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的代价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为什么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

河苦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希特勒舍得牺牲数百万军队强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却不舍得强行登陆英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国。二战爆发初期,大英帝国依旧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其海军,堪称可吊打世界所有海军的巨无霸。因此,实力弱小的德国海军无力与强大的皇家海军争夺制海权。而没有制海权的强行登陆只会让优秀的德意志士兵白白送死,这是希特勒的统帅部和民众不愿看到的,希特勒不敢冒险强攻英国。

其次,产生的影响不同。假如二战德国侥幸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登陆英国,得到的是被轰炸过遍体鳞伤的英国,基本上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则不然,经过近20
多年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实力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神速,而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就是苏联两个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政治经济中心。一旦德国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占领,不仅可以快速的在当地补给,充分的利用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第三,两国的国情不同。英国本身的军事实力虽然不如德国,除了海军,陆军和空军与德国相比就是以卵击石,但英国有一个国力巨大、且战争潜力巨大的“亲戚”,也就是当时经济世界第一的美国。二战爆发后,德国虽然打的英国摸不着北,英军更是被赶出了欧洲大陆,武器装备损失严重,生活物资奇缺!但是,依靠强大海军护航的英国,没有被德国困死,反而在美国的援助下,愈战愈强,英国人的战争意志越发坚强了!因此,兵力以及军事资源有限的德国希特勒才不愿以一己之力比拼美英!


而苏联则不然,要知道英美法德等国都因为社会意识形态而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国闪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时,作为盟友的英国和法国竟无动于衷,虽对德宣战,却只宣而不战,甚至企图将德国的战争枪口引向苏联,坐山观虎斗!德国也正是抓住美英两国的心理,趁苏联备战不足且无外援,发起突然袭击。

没有英美支援的苏联虽抗住了德国的凌厉攻势,在付出数百万军队的惨重代价后,将德国东征主力阻击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市,彻底挫败了希特勒3个月解决苏联的阴谋!


独舌视界


希特勒太想登陆英国了。并且为此制定了“海狮计划”,集中了兵力准备征服英国。

1940年6月,德国控制了西欧和北欧,整个欧洲只剩下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坚持抵抗。希特勒先是对英国进行政治上的“诱降”,接连几次向英国提出所谓的和平建议。但是,都被英国首相丘吉尔拒绝了。


德国见来软的不行,就决定武力征服,德军制定了“海狮计划”。在英吉利海峡附近集中了大量的汽艇、驳船、拖船、运输舰和军队,准备随时跨国海峡进攻英国。

德国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无法通过海峡,德国海军也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以,德国人决定先使用空军优势,夺取对英国的制空权,然后再渡海作战。德国拥有各种军用飞机2600多架,英国只有1200多架。

1940年7月,占据极大优势的德国空军开始对英作战。英国虽然空军薄弱,但是英国构建了雷达预警系统。借助预警系统,英国多次以少胜多,挫败了德国的空中攻势。

从8月13日开始,德国开始加大力度。动辄出动一两千架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英国空军损失惨重。机场设施被炸毁,多数无法使用。雷达预警系统也被摧毁,几乎无法使用。英国空军到了失败的边缘,制空权快要易手了。

但是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折。8月25日,一支英国轰炸机编队轰炸了柏林。希特勒见首都被轰炸,勃然大怒。下令空军不再以英国空军为主要打击对象,把伦敦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希特勒就这样,再继敦刻尔克之后,又一次帮了对手。

于是,伦敦开始遭到狂轰滥炸。但是,英国空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抓紧时间维修飞机,修复被炸毁的设施和雷达预警系统。不久后,就再次恢复对德国的空战。

到9月17日,希特勒见无法取得对英制空权,就下令推迟“海狮计划”。后来,因为德国发起了对苏联的战争,就彻底放弃了“海狮计划”。

至于题主说的,希特勒为什么不强攻英国。是因为,德国无法跨海作战。

制海权在英国手里,制空权德国又抢不到。这情况下,让作战能力不强的运输船只渡海,和送死没什么区别。退一步说,即使德军渡海成功了,能登陆成功吗?英国本土是有大量守军的,只在敦刻尔克就撤回了几十万军队。鉴于此,德国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渡海是没办法成功的。


