只能是皇子。其他的一律免谈。即使皇孙,也只能生长在藩王府里,没有批准,都不许入宫觐见皇帝。想当年,康熙曾破例把未成年的乾隆带回紫禁城小住,这就成为了乾隆吹牛吹一辈子的资本。而福康安不但在宫中长大,而且是在乾隆身边长大的,这是亲儿子才有的待遇啊。甚至,《清高宗纯皇帝实录》里,还记载有乾隆亲口说过的话:“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看到了吧?“经朕多年训诲”,乾隆培养好些亲儿子都没这么用心。

还有,福康安的大哥福灵安是多罗额驸,迎娶了宗室郡王之女为妻;二哥福隆安为和硕额驸,迎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四位皇女和硕和嘉公主为妻。如果福康安不是乾隆的儿子话,那么,按照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他娶一个皇女来做额驸,那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诸位可不要说乾隆没有女儿适合配给福康安。乾隆最宠爱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就比福康安小两岁,许配给福康安,刚刚好。但乾隆却装作没看见,甚至连亲王、郡王的格格都不赏给一个福安康。明摆着,福康安就是爱新觉罗氏的种。

另外,清代除了在入关之初册封吴三桂、尚可喜等“三藩”以示拉拢外,后来一直贯彻“异姓不可封王”政策,即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无论立下何等功勋,都不能封王。但福康安却被追封为王爵——嘉勇郡王。乾隆甚至还考虑给予他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说起来,乾隆性格古板,一生遵奉祖制。对于福康安,他却“违例”这么做,就说明,福康安本质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即封福康安为王爵,是不会被祖宗在天之灵责怪的。因为,祖宗之灵在天,对这事儿拎得门儿清。

有趣的是,嘉庆上台后,手脚非常麻利地褫夺了乾隆给予福康安家族的各项殊宠,将其福康安后人的爵位一降再降,最后发配新疆伊犁了事。这也说明了在嘉庆帝眼中,福康安一脉,就是见不得阳光的“野种”,应该把他扫得远远的去,眼不见为净。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也并不是后来才有。在乾隆朝,民间就已经悄悄流传开了。

不过,乾隆不介意。

嘉庆很介意。

在嘉庆朝,有一首诗流传很广,里面有“龙种无端降下方”之语,嘉庆帝偶然读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那首诗,后来被收入《清朝野史大观·清宫词》。

《清史演义》也根据那首诗,演绎出一则乾隆与皇后之嫂傅恒夫人私通的故事。

说的是,皇后过千秋节,傅恒夫人入宫祝寿,把酒联诗,最后“两家并作一家春”。

现在有人否定“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主要是从挑这个故事的漏洞入手,比如说,孝贤皇后不是傅恒的妹妹,而是傅恒的姐姐;又或者说,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在乾隆十三年去世的,而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时间对不上,等等。

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故事是假的,只能代表乾隆与傅恒夫人勾搭上的经过不是故事里说的那个样子,并不能代表“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不成立嘛。

当然,您如果要问,既然“乾隆与傅恒夫人勾搭上的经过不是故事里说的那个样子”,那它应该是怎么个样子的?

对不起,史无记载,无可奉告。

本来嘛,宫闱秘闻,讳莫如深。

不过,最后还是补一句,持“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否定论的人,他们解释乾隆为什么对福康安恩宠有加时,主要是说福康安能力超群,值得乾隆深爱。

是的,福康安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加过第二次金川之战,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基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确厉害。

但不能解释福康安为何自小就被养在宫中,以及十三岁做三等侍卫,十六岁做一等侍卫等事。

有人说,是乾隆看福康安长得像他早逝的两个儿子,这个解释很勉强。


覃仕勇说史




乾隆四十五年福康安二十六岁就任云贵总督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随后又升任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受到乾隆极度宠信,不断加官晋爵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里可以经常看到福康安作为马前卒忙碌的身影。

福康安一生戎马倥偬,为乾隆效犬马之劳,南征北战四处征讨,乾隆六十年在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后被破格封为贝子,第二年嘉庆元年五月逝世,乾隆又追封他嘉勇郡王,身为异姓臣子福康安算是倍极哀荣了。



福康安年轻有为忠勇能干,受到乾隆极大的宠信,最后又异姓封贝子又封王,这在满清历史上所罕见,所以就引起别人猜测,说福康安是乾隆和他小舅子傅恒老婆瓜尔佳氏的私生子。

这种说法当然出自野史叟言,捕风捉影说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第一次东巡泰山,随行的有富察氏皇后和皇太后等皇亲贵族。行船至山东地界乾隆和傅恒的夫人瓜尔佳氏苟合,事后被皇后富察氏发现,富察氏极其愤慨随后投水自尽。




事实上富察氏是在自己两位嫡子早亡后身心俱疲,体力不支身体赢弱死于去德州的青鹊舫船上,而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乾隆第一次东巡六年以后的事了。清朝皇族的隐秘野史特别多,后人乐得编排这些事,不然现在的清宫影视剧也少了些佐料。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