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不过是托辞,勇于改变才是本事

01

你所以为的无能为力,只是自设的认知屏障

前几天,去同事家喝茶,遇到他的儿子。

小伙子去年大学毕业,找工作一直不太如意,考公也是失之交臂。

最后干脆闷在家里半年。

我问他:“又快到9月份了,有些好岗位要放出来了,你要做些准备。”

他回答说:

目前没有准备。我一个二本院校的学生,专业也不好,竞争不过985、211的名校学生。去年投了30次offer,去遍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就是没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些好工作都是给有关系的人准备的。我这种没能力、没背景的很难在社会上混。

言语中透露的无力感着实让我心疼不已。

可是我记忆中,他年年拿奖学金,学习能力至少是不逊色的。

同事也提到,他儿子从小到大成绩都不错,就是不够自信,逢大考就发挥不好。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低趋高避”,持有这种心态的人,为了避免失败,他们宁愿逃避机会。

他们都被自设的樊笼困住了,迟迟不能从心中设定的困境中走出来。

说到底,这种无能为力是由一些可以突破的障碍造成的,因此只是一种“伪无力”。

就像《灌篮高手》的台词说的:“在称霸全国前,我要先称霸心中的禁区。”

打破心理无形的障碍才是改变的开始。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了艾伯特战胜口吃的故事。

他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小儿子,从小有口吃的毛病,无法完整说出一句话。


他试过很多治疗方法,可是都无效。就要绝望之时,贤惠的妻子海伦娜请到了知名的语言治疗师——罗格去帮他。

罗格发现艾伯特在听着音乐时,可以完整无障碍地朗读出完整的句子。在他的极力劝说下,艾伯特耐着性子伴着一曲音乐读完了一段文章。


后来,罗格通过运动、放松嘴部肌肉等方式对艾伯特进行了高强度的物理训练,同时,他还进行一些心理疏导,通过播放轻音乐降低艾伯特的紧张感,对于词句的重音用手势进行提示。

在罗格的精心指导下,艾伯特进步很快,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公开广播,迈出了当好国王的第一步。

艾伯特之前无法摆脱口吃,是因为他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口吃上面,在乎别人的看法,越想战胜它,反而越难摆脱。

后来他转变思维,把焦点放在朗读上,于是越说越顺。

所以,无能为力不过是托辞,勇于改变才是本事。

就像没有四肢的“海豹人”尼克胡哲在北工大的演讲里说的:

"除非你经过各样的尝试,否则你不知道你有多大的潜能。有时候我们因为害怕别人的想法而受到限制,你需要用很大的勇气去做没有尝试过的事。"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02

发光发亮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

曾在节目《创业经》里看到残疾企业家朱晓红的故事。

她得了软骨病,身高仅仅80厘米,没有任何行动能力,却做到很多正常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她在80年代成为万元户,90年代成为千万富翁,生产的农副产品远销海外,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她不相信所谓的宿命,靠着双手去争取想要的生活。

刚起步那会,她用借来的1000元在商场租个专柜卖起了化妆品,很多人特意来看她的怪模样,图个新鲜。

她却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是主动向其介绍商品的特点和功效,赚到了第一桶金。

又雇了个女秘书抱着她到全国各地销售皮鞋,并将赚来的钱注册了农副产品公司。

后来,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经营理念,她和国内知名企业的管理人才一起到研讨班进修。

她上课异常认真,教授问起上节课的案例,只有她一人完整地答出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第二天,朱晓红惊喜地发现,她的位子上多了个小板凳,是那位老教授特意为她放的。

老教授笑着说:“我只是习惯能看到我所有的学生。”

研讨班结束的时候,那位老教授的课程,全班43人只有3人及格,其中就有朱晓红。

处处争先就是她的人生信条,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最好的回击方式就是把自己变得更优秀。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人有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自我评价系统,另一套是他人评价系统。

未成年时,更多地依赖他人评价;心理成熟后,更加相信自我评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更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能为未来的选择负责。人得自个成全自个。

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泰国短片《我,30岁了,那又怎样?》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如果有个女生30岁辞职去尼泊尔做摄影师,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她捏一把汗,她的父母肯定更为担忧,怕她在这个年纪从头再来,怕不稳定,怕她吃尽苦头。

可是,我们都忘记了,每个人都有资格发光发热,在纷繁的世界里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不必害怕前路,勇敢做好自己,无论什么年纪都会是最好的时候。

意志从来就是最被低估的力量,即使你是杂草,也有逆风飞翔的机会。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03

见缝插针地成长,重新找回掌控感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60岁开始健身,练成一身肌肉,你肯定觉得疯了。

但是王德顺老爷爷就做到了。

他60岁时,为了演活体雕塑,必须把肌肉练起来,毅然决定每天健身两小时。

79岁那年,他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走秀,白发苍苍却胸肌赫然,步伐从容潇洒,比年轻人还有风采,活成了“最帅大爷”。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他说过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人的潜能是大可挖掘的,当你说太晚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

当我们在说无能为力时,本质上是失控感在作祟。

当一个人觉得环境与自身都在掌握之中,他就会感到未来是可预期的,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反之,多次体验到失控,则会陷入习得性无助。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塞利格曼电击实验,这位心理学家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开始电击,让它难受,并且让它无处可逃。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即使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和实验中的狗一样,人也有绝望无助的时候,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好或者做什么都于事无补,只想一味地往后退。

这时,如果可以从自己擅长和可以改变的事情入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生活就会被一股正向力牵引着,朝着好的方向变化。

你以为的为时已晚,恰恰是改变的良机。

有一位老太太,活到60岁时经历丧偶之痛,沉浸在悲伤中,女儿鼓励她振作起来,找些事情做。

她决定学认字,从零开始学语文。

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如饥似渴地学着新鲜的知识。

15年后,她已经75岁了,又突发奇想,想写点东西。

她说:“只要活着,一年要出一本书”。

老太太从每天坚持500字开始练起,真的做到了一年一本书,四年四本书,每本书都是10几万字,其中《乱时候,穷时候》还获得诸多奖项。

她就是姜淑梅,在她身上,你会感受到对写作的无限热枕,在她的字典里就没有“做不到”这三个字。

你只是看起来无能为力

我想起诺贝尔奖得主加缪说过的一句话:“一切伟大的行动和实现,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所有美好的事情,没有一件事可以速成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牛人善于用严格的日程表规划生活,专注每一件小事,做好点滴的积累,不断提升控制感。

在自律中磨炼出自信来,无论外面如何沧桑巨变,始终用自己的节奏朝着目标越走越近。

当你觉得无能为力时,当你觉得一切都要垮掉时,请记得《基督山伯爵》里的那句话: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里——“等待”和“希望”!

作者简介:羽扇清风,富书签约作者,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90后文艺青年。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热文回眸:(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个维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炉 哪些银行被客户疯狂打call?

中国市值100强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儿了?”(附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