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浅谈夜尿症

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夜尿,还夜尿症?听起来浅显易懂,可真有那么简单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不是夜里的排尿都是夜尿,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而尿意连连的肯定不算,夜尿指的是入睡以后的排尿,其次,那睡着后的排尿都叫夜尿吗?也不是,夜尿严格的定义是入睡后因尿意醒来的排尿,说白了就是被尿憋醒的才算,被电话吵醒了觉得小肚子胀顺便解决一下等诸如此类的不算,睡着尿炕的也不算,那叫遗尿。此外,早晨醒来的第一次排尿也不属夜尿,那是晨尿

夜尿基本说清楚了,那夜尿症呢?

国际上将夜尿一次(包括一次)以上定义为夜尿症,诸位看官是不是有点不以为然,切,这也算事!同意,考虑到此类人群实在太多(国内研究发现18岁以上人群夜间排尿≥1次者占57.5%),我国专家共识将标准

提高为2次以上。即便如此,我国仍有24.7%的成人中招,夜里老起来很烦,老人容易跌倒,起来多了也影响睡眠质量,白天没精神,没精神就不开心,不开心就……。所以,此症很有群众基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浅谈夜尿症

严格来讲,夜尿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

总尿量增多(多尿症:24小时尿量>40 ml/kg)、夜间尿量增多(夜间多尿:夜尿量/24小时总尿量,65岁以上患者>33%,35~65岁>25%,35岁以下>20%时诊断为夜间多尿)、每次排尿量减少等等,或者各种原因兼而有之,这些都不难理解,总量多了,每次尿的少了,次数肯定会增加。

道理很简单,剩下的问题又来了,哪些疾病会造成这些情况,又该如何诊治呢,下面重点说明。

先说说诊断,病史方面重点要了解排尿的相关症状夜尿次数液体摄入种类及用量

用药情况(有些药物有利尿作用)基础疾病(如睡眠障碍等)

查体方面则要关注有无浮肿膀胱尿潴留。老年男性别忘了查前列腺,女性要注意除外子宫脱垂等情况。

下面重点来了

量表对夜尿症的诊断尤为重要。

这一点不仅许多患者嫌麻烦,临床医生也往往不够重视,我们推荐排尿日记频量表(frequency-volume chart,FVC)作为夜尿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要求连续记录72小时,准确记录每次排尿的情况及容量

排尿日记

浅谈夜尿症

通过它,什么多尿症、夜尿症、膀胱功能容量减小等通通无处遁形,可以说一表在手,胜过千言万语。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为了记得准确方便,我是经常建议患者去买厨房用的小的电子秤……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量表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一些其他的量表,如OAB症状评分(OAB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夜尿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N-QOL)等,用于评价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困扰

要完善诊断,必要的辅助检查还是要做的,像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超声等属常规检查,如果有必要可进一步选择性地行尿细菌培养、血糖、电解质、血和尿的渗透压、CT、磁共振(怀疑有垂体性尿崩症时)、尿流率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

夜尿症只是一个结果,多种疾病均可导致,理想的治疗首先还是应该

针对病因进行,最好做到标本兼治

这里首先推荐的是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限制和调整饮水的量和时间、改善睡眠、注意夜间保暖等,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夜间尿量的产生。考虑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可进行膀胱训练、延迟排尿等。

浅谈夜尿症

单纯改变生活方式效果有限,如果症状改善不满意,可针对病因予以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常用于膀胱出口梗阻)、M受体阻滞剂(常用于膀胱过度活动)、抗利尿激素(用于夜间多尿),其他较少用到的药物还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褪黑激素等。

浅谈夜尿症

说到这里,治疗也讲得差不多了,但还没有完。针对极少数疗效不佳、症状严重的患者,恰当的手术干预也能奏效。部分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可考虑肉毒素注射或骶神经调节,膀胱挛缩容量过小的患者可选择尿流改道和膀胱扩大术等。这些治疗方式的选择使用还是交给医生大大做主吧。

浅谈夜尿症浅谈夜尿症

黄钟明

黄钟明,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市尿控学组委员,专业诊治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及尿控相关疾病。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出品人:九号院健康理事会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及朋友圈!

“东单九号院”只做科普,不做诊疗。如有疾病,请尽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