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如何?

奋斗中的95后


上海市中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南濒浙江,北、西与江苏、相接。被大家称为“魔都”,下面我们就了解下这个城市。

上海市

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总人口2418万,辖16个市辖区: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黄浦、静安、宝山、闵行、嘉定、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

上图1为全国城市百强城市,上图2位全市各区GDP排行榜。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上海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上海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二 。 位列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主要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 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 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 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 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面积: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 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 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长三角 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 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 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 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当今中国经济最发达,城 镇化水平最高的的地区之一。

上海人生活怎样?

其实上海还有农村的和种地的,并不是全市全都是现代化产业,像比较偏远的崇明,奉贤,金山,等。上海本地人以前在市区的大都动迁到郊区了,他们动迁后手头有几套房子,租金最低的都在偏的地方都得3000往上走,但还有一部分不算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都是父辈工作来到这里,或者自己来到这里大多自己如果没买房就是单位分配的老公房面积不大,现在年纪大了,他们很多把房子留给孩子,自己在苏浙地区找个环境好点,养老。生活也算过得去。目前在上海打拼的人大致分为高学历,普通学历,低学历那收入就相差较大了,高学历的肯定都能进世界500强公司,或者政府机关工资都很高的。普通学历大都月收入能力强的1-2万万左右但比较辛苦,一般的都在6000-10000万左右,如果有房的每月有月供,有孩子有一笔开销,没房的那也得出一笔租金,如果靠近市区,也不少钱,日子其实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坏。但想在这城市扎住根都是努力向上的人,不然回老家多轻松。

每个城市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住在市区,大都以外地人为主,本地人除了年轻人都住靠外围些,因为对未来的需求不同了,每个人都有选择未来的机会有些人选择拼搏,有些人学则平淡,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上海房价这么贵,很多人愿意留在在这,因为机会多机遇大。对未来要求不同生活方式,生活地点也就不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你说累点,难道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不离开,就一句话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追求,选择不同罢了。


上海周边买房导向


闲聊。

程乃珊走了,最愿意展开沪上有钱人生活,今生前世。

她写的是本阶层,生活在上海原法租界,有家产的好人家,解放前去了台,香港,后来又陆续回来处理沪上房产。

典型西化的中高阶级。

更多的是生活在高楼大厦背后,小街,石库门弄堂里的男男女女。

有人等到动迁,发了点财,搬到郊区新房子。

还有人,等不及,在o2年货款买了房,搬出了石库门。

更多的人还留守石库门,既没及时买房,又没等到动迁。

据说,市政府开始整修石库门,让城市保有往日风韵。

上海市民大都小富既安,每天弄点黄酒,吃吃老人和糟货,逛逛农家乐,有点实力的,会去美国,日本,欧洲看看。

生儿子,基本上会给他一套房子。

生女儿,会陪一辆车,装修费全包,

彩礼是不要的,阿拉又不是买囡囡。

上海丈母娘这是自尊心是绝对有的。


风风285750272


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分年龄汇总。老年退休人员,养老金如果是企业的3000到5000元左右,温飽没有问题,因为有自己的住房,所以日子过得还好。只是年老体衰生病住院时,经济上会略显紧张,一般来说还是过得去。年轻人,大学毕业生,收入在1.5万元左右,如果存有婚房,日子过得蛮舒坦的。不少人父母舍住的是老单位分配的老式房子,不带电梯的多层住宅,按现在的眼光,稍微寒酸一点,要贷款买房,上辈是职工,没有过多的积累,就要自己还贷,那就是沉重的包袱,要20年的还贷时间,往后的日子并不轻松。中年人是上海的精华,四、五十岁,事业有成,收入丰厚,是上海的中坚力量,所谓的中产阶层。有房有车有积余,小孩子上名校,他们是过得滋润但活得辛苦,上有老下有小,因为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得不挑起重担,躲不了只能自己扛。不过上海的顶级人物,还是外地来沪的人士,上海几千万元级别的住宅他们占比较大,他们敢为天下先,在上海夺得先机,活着有声有色。他们是新上海人了,我们老上海人是比不上的,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也为上海贡献多多。应该承认,他们的智商很高,一般本地人无法匹敌的。


刘声90883005


上海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快。这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上海物价高,那是因为和她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在长三角,也有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物价不比上海低,但是经济发展情况却远没有上海好。

该说的是上海是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生活下去。有很贵的餐饮,但也有很平民的。超市、便利店、菜场、市场,也分为很多种,对于普通收入群体都有着自己对应的购物渠道。

感觉在上海扎根下来后,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因为已经摸清了生活的套路,有条不紊地往前走。但是年轻人嘛还是处于打拼的阶段,动荡的可能性比较大,等工作稳定了,那么生活也会跟着稳定下来,不会有太大的变故。