德全不畏


希特勒又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哪里知道攻打苏联会付出380万德军官兵的生命,在他看来:“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塌下来”,哪怕在1942年初,他还认为苏俄就快完蛋了。而对于入侵英国,按照军史学家们的说法,德国人心中是只有陆地没有海洋,对于如何进行三军联合的登陆作战更是不知所措,希特勒私下里对龙德施泰特承认:“我在陆地上是英雄,但在水里是懦夫”。



(希特勒和约德尔)

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是有点瘸腿的,对此包括希特勒在内的高层心知肚明。在二战爆发之初,德国比较强大的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的陆军,戈林的空军也具备相当的优势,而海军实力尤其是水面舰艇力量非常薄弱,其吨位和战力仅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七分之一,尤其是入侵法国之前的北欧挪威之战,让德国最高统帅部心有余悸。

在1940年4月德国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动”中,参战的德国海军30艘舰船损失惨重,连旗舰“布吕歇尔号”巡洋舰也被击沉,挪威军队在英法远征军的协助下重创德国陆海军,德军伤亡5700余人(超过英法联军的5000人)。只是由于德军装甲部队横扫西欧,急剧恶化的法国战局才迫使英法联军撤出挪威,德国人能够最后取得胜利,还因为掌握了北欧地区的制空权。

(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


所以这次小型两栖作战极大影响了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判断,即德国空军还算靠谱,而德国海军根本无力保证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的安全。而若想登陆英国实施《海狮计划》,德国陆军再强大也无济于事,渡过英吉利海峡必须依赖海军,有鉴于挪威战役的教训,从希特勒到陆军高层都有点心里没底。

仅就对手的陆军实力而言是不足为惧的,德军情报部门估算英国还有15到20个有一定战斗力的师,实际上英军在1940年8月虽然有29个师的番号,其中具备“战斗价值”的只有6个师,严重缺乏火炮和坦克,德国人高估了大约8到9个师,如果情报再准确点,希特勒也许真的会孤注一掷。但若想打垮预判中的十几个师,就至少要一次性登陆十万人以上的部队(德国人为第一波攻击准备了13个精锐师)。



(无敌的德国陆军)

如果德国军队能在陆地上抓住英国陆军,那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可以彻底击溃之,然而面前是白浪滔天的海峡,他们显得无能为力。不仅是陆军总参谋部,德国海军也被这个巨大的任务吓住了,面对英国强大的海军和仍然活跃的空军,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认为北海天气不稳定、德国海军运输船只不足、会遭遇英军强有力的反击,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筹备。

雷德尔估算,他需要征集1722艘驳船、1161艘汽艇、471艘拖轮和155艘大型运输船,他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整个德国的内河运输将陷于瘫痪,并且宽大的进攻正面会使“德国海军失去全部军舰”,总而言之,现在不成,因此海军方面认为:“从一切情况考虑,最有利的作战时间是1941年5月”。



(希特勒看海)

但是以约德尔为代表的陆军则认为,如果再给英国人八到十个月的时间,他们的陆军将恢复到35个师的规模,都摆在有限的入侵区域,德国陆军第一波次的登陆行动无异于自杀行为。在陆海军不停的争吵中,希特勒脑袋嗡嗡作响,最后习惯性采取了折衷办法:“至于海狮行动是9月进行,还是推迟到1941年5月开始,将在空军对英国南部进行一个星期的密集轰炸后决定,如果空袭的效果很好,敌人的空军、港口和海军等遭受重创,那么入侵将在1940年进行”。

也就是说,陆海军的争论结果将完全取决于戈林空军的战果,由此爆发了著名的“不列颠空战”,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希特勒不得不无限期搁置了《海狮计划》,尽管他对占领英国一度是认真的。另外他认为,只要粉碎了苏俄,那么英国将失去最后的希望从而求和或者投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希特勒才把目标转向东方,于1940年12月18日下令筹备对苏作战计划。

(戈林指挥空战)

德军总参谋部判断苏军拥有大约200个师,他们将在150多个德国师的打击下迅速崩溃,战争将在五个月内结束。尽管在战后审判时这些将军们失口否认,而实际上约德尔、哈尔德他们在酝酿和制订对苏联的军事冒险计划时“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源自于德军在广袤的陆地战场上所拥有的自信。

