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市場信息報(通訊員 常煒)法門鎮位於寶雞市扶風縣城東北9公里處,因有著名的皇家佛教寺院——法門寺而得名。現在的法門鎮是於2002年初由原來的法門鎮、建和鄉、黃堆鄉三鄉鎮撤併組成。全鎮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總人口735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6戶2939人,農業人口15076戶64608人,暫住人口6000多人。全鎮共轄28個村委會,155個自然村,193個村民小組。全鎮總耕地103674畝,山林地22000畝,有效灌溉面積76953畝。國家精準扶貧戰鬥打響後,法門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壯麗的產業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陝西扶風法門鎮多措並舉譜寫脫貧之歌

    黨建引領 唱響精準脫貧一首歌

    2016年以來,扶風縣法門鎮把脫貧攻堅作為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緊緊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工作要領,切實抓好基礎工作、幫扶力量、脫貧措施、考核獎懲“四個到位”,助推精準扶貧工作。按照抓黨建促脫貧“三個一”和“三幫”的要求,法門鎮黨委深入開展黨建領航“脫貧增收1+1”行動,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脫貧”的發展新思路。

    探索“黨建脫貧”新模式。充分發揮支部政治優勢與組織優勢,撬動社會資本,招引企業,培育基地,做大企業,做強產業。馬家村把基層黨建和精準脫貧有機統一,積極探索“支部+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先後引進光泰農牧、寶雞勝利現代農業(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基地),讓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農林村圍繞如何帶領群眾致富,村幹部多次外出考察,邀請專家實地調研,結合市場供需關係,通過大戶帶動、合作社入股、農戶自發種植三種方式形成的“支部+貧困戶”模式,在沿喬山種植打造千畝花椒生態示範園,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黃堆村提出“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支持木林森種植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先後流轉土地780畝,吸納8戶貧困戶就近就業增收,年人均可增收5000元。東橋村堅持“兩抓一促”發展思路,創新“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一方面加大果農技術培訓,提高果品質量,一方面抓住區位優勢,在果農與客商之間牽紅線,保障雙方利益的同時,推薦介紹28戶貧困戶就業增收。“頭雁”引領示範促發展。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鼓勵引導致富帶頭人、產業大戶、發展能手等有能力的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全鎮共有178名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386戶,發展種植、養殖、電商、家政、建築等就業創業64戶。推行“主題黨日”活動,深化無職務黨員設崗定責,在政策宣傳、產業發展、就業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無職務黨員示範帶動作用,在田間地頭示範種植、在群眾隊伍中現場教學,讓廣大農民群眾學有榜樣、做有示範、趕有目標。今年累計舉辦各類技能技術培訓26場次,培訓黨員群眾3000人次以上,新建家庭農場12個(貧困戶1個)。同時,鎮黨委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舉辦培訓班5期,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產業鋪路 走活精準脫貧一盤棋

    去年以來,法門鎮黨委、政府堅持把發展產業脫貧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著力點,科學提出了“花椒中果南菜”產業佈局,以“雙千雙百”工程為突破口,構建千畝花椒產業示範園,蘋果現代果業示範園、馮家大棚蔬菜基地、百畝珍稀食用菌基地,形成“一園區四基地”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夯實脫貧攻堅產業基礎。一是建立萬畝花椒產業示範園,在沿喬山的農林村、劉家村等6個村,栽植大紅袍花椒2600畝,吸納412戶貧困戶栽植花椒809畝,花椒產業結構調整被中央《新聞聯播》報道;二是打造千畝現代果業示範基地,依託海越公司、綠源家庭農場、“三得利”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500畝,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產業調整,達到以公司化、專業化帶動,實現規模化、優質化發展的目標;三是新建百畝大棚蔬菜基地,緊抓徐州市與扶風縣脫貧攻堅對口援建這一契機,以馮家村的專業合作社為引領,積極落實大棚蔬菜280畝蔬菜基地建設,已與千陽有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初步協議,計劃吸納15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四是引進百畝珍稀食用菌基地,依託寶雞勝利現代農業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採用產業託管以產業託管形式吸納貧困戶40戶,每戶年可分紅1200元。馬家村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寶雞勝利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培育、生產、營銷的新型產業園區,被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食用菌產業聯盟理事單位、脫貧攻堅現代農業科技培訓基地、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園區佔地110畝,投資3000萬元,一期佔地40畝,建成大棚16座1000㎡的智能生產車間一座,日產1.2萬袋智能菌包生產線及容納22萬袋智能養菌房兩座,主要種植黑木耳、白木耳、靈芝、蟲草、香菇等。採取“託管+租賃+就業創業”的幫扶模式,目前已吸納馬家村、莊白村、美陽貧困戶41戶。對無經營能力且勞動能力較差的貧困戶,10戶1棚黑木耳,由公司代為管理,年終每戶可實現1200元分紅。對有勞動能力且有意願經營的貧困戶,通過“兩免兩補”的辦法,即免業務培訓費,免技術服務費,對大棚租賃進行補貼,對食用菌袋進行補貼,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實現穩定脫貧。優先選擇貧困戶入園就業,計劃吸納80人實現就業脫貧,平均日工資70元。截至目前,全鎮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到88%,蘋果、桃、葡萄等果樹種植,豬、雞等養殖和外出務工已成為貧困戶脫貧的主要支撐。種類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共計吸納貧困戶1160戶,戶均年可增收1500元,產業覆蓋率達到88%以上,為實現2565戶10000人如期脫貧夯實了產業基礎。

