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俄羅斯每次威懾美國時轟炸機總是飛到阿拉斯加,而不是關島?

醜男1205


我看有的回答說俄羅斯每次威懾都是飛到阿拉斯加而不是關島,主要原因是阿拉斯加是當年沙皇俄國出售給美國的,是俄羅斯永遠的痛。

但是,這種回答是很好笑的。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派遣戰略轟炸機去威懾飛行並不會因為什麼沙皇俄國的故事,而是因為其自身的戰略戰術而已。

美國和俄羅斯,包括前蘇聯是相互對抗的核大國,核武器包括核轟炸機、核導彈,無論是哪種武器都是從北極方向飛過去的。對於美國來說,其防禦的重心正是阿拉斯加,可以說是阿拉斯加是整個美國,甚至是北美戰略防空的關鍵點。

而對於攻擊一方的蘇聯或俄羅斯,導彈或轟炸機最短的航路也正是經過阿拉斯加進攻北美。

所以,蘇聯和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都是對阿拉斯加進行威懾飛行,而美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戰略空軍司令部,以及現在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都部署在阿拉斯加,只要防禦住阿拉斯加,就能夠確保美國本土不被核導彈威脅。而攻破阿拉斯加的防禦網,蘇聯或俄羅斯的導彈和轟炸機才能夠轟炸美國。

我們再來看看關島。雖然關島是美國空軍和戰略空軍的主要基地之一,但是其戰略地位主要是為了輻射東亞和東南亞、東北亞,但是對蘇聯和俄羅斯卻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俄羅斯要巡航到關島,轟炸機要經過韓國、日本等國的防禦體系,才能夠抵達關島,不但航程達不到,還會面臨巨大的防空攔截的風險,所以蘇聯和俄羅斯才不會去關什麼關島,而會全面進攻阿拉斯加。


虹攝庫爾斯克


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拆分成三個要素來答,它們分別是俄羅斯轟炸機、阿拉斯加以及關島,至於俄羅斯轟炸機為什麼總是飛臨阿拉斯加,而不去關島。我認為,這主要與俄軍轟炸機的最大航程、阿拉斯加及關島的戰略位置以及美俄的戰略態勢有關。一句話概括,俄羅斯轟炸機雖然航程較大,但它必須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對美軍實施威懾性行動,而最終前往的地點,除了需要考慮其戰略位置外,還需要考慮美國的全球佈局及戰略態勢。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現實情況。

俄軍圖95戰略轟炸機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俄羅斯轟炸機的基本狀況。

圖160以及圖95戰略轟炸機無疑是俄羅斯威懾美國的兩款殺手鐧。數據顯示,圖160的最大航程為12300-17000公里(具體航程由巡航狀態及速度決定),其作戰半徑約為2000---7300公里(如果是超音速突防的話,圖160的作戰半徑會大打折扣)。而圖95戰略轟炸機擁有眾多改進機型,其最大航程為14000---19400公里不等(19400公里是在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此外,一般情況下,圖95的作戰半徑也能達到8500公里左右。

俄軍圖160戰略轟炸機

那麼,關島和阿拉斯加離俄羅斯多遠呢?阿拉斯加離俄羅斯只有區區八九十公里,俄羅斯轟炸機威懾美國已成常態,動不動就往關島跑,那俄羅斯付出的代價可有點大哦,當然了,這只是最直接的一個原因。

俄羅斯空天軍

其次,阿拉斯加雖然離俄羅斯近,但它的戰略位置卻不輸關島。

要知道,阿拉斯加基地群扼守白令海峽,因為有其存在,俄羅斯進軍北極圈總是被掣肘,再說了,阿拉斯加與俄羅斯相鄰,位於美俄對峙的第一線,雙方為此一直在該地區劍拔弩張,以美國為例,他們在埃爾門多夫基地和埃爾森基地一共駐紮了將近一萬名空軍作戰人員,而部署的武器裝備更是包括了F15、F16戰機,以及運輸機、預警機等。既然美國在對面如此囂張,俄羅斯當然不能認慫,轟炸機飛臨阿拉斯加也就不足為奇了。

阿拉斯加美軍基地

第三,關島地理位置重要,但卻牽一髮而動全身。

關島位於第二島鏈的關鍵部位(該島鏈為美國針對某大國所打造),同時,它也是美國二線基地的核心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來說,關島已經成為美軍前出西太平洋的重要支點,它甚至關乎美國在全球的軍事行動。從這兩方面來講,俄羅斯不去關島倒是頗為明智。

