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航天601所要把離職基層員工“抓回去”,原因是張小平離職已經影響中國登月,你怎麼看?

amaocc


看這種消息應該讓新聞飛一會,但也慶幸張小平是被私企挖走的,而不是國外的航天企業。某航天系統科研人員稱:“張小平離職會影響中國登月的說法,也太誇張了,只能說他此前負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也充分暴露出傳統研究院的弊端,下屬幹活,領導領功。幹活的下屬走了,領導只能乾瞪眼。文章雖有誇張,但的確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夜走紅的公告稱:張小平,男,研究員,在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與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480噸液氧煤氣發動機、8噸變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1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百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等國家重大型號研製及預先研究任務,長期負責低溫發動機總體設計研究及技術把關,離職前任低溫發動機副主任設計師職務。

據多方信源證實,張小平卻有此人,辭職也確有此事,事發單位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屬於航天六院,體制內稱“六院十一所”。新京報援引消息:航天科研單位的副主任設計師佔比在7%(而非70%),而且副主任設計師在總體部門才有,比例非常低。科研單位的研究員非常難評,且有部分淘汰率。研究員相當於教授,副研究員相當於高工(副教授),總師、副總師、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一共佔研發團隊的10%。而該系統的研究員年薪稅前在25萬,稅後20萬左右。

應該說歸根結底,該所領導脫離了群眾,還不能夠知人善任,導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萬幸的是張小平被國內公司留了下來,如果張小平去了NASA,您這發文追討還有用嗎?


航空之家


看一下網上的文章,裡面還是有不少錯誤,研究員在科研職稱裡已經是最高的職稱了,全稱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簡稱研高工),人數不可能很多,一個單位裡有10%的人能達到這層次就很不錯了。高級工程師可以靠混資歷拿到,研高工必須有拿得出手的乾貨(管理層人士除外)。

當年研高工退休以後,還是有津貼的,但是後來很多領導個個都研高工,反而技術人員拿不到,導致很多人心裡不平,最後國務院下文取消研高工的津貼。

張小平是單位技術主力之一,就正常情況而言,單位也不會輕易放人,能爽快放他走,也肯定是有人希望他走。

另外像張小平這類人,肯定已經在研究所工作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如果只是為了高工資要離開,早就離開了,估計是和有關方發生矛盾了。

在國企或研究所裡工作,要想過得順心一點,首先就得聽話,不聽話的,髒活累活,永遠都是為你準備的,領導想整你,想給你穿小鞋,總會有辦法。

記得當年分公司有一位中層,無意得罪了公司領導。但這位中層工作一直做得很不錯,直接摘掉他的帽子,顯然不合適,想找茬,他又很謹慎。為此,公司專門新成立一個門部,把他調到那裡,讓主持籌建工作,但公司承諾的支持一拖再拖,整整拖了三年,期間也不給他派一兵一卒,但是報告寫一份又一份,籌建方案做了否,否了又繼續做。整整折騰了三年,那位中層終於抗不住,自己請辭了!

實實在在的在體制單位內乾點事不容易,你不但要做好事,還得與一群小人抗爭。單位裡總還有那麼一批人,不幹正事,喜歡拍領導的馬屁,以打壓同事顯示自己的能力。你要幹正事,他們總有很多提議和意見。如果你不耐煩,讓他們來試試,他們又立馬說你是專家,這事只能你來。

就算累死累活把活幹完了,最後一看排名,具體幹活的基本都在最後面。

努力工作是為了生活好一些,開心一些,後來一看不開心都是工作帶來的,這樣的工作做得又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都是帶這樣的原因離開的!