    商貿帶動 譜寫精準脫貧新生活

    寶塔村位於全國著名的5A級旅遊景區法門寺文化景區規劃內,全村共轄7個村民小組,農戶760戶,農業人口3038人,全村可耕地面積3100畝。村委會位於法門鎮新鎮區旁,寶塔新農村街口,以慈惠路與關中環線和法門寺文化景區相連,交通便利,地域繁華。

    法門鎮黨委政府把創建最美鄉村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穩定促發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調整思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生態立村、旅遊強村、蘋果富民”的發展思路為嚮導,實施旅遊發展,帶動村民致富及擴大養殖規模的新思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蘋果掛果2800畝,擁有氣調冷庫14座,年蘋果儲藏量達兩千萬公斤。大力發展養殖業,百頭養豬場十三個。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800元,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社會治安穩定和諧。緊緊圍繞“綠、亮、淨”的目標,加大村莊綠化整治力度,突出村容村貌整治。為此寶塔村先後投資3000萬元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已完成165戶的移民安置;投資900萬元,水泥硬化了全村街道,建設了地下汙水管網,實現了水電氣統一入地,門前街道統一綠化美化;投資139萬元建成村休閒文化廣場,栽植各類樹木1萬多株,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成立了15人的村組保潔隊伍,徹底治理雜物亂堆、垃圾亂倒、汙水亂流的“三亂”現象。經濟富裕了,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更高了。寶塔村依靠法門寺旅遊景區,引導群眾走旅遊服務及旅遊產品加工的路子,以佛教文化與旅遊紀念品、餐飲業、住宿、民間工藝品開發和勞務輸出等全方位服務,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投資2200萬元建起了民俗商貿一條街,寶塔鄉水餚民俗園已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將鄉村旅遊與民俗文化有力結合。投資27萬元建成寶塔村雕塑大門,提升了旅遊外在形象。投資50萬元,讓200戶群眾用上了天然氣。目前,全村共有農家樂44戶,安置剩餘勞動力180多人,可為遊客提供吃、住、遊、購等一系列服務。

    寶塔村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每年都進行“優秀黨員”、“好媳婦、好婆婆”、“優秀教師”“道德模範”、“文明示範戶”、“好家風示範戶”等評選工作,有效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在全村形成了人人思進、爭先向善良好風氣。村裡還成立了廣場舞隊、自樂班、鑼鼓隊等,在農閒時節持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以推進村治規範化為重點,堅持每年對村幹部開展民主評議,全面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全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較大成就。寶塔村先後榮獲“陝西省生態示範村”、“寶雞市新農村建設五星村”、“寶雞市小康村”、“市級示範生態村”、“農民增收先進村”和“市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賞鄉村景、吃鄉村飯、住鄉村屋、享鄉村福”,扶風縣法門鎮寶塔村,這僅僅是法門鎮精準扶貧、產業脫貧的一個。今天的法門鎮,集綠、靚、美於一身,亮點紛呈、生態和諧、環境優雅、衛生整潔、民風純樸。這裡的村、這裡的景、這裡的人,將令各界人士留戀往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