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調研通|融創中國(01918):三四線城市冷卻對公司影響不大,未來房地產行業將快速分化

編者按:調研通由智通俱樂部會員供稿,文章只提供股友討論,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相關諮詢或建議,可添加微信號【智通研究】(zhitongresearch)與我們聯繫。

業績概覽:

融創中國2018上半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15.3%至465.8億元人民幣;毛利同比增長251%至115.3億元;毛利率上升2.5個百分點至24.7%;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287.7%至63.6億元;每股收益1.45元。

期內集團及其聯屬公司的合同銷售金額約為19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76.0%;權益合同銷售金額亦達到約13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3.7%,行業排名穩居前五。期內新增土地儲備約292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1545萬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3620元╱平米。包含上述新獲取項目及舊改等協議狀態的土地,土地儲備共計約2.31億平方米,總貨值約3.29萬億元,並且主要分佈於一二線及環一線城市,充足高質量的土地儲備將支持集團未來幾年的穩健發展。於2018年6月30日的現金餘額約為874.2億元;及有息負債餘額較去年年底減少約95億元,淨有息負債率較去年年底下降約9.5個百分點。

Q&A:

Q:對總體市場的判斷?19年會如何?

A:從16年10月我們就判斷市場比較謹慎,目前看是對的。1)政府的調控會很堅決,超出大家預期,會持續比較長;2)在這種情況下,購買預期會發生變化。目前來看,市場預期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我們對市場的預期一直悲觀。從8月份來看,市場預期變化特別大,很多三四線城市快速冷卻。

Q:文旅集團的規劃?

A:一切都挺順利的。現在開業的5家,目前來看運營情況還不錯。明年開無錫、廣州、昆明文旅城。我們覺得萬達這個併購非常好,這相當於併購了一個TOP10的房地產公司,萬達的體量很大。有人問為啥我們負債率降得慢?萬達我們花了很多錢,去年7月負債了幾百億呢。萬達的住宅銷售特別好,問題在於限價。青島的文旅,前3天有100萬的人流,人擠人。這些文旅城,我們下一步要想辦法做好運營,目前來看酒店運營的還不錯,樂園還需要繼續改善。也許再過5年,文旅板塊佔比就會提升。

Q:下半年和19年供貨排布?對未來去化的看法和銷售策略?公司表外的收入、負債等財務狀況是什麼樣的?文旅項目何時會看到比較明顯的收入貢獻?

A:我先回答一個好回答的,文旅中住宅已經有貢獻了。文旅持有物業貢獻大利潤的時間,需要5年左右,5億、10億就不算了。最後一個項目2021年開業。市場在變化,其實大家能力都差不多,但是這幾年我們在節奏上踩對了。所有項目中,我們只有1-2個項目虧損。我們覺得現在市場的變化,對我們是好事。第一,我們的產品和品牌,這幾年限價情況下,什麼爛產品都能賣出去。但現在市場預期變化了,爛房子賣不出去了。最近幾件,我們一直在堅持提升產品、服務佔了很大便宜;第二是我們在一二線很多,現在三四線冷卻的快,我們影響不是很大;第三是併購,我們口碑好,併購能力強。

我們銷售一直很好,政府批多少我們就賣多少,基本上我們都賺錢了,只是有些時候掙得少。最近你看很多開發商業績很好,那是16、17年賣的房子;等到19年、20年看今年賣的項目的情況,其實有些開發商是虧很多錢的。到2020、2021年地產公司的業績會出現很大的分化。下一步,政府批多少,我們就賣多少,因為我們土地有優勢,我們相對靈活。

這幾年我們的優勢就是對市場判斷是對的,節奏是準的,執行得比較堅決。我們現在拿地標準很高,上半年拿了3000萬平,雖然權益少,但是別人拿地別人出錢。別人出錢,利潤達到10%就夠了,因為我們自己不出錢。下一步還會堅決地跟著市場去做,大家都想隨行就市,但是並不是都可以隨行就市。我們從2016年10月份以後,其實就對市場的判斷比較嚴峻。另一方面,消費預期已經出現變化了。除了16年還在拿地之外,後來我們執行得很堅決。經過這幾年我們在產品、業務佈局、併購方面的優勢為下一步、明年、後年的發展準備了很多。

我們項目做得好,人員也有優勢,挖人挖不走。我們的產品會有大量開發商去學習,一個公司的地位兩個指標衡量,有多少開發商住在你開發的小區裡面,第二個指標是有多少人來跟你學習。

Q:今年1-7月融創土儲還是在正增長,行業轉冷後,還能否保持增長?未來行業集中度能到什麼程度,行業格局是什麼樣的?未來3-5年戰略目標?投資標準?淨負債率下降的目標?IRR 持續50%的標準是否會持續?

