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在腐敗花樣百出,貪贓枉法似家常便飯的晚清年間,大清朝內務府的腐敗程度,卻堪稱“獨領風騷”。

但提問裡“內務府一碗粉條報價七萬白銀”的說法,還是略顯誇張,其真實出處,應當是史料《春冰室野乘》裡記載的,道光皇帝吃“片兒湯”的鬧劇:

一輩子勤儉節約的道光皇帝,有次想吃民間“片兒湯”,明明就是碗家常飯,誰知內務府卻報價說:要做片兒湯就得壘灶臺弄食材,大小經費加起來一萬六千兩。氣得道光皇帝明知其中有貓膩,卻也半句話說不出,嚥下口水不吃了——吃碗片兒湯,內務府都敢這麼揩油。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其實類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攤上過,他兒子咸豐皇帝也同樣撞上過。《南亭筆記》記載,後來咸豐皇帝登基,想修修尚書房的門樞,誰知內務府立刻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可咸豐皇帝這暴脾氣,哪像他爹道光帝那麼好糊弄?一聽就發了飆,嚇得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了五十兩。

換句話說,在晚清年間,負責伺候皇帝飲食起居的內務府官員,看上去低三下四,其實各個好似雞賊的饞貓,皇帝稍不留神,就會叫他們“偷吃”好幾口。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這內務府就有這麼大的本事,連皇帝也可以花樣坑?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內務府強大的權力。別看名號低調,但從清朝開國起,就執掌皇宮的“宴會”“錢糧”“服飾”“庫藏”“典禮”“皇莊”“織造”等各大權。等於是全皇宮的用錢,都要從內務府經手。

而且管的是皇家的財務,滿朝各級衙門官員,誰又有權力監督?理論上說清朝御史有權彈劾內務府,但真敢彈劾的,又沒幾個有好結果。如此錢多權大沒人管,相關的經手官員,自然是敞開了撈。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內務府官員的集體墮落。其實,在清朝開國初期,內務府還是個相當有操守的衙門,康熙年間擔任內務府差事的官吏,好些都以廉潔奉公著稱。以康熙皇帝的誇獎說“今朕交內務府總管,凡一應所用之 銀,一月止五六百兩”。儼然廉政楷模。但隨著清朝腐敗加劇,內務府官員的素質,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晚清年間,

以包衣旗人為主的內務府官員們,相當多都是通過“捐納”得官。官職都是買來的,上任後自然要猛撈,又是“背靠內務府沒人管”的好條件,下手當然也就更狠。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就算是沒“捐納”的內務府官員,基本也是司員出身,長期混跡於皇宮裡,各種貪汙腐敗的套路,自然輕車熟路。放在皇家驕奢淫逸的晚清年間,但凡有大興土木,更是趁機渾水摸魚。以《日知堂筆記》的形容說:“向來內務府習氣,皆利於用度繁多方可從中侵蝕。”

說到底,這內務府越演越烈的腐敗,根子上還是晚清皇家那“敗家子”般的胡糟。比如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晚年寫的回憶裡就聲稱: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費就有四萬兩。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能買一艘日本王牌戰艦“吉野號”。但這天文數字花費,是不是真花在慈禧身上?參考“坑道光片兒湯”“騙咸豐修門”的典故就知道,妥妥被內務府颳走不少。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如此背景下,清末內務府的腐敗,也是一年賽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裡的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

這幫人每次回家探個親,都是百十萬兩白銀往家帶。就連御膳房的廚子,都在北京郊外買田置地,出入好似富豪。

營造司等各府庫的工匠們,連每月該拿的錢糧,都全被內務府剋扣殆盡。可憐這些匠人一邊餓肚子給皇家幹活,一邊還要打零工餬口。大清皇帝的眼皮底下,都腐敗到了這地步。

如此腐敗場面,晚清真沒管過?倒是下了幾次決心整肅,內務府的大臣也抓了不少。可是整肅風暴過後,該貪該撈都照舊。一直到晚清亡國前夜的1911年,內務府奎俊等大臣,還鬧出了貪汙腐敗的醜聞,最後卻不了了之。杭州織造的腐敗醜聞也曝了光。

清朝的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可還沒等清王朝再下決心整肅,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要了大清的命——內務府的腐敗,清朝直到亡國,都沒改掉。貪腐亡國的教訓,一個十分生動的教材,就是晚清的內務府。

參考資料:《清史稿》《日知堂筆記》《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