美軍在關島的空軍基地

俄羅斯看似咄咄逼人,但經濟、軍事實力其實一直都在下降。該國之所以如此強勢,也是希望能夠以強硬手段而阻止美國的全方位滲透,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就會毫無顧忌。

美國海軍

如果俄軍轟炸機動不動就往關島跑,一方面,俄羅斯很有可能會捲入美國與另外一個大國的衝突當中。同時,關島足以稱得上是美國的敏感神經,抵近關島,美國人或許會以為俄羅斯插手亞太局勢,甚至干擾美國的全球佈局。而俄羅斯顯然不想過度激怒美國,這或許才是俄軍轟炸機不去關島,而常去阿拉斯加的深層次原因。


軍武視界


粗魯一看,似乎答案就是俄羅斯距離關島太遠,而距離阿拉斯加很近。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現在為大家講解下俄羅斯戰機不飛去關島的原因:

一、俄羅斯距離關島太遠,相比阿拉斯加州,只需要飛越白令海峽即可到達阿拉斯加州。

俄羅斯距離關島最近的本土最近的軍事基地應該是就是海嵾威。如果俄羅斯戰機從海嵾威起飛,其路線如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海嵾威起飛的俄羅斯戰機需要經歷的國家有:朝鮮、日本、韓國、中國東海、沖繩美軍基地,最後才到達關島。全程4190公里。所經歷4個國家,還有沖繩美軍基地,這就意味俄羅斯戰機起飛不久就會被日本、韓國雷達發現,沖繩美軍基地有可能會有攔截行為。這就意味著俄羅斯戰機單程就要有5000公里,加上返程就要有10000公里的里程。

路遠、對戰機油耗有高要求,經歷國家多而可能引起衝突麻煩。這是俄羅斯戰機飛去關島路線上的麻煩和成本。

2、關島是美國的非合併領土,不是美國正式意義上的領土,而阿拉斯加州是美國正式意義上的領土。關島雖然有美國軍事基地,但其政府是平民政府,美國政府並不干涉和治理關島事務。非去關島,威脅平民自治的關島,更顯得俄羅斯失去道義性,凸顯以強凌弱形象。

關島和波多黎各、北马里亞納群島、維爾加群島、薩摩亞這五個地方都是美國非合併建制領土,雖然他們有美國國籍,但並不能參與投票,並且它們都是自治。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美俄都是世界性大國,他們的博弈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特別是在軍事領域的爭霸更是針尖對麥芒。有這樣一個現象挺耐人尋味。一旦俄羅斯在某一個國際熱點問題上吃虧了,或者被美國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俄羅斯總會派出轟炸機到美國的阿拉斯加附近煽動幾下翅膀。正像該題目所問,為什麼俄羅斯總是飛到阿拉斯加去震懾美國而不是飛去關島呢?這是既有現實因素又有歷史淵源的。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是個古老的傳統強國。但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卻僅用了一百多年就趕上並超越了俄羅斯。自1900年代起,美國實際上已經成為GDP世界第一的國家。而且第一的位置保持了一百多年。究其原因,除了天時人和外,美國的地理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自美國崛起以來,美國的本土就從沒有受到過真正的威脅,也可以說是沒有後顧之憂。而之所以沒有後顧之憂皆因“意外”的擁有了阿拉斯加這片土地。而阿拉斯加這片土地卻和俄羅斯有著淵源關係,它曾屬於俄羅斯。對俄羅斯來說,阿拉斯加是個永遠的痛。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端,與加拿大接壤。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是通往北美大陸的橋頭堡。也就是說,要想進入美國腹地,阿拉斯加是繞不過去的“坎”。以美國的實力,誰又能從此進入美國呢?所以,美國在爭霸世界的過程中,從沒有過後顧之憂。恰恰就是這個阿拉斯加原來卻屬於俄羅斯,而現在卻到了美國手裡,成為美國的“防風牆”,俄羅斯能不鬱悶嗎?能不痛嗎?可為什麼是痛而不是恥辱呢?這是因為美國並沒有搶奪,是俄羅斯自願“讓”給美國的。


