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期末考试后,家长该如何面对小学生的考试成绩?

Right^岸


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是作为家长,也要理性看待成绩,要注重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要让孩子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期末成绩出来后,不要暴跳如雷,不要冷眼旁观。题型千变万化,不是学生或老师能预知的。考试是一场考心理,考基本功,考应变能力的幻变魔术。可以让小孩欣喜若狂,可以让小孩挠头皱眉。可以让小孩钻牛角尖,可以让小孩一目了然。考试题型甚至会超出课本提纲,让科任老师都无法接收,措手不及。况且我们的小学生呢?


比如说这次我小孩的数学期末考试就没考好,我当时有那么一霎那发火的念头。因为他平时数学都考的不错,怎么期末会落差那么大?我后来控制住的冲动,因为冲动是魔鬼!去找了小孩的数学老师分析原因,也看了我小孩整个班级的成绩,发现大部分原来考试不错的都有落差,并非我小孩个别现象。跟数学老师沟通,以后如何面对此类题型,解决超纲题型。数学老师也耐心给我小孩讲解了方法,和一些考试时要掌握的要素。小孩虽然有一科没考好,但是也没有压力很大,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和理解。
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期末成绩,奖罚分明都是应该的。但是前提一定要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让孩子喜爱学习,健康成长!


领悟教育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期末考试成绩榜贴在了村里的主要街道上,成绩好的自己光荣,家长骄傲,中间的自己满足,家长也不说什么。最倒霉的就是垫了底的那几位兄弟,街坊邻居看了哈哈一笑,家长看了则免不了怒火中烧。

更要命的是老师在放寒假时每个同学还要发一份“学习成绩通知单”,各科成绩历历在目,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操行评语”,那时老师的评语很有艺术性,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是锦上添花,不吝赞美之词。学习差的也会被发现发现其他的优点:“该生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还望能加强学习,提高成绩。”

那时候其实对于学习成绩家长也不是像今天这样重视,只不过是面子问题觉得自己的孩子丢了自己的人,才会发上一顿火,也就那样了……

如今,学生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学霸们视分数如生命,可是学渣们却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家长们却是有心无力,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荷声茹梦


孩子成绩出来后,不论理想不理想,家长都应该策略应对。


对于孩子成绩超出预期的,不管学校排名,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还处在小学阶段,每个孩子的生长节奏不一样,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好。家长不应该太过苛责,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劲头。毕竟,未来学习之路长漫漫兮未有涯,让孩子失去兴趣,人生才真的毁了。


对于成绩没考好的, 家长千万不能劈头盖脸骂一顿,错误批评不仅不能让孩子进步,反而会使其自卑或叛逆。下面是家长应对的几种建议:

1. 让孩子自己总结没考出理想成绩的原因,听听他们的解释。 找出孩子学习习惯中的BUG。

2. 批评孩子成绩时,要注意场合。不能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问成绩,更不能说:"你看看***,考了多少分,你呢?“这类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3. 考得不理想,可以有一些惩罚措施,比如,不能去海洋公园,不能去旅游等,千万不能动手打孩子,更不能从讨论成绩延伸到其他无关考试的事情上。其他需要改正的问题家长可以以后作为惩罚措施单列出来,但不能当时把考试矛盾扩大化。

4.孩子成绩没考好,孩子自己其实也挺难过的,毕竟班上的同学都会暗自比较的。家长在批评时,要增加些身体接触。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者拉着他的手听他解释,用眼睛直视孩子,达到恩威并施 的效用。


总体来讲,对于小学的孩子,家长在对待成绩事实时,要批评和鼓励并行。鼓励孩子通过成绩这个不满意的结果纠正学习习惯问题--这才是成绩的意义。


自然英语俱乐部


这个问题还真的有切实的感受,我们楼下就有这样一个小小女孩儿,每次考试的时候是他们家里面最热闹的时候,经常看见她的妈妈在朋友圈里晒,马上就要考试了,争取做一个亲妈得去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拿到成绩的时候,在楼道里边就可以看见两个人的状态,我经常说前三分钟母慈子孝后三分钟鸡飞狗跳。

那么说对于孩子拿出来的种种成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第一如果说孩子成绩比较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注意孩子的成绩比较理想,应该是孩子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我们第一要给予孩子的肯定是鼓励,在鼓励的同时还要看孩子是一直是成绩比较优越,还是第一次或者说是偶尔一次,那么就要分种类去对待,如果说孩子成绩一直是这么好,我们就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如果说孩子是偶尔一次,或者说第一次的话,我们就要注意了,能不能让孩子保持这种成绩?或者说保持这种进步,家长需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呵护。

如果说孩子成绩一般,我们应该怎么办?