白橡


無法接受因個人原因而離職的損失,這句話無論從法理上,感情上都不能站住腳。

員工辭職的肯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一個人有穩定的工作是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種精神支柱,沒有工作聊聊無事肯定不是一個人的狀態,更不是一個技術人才的精神追求,現在辭職肯定有難以表達的原因,這是個人的一種樸素要求,不辭職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我們單位有一個技術人才,多年來在各種崗位上幹過,技術是沒話說,但人老實,也不上掙,每次幹部選拔時都是陪襯,領導也無所謂,本人也知道,但覺得自己是搞技術的,去當領導不是哪料,管不住人,不如自己搞技術快樂,也就陪襯完仍樂呵呵,但他最後辭職去南方的一個爆發點是什麼?_?就是一箱子蘋果。前幾年過節發福利,有職務的兩箱蘋果,一般人一箱,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位技術人才只得到半箱蘋果,單位事後理由是他屬於技術工人,所以按照技術工人標準發放半箱蘋果,一盒月餅。拿到半箱蘋果的技術人才當晚上寫了辭職報告,第二天給了領導,領導還不太陳懇的挽留了一下,然後過幾天開了個會就定了,很自然,很簡單,等拿到批准文件後技術人才就攜帶各種證書去了南方。這後來的故事都是雷同,去了新公司的技術人才立即做了項目主管,領到一大筆研發經費,很短時間就出了新產品。原單位不是非缺技術人才,立即有人頂上了,也是運行正常。但南方公司新產品上市後,舊公司感覺到壓力,畢竟能幹活的不缺,但會幹活能創新的不多,領導外行管內行,內行不創新也不能發展。舊公司就發出誠意函,邀請技術人才迴歸,技術人才呵呵一笑,說我不值半箱蘋果要我何用。

地球離了月球可以照樣轉,華盛頓走了美國來了特朗普,這世界離開誰照樣太陽東方起,西方落。技術人才走了也不見得舊公司不能運作,但我們要說,尊重是起碼的要求,每個人都是一粒沙,做好自己才是正經。

走了就不要回頭,路過的風景也許在前面更燦爛。


雨天絲雨


這件事情已經被刷屏,也暴露出一些職場很扯淡的潛規則:我在的時候,你不懂珍惜;不在了,你才知道我無可替代。如果不是國企,他們能這樣“抓”人家回去的嗎?

關於批准他離職的領導,還有張小平離職的理由,我就不再贅述了,因為我們看到的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整個事情也許並不是這樣子。我還是重點說說,為什麼張小平會被“抓”回去。

一是主要原因肯定是因為他掌握了核心技術,從公司發文的描述來看,很有可能是唯一掌握某些關鍵技術的人,也就是說他在這個領域是稀缺的。他跳槽到的另外一家單位,為他開出了百萬年薪,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他所掌握的技術的價值。

二是為什麼他在公司的時候,公司沒有發現他的重要性?很有可能因為他的學術研究被別人冒領,這也許是他辭職的理由之一,另外,國企過於講究論資排輩,不以能力定職級和薪金,也必須要引起重視,否則更多的人才可能會流失。

三是為什麼這麼核心的人員可以這麼輕易的離職?在保密和脫密的監管方面,601所還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啊,為社麼如此基層的員工掌握瞭如此核心的技術?該技術應該屬於絕密,為什麼沒有脫密期?為什麼他有資格接觸這麼核心的研究成果,卻職位這麼低?整改吧。


職場潘多拉


真是天方夜譚,滑天下之大稽了。

一個基層員工離職了,公司也批准了,結果卻用蓋公章呈報的方式說“懇請國家派人把他抓回去繼續研究項目”。

各種邏輯都亂了。

1、即便真的被抓回去了,這個優秀的研究員還會和什麼事情沒發生一樣好好研究,好好做貢獻嗎?無非是把所有他做的工作交代清楚,培養懂的人接他的活而已。

也就是說,之前對張小平的工作關注不夠,對離職員工做徹底交接的制度流程不夠。

這暴露出航天601所本身極大的管理問題。

這件事全網曝光之後,我真替這個組織機構的頭頭腦腦捏把汗呀,這是多麼大的失誤失職呢。

2、國家哪個機構負責“抓”人回去上班?

這個邏輯也是非常奇怪的,我猜想其中有不小的溝通問題。張小平離職,一定有新的公司聘請,是領導追責下來不同意張小平辭職了?還是因為兩家有競爭關係,重新上演搶人大戰呢?

我的推想,同意張小平辭職的是大領導,追責張小平辭職的也是大領導,夾在中間的小領導沒有法子了,只好用發文的形式,希望有個上級審批,他好具體執行。

不能說張小平違規離職,又沒人擔當得起一時補不了缺的巨大責任,最終就出現這麼一個醜陋的狀態。

很誇張,很滑稽哦,執筆人一定知道文字是往誇張了寫才能引起重視。

“萬惡”的是網絡,網絡一曝光,這些行為中的潛在含義全失去了,變成大白話文字讓普通大眾一起參與討論和理解,全然變了味道。

我們總做出些“搞笑”的事來,就如同前一段時間曝光證券分析師評選飯局的事,一張揉揉抱抱的照片流出,壞了一個產業行業的大事。

我們其實有多少類似的照片呀。

處處都很搞笑,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透明地生活。


財經作家邱恆明


一個底層員工的離職會影響登月?應該不會那麼慢誇張。這不,頭天信息一發出,後面單位領導就闢謠了。

當然令人欣喜的是,張小平去的是咱們國內的民營企業,而不是國外的企業,若不然,那可真是巨大損失,關鍵時刻還得堅守底線吶……

就此事呢,我們也不想展開說太多,因為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我有就業的權利,也有離職的自由,只要我合理合法,按照約定做好商業保密、遵守競業準則,剩下的就是我自己的事兒了。