A:現在市場的價格會快速分化。過去幾年大公司佔便宜,貸款容易。過去土儲增長多少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質量,拿地如果拿貴了就不太好。未來我們會看到前10、20、30進入快速分化、集中的階段,但是市場份額到誰手中,還是很大不確定性的。今年股市不行、P2P 不行、傳統行業也不行,但是再差的行業,龍頭企業都活的挺好。這可能就是一個大趨勢,再差的行業龍頭企業都會活得很好,因為中國沒有反壟斷。有些公司會踏步、有些公司還會往前走,下一步分化會繼續、集中度也會繼續,但是最終是誰並不知道,再過兩年會看的更清晰。

去年下半年投資標準是IRR>50%,淨利潤率大於15%。兩個原因,收併購市場和公開市場熱情都很高,公司的成本很高。我們會根據投資市場,也是會調整投資的標準,但整體我們會保持很高的投資標準,這是我們內部一貫的目標,要控制好自有資金的風險。

淨負債率我們相信未來2-3年,會持續下降,淨資產持續明顯提升。未來2-3年是我們業績釋放的一個階段。我們淨負債、有息負債的水平,基本和年初持平略有下降,到了年底可能還是持平,但我們銷售會上的更多。未來兩三年,我們淨負債率會持續下降,往後兩年都是非常明顯的下降。

Q:經濟狀況不好,房價會不會降,比如10%?

A:經濟不好會影響任何行業,尤其是房地產。房地產市場紅火跟市場上錢比較多,有很大關係。銀行資金收緊對市場影響特別大,經濟下行還是比較明顯的。中美貿易戰在短期內有沒有結果,不知道。這麼多年了,中國實體經濟和通脹沒那麼快,都跟房價有關係。所以經濟下行肯定對房地產特別有影響,批量和售價都有影響。8月開始市場快速冷卻,但對我們來說,我們不看整體市場了,因為每個城市的差太多了。因為有的城市必然會調整,有的市場還是會保持熱度。

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很不均衡,市場正常的時候要看產品、買地水平和看市場是否長遠。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而且需要看的長遠,如果經濟下行之後再調整是來不及的。對某些城市,房價可能會降10%很正常,但是我們不用擔心。

我們現在的毛利水平即使受到市場大環境的衝擊有所下滑,也有下滑空間也還在安全水平,這就是市場和風險控制能力。當然不是任何人都有這種風險控制能力,但是對我們來說,每天我們收到大量的信息讓我們去買地,有的時候我直接篩選出去95%,剩下的拿給下面的人去操作,我們拿地的時候很嚴格的。我們抓住了2016年10月份的機會,體現出了對市場足夠的前瞻性。我認為,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比任何人想現象得都要嚴格,過去上有政策下有政策。現在誰也不敢動了,形式會很嚴峻。對我們來說,今年是安全第一,投資標準要提高另外就是提高運營管理能力。其實我們企業能力很被認可,因為我們的項目管理的都很好,被市場認可。我們之前替別人管了很多項目,這段時間鍛鍊了不少的管理人員。綠城那幾個賺錢的項目,都是我們當時給他們拿的。這些管理人員在外面成長、鍛鍊好了,回來之後就形成了很強的戰鬥力,幫助我們拓展市場。從去年開始,我們就開始調整內部的能力,在每個區域公司都有融創學院,針對各個層級進行大量的培訓。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是比較顛簸的,房地產市場有10幾萬億市場,比全球汽車市場還大。

我們現在還進入了旅遊,也是比較大的十幾萬億的市場。房地產行業肯定一直會有顛簸的,國家、銀行、百姓其實都在博弈。但這麼大的行業一定會有很好的公司,未來會出現千億利潤的公司。現在大家就覺得地產行業賺的錢不是錢,再過5年,這個行業掙的錢會在投入其他產業,賺的錢也就是錢了。在這個行業裡面,我們一直位於比較堅實的地方,掙了錢就買地。

現在市場裡面不認錢,沒關係,再過五年可能大家認為就沒有那麼大的風險了。現在有人擔心我們流動性,那我勸你別買房地產,因為你不懂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裡面,銷售量和負債的比例大於1就沒有風險,我們現在銷債比超過了1.5-2,基本上沒什麼風險。我們現在是批什麼價格都賺錢,不用擔心。

Q:重估收益今年佔多少?非並表的收入和淨利率大概是多少?融創的回款率是多少?是否有優化空間?目前分紅率有20%+,未來分紅率會不會提升?有沒有回購的計劃?