阿拉斯加最早是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在1741年發現的,白令海峽也因此得名。1784年俄羅斯人在此建立了定居點。1799年正式屬於俄羅斯領土。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面對英法聯軍的進攻,俄國自然沒有勝算,俄羅斯擔心戰敗後阿拉斯加被英法奪走而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在1867年10月18日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從當時的環境來說,俄羅斯並不吃虧。因為克里米亞戰爭使俄羅斯的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俄羅斯正是用這筆土地款慢慢恢復了元氣。況且,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不賣給美國的話,也確實有可能被英法奪去。所以,阿拉斯加雖然是俄羅斯的痛,但也算不上恥辱。可是,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美國政治家的遠見。因為這片土地到手後,美國也就解除了國土被攻擊的後顧之憂。為美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再來說說關島的問題。首先,關島與俄羅斯沒有任何淵源關係。關島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的南端,是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1521年發現,1565年被西班牙佔領。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被美國奪取。二戰中的1941年12月被日本佔領,1944年7月又被美國奪回。關島雖然屬於美國,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美國的法外之地。它的土地並沒有從憲法上合併為美國國土。而俄羅斯出動轟炸機震懾美國自然是美國的本土更有說服力,再者,俄羅斯飛往關島畢竟要經過其他國家的領空,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而飛往阿拉斯加就不同了,一來那是美國的本土,實際震懾效果更佳。二來那曾是俄羅斯的領土,具有提醒美國的象徵意義,又能緩解酸楚的心理。三是極為方便,因為阿拉斯加和俄羅斯僅隔著一道白令海峽。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歡迎交流和指正。


卞競婉


新聞中經常發生,今天俄羅斯又派轟炸機繞美國阿拉斯加轉了一週的事情。許多吃瓜群眾就弄不明白了,為什麼俄羅斯的飛機總是飛到阿拉斯加?因為俄羅斯明白一個道理,通過阿拉斯加震懾美國,要遠遠優於通過關島震懾美國。阿拉斯加比關島離美國更近,戰略重要性更高。

阿拉斯加本來是俄國領土,185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以7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從那以後阿拉斯加便受美國憲法保護。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現在的阿拉斯加早就成為了遠離美國本土最重要的一個洲。

關島不同,關島並不受美國憲法保護,頂多算得上是美國的海外屬地,從真正意義上來講,關島只是美國的佔領地而已。因此阿拉斯加和關島相比較,當然是重中之重了,美國人可以選擇拋棄關島,但絕不會拋棄阿拉斯加,拋棄了阿拉斯加無異於“割地賠款”,我想這就是俄羅斯總喜歡在阿拉斯加頭上飛的原因。


俄羅斯選擇飛阿拉斯加還有一點,阿拉斯加離俄羅斯實在太近了,兩地相差最近不過也只有85公里。俄羅斯出動戰機繞阿拉斯加一週,只需要半天的功夫就結束了。而美國的軍事基地離阿拉斯加相距較遠,也無法進行有限的攔截。但飛躍關島,就會受到美國日本基地的威脅,俄羅斯當然不會吃虧。

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在看完以後可以點個贊,關注我一下,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這裡面需要考慮涉及到的很多因素。既然本題的主角是俄羅斯,那就先來看看俄羅斯的轟炸機,然後再去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吧。

俄羅斯目前有三款轟炸機,分別是圖-22M逆火、圖-95熊以及圖-160海盜旗(白天鵝)。這三款轟炸機的最大航程分別為7000公里、15000公里和12300公里,俄羅斯最靠近關島的領土都有8000公里,轟炸機要飛關島就要算上往返航程以及繞飛關島的航程,這裡面最可能完成巡航威懾任務的非圖-95莫屬,但只是可能,單在航程這一項上就已經達不到要求,何談飛去關島。

況且這三款轟炸機目前的數量應該為62架、64架和16架,俄羅斯領土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西邊還要應付北約國家、東邊還有個阿拉斯加,美國就選阿拉斯加咯,關島有機會再去吧!

許多原著居民也是在幾萬年前通過白令陸橋到達阿拉斯加的,而且阿拉斯加當初是俄國的殖民地,因為擔心被英國搶走,所以在1867年3月30日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這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情在裡面。