孩子成绩一般,应该说孩子还有潜力,所以说遇见这样的孩子不能着急,不能把孩子去跟学习好的孩子去比我们需要更多的去帮助他去捋顺,为什么成绩会是中等?是许多题不会还是因为马虎漏掉了去做,然后出现这种成绩。

如果说孩子学习成绩拿回来是最差,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着急,不能着急,心情要放平稳,帮助孩子去剖析成绩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学习态度,还是因为在学习环境不喜欢,还是因为自己的学习程度太差?然后再帮助孩子相对应去制定计划,一定要告诉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但是成绩也是他的学习生涯中的一种标准,千万不要问孩子,你为什么是最差的那一个?也不要说孩子,你看人家谁谁谁?某某某,这是最蠢笨的一种家长的做法,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这次成绩不行,没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希望下次我们会有好的这种结果。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在经过的这种过程,我们也曾经度过,想想我们当时的那种状态,最渴望的父母给予我们什么样的鼓励和肯定,我们今天就会把这种鼓励和肯定给予自己的孩子。


阿竑


好像全社会只剩两件事了:房孑丶孩子。各学段期终考基本结束了,真有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态势,当下的社会真是“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了吗?

孩子不论考了什么成绩,他(她)总是你的孩子,懂得给孩孑适当的夸赞或是包容。一切自然就好,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情去迎接新年的到来是最重要的。

我所以说自然就好,应该是对各学段的孩子的一个总评。家长要把自己的心“拉"得宽一些,考得好的,也只能说明今日的学习成绩不错。考得不尽人意,也只能说明今日的他(她)还不在壮态。成绩只能表明时间旅程中阶段的好与坏,它不应该是生命的全部。更不是家长责罚孩子的理由,也不是家长郁闷的借口。

一个小学生,有的智力开发的早,有一定的自律性,学习相对就轻松些,考试分数自然就高一些。尽管同龄的孩子,可有些智力开发得晚一些,或是学习中缺乏一定的统筹,孩子虽然努力,也很累,可成绩就差强人意。孩子已经很自责了,家长应想法安慰他,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对于淘一些的孩子来说,家长可请教懂教育的老师,把平常的作业做一个终合分析,作一些适当的引导,来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高兴之余,要有针对性的赞许,鼓励孩子以后学习中的主动性。

全社会的家长都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对于大多数学生,他们何尝又不是为了父母在学呢!


云端清风1


在我们这个尚不够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孩子成绩的好坏牵动着无数家长敏感而焦灼的神经。近日,各地陆续寒假模式,有些家长要去学校参加家长会那孩子的成绩单,孩子成绩好,家长觉得付出有了回报,脸上自然有光;孩子成绩不好,家长也会垂头丧气。
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绩呢?作为一名有二十年工作经历的班主任和两个孩子的父亲,笔者的看法如下:
1.对孩子的成绩必须在乎。不管你对应试教育多么的深恶痛绝,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通过多年的努力,考取一所好学校,才是赢得光明前途的正途。重视孩子的成绩,才是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人类在最初发现把种子种进土地,经过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获粮食,那是多么伟大而又意义的事情。如今,我们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难道就没有满满的期待?或者只是让孩子长身体?所以,哪些只重过程而不在乎结果的人,要么是无能为力,要么是自欺欺人!重过程,也重结果,才是对待孩子成绩的正确态度。
2.不要用攀比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绩。有人说,中国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一个永远也无法超越的对手——“别人家的孩子”。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人家孩子懂礼貌,人家孩子成绩好,人家孩子身体棒等,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孩子的斗志,反而更容易挫伤他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成绩这件事上,第一名只有一个,如果一定要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第一或者一定要拿自己的孩子和第一名比,那受伤害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孩子了。所以,要认识孩子各有其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可以激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定要超越别人家的孩子。
3.切实帮助孩子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让成绩成为孩子奋进的契机。孩子成绩好,分析成功的原因,家庭氛围,负责任的好老师,自制能力,曾经的积累,找出原因,扬长补短,让优秀的更优秀。反之,则要分析失分的原因,态度,方法,老师,家庭等,找到原因,才有可能让问题得到解决。就算孩子成绩很不好,辱骂和体罚肯定于事无补,反而恶化亲子关系,有损人伦之乐。退一步说,一个心理阳光,身体健康,诚信坚韧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也一定能找到他用武之地和幸福生活。

