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说起台江美食,大家谈论较多的是老药洲、上下杭、苍霞等,但有一块区域,集中了许多老台江美食,也被许多美食爱好者追捧,那就是河下街。

从白马南路往三县洲大桥方向,延平路口往西,就是河下街,这条路自古以来就属老城区,许多台江人世代生活在这里,集中着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河下街过白马河后有个T字路口,右转还属河下街,直走是长寿路,道路不长,所以把长寿路的美食也合并到河下街,一篇写过。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白天的河下街一片寂静,烈日暴晒下让人望而生畏,曾经的苍天榕树遮阴蔽日已经成为历史,这里不由吐槽福州城建,去过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绿化都远胜于福州,曾经的“榕城”现在已经变成了“熔城”,我住在福州近三十年,看着绿色在一点点消失,城市一天天在变热,只有在温泉支路道山路等少数道路还依稀可辩当年榕城绿树成荫的风貌,真不明白,城建真的就无法共容绿树吗?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河下街属于夜晚,天一黑,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河下街也属于老百姓的,这里并没有高档酒楼,都是烤鱼生蚝小炒等市民消费,走在夜晚的河下街,你不由产生一种激情,这里才是一座古老城市该有的夜生活。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我们按照由东至西的方向逛吃河下街。

01

赖记炖品

招牌上写着原路口炖罐第一家,我没吃过自然不知原是啥样,不过这样一写感觉很有历史,时间检验一切,大浪淘沙,留下都属精华。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价格很平民,傍晚的店门口摆着几锅蒸笼,很像朝阳路那家吴记炖罐,一直感觉台江仓山的炖罐店和鼓楼有点不同,琢磨许久才发现,鼓楼城管严,不让蒸笼摆出来而台江仓山可以,所以鼓楼的炖罐店就觉得少了一点人间烟火味。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要了目鱼鲜筒骨,点单最高,还有目鱼筒骨,特地强调鲜估计还有用冰冻的,味道不错,内容够足,只是筒骨的肉剔得得太干净,不过瘾。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拌粉干就中规中矩,猪油吃得出是猪油,但香味不足,比安平依杰差许多。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2

茶亭福德

福德是不是“food”的音译?我对招牌上鱼丸煎包鱼汤拌面扁肉炒粉极感兴趣,但河下008分店泼了我一勺冷水,福州传统小吃一开分店那就是水准大跌,不相信你看那些依强牛肉依杰粉干,哪里比得上老店,依土捞化虽然整天被骂,但坚持只开一家店倒是让人赞许。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煎包真不错,包菜肉馅,生意很好,煎包几乎都是刚出锅不久,还能保持外皮酥脆内馅香烫,煎包最怕冷,再好吃的煎包一放凉,肉汁就会把皮给浸破,夹起来软塌塌,气的半死。

煎包只要认真做都不会差到哪里,壹号煎包、轮工一号煎包、晓萍煎包如果同时出锅,相差无几,很多时候说某家好吃是你恰好吃到另外不好吃的。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鱼汤非常好,粉不会太厚,汤不会太腥,加点醋,味道就上去了。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3

河下猪血捞化

很多马友推荐我来这家,说秘制牛肉很好吃,一说秘制那是吸引人啊。中午没有牛肉,只有晚上才有。

这家晚上热闹,门口一溜小桌,坐着一些非常值得记录的人,为何如此一说,我很喜欢穿梭寻觅路边小店,吃多了看多了就发现有那么一批人是类似小店常客,有些共同点可供辨识。

首先这些人都不胖,其次许多人理着板寸头或者光头,经常光着上身,偶尔肩膀胳膊还纹着有些图案,爱穿白裤子,光脚穿皮鞋,桌上菜没几样,劲酒却好几瓶,都说福州话,“肿弯”“客咧”“翘嫩”,高谈阔论,我很喜欢在边上偷听,从乌克兰局势说到反腐苍蝇老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息来源,都有自己独家见解,偶尔听见胡说八道却没人指正,笑的自己面都吃到鼻子里去。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要说秘制牛肉有多好吃,未必,就是比普通卤牛肉多了一点辣味,量倒是很足,尤其底下没有虚假埋伏着一堆黄瓜啥的。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说是猪血捞化,却没看到一个顾客吃,店里主打是小炒,来的几乎没有像我一样单客,要了一个大肠捞化,汤头稀松平常,不说也罢。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4