阿拉斯加的總面積為為全美第一(1717854平方千米),也就是說當年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每平方千米僅花了4.74美元。美國最大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就部署在阿拉斯加,可以控制美軍所有導彈攔截設施。這些對於俄羅斯來說是致命的,勁敵最大的防禦系統都部署到家門口了,如果哪天發射一枚導彈還不被它給偵測到,這還了得;俄羅斯的轟炸機不去阿拉斯加溜一圈還去哪裡,平時就得震下一美國,給你看看我的實力,最好別惹毛我;順便測試一下美國的反應,看看美國這個最大的防禦系統到底是怎麼樣,戰時也能夠做到心裡有個數;再者就是給美國還禮,你美國的軍艦不是經常到我家門口來麼,那好,我軍艦沒有那麼多,那我就派轟炸機到你家去吧,禮尚往來嘛!我也順便練練兵,培養戰士的勇氣。

關島僅僅是美國的一個非合併建制屬地,不屬於50個州下轄,對於美國憲法也僅有部分使用;面積也僅有544平方千米。部署在這裡的軍事基地主要有安德森空軍基地、關島美國海軍基地以及其他基地等。這些對於俄羅斯來說,即使美軍從這裡出發,俄羅斯也有很多的反應時間,至少不會像阿拉斯加一樣直接軍機就到家門口了,一點反制時間都沒有,所以關島平時多留意一下就差不多了。

現在你就應該明白俄羅斯為什麼總是派轟炸機到家門口的阿拉斯加,而不是不遠千里到關島去了吧。歡迎給個贊 或關注!


弘軍揚客


俄羅斯飛的最遠的轟炸機是圖-95,但是極限航程也只有15000公里而已,而關島距離俄羅斯領土最近的距離也在8000公里以上,這個島距離夏威夷群島的距離也在7000公里左右,圖-95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很難飛到關島。圖-95到美國本土巡航的選擇一般是阿拉斯加,最多飛到夏威夷附近,幾乎沒有飛到關島的現象。

最近幾天俄羅斯的圖-95轟炸機還飛到了阿拉斯加上空,普遍認為這與前不久俄軍一架伊爾-20偵察機被擊落有關,但充其量就是導火索吧!美國現在是因為感受到了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發展壓力,所以一直想要通過自己的手下來拖著俄羅斯和中國,而它就負責背後推動同時將事態控制在一定範圍,說白了就是利用靠攏向自己的國家和“假想敵”鬥爭,借其他國家的手來拖著你,就算拖不跨你,也要讓“假想敵”無法全力發展經濟,而它自己又不會直接和“假想敵”開戰,這樣即使“輸”了,對美國自身的影響也很小,可“假想敵”“輸”了就是實實在在的損失。

俄羅斯和我國都知道美國的那點小心思,但卻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去應對,具體來說,就算美國利用亞洲的其他國家和我們產生爭端,例如南海問題;美國能在我們後院放起火來,可我們去美國的後院放火不一定能放得起來,因為美國深知後院的重要性,所以防範措施一直做的不錯,所以即使美國在特朗普上臺後毀約退群也沒有敢在古巴亂來,因為那裡是後院。最重要的是美國雖然到處放火,可都在一個可控範圍內,沒有對俄羅斯或者中國產生真正的威脅,所以俄羅斯也中國也就沒有大動干戈。

美國全球博弈的最大優勢就是地緣,美國是迄今為止最難被戰火荼毒的國家,不僅圖-95戰略轟炸機很難到美國本土巡航,就連洲際導彈也很難有效打擊美國本土。這並不是說洲際導彈打不到美國本土,而是因為距離過長,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被美軍的攔截系統攔截。因此說美國本土是最安全的地方。


利刃號


這個是兩個原因引起的!一個是威懾力不同,美國關島跟阿拉斯加的作用不一樣,阿拉斯加是美國本土,關島是美軍軍事基地。阿拉斯加住的人是美國人,關島住的是美國軍人。俄羅斯戰機抵近阿拉斯加與抵近關島對美國政局的影響是不同的,美國在抵近阿拉斯加的時候整個美國人都是恐慌的,而抵近關島則引起的會是美國人民的好戰心理。這叫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要關己必先恐慌。

其次是因為距離,關島距離俄羅斯本土遠,俄羅斯要想飛抵關島只有遠程戰略轟炸機能夠到達,沒有任何護航機隊,而關島的美軍基地有大量的美軍戰機,一旦俄軍戰機飛抵關島則美軍戰機迎戰的話俄軍會十分吃虧;而阿拉斯加就不同了,阿拉斯加屬於俄軍本土防空區之內,不僅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能夠到達,俄羅斯的戰鬥機也可以到達,比如俄羅斯的蘇27戰機就是在阿拉斯加海域低空掠過美國航母的。假如雙方在阿拉斯加交火那麼俄羅斯不怕美國。