這事兒讓我想起一個詞彙:企業溫度。

無論國企還是私企,小編覺得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不應該界定為上下級,而是家人、朋友、合作伙伴關係,在這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大家庭裡,大家一視同仁,心往一處想,勁兒一處使,同甘苦共患難,哪有做不好的事情?

可惜,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導致一些企業與員工的關係變得不是那麼的單純:

倚老賣老、論資排輩、團團夥夥、勾心鬥角……

尤其是在一些壟斷型、資源型的企業當中,巨大的利益會驅使人做出一些排他利己的事情,個別掌權者也是囂張跋扈、為所欲為,只要自己利益到位了,員工嘛,靠後站吧,反正你做的太好對我是一個衝擊,做的不好損失的不是我個人……

在此情況下,一些正直有能力的員工自然看不下去,此處不留我,自有留我處,幹著不開心我就走唄,國企與私企的身份算啥,幹著舒心就是。

此次張小平離職事件為何會突然刷屏,估計原因也不外乎以上幾點,這給咱們一些個國企領導著著實實上了一堂人事教育課:

工作再忙,也別忘記跟咱們一線員工多溝通、多交流哦,要記住,工作不是你一人乾的,是大家做的……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這個事件是個案,此類現象很普遍,

誇大不能算謠言,矯枉過正引爆點。

這個事件是非常好的契機和切入點,矯枉過正的解決國企乃至整個企業領域存在的人才管理方面的問題。


據說相關單位已經做出回應:張小平不算基層員工,影響也沒有那麼大。

這個事件之所以會爆,有幾個點:

1、國企

這個單位其實是國有保密研究機構,類國企。在時下國企改革高歌猛進的背景下,有關效率、機制的問題就特別顯眼。

2、登月

既是多年夢想,也是強國符號。對於善於、熱衷於在比較中獲得滿足的群眾很重要,不只是吸引。

3、公文

以公文形式對一個離職人員進行回勸,不是先河,也是奇聞。


個人解讀這個事件有幾個點:

1、從人事-人才,路有多遠?

去年以來,各城市都啟動了人才大戰,以學歷為基本條件,大力度招攬人才落戶,但是對於大部分傳統意識及管理模式下的單位,人的問題還是人事問題,也就是招進來、發工資、聽話、幹活即可。

很多國企有天然壟斷性,市場化程度低,人事觀念重,人才觀念無。

這個轉變就破繭化蝶、破殼而出一樣,外力永遠難以成功,必須要由內在動力和機制的形成來突破,從這個意義上,國企或者說大多數沉浸於還有錢賺的企業,路還很遠。

2、崗位職責、保密管理與薪資待遇,與時俱進是王道

按照該單位回應:

不實之處有三:

一是人員為研究員而非普通崗位;

二是稅後收入20萬而非12萬;

三是影響登月太誇張,只是工作很重要。

首先,不論普通員工還是高級技術人員,其職責必須明確,如果職責明確,有重要影響的人,就不能在未完成交接的情況下離職;

其次,保密管理,往往是按照級別制定的,因為很多資料文件是按照級別來傳閱學習的,保密費也是按照級別支付的,領導拿的多,保密級別高,保密時間長,一般人員就......但是,恰恰實際工作是他們做的哦

第三,關於20與12萬的回應是想表達工資已經不低了。那麼當有人百萬挖人的時候,其實是薪酬管理除了問題,與時俱進就是要保持同步。

3、比較優勢

國企的優勢在哪裡?穩定,這個是對於普通人而言,而且這個穩定必須保證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發展需要,如果孩子上學、買房、家庭醫療等都不能保證,那這個穩定就是低層次的,肯定就會生出發展和改善的強烈需求。