上海是个很能享受现代文明的城市,对于喜欢自然的人来说可能有些不适应,但是对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是一座还不错的城市。


上海小资美食生活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在郊区成长,读大学和研究生都在市区,在市中心的报社工作了十多年,我觉得自己有点发言权吧。

上海人工作非常勤奋,速度非常快,我身边的人都挺努力工作的,不管在机关、体制内单位或者企业都很认真负责,或者近乎有点苛刻的认真,活要做得很漂亮。其实别人怎么看倒不是很重要,对得起自己就可以了。还有一点是上海人很少有睡午觉的。这种认真和家里有多少财富无关,有些人家里市中心有几套房子的,看着也是超级努力的,很少有张狂的。

很多成功的人也很低调,你在马路上或者地铁上看着貌不惊人的有些上海人可能是企业的老总,或者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不太会显山露水,飞扬跋扈。

普通上海人的休息时间比较喜欢享受,这种小资情调不是刻意而为之,在细节处就可以体现,是一种内在的闲适,而不是外在夸张。比如约上好友去喝个咖啡,逛逛街,或者在家里做点西点之类的,博物馆也是上海人比较喜欢去的地方。我有时候很疲劳的时候,会买一杯咖啡,在报社附近的复兴公园里坐一会,看看百年的法式梧桐树。过去有空还很喜欢走走衡山路和思南路等老马路,倒不是为了什么,就是觉得一边走一边看看那些风景人会很舒服。

现在是吃大闸蟹的时间,我的同事们和同学们都会开车去阳澄湖吃吃大闸蟹,有时间也比较喜欢旅游。我们报社有个摄影记者,周末特别爱钓鱼,我觉得上海周边的湖泊他都钓遍了,教育孩子也不含糊,她女儿在上海的一所市重点中学读书,最近刚拿了上海市中学生羽毛球赛冠军,自己养虫养蛇还写了很多文章,前不久青年报上一整版刊登了她女儿的事迹。


科坛春秋精选


上海房价高,车牌贵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上海老百姓的生活是稳定的,因为各方面的保障到位。另外日常生活消费并不很贵,三口之家的日常伙食费月均三千元足够了。本地退休老人七八十岁的都有养老金四千以上,近几年退休大多都在六七千以上。有了经济保障,:社会稳定,无病无灾,就是幸福。我的老妈八十六岁,月养老金四千多元。她说,最最孝顺的就是养老金,每月准时到帐,从来不差一天,过年过节还会提前到帐。要是靠子女给钱养老,还会时不时地拖延呢。老妈说的真是大实话。。


阿拉上海宁


我是上海市区人,小时候在郊区外婆身边长大,村里有市区亲戚来都穿得光鲜亮丽,举手投足和隔条黄浦江的农村人完全不一样,那时村民都说上海人是脱底棺材,把钱都穿身上了。后来回到父母身边读书长大,慢慢得看明白了,不是传说中的脱底,而是特别会过日子,不管有钱没钱如何繁忙,都把自己和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都会烧各种食物,摆盘精致。而且上海人说话特别守信,不会夸海口,炫富的特别少。


蓉华12


大多数上海人,指上代就移民上海的人基本有住房,分为好点差点罢了。而上海本地人看上去土,穿着补素,但都有几套房。前者工资4000至8000,也有万把的。大都子女成家都有新楼房,有一部分年轻人要还贷款,但大多数生活安逸。退休人员大多有结余。有些贴给儿孙,天伦之乐。后者虽有几套房者,基本上是近郊本地人原是农民。现在手上现金较少,每月工资不高,但有房屋出租,总收入也很可观,生活舒宜。还有一些上海老克勒,是事业,公务员编制的,子女在国外工作或读书。自己经常出入咖啡厅舞厅,生活讲究精致潇洒。除此外,还有全国优秀人才进入上海,不乏成功者己入住上海籍生根。也有许多外来带儿孙的长辈。虽然一口外地话,但生活也富裕。总之,上海人生活普通富裕,虽有些家经济不宽裕,但长期受海派文化熏陶,穿的山清水绿,吃的精致有味,玩的开心潇洒。还有真正有钞票的上海人是外表看勿出的。目前来看,上海人总体生活水平在全国排数一数二。平均来看也名列前茅。


乐在其中9712


上海像我这样的人根本无从谈生活质量,从学徒开始,月资十元,在单位连续工作了三十年、现78岁一分养老保障都没有已七经三十二年,只因单位改制被动员下岗。上海市奉贤区胡桥蒋丽华。


用户1837833140263173


在中国算得上中等偏上,这当然是大多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