从根本上说,德国终究是一个大陆国家,对海权的认识和海战的前景都比较模糊,希特勒也不例外。



德国人还有一种想当然的判断,也是个错误的估计,用装甲军团司令克莱斯特的话来说:“我们胜利的希望还在于,入侵必然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我们把过高的希望放在这样的信念上,斯大林一旦遭到重大失败,必然被国内人民推翻,这种想法是元首的政治顾问们制造的”。

而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况根本没有发生,在严重低估苏联军事和政治能力的情况下,德国盲目地陷进了一个巨大的战争泥潭,并且最终被它所吞噬。

(丘吉尔和斯大林)


度度狼gg


希特勒在几乎踏平欧洲之后,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是先灭了英吉利海峡对面的大英帝国,还是德国东边的红色政权——苏联。希特勒后来形容当时的处境时这样说道:“对着两个敌人,可是枪膛里却只剩下一粒子弹。”很显然,希特勒‘枪膛’里唯一一颗知道便是他的百万大军。面对这两个强敌,他不可能分兵同时去东西开战,最终他选择了东边的苏联。

之所以没有选择西边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因为当时德军灭了法国后,欧洲大陆几乎都在德国的掌控之下,在之前的欧洲陆空之战中,英国也受到了重创,英国犹如在海上漂泊,难以翻起什么大风浪;再加上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还有东边的苏联,一旦灭了苏联,英国便不攻自破。

和苏联相比,英国就好比一匹廋死的骆驼,苏联的油水要比英国的多,乌克兰有粮食、高加索有石油,这些正是希特勒和德军所需要的。希特勒选择挥兵进攻苏联,还豪言要在1941年春天将苏联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抹掉。如果不是希特勒太看重油水,选择直取莫斯科,或许就不有百万德军折戟莫斯科城下。

还有就是德国的海军撑不起台面,《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海军只能保留6艘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舰艇;Z计划虽然包括3艘航母、6艘兴登堡级战列舰、2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等等。但对于长期技术、工人流失的德国来说:太难了。没舰就不能跨过英吉利海峡,就不能和英国皇家海军对垒啊!

如果希特勒当时选择先攻下英国,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诺曼底登陆、兵败莫斯科了


军见


因为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他的周围不只是有英国一个对手!

如果德国准备登陆英国的话,他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取得对英国的制空;第二防住苏联。

取得对英制空权

二战开始后,德国人在战场上发现了空军的作用。

在1939年9月1号德军突袭波兰的时候发现,依靠德国空军对波兰大后方的轰炸能够非常有效的阻击波兰后方军队和物资的运输。前线波兰军队经常会陷入到后继无援的境地从而被德军击败。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战绩,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认为仅仅依靠空军就可以完成一次战争。所以在敦刻尔克战役的时候,戈林说服希特勒仅靠空军对敦刻尔克一带的英法联军进行攻击。当然空中力量确实极大杀伤了敌军,但要想彻底获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强大的地面部队的配合,所以最终33万英法联军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之下撤到了英吉利。

所以,德国空军对波兰的作战证明了空军在战争中的作用,而敦刻尔克战役也说明空军在战争的局限性。

但是不管如何,德国如果想要征服英伦三岛,必须取得对英的制空权,减轻德国陆军登陆英伦三岛的压力。

所以,法国战役之后,英德双方进行了漫长的不列颠空战,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并没有在英国上空取得绝对优势。

当然以当时德国的力量,如果对英国进行奋力一击的话,英国空军依然不是德军的对手。可是如此一来,德国的东线力量就会大大削弱,这也是希特勒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毕竟苏德双方一直处于一种紧张对峙的状态,苏联也随时有可能出动军队向德国发起攻击。所以德国空军在面对英格兰空军的时候,放不开手也很难取得绝对的优势。

至于英国的海军对吉利海峡的控制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德国的数百艘潜艇可以完成对英吉利海峡水下的封锁,甚至威胁到海面的战舰。只要德国空军取得制空权,控制整个英吉利海峡的水面和空中,在这一地区的英国空军还是海军都无法对德国登陆部队造成威胁。

