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組織部裡的年輕人——每一盞燈背後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2018-09-16 20:4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何賢君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編者按】2013年—2018年,5年的時間刻度裡,金華組織工作擔當作為、守正出新,為“打造增長極、共建都市區,當好答卷人”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組織工作跨出的每一步,都沉潛於基層支部日新月異的變化裡,顯現在黨員幹部精進不休的成長中。今起,金華市委組織部聯合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時間的刻度》系列報道,在一縣、一鎮、一村、一個團隊、一群幹部的故事裡,追尋金華組織工作5年的印記。

傍晚6點半,當絕大多數人結束這漫長的一天回到家時,鍾偉卻早已在辦公室坐定,面對電腦,開始敲打著鍵盤。

“我回單位了。”這時,蔡迎年簡單對付了晚飯,跟孩子嬉鬧一會,下樓騎上公共自行車,也急匆匆地趕往單位。“縣市區上報的一個材料需要修改”、“村社活動場所待定”……一路上,他還在腦子裡盤算著晚上必須完成的幾項工作。

此刻,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市民廣場散步的人們會發現,市政府15樓辦公室裡的燈陸續亮了起來。

“靜靜的深夜星光在閃耀,組織部的房間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窗前,無限的自豪湧上心間……”這是金華市委組織部2015年在錄製的歌曲《我們的歌》中展現的一個動人場景。

此時此刻,正如彼時彼刻。

燈亮起來了,對絕大多數組工幹部來說,晚上的工作時間也就開始了。

出了名的細緻

卻在自己女兒身上糊塗了

“姜姜,起來吃早飯啦!”每天清晨,當妻子女兒還在睡夢中,鍾偉就早早地起床,給他們準備早飯了。由於工作原因,早餐,成了這個家庭最為重視的正餐。

鍾偉,現任金華市委組織部幹部二處副處長,主要負責聯繫縣市區市管領導幹部考察、考核、日常管理等工作。一名新幹部上任,從推薦到考察,再到任命,到最後的到位,一整套流程都需要他介入和參與。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在同事心目中,他是一個以單位為家,兢兢業業的老黃牛。在小區鄰居眼中,樓道里最後的腳步聲,永遠是鍾偉的。

辦公室的同事曾經給他算過一筆時間賬,光2017年,他一年中就有212天加班4小時以上。一年下來,他乾的活比很多人兩年、三年還要多。

面對這樣的“成績”,鍾偉卻只能無奈地笑笑。這背後的酸甜苦辣,他自己最清楚。

“天天看不到人,家裡有事也不管。” 儘管妻子支持自己的工作,但每當女兒不聽話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抱怨。他知道,與其說是抱怨,這更是對他的關心。

後來,他跟妻子約法三章,但凡自己休息,買菜、燒飯,洗衣、拖地,家裡的家務他全包了。“算了算了,還是我來吧。”見他信誓旦旦,妻子的心又軟了,總是搶著幹,儘量讓他多休息。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由於涉及幹部任免,在組織部,鍾偉是出了名的細緻。“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馬虎不得。”但在自己女兒身上,他卻犯了糊塗。

今年暑假的一個早上,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凌晨3點的鐘偉,暈暈乎乎地騎車送女兒去上興趣班。一不小心,女兒的腿捲進了車輪裡。為此,女兒還做了植皮手術,在醫院裡躺了20多天。“真是不應該,太對不起她了。”直到今天提起來,鍾偉還是內疚不已。

妻子到了預產期

他還在單位加班

1522是一間大辦公室,中間由一道小門隔成兩小間。由於辦公人數多,顯得異常侷促。儘管約好了採訪時間,蔡迎年還是遲到了一小會兒。“不好意思,工作耽誤了。”

身為組織處的骨幹力量,蔡迎年主要負責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材料報送、文件起草、農村黨建工作指導等是樣樣拿手。“整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文字和材料。”平均每月由他經手的材料上百個,算起字數,那就是洋洋灑灑15多萬字。

搞材料,慢工才能出細活。事情一多,正常上下班就成了問題。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已成為工作常態。就在今年4月,金華全市消薄現場推進會在浦江召開,為了確保現場材料準確無誤,蔡迎年凌晨12點多趕到浦江,協助幫忙把關樣稿,直到凌晨3點多才睡下。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工作的忙碌,也影響到了家庭。從事了8年組工工作的蔡迎年,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提起他們,他總是滿心愧疚。由於工作原因,蔡迎年和妻子曾經一直處於兩地分居狀態,妻子在磐安,離他100多公里,很是不便。

