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危機中的生意經 巴菲特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巴菲特在回顧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細節,當主持人問到如果那天你看見雷曼求助短信時,結局會不會不一樣,當時他的回答非常肯定“不會”。隨後他解釋了,即使他願意幫助,短時間資金也不會到賬,雷曼兄弟不可能撐到那個時候。所以他就打電話給雷曼說:“我不是雷曼潛在的救助者”。

恐懼是極具傳染性的,2008年9月,所以人前所未有的在金融市場上目睹了這一切。眾所周知,伯克希爾向來是以擁有巨量現金而聞名於華爾街,危機的時候更是如此。在巴菲特的投資邏輯中“找到傑出的公司”這條被放在了第一位。

危機中的生意經 巴菲特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時間回到1973年,熊市正在席捲美國,當年標普500下跌了14.8%,而華盛頓郵報也一路暴跌,提起華盛頓郵報可謂無人不知,當年“水門事件”的報道就是該報挖掘並報道的。在市場環境下即使超高的人氣也沒能挽回它的股價,但是優質的資產正是巴菲特所看重的,於是1973年5月,巴菲特買入了第一筆華盛頓得到股票一共23萬股。當時華盛頓郵報的掌權人凱瑟琳對惡意收購比較敏感,因為美國股票分為AB類,具有不同的投票權。所以1973年年底的時候巴菲特拜訪了凱瑟琳,取得信任之後巴菲特又購買了91萬股華盛頓郵報的B類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12%。

1974年美國股市繼續暴跌,同期標普500跌幅高達26.4%,而華盛頓郵報也下跌了25%,巴菲特持有的1060萬美元的股票縮水到了790萬美元。巴菲特還想繼續購買,但他已經向凱瑟琳保證過不再購買,只能作罷,他把它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們。在購買華盛頓郵報的這件事情上,巴菲特充分的認識到了現金在危機中的作用。

大約10年之後,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詳細的說明了為什麼要買華盛頓郵報,在他看來,當年(1973年)購買華盛頓郵報的時候它的總資產為8800萬美元,當年它的淨利潤為1300萬美元,加之報紙類有壟斷優勢,在通訊社交還不發達的當時具備長久投資的價值,按照他的估值華盛頓當時的合理市值應該在4億美元至5億美元之間。事實證明巴菲特是對的,1985年巴菲特持有的華盛頓郵報市值為2.2億,十年間上漲了22倍。

眾所周知,巴菲特還有一個著名的投資邏輯,就是儘可能的長時間持有一隻股票,和別人投資邏輯不同的是,巴菲特信奉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理念,他認為:買的股票越多,越可能購入一些對其一無所知的企業。通常對企業瞭解越多,對一家企業關注越深,你的風險越低,收益就越好。

危機中的生意經 巴菲特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巴菲特另一個經典案例,購買可口可樂並一直持有也是一段佳話。1987年距離古崔塔上任已經過去了7年時間,從1984年到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的收入增長了13%,淨利潤增長了60%,而它的股價依舊在谷底徘徊。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總資產74.5億,淨資產33億。收入83億,毛利16億,淨利潤10億,毛利率19.2%,淨利率12.4%,淨資產收益率為33.3%,市值僅僅只有158億美元。看完這些數據後,巴菲特第一次購買了5.92億美元可口可樂的股票。自從買入之後巴菲特就再也沒有賣過可口可樂的股票一直持有至今。

此後的十年間,可口可樂的市值突破了1500億美元,也就是說巴菲特從可口可樂上賺到了超額的回報,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巴菲特買入這兩支股票的節點都是在這兩隻股票低估時,換句話說都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買入的。

也就是說只有大環境不好的時候,你才可能大概率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其實從巴菲特購買蘋果公司股票也能管中窺豹,2106年蘋果出現了首季度淨利下滑,在不少分析師的眼中,蘋果產品失去創新淨利下滑這一切都預示著蘋果的拐點將至,但是巴菲特逆勢增持並且不斷購買,當時不少人為巴菲特捏了一把冷汗,甚至有人認為巴菲特即將要走下神壇。然而時間證明巴菲特這次又賭對了,蘋果市值於今年突破了1萬億美元,成為史上第一個突破萬億美元的科技股。

危機中的生意經 巴菲特是怎樣創造奇蹟的?

最近幾天,筆者多次呼籲儘量的多持有現金,很多讀者表表示不理解,認為同期現金的貶值速度會快於房產。他們認為房產比現金更為保值。但同時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如今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多年的發展,穩定的貨幣體系未來將尤為重要。所以,很多人天然的認為10年之後,那時候的錢一定不如現在的錢值錢。但是卻忽略了很多因素。

從巴菲特的案例中,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現金在不同時候的重要性。房產作為一種大宗商品,雖然附加了很多因素,但本質上還是要回歸到價值上來,只不過它的週期比其他品種長很多,從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當中我們應該吸取一些教訓,未來幾年,減少負債,這點尤為重要,有房貸的儘量多積攢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