防住苏联

就如上面所说,德国不得不考虑背后庞大的苏军。

当初,就在德国积极准备入侵苏联的时候,实际上斯大林也在整军备战,准备利用德军攻打英国的时候,从背后捅上一刀。

不过,1941年苏联的整军备战计划实行的并不乐观,1941年春天,苏联打算组建20个机械化军,但到开战时也没有建设完毕。军队也处于缺编状态,当时苏军一个满编师有1.4万人,但战前只有7000多人。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有限,导致士兵缺少足够武器,让很多所谓的装甲师实际上只是徒有其表而已。

但是假如给苏军足够的时间,也必然会将西线的数百万苏军完全武装起来,到那个时候苏军必然会对德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对峙,甚至是战略攻击。因为,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的战略构想是在异国土地上进行战争。

假如那个时候希特勒正在将主力用来对付英国人,必然将会是使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法国战役后,对英国的潜艇战效果还不错。

法国战役后,德国虽然拿不出强大的海军攻击英国,但依靠潜艇袭击大西洋航线,却取得了辉煌战果,导致英国运输船队损失惨重。

英国国内资源贫瘠,需要从海外进口各种物资,只要保持对英国的封锁,那么这个岛屿国家一定会陷入崩溃。

就是以上原因让希特勒没有派陆军打英国而是进攻苏联!


历史风暴


当不列颠空战德国失败之后,就预示着大英帝国安全了。

不列颠空战爆发于1940年7月10日到1940年10月31日,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零21天。

这是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空战,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希特勒的对英国作战计划。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本土和法国之间仅隔着一道狭窄的英吉利海峡。

这道海峡最窄处只有34公里,德军轰炸机只需几分钟就可以飞跃海峡来到英国上空。

但是,这道狭窄的海峡却成为德军不能逾越的鸿沟,因为希特勒想要把德国陆军派往英国本土作战,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必须要在德国人的手中。

否则,英国空军将趁德军渡海时肆意攻击德军舰船。

但是,经过3个多月的空战,德军却始终没能取得在这里的制空权。

其实,早在1940年9月16日和9月17日,德国军队就尝到了没有制空权的恶果。

这两天英国空军对集结在沿海地区的德国船只进行了空袭,击沉击伤了近百艘船只,让希特勒不得不命令沿海船只停止集结。

试想,如果这些船只在还未取得制空权的时候搭载德军强行渡海,会造成多大的损失。

所以,为了能够取得对英作战的制空权,德国军队发动了不列颠空战。

在这场持续3个多月的空战中,德军损失了1887架飞机和2698名飞行员,而英国也有544名飞行员阵亡,1547架战机损失。

虽说英国人的损失也很大,但是却成功粉碎了德国人的轰炸,保住了英国本土。

除了没有取得制空权让希特勒停止攻打英国本土之外,希特勒对英国的态度也很重要,这直接导致了他不愿意继续在英国方向加码。

起初,对于英国这个国家希特勒并没有完全吞并的计划,所以在打败法国之后,希特勒在1940年6月对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出签订和平协议的意向。

但是,该意向被丘吉尔断然拒绝。

所以,希特勒才制定了进攻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而不列颠空战就是海狮计划执行的前奏。 决定希特勒没有继续攻击英国本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的侵略重点不是在西方而在东方的苏联。



纳粹党的目标之一就是夺取土地为雅利安人扩张生存空间。

因此,地狭人稠连本土的几千万人都养不活的英国肯定就不是德国侵略的主要目标了。

苏联在背后虎视眈眈,希特勒不能把主力押到英国这里。

数百万德军如果对英国强攻,以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是可以做成的。

可是不要忘了,这对德国来说极为不划算。 德国当时的主要目标在东方,他最大的对手苏联当时佣兵500万,如果德军在英国方面付出代价过大,无疑将会让德国对苏联失去防备能力,很容易被抄了后路。

所以,这很难让希特勒冒险把主力部队投放到英国方面,所以当不列颠空战使德军损失了大批飞机和飞行员之后,希特勒果断终止了对英国本土的入侵计划,而是把宝贵的资源用来准备对苏联的入侵。

毕竟,苏联2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耕地,无数矿藏才是德国人所急需的资源。

而在此时,大西洋海战进入到了第一次快乐时光,英国岌岌可危!