第二個孩子出生那晚,他就在單位加班。“叫救護車,去醫院,進產房,我什麼忙也沒幫上。”雖然儘快趕了回去,他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為了儘量彌補缺失的父愛,那時候的蔡迎年無論晚上工作再忙,都會在辦公室跟妻兒視頻通話幾分鐘,這也成了辦公室裡眾人皆知的常規動作。有時候,同事們也會圍過來,一起開開玩笑。

享受完這片刻的溫情,繼續投身工作。

肯下功夫的“笨鳥”

不知不覺飛成了“大神”

不僅在市委組織部,在各個縣市區的組工幹部辦公室裡,也同樣亮著一盞盞“信念”之燈,“勤政”之燈,“擔當”之燈。

每一盞燈的背後,都述說著一個鮮為人知的閃耀故事。

在婺城區組工幹部隊伍中,要問誰能讓每個人都豎起大拇指點讚的,非“李大神”莫屬了。這是同事們給李軼瑋取得別稱,大神之所以稱為大神,不是因為他有多麼聰明有多帥,而是因為他有很多特別之處。

都說組工幹部經常性加班苦,而最苦的莫過於寫材料。論筆頭,他是婺城組工幹部隊伍中的佼佼者,出自他手的信息、講話稿,必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偶爾能聽到小年輕在寫材料的時候喊苦、皺眉頭,可他卻從未喊過苦,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組工幹部最厲害的就是要把苦熬成甜。”

他在稿子面前,總是那麼耐得住性子,靜得下心裡來,一坐就是一下午,常常為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材料熬至深夜。年輕的組織幹部請教他寫稿子的秘訣,他總是會謙虛的說自己只不過是“笨鳥先飛”,可是大家都心裡明白,這隻“笨鳥”只不過是比一般人捨得下功夫、熬得住。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別看李軼瑋“五大三粗”的,可幹起事情來比女人還心細,凡是都能想的很周到,在大家眼裡是一個“辦事穩妥,讓人放心”的人,任何事情交由他負責,都是妥妥的。

他還像孫悟空一樣,練就了一幅火眼金睛,總是能發現文稿中的別人發現不了的錯誤。“世界上最需要認真,也最怕認真,幹組織工作的可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這也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看第一眼,李軼瑋給人的印象是身材有點胖、眼睛有點小,頭髮有點少,和“文藝”兩字毫無緣分。深入接觸他的人,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平時除了加班,還會經常性會發表點小感慨的文藝老青年。

開學季,他兩個寶貝女兒上幼兒園了,朋友圈就來了一句“願你倆不負時光、勇敢前行,許諾人生一個精彩,與理想撞個滿懷”;深夜晚歸,朋友圈偶爾也會來一句“每一次晚歸,都因為知道有人等你歸來而滿心溫暖”……工作之餘,這些隻言片語,充滿了他對美得嚮往和追求。

自齊魯而來

深情伉儷輾轉千里在金華紮根築夢

“終於等到你!”2017年12月初,一通屬地為浙江蘭溪的電話,讓身處天津的張穎興奮不已。電話那頭,蘭溪市委組織部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工作調動手續開始辦理,調入單位為蘭溪市委組織部。

“這意味著我和丈夫終於可以結束異地生活,夫妻團聚指日可待。”張穎永遠也不會忘記,2015年7月24日,她和丈夫在濟南西站依依惜別的情景。丈夫一路南下,作為面向清華、北大定向招錄的選調生,來到了金華;她卻一路北上,成為了天津市2015屆選調生中的一員。

“滿滿的都是愛!”說實話,最初知曉要調入蘭溪市委組織部工作,張穎內心有一些忐忑。作為北方人,能不能在南方儘快適應?作為基層幹部,能不能儘快適應機關工作?作為組工新兵,能不能適應加班加點,挑燈夜戰的常態?這些都是擺在張穎面前最直接、最現實也最突出的“三座大山”。

