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昌邑检察

尚德 崇法 求实 为民

关注

假如自己的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遭遇了侵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打110向警察求助,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在并没有遭遇侵犯的情况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编一个故事去报假警。

案例一:气不过

近日,贵州警方接到一条报警信息,某女子自称在路上遭遇了暴力抢劫,自己戴的一条项链被抢走,还被人打了耳光。警方迅速出警,在调取行车记录仪时却发现,现场情况与女子所说并不相符,事发时,两人只是发生口角,并未出现女子所说的被打耳光和项链被抢的现象。后来女子承认,是自己气不过,才给前夫打电话,前夫就给自己支招,让自己说是项链被抢。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感觉这位前夫可以去参选中国好前夫了......

最终,该女子因报假警浪费国家资源,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案例二:情感纠纷

男子万某因与妻子吵架,愤而离家出走入住某酒店,入住时与酒店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心里气不过就打电话报警,声称该酒店有卖淫嫖娼行为。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对被举报酒店进行反复勘探,并未发现有违法活动迹象,并且,万某口中的“1932”房间也子虚乌有。在民警联系万某后,万某闪烁其词,于是民警怀疑其存在报假警的可能,将万某与酒店负责人一并带回派出所进行进一步调查,万某羞愧万分,承认了慌报警情的事实。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案例三:与人打赌

为了赢得100元钱,张某6次拨打报警电话,声称其将自己的父母杀害。民警立即赶赴案发现场,经调查发现,杀人“嫌犯”张某竟是与老同学打赌而报的假警。

报警并非儿戏

报假警更是法律不允许的行为

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一下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检察君有话说

许多人将报警视为儿戏,在他们的想象中,报警不过是打个电话的事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每一次儿戏,每一次慌报警情,都是在与真正的受害者抢夺救助资源,在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警力出动,是一次又一次的国家资源被戏弄,被浪费。

法律惩治恶人,但法律也约束着、规范着每一个公民的日常行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只是因为自己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做出破坏规则、触犯法律的事,那么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制作 | 新媒体工作室郭欣

图片源自网络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长按关注昌邑检察

报警并非儿戏,报假警的后果了解一下

用每一篇推送

为您传递法律的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