德国并没有放弃对英国的战争。

就在不列颠空战开始的时候,大西洋海战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940年6月到10月,盟军有270艘舰艇被击沉。对英国这个严重依赖海外物资供应的国家来说,这比伦敦遭到德军的轰炸还要可怕。

正如丘吉尔后来写的那样:战争中唯一让我感到可怕的就是U型潜艇的袭击。



(二战期间,大西洋上的英国船只)

到了1940年8月,意大利也派出了27艘潜艇前往大西洋袭击英国船只,无疑让本来就脆弱的海上航线雪上加霜。

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说,如果必须要和苏联发生战争,那么使用数百万军队攻打英国本土是最差的选项。

而且,只要德军继续在大西洋进行破交战,那么英国迟早会被拖垮。

德国没想到的是美国出手了。。


游者走天下


强攻莫斯科跟登陆英国是完全两码事,前者是1941年9月开打莫斯科战役,后者的时间点很难说具体说,但1940年6月发起的不列颠之战算是为此做的准备。

第一是希特勒根本没打算登陆英国。首先是时间线上对不起来,40年4月开始法国战役,7月就马上发起不列颠空战,不列颠之战还在进行中的12月就批准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不列颠之战是因为德国41年6月入侵苏联才结束的,要是希特勒真打算入侵英国,没道理那么快就打定主意去入侵苏联。其次是从战略上,现在从头看德国人在二战初期的战略,其实还是按照施里芬计划的思想来的,安抚住东面的苏联,先集中精力打击法国,然后掉个头来打毛子,这样的话留给德国人在西线主动出击的时间窗口本来就不长,更没可能在英国身上花那么多时间,甚至到了不列颠之战后期,德国人还在坚持完全就是为了给入侵苏联打掩护。

第二是两个行动面临的风险相差太多了。苏联在东欧部分的铁路多是经过莫斯科的,打下莫斯科基本上毛子基本就完蛋了,虽然代价会很惨重但还是可以接受,并且德国陆军在那时候风头正劲,也有强攻莫斯科的自信。至于登陆英国,德国陆军能吊打英国陆军我百分百的信,但说他们能登陆英国我百分之一万的不信,一个是英国人跑路的时候肯定没少卷走沿岸的船只,德国人一时半会也弄不出那么多运输船;再一个德国人从头到尾也没解决英国空军,英国南部的制空权都也拿到,到时候费劲千辛万苦凑齐的登陆舰队让英国空军空袭一波,德国陆军得气到吐血;还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德国人敢跨海登陆,那么英国皇家海军袭击登陆场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时候德国人能用的船最多只有一到两艘俾斯麦级、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和最多三艘德意志级,而她们面对的是皇家海军由一艘胡德、两艘老衲级、两艘声望级和至少八艘的女王级+R级组成的庞大舰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碾压(丹麦海峡之战是41年五月份发生的)。说九死一生的任务军人们可以奋不顾身的去赴死,但下达一个十死无生的活就是统帅智障的问题了,希特勒又不是日本人,怎么可能这么傻。

第三是收益问题。对于德国来说,英伦三岛值钱的玩意就是工业设施和那支舰队,打下来基本全是坏的,而且英国人还有那么多海外殖民地和附属国,卷着舰队跑到加拿大从大西洋上继续对抗更糟心,所以最佳的情况就是与英国人议和,解除西线的军事压力,稍差一些的选项就是重创英国让其短时间内无力再战,给对苏作战留下充足的时间。但苏联跟英国不一样,首先是打下东欧可以获得巨量的资源和人力来缓解德国资源紧张的局面,而且莫斯科作为首都,也是苏联的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可以说俄国人丢掉莫斯科以后,各个方向上的资源都没办法通过铁路相互交换,而毛子家那个惨烈的道路条件不光坑德国人也坑自己人,公路运输大宗货物想都别想,没了物质基础,那苏联基本就是凉凉了。一边是不值钱的几个岛,另一边是击溃苏联获取丰富则自然资源,希特勒选强攻莫斯科不是一点毛病没有么。