除了穩定就是升官了,技術人員向技術管理崗位的可能性有多大,概率有多高。

當兩者都不能滿足的時候,一是混日子,另一個就是離開了。




鏡頭iread我讀


由於兩張流傳在外面的公文,讓一個原本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張小平一下子火了起來,成了影響登月成敗的關鍵人物。

說實話,上午下班前看到這則新聞標題時,筆者真的大吃一驚,這到底是實際情況,還是虛張聲勢呢?如果張小平真的這麼重要,單位早幹什麼去了,為什麼把他給放走了,為什麼又在人走了之後才發覺其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人對下屬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根本就不知曉,如果能夠全盤掌握工作,怎麼可能會不知道某個環節的重要性呢,怎麼會輕易放走一個人才呢,那還不大力提拔、委以重用?這算不算另一種形式的失職呢?

不過,今天下午,該院院長接受採訪時對此進行了闢謠,“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單位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絡利用進行炒作。”

哦,原來這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方式,領教了!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挽留住人才,而不配套提高其待遇,對其加以重用,就算人留下了,心估計也不在這裡了。據知,張小平在原單位的待遇是12萬元一年,而跳槽到民營單位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是百萬年薪,這麼大的差距,任是誰都會動心的!

該院院長也表示,張小平離職不會影響任務的完成,不會對全局造成影響,但是該院會反思用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筆者也以為,奉獻是要講的,但是大家都要吃飯,填飽肚子,都想用自己所學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打虎拍蠅


如果對待科技人才的待遇能夠像對待小鮮肉和某些明星的十分之一,我相信這事情一定不會發生。

一個基層員工離職,竟然能影響到中國登月,剛剛看到這則新聞,我以為又是某個段子。後來發現這是事實,因為它發生在國企,倒是讓人覺得有點正常了。

這個事情簡單點概括可以這樣描述,一位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的高級人才發現在原單位很難有出頭之日,而且最關鍵的是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於是想要跳槽,向上司請示,上司看了看他的職級,原來只是最底層的研究員,像這種崗位有好幾百個呢,大筆一揮,走吧。結果這位叫做張小平的研究員順利跳槽到一家民企,工資直接漲了好幾倍,達到了年薪百萬。正當張小平準備為新東家效力時,老東家發現當初放走的張小平不可或缺,想要讓他回來又不能丟面子,於是乎想要一紙公文把張小平要回來。為了不多掏錢,那就儘量把張小平的本事誇大一點兒,影響往大一點講,好讓對方無法拒絕。沒想到弄巧成拙,被曝光在網上了。

那麼通過這種方法就算把張小平要回來,又能怎樣?如果人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就算回來也很難盡心盡力工作了。民企的薪資其實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因為他們要憑真本事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國企內部尸位素餐的情況一直被人們所詬病,按照工資高低根本看不出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些單位退休人員領著高工資,一線人才拿著低工資卻只能埋頭苦幹。

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來誰有用誰沒用,讓人才“被迫出走”是個很低級的決定。其實,這些為國家航天事業做貢獻的尖端人才都應該得到禮遇,因為他們才是國之重器。與其把錢送給那些娛樂明星,不如把這些人才的待遇提上來。


夜雨如書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601所的做法很不妥當,這也嚴重反映了國有企業不把人才當人、按資排除的陋習一直還繼續存在,它反映國有企業的改革仍需向縱深推進,否則國有企業難以真正搞活和強大,最終將被民營企業打敗。

為何當初張研究員辭職時沒想到他的重要作用,而當別人辭職到民營火箭公司成了“寶貝”核心人才時、拿著年薪百萬元的時候,才知道別人的重要性,到底是這家601研究所有問題,還是這位張研究員有問題,明眼人一看便知道。

退一萬步,如果張研究員還沒有辭職的時候,把別人當人才,給其重要崗位負擔重要研究使命,拿著優厚的待遇,而不致讓他長期是一個最基層的研究人員,並拿著低微的薪水,我想張研究員不可能沒有愛國之心,不可能就這樣捨得國有企業這塊金額招牌。

所以,今天601所的做法顯得挺滑稽可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別人走了就走了,“抓是抓不回來的了”,強扭的瓜不甜,還是應該好好反思自己在用人上的體制問題吧,善待現有還呆在601所的研究人員,給他們公平競爭和施展才華的崗位,打破按資排隊的陋習,給真正的研究人才以較高的待遇,避免讓更多的人才辭職流入民營企業鬧出再後悔的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