A:從整個公司來看,合作項目還是比較重要的方式。上半年拿地3000萬平米,相比之前的權益比例下降了20個點左右。為什麼會下降?因為前幾年融資環境比較好拿地容易,現在我們就調整自己,吸收真正的股東和合作方,真正的引進股權投資的方式。

上半年結轉了700多億,並表了400多億,我們的權益比例還是挺高的。我們的收入結構和利潤結構還是不錯的,上半年主要是三個影響因素,一是核心業務利潤大概是50個億,另外兩個影響因素是收併購的付賬率和會計政策的調整。我們有負商譽的評估,降低了不少毛利率,不考慮這塊有34%。負商譽和投資性物業重估不一樣,負商譽基本在2-3年就完全變現了,所以上半年你看到我們有43億的負商譽攤銷。

關於分紅,我們對20%這個比例保持的很好,未來幾年可以用於分紅的利潤會越來越高,所以分紅的絕對值會大幅度提升。半年報裡也披露了,現在管理層已經回購了10億港幣,董事會批了5%,後續我們會繼續回購。

關於回款率,我們上半年1915億合同銷售,回款1700億,水平接近90%。

Q:如果房價下降10%,融創的利潤敏感度怎麼樣?

A:我們現在土地成本加上重估後,大概4400元,我們均價一萬六七。售價再怎麼變化,對我們的影響不大,售價下降1000元,也就影響淨利潤率1%,因為上面都是稅。

Q:未來幾年能賺500億的利潤,在槓桿率下降來後,孫總打算怎麼發展?

A:不能按照目前我們有3萬億貨值,就能賣5年來算,因為我們是永續的。我們上半年還以很低的價格拿到了3000萬平米,權益接近2000億的土地。我們一邊在賣,一邊也在買。今年買地花了很少錢,花了2000億也賣了2000億。其實我們沒消耗多少土地,地產行業是一個永續行業。下一步,我們會逐漸持有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目前持有的文旅產業。

現在的資產很貴,但是隨著公司能力變強,我們也會去談去持有更多的東西比如商業和股權等等。很多人都覺得,3000億賣完了怎麼辦,但其實在這過程中還能買到好地。上半年買了2900萬平米,其中一半是持有權益的,這些土地的質量和價格、IRR 都很好,所以機會在未來5-10年還會有的。未來因為規模變大了,銷售額增長率方面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利潤增長是必然的,因為利潤會逐漸釋放。我們以現在的能力,保持規模,問題是不大的。

Q:融創拿地時機把握的很好,孫總對下半年拿地的預測?收併購方面會有新的機會嗎?

A:現在土地市場還是很貴,不便宜。為什麼流派,是因為政府起拍價格每次都很高。融創面臨的機會很多,所以選擇就比較大,但是如果在土地市場上下大手段還是會吃虧。土地市場可能會下降,但也不知道,因為現在土地價格也沒有下降。很難說怎麼去看待土地價格,但我們對每個城市、每個項目還是可以很好的判斷。我們現在在很多城市已經是主場了,比如重慶、成都、青島、西安、鄭州,最起碼有20-30個城市已經是主場了,在主場裡很難判斷錯。我們有很好的判斷經驗,基本上一報價我們就能知道項目劃不劃的來。有些城市熱度下降了,有些城市熱度下不來,要看當地城市的庫存情況,現在很多庫存很低。

Q:目前很多房地產公司在佈局汽車產業的賽道,融創也進入了文旅產業,孫總覺得未來除了還有哪些其他產業值得進入?

A:我們選擇的大賽道是文旅,我們已經是文旅行業裡比較大的參與者了。文旅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我們在萬達項目裡整體投入了2600億,誰還能投這麼多錢?我們還在看醫療、教育項目,但現在估值還是偏貴,會比較謹慎。我們看好消費升級這一賽道。至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很激烈,我們肯定不參與,也不看好。電動車技術其實100年前通用就有了,現在談技術,我覺得沒什麼技術但是這個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任何一個國家,消費升級、消費降級都是同時進行的而且都有生意做。但我們堅定不移做消費升級的賽道,比如文旅、醫療、教育、文化,這些都是和房地產有關的,都是“房地產+”的範疇而不是“+房地產”。比如教育,很多人說教育+房地產,但是教育根本加不起房地產,是房地產+教育。所以,我們會選擇跟房地產相關的消費升級的大賽道。現在很多項目,用常識說貴的邪乎。

關於投資方面,我們會聚焦主業,新的投資收的很緊基本都停了,現在形勢變化還是挺快的。比如美國中期大選等等這些因素其實也看不到清楚,但我們還是多看、多關注,但是多看少動或者多看不動。(供稿/白萬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