友临牛杂

友临牛杂是牛杂网红,岳峰路也有一家,4年前我曾经写过轰动一时的《福州牛杂地图》第一家就是友临,据说这家是弟弟分出来开的,好不好,吃过才知道。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牛杂店自然吃牛杂汤,和在岳峰那家店有点不一样,这家牛杂汤比较轻,味道没有那么重,肚子吃饱时候就说清淡点好,肚子饿的时候就说还是老店味道重香,人都是难以伺候的。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这碗拌油面才3元,现在随便拌面都6元,这价格几乎是白送,不说好吃不好吃,这么大碗对低收入者就是一种福利,赞一个。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5

拿公庙无名小店

河下街最吸引人应该就是这家,开在庙门口,只有晚上才有,拿公庙是主祀拿公及拿婆的庙宇,主管江河和井水以及导航船只、保佑航行,台江是原来福州进出港的码头,这个庙很有历史年份了。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按照马友们介绍,豆芽煎饼少不了,不能说有多好吃,只是一般作为早点的豆芽煎饼却能在晚上吃到有点稀奇,现煎的东西都好吃,还未蘸蒜头酱已经下去一半。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现煮粉干值得推荐,一碗才几元钱,是现煮的不是大桶捞给你的,就熟鱼白菜,够了,福州粉干有这两样足够好吃了,那些放小肠虾啥的都是吃太饱的选择。一大碗吃的精光,比任何一家依眼兵俤啥的都好吃。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以拿公庙为分界,右转还是河下街,那边是宵夜胜地,肥龙生蚝就在这条街上,还有川哥活鱼等,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些,所以直走去了长寿路。

06

依俤粉干卤杂

不是非常有名,但本着吃吃台江粉干店想法,还是进店探个究竟。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和常见粉干店只有卤货粉干不同,这家店有了许多选择,但反而让我觉得没啥意思,做杂的店手艺都一般。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卤味很一般,几乎没入味,靠的是卤水蒜头酱。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看别桌客人吃的粉干,觉得和拿公庙那粉干差许多,也提不起我点的欲望,来个炒米粉吧,晚上迟回家,路过小区门口,经常有些手推车,大火熊熊翻炒着米粉,勺锅相撞声音传出老远,我看着停下咽口水,但从来没有一次下定决心要一份,感觉肯定地沟油不健康,这么迟回家已经属于不好,再吃去睡,在肚子里都是炸弹。

果然第一口就觉得油不好,也没啥焦香,本想放弃,看着店员盯着我,勉强吃两口,装着接电话出门,扬长而去。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7

唐记炖品

长寿路唐记炖品是比较有名的,也属该地老字号,在福州炖罐界,这家排的上号。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可以坐在露天吃东西是一种难得的体验,边上行人车辆的嘈杂声汇成市井生活的乐章,在这里,你可以很舒适的翘个二郎腿,打量身边走过美女,吹个口哨扬个眉也不是不敢,其乐融融。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唐记炖品的食材很好,看得出都是鲜品,本想只吃一罐牛脚筋,看见别人要了一个猪脑,看起来很好吃,结果这一吃觉得唐记可以作为一家好吃的炖罐店向大家推荐。牛脚筋有嚼头,上等货。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我是鼎鼎爱吃猪脑的,都是在仓山工作时候有天凌晨师傅带我在路边小摊吃了一份猪脑,从此莫名其妙爱上,我吃猪脑不讲究什么剔除血线,只要新鲜即可,冰冻的一吃就知,都说吃啥补啥,现在文章写的好可能与此也有关系。

和说内脏和胆固醇的人在一起是没办法吃这些的,只要有人提我就说你别说了,你那一份拿来我吃,唐记的炖猪脑属于我爱吃那一款,完整新鲜,可以蘸一点点虾油味素,写着写着口水就出来了。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08

长寿鲜捞

无人推荐却有惊喜,我去过河下街长寿路4次,只有这家和唐记炖品有重复。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一家捞化店精髓在于汤头,都会使用味精,多少而已,熬的好的汤头鲜,差的或完全味精味或一股说不出怪味,长寿鲜捞的汤头够鲜,是一种很清楚能让你生津咂嘴的鲜,有我爱的蒜油,再加辅料也新鲜,这家就是我朋友圈说的不输伟榕那家,值得一去。

跟着马语逛吃台江河下街

写完后扪心自问,这些店真的非常好吃值得我们大老远去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对福州传统美食没啥兴趣或者对味精虾油特别在意那千万别去,可你如果你想了解福州美食历史,想给自己美食阅历增长点见识,那可以一去,不要寄太多的希望,这些小店注定不会成为你生活中的常客,除非你恰好住在这里。

入群请加马语微信号:fuzhoumayuzhe,暗号:马友吃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