另外,俄羅斯會看情況飛抵關島,而飛越阿拉斯加則是每年例行的軍事訓練。這就看出區別了,俄羅斯把巡航阿拉斯加看成是必須守禦的地方,而繞行關島則是示威,只有美俄關係極差的時候俄羅斯才會派兵關島繞飛。


優己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像這種類似的新聞我們總可以在新聞上看到。每當俄羅斯受了美國的欺負之後。俄羅斯就會派遣戰略轟炸機繞著阿拉斯加飛一圈。其目的就是提醒美國不要欺人太甚。真要是撕破臉的話誰都好不了。同時也告訴美國我離阿拉斯加是非常近的。美國之所以用阿拉斯加威脅美國而不是關島,其實這個問題也比較簡單。相對於關島來說,阿拉斯加對於美國更加重要。阿拉斯加最早是屬於俄國的領土。但是在在1854年被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因此從1854年開始這裡就成為了美國的正式領土,受到美國憲法保護。


經過漫長的開發,雖然現在阿拉斯加依舊人口稀少,但是阿拉斯加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蘊含著大量的石油以及黃金等資源。而且阿拉斯加目前也是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採集州。再說關島,關島本質上不屬於美國的合法領土。它只是屬於美國的一個海外屬地。這就意味著從某種意義上說,關島並不是美國的真正意義上的領土,也並沒有受到美國憲法的保護,關島也僅僅是被美國佔領了而已。兩相對比當然說阿拉斯加對美國來說更加重要了。

就算是在軍事方面來看。關島只是屬於一個防線性質的區域。關島的主要作用是在軍事上。而阿拉斯加那可是正經的美國領土。少了關島對美國來說沒什麼什麼太大問題。最多也就是少了一塊海外的屬地罷了 但少了阿拉斯加那就意味著美國不完整了。他倆的重要性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從地理位置和軍事上講,阿拉斯加距離俄羅斯更近,更適合俄羅斯威脅美國。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阿拉斯加距離俄羅斯非常近,最近的地方只85公里。如果俄羅斯出動轟炸機去阿拉斯加繞一圈的話,用不了一頓飯的功夫就可以環繞整個阿拉斯加飛一圈


除此之外,目前美國在阿拉斯加周邊沒有部署任何大型的軍事基地。就是怕刺激到俄羅斯敏感的心,而周邊沒有美軍的大型軍事基地,這就意味著俄羅斯轟炸機在飛行過程中所受到的威脅比較小,屬於比較安全的狀態。再說了關島只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型島嶼,它到美國的距離比它到俄羅斯的距離還要遠,因此就算俄羅斯把關島炸了個底朝天,對美國本土也沒有任何影響,所以俄羅斯戰略威懾關島基本上沒有任何價值。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因為威懾和對抗是要講究成本的。如果以“美俄不可能發生直接軍事對抗”為基礎,那麼俄羅斯發動一次戰略轟炸機震懾巡航行動,從本土跨越白令海峽飛到阿拉斯加,和從本土跨越西太到關島,無論在風險還是成本上,前者都更划算,而有效性基本相當。

更重要的是,隔著白令海峽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相望的美國阿拉斯加洲,是美俄軍事對抗的最前沿。美國在這裡部署了技術最先進的反導預警雷達體系和攔截導彈系統,同時還把最新進的第五代戰鬥機f22部署於此,很明顯對於阿拉斯加的戰略地位相當看重。

俄羅斯對於美國本土的戰略威懾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老美心知肚明的洲際導彈;二是俄羅斯部署在大西洋和東太的戰略核潛艇;三是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效果最差,但卻是最具標誌性的威懾工具(這一點在美國那裡也一樣)。

俄羅斯的遠程(洲際)戰略轟炸機威懾行動,最遠的是派出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遠赴南美洲委內瑞拉和古巴軍事基地,實施震懾性戰略巡航。其次是派出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對美國關島基地和駐日美軍基地實施震懾性戰略巡航。最常見的還是圖-95在阿拉斯加的戰備巡航行動。

之所以要考慮計算成本,是因為俄羅斯的軍事預算規模已經今非昔比,不復蘇~聯時代的輝煌,無法與老美玩“針尖對麥芒”的冷對抗。冷戰結束至今,俄羅斯恢復戰略轟炸機巡航的時間並不長,而且規模和頻率至今也很有限。這其中除了裝備老化的限制因素外,更多的是預算的窘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