2018年3月14日,公務員異地調動工作完成後,我正式成為一名組工幹部。入職後,這些疑慮和遲疑,很快就伴隨著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而逐漸消散。剛來沒多久,張穎就因為水土不服,時常感冒發燒、喉嚨難受、四肢無力,有時還會出現過敏的症狀。領導和同事十分關心她這名異鄉人,經常會打電話、發微信詢問身體情況,甚至陪去醫院就診。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她也很快在組織部裡交到了朋友,一起吃美味的地方小吃,還說起了當地的方言。在這個過程中,張穎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真切地被視為組工大家庭中的一員,滿滿地被愛包圍著。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不是一句空話。對於組工幹部而言,“5+2”“白加黑”是常事,加班加點、燈火通明是常態。如果沒有敢於奮鬥、肯於犧牲、甘於奉獻的精神境界,是扛不起全年“無淡季”的組織工作的。

如今,張穎來到部裡已經四個多月了,能夠按時下班的日子並不多。“你是嫁給組織部了吧?”有時家人這樣和她開玩笑。

今年6月8日,金華市“治村導師聯盟”成立儀式暨金雁論壇在蘭溪市遊埠鎮洋崗村成功舉行,獲得了上級領導肯定、兄弟縣(市、區)稱讚。會議取得成功的背後,是全體部機關幹部們一起加班加點努力奮鬥的結果。開會前一晚,張穎和兄弟姐妹們一直奮戰在辦公室,晚上12點多才回家。“雖然很累很困很辛苦,但是覺得很充實、很滿足、很幸福。”張穎想,這應該就是習總書記說的“越奮鬥越幸福”吧!

金華俗稱“小鄒魯”, 張穎與丈夫自齊魯而來,雖不是生於斯、長於斯,卻在金華築夢紮根。“作為新金華人,我們願以自己微薄的才智,辛勤的付出,與天下兒女共同努力,建設和美大金華!”張穎說。

凌晨3點的義烏

見證了組工幹部的擔當和堅守

在漫長的時間刻度裡,總是能留下一些然人記憶猶新的人和事。

那是2017年的1月,青草還在沉睡。當大街小巷的人們忙著準備春節的時候,義烏組織部裡的小夥姑娘們,已經進入備戰狀態。

那段時間,市政府五樓的燈從來沒在正點熄滅過。“不在下村,就在下村的路上”,在朋友圈比步數,成為組工幹部辛苦裡的“小較勁”,也正在這密集式的走訪、調研、傾聽裡,能幹事、敢擔當、有責任的村社幹部骨骼日漸豐滿。

4月27日,隨著最後一場村委選舉結束,義烏全市4554名新當選村社“兩委”幹部和5000名赴一線指導換屆的幹部,在這場“史上最嚴”的村社換屆考試中順利“畢業”,換出了好風氣、正能量、戰鬥力。

你見過凌晨3點義烏的樣子嗎?對組工幹部而言,這可是家常便飯。

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每一盏灯背后 都是一群人的青春

凌晨3點的機場候車廳,見證過義烏組工招才的急切。2017年,義烏向全世界心懷理想、學有所長的人才的投遞了一封“情書”——人才新政20條,一年來,4.8萬名大專以上人才的紛至沓來,這只是長征的起點。“機會在哪裡,我就在哪裡”,在奔跑中、在鄉情聯絡中、在項目招引中,這支肩負重任的招才團隊的足跡遍及了3個國家、40餘座城市,僅人才辦3人的全年飛行里程就達到了10萬公里。

凌晨3點的青巖劉,見證過義烏組工精益求精的認真。“沒見過像你們這麼高要求高強度的,頭天晚上剛磨出的稿,第二天一早就要趕工製作。我們好幾個設計師都累趴了,能緩緩不?”“不能,來我們繼續討論下一個方案”,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在青巖劉、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錦都和商翔等黨建示範點建設現場上演。

凌晨3點的印刷聲,見證過義烏組工嚴謹細緻的作風。2月15日凌晨3點,距“兩會”市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預選還有不到6個小時,組織部文印室裡的兩臺複印機、速印機正一刻不停地“啪嗒”“啪嗒”作響,一摞摞剛剛印好、尚有微溫的選票整齊堆在桌邊,時不時抽出一份,逐頁校對,“機器複印也可能會漏印、錯印,再多看一眼,心裡多一點踏實。”

2013年—2018年,5年的時間刻度裡,正是一個個像他們這樣的組工幹部,組成了一支擔當作為、守正出新的組工隊伍,為“打造增長極、共建都市區,當好答卷人”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