海盗旗wyn


因为希特勒在当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让其强大的陆军跨过英吉利海峡,只能动用海军破交战和空军空袭来打击英国。而莫斯科战役就不同了,毕竟当时德军占据优势,因此主攻方向自然选择了苏联首都莫斯科。

一战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几乎被彻底毁灭,新生的魏玛共和国军力被严格限制,海军更是远远不如英国法国等国。即使是到了纳粹获权开始大肆扩军,由于产能有限、发展方向等原因,德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德国陆军空军。仅有4艘战列舰为首的水面舰艇部队以及大量潜艇,面对拥有强大海上力量的英国不足一提。 而敦刻尔克败退后,英军虽然丧失了大量重武器,但是有生力量得以保存。德国人纵有强大的陆军,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起登陆英国这样的战略行动。登陆作战需要海空军的协助,海军对登陆部队提供全程掩护,但是德国海军根本不可能没有力量来完成这种任务。空军则夺取制空权,掩护海军及登陆部队,同时对敌方纵深进行打击,但是德国空军的力量同样不足以深入敌方空域来完成这样的任务。
在当时,德国人连足够的登陆艇都成问题,英国空军几次远程突袭就让德军精心准备的作战物资直接在港口被毁。后来希特勒开始转而谋求利用空袭迫使英国屈服,结果经过不列颠之战英国人并没有屈服,而德国空军反而损失惨重,希特勒最终下令推迟海狮计划。


战争之王


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其实都是类似的情况,在军事上这两个国家其实都是瘸子。德国的陆军很强,但是海军就差了些意思。而日本呢?偏执的发展了多年的海军,但是陆军却也相对来说要弱了些。



德国海军不行,所以这就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难不成他还真的要命令他的士兵从英吉利海峡游过去不成?


英国是什么国家。他们可是号称是日不落帝国。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损失惨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依旧是世界强国,尤其是当时还在二战的时候,虽然说英国有些示弱,但是他们的总体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再者,英国的海军更不是盖的。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仅次于美国,就连日本和他们比起来都差了一些意思。而且在此期间,他们的巡洋舰,辅助舰更是一艘一艘的往水里扔,就和下饺子一样。论技术水平更是处在世界顶尖的位置。以德国的海军实力完全无法和英国对抗。



英国海军的无解困扰了德军很长时间。但是他们毫无办法,要不然到最后怎么会连物资都运不进来了。


至于强行登陆,没有实力强劲的船只怎么可能做得到?以德国的海军实力,大概船漂到一半就会被击沉的差不多了,到时候让德国的那些人在海上漂着吗?


是阿维啊


1940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突入法国腹地,犹入无人之境。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西欧都笼罩在德军的铁蹄之下。此时,德军的前锋部队与英国最短的距离只有几十海里。

在这样的形势下,希特勒对于英国也有过想法,那就是海狮计划。在该计划中,德国陆军应在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强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从而迫使其彻底投降。

然而,登陆战与闪击战还是有着极大的区别。在登陆作战中,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制空权、制海权、以及后勤保障。在制空权方面,德国空军实力强于英国,能够完成跨海登陆掩护任务。而德国海军实力就远远不如英国海军。毕竟,英国曾经也是海上霸主,海军一直都是它的强项。

由于缺乏制海权,以及相关的后勤准备尚未完成,希特勒只能放弃对于英国的登陆作战。他退而求其次,希望通过强大的空军部队,迫使英国丧失抵抗的信心和意志,从而坐下来与德国进行谈判。这样,德国就能避免两线作战,将主要兵力和物资用于东线作战。

事与愿违,在德军的轰炸下,英国军民更加的团结,非但没有失去赢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反而坚定了抵抗的意志。在美国等国的援助下,英国空军沉着应对,使得德国空军损失惨重。

以1940年9月15日的空战为例,德军动用了200多架轰炸机,600多架战斗机对英国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轰炸。英国空军在雷达等黑科技的支持下,以自身损失30多架战机的代价,击毁击伤德军180多架军机。这样的空战成绩,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了。

就这样,希特勒不得不终止海狮计划,将其往后延迟。他准备在解决东线的苏联以后,再来继续实施该计划,却不知自己将会带领德国陷入更大的漩涡之中,还将数百万德军填入无底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