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文新茶葉董事長劉文新:點綠成金做足茶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文新茶葉董事長劉文新:點綠成金做足茶文章

  2018年3月2日,又一次見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信陽文新茶葉董事長劉文新,是他履職的第六個年頭。六年時間,文新茶葉從地方品牌成長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而他作為人大代表,更親歷和參與了許多國家重大事項的決策,站在全國的高度目睹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取得的驚人變化。為更好履職,劉文新不斷給自己加壓。“過去一年我走訪了多個省市縣的茶企茶農,調研中看到鄉村振興給農村發展帶來新機遇,為茶產業點亮新希望”。

  “習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茶葉不僅僅是經濟作物,同時是生態作物。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2018中央1號文件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將創造茶產發展的新空間,要緊抓機遇,點‘綠’成金,做足茶文章。”

  鄉村振興,要扶優扶強茶葉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帶動作用。

  劉文新代表認為,讓鄉村有產業,有龍頭,通過建設運行高效的農業產業鏈,增添動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持續健康發展。他說,農業企業紮根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品質、品牌、渠道、營銷隊伍等多方面要素才能更好發揮造血功能,增強帶動作用。

  但農業企業產鏈條很長、成本很高,僅僅依靠自我發展“慢慢爬坡”的狀態存在已久,如何破解這種困局,劉文新在調研中發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亟需重點的、常態的、系統的扶持政策。

  一方面是財政資金支持項目方法上,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要分級支持。實際中,各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和在產業發展中起的作用區別是很大的,如果財政資金“撒胡椒麵”,所有企業都在一個平臺上面去爭這些項目,有點不太合理,也難發揮財政資金應該起的作用。因此,劉文新代表建議要扶優扶強、重點扶持,連續扶持帶動能力強的企業,達到支持一家企業,帶動一條產業鏈、富裕一方百姓的目的。

  另一方面,對農業企業品牌建設推廣予以支持。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是最大的無形資產。國家提出的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而創品牌農業,尤其艱辛、艱難,需要長期的積累、長期的經營、長期的宣傳、長期的營銷、長期的推廣,持之以恆。然而恰恰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廣告渠道建設,品牌宣傳而沒有給予補貼,建議對農業產業化的創品牌、搞渠道建設的推廣宣傳營銷要給予補貼、獎勵。

  為茶產業發展支招,劉文新談到:“既然茶產業是生態產業、健康產業、名片產業、旅遊產業、文化產業、民生產業,我們為何不打通吃、住、行、觀光、消費體驗等一體化的通道,開發茶旅遊呢?”“茶旅遊是一張具有重要文化特色的旅遊名片,可增加茶農收入渠道,同時通過旅遊發揮“以遊帶購”,打開賣茶通道,讓茶農實現因茶脫貧,因茶而富。”

  我國廣大茶區均坐落鄉村,具有良好的生態基礎和資源優勢,同時意味著茶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服務需要完善。加強茶旅遊資源培育和開發,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主題鮮明、富有特色、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茶旅遊目的地。在土地徵用、稅收減免等服務項目上給予優惠,為並針對性的出臺相關政策,為茶旅遊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名茶產區基地建設、酒店、旅遊景區、旅遊特色商品發展建設等方面進行獎勵。

  劉文新認為,發展精品茶旅遊、人才是關鍵。應為鄉村遊、茶旅遊中制定人才保障政策。改革開放後,億萬農民進城務工,加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吸走了農村年輕的、高素質的勞動力,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鄉村發展人才政策,激勵更多優秀的人才下鄉創業,延伸城市的價值鏈,資本鏈,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帶動農民致富,推進鄉村發展。(

本報兩會特派記者李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