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珞珈山下的一把“火”引燃老年學員學習熱焰

熱門課程遭瘋搶 學員均報多個興趣班

記者 湫夔 鍾麗芳

2018年9月15日,這是個星期六的早晨,8點不到,珞珈山上的鳥兒正嘰嘰喳喳地啼叫,而山腳下的武漢大學老年大學就像是一把“火”引燃著學員們的熱焰,激情滿滿的學員們陸續到校,個個樂活得不得了,伸胳膊、伸腿、舒展身體,開始準備好全身心地投入一天的學習中去。

武大老年大學的常務副校長張詩榮介紹,該校自2006年創辦以來,每年招收千餘名新學員,目前在校生高達2349人次,開設近70個班級。“在我們學校,每個學員至少報三個興趣班的現象已成為常態,有些老學員甚至一學年報5、6門課程。”張詩榮說,“學員們的年紀在增長,但學習熱情只增未減。”

該校開設的攝影課是其精品課程之一,再加上老年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大,因而叫好又叫座,常常爆滿。為了緩解熱門課程的“學員超飽和”壓力,武大老年大學攝影課實行畢業制,初、中、高級班和研修班每班學制一年,學滿4年即可拿到蓋有武漢大學老年大學和校長姓名公章的畢業證,每張畢業證上面都印有編號,畢業後,學員不能再報名學這門課。

“很多學員當初連開關機都不會,現在不僅學到了知識,交到了朋友,還拿到了畢業證。”張詩榮告訴記者,這門攝影課還於上月在我國高校老年大學第二屆精品課程評選中榮獲了一等獎,“被瘋搶”的趨勢可想而知。

學員學習熱情高,活力四射,這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有著必然的聯繫。該校辦公室秘書劉謙說,2007年,武大老年大學就成立了教學督導組,由常務副校長牽頭負責,嚴抓教學質量,督導組的成員每學期都要進行跟班聽課和巡視,並且對教師、學員意見進行蒐集反饋。在激發教師積極性方面,該校每年舉辦教師教學成果展示活動,組織評選精品課、特色課以及骨幹課,注重“教”與“學”相結合,提內容,提質量;在活力建設方面,抓住老年人的“表現欲”,定期將學員的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等作品進行展覽,一般為期十天。

“學校管理越用心,學員們才會越放心。”張詩榮感慨道,該校一位叫彭瑤華的老學員從學校成立時就一直在這裡學習,學校有一次組織文藝匯演時,正值清明節前後,為了不耽擱演出,她竟然都沒回老家掃墓。

珞珈山下的一把“火”引燃老年學員學習熱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