最好的教育


无论成绩如何,被父母相信会成长的孩子,学习后劲比较足。

首先,对于之前的学习来说,考试的分数很重要,因为成绩背后能体现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期末测试可以反应出,这一学期孩子的知识掌握如何,认真读题能力如何,理解题义的能力如何,仔细答题的能力如何?

“我孩子都懂,只是粗心”这是天大的误解。学习力不只是知识掌握情况,还包含准确输出的能力。

父母们可以根据丢分情况具体对照,孩子哪方面不足,就哪方面利用假期补课过关。分数已是过去式,但该会的内容一定要学会。

学习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一步不通则步步受阻。不会的累积越多,学习越艰苦,孩子对自己也越失望。



第二方面,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分数本身不重要,父母因分数给予孩子的评价才重要,因为父母的评价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胜任感。

童年的孩子需要通过父母的眼睛,帮助他看到自己正在进步。让孩子相信投入就会有产出,勤加练习就会有进步。

知识不会可以补学,但孩子学习的自我胜任感如果被摧毁了,孩子就会从心底里害怕学习、厌恶学习。

每一次孩子再细微的进步,一定要通过父母的眼睛确认并回应给孩子,支持他的学习胜任感越来越坚固。

一个“ 我知道我在进步的” 孩子,学习是会走上坡路的。

关注《父母心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既是育儿学,也是人格鉴赏学。


父母学点心理学


孩子只要努力了,不管成绩怎样,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不能说孩子考了高分,就喜形于色,物质重奖等过分的表示,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考得好,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应鼓励孩子总结经验,不骄不躁,再接再厉,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就怒发冲冠,甚至拳脚相加,这是最不可取的。应正视孩子成绩,坦然面对。如果孩子这次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比起期中考试孩子有所进步。比如以前一直没有掌握的知识这次竟然掌握得很好。那家长就应该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失误的原因,比如是粗心还是不会,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还是书写太慢题没有做完等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没考好就很内疚自责,家长千万不要多加指责,打骂,这样不但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

(更多小学知识,敬请关注头条号@忆梦月华)


忆梦月华


首先我们应该做到不急躁也不高兴,不管是孩子考的多考的少,首先要正确的面对孩子的成绩,如果考得好了,适当的奖励一下,也不要过于开心。如果考得差了,不至于大动肝火,打孩子等极端的手段。

小学阶段,其实我感觉成绩分数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是孩子有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爱上某个学科。尤其是123年级考每次考100分,其实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每次考到不及格其实也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和孩子的智力都不要去做任何的牵扯。首先孩子努力学了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没有对现在的学科产生兴趣,甚至开始讨厌厌烦那就要重视起来。如果孩子产生了片刻,甚至讨厌每个学科,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小学后期和中学的学习。说的小学阶段还是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分数嘛,往后放放。

前两天回答了一个问题,一位大哥问孩子考了倒数第一,怎么打才能提高成绩,大家都当做一个笑话看看罢了,其实你真的去打孩子能提高成绩吗?是吧,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上面吧。


新华才王雷老师


小学,一个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考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很多父母就为孩子安排了满满的学习课程,为的就是能在前期就掌握学习的优势,让以后的学习之路能更好走些。

而对于一个读小学的孩子来说,一个学期最好的学习成果检验就是期末考了,那么对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家长们应该施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认为,如果是考差了,我们不必要过多的责骂,这个时候孩子心里一定也会很苦恼,他一个学期的努力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应该多的去鼓励他,让他别有太大压力,如果我们还责备他的话,那么可能会使得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我们要的是养成他对学习的一个激情,一个期待,这样他对学习的认真努力才会长久;

如果是考好了,那么我们可以多鼓励,但是不支持过多的物质奖励,这样可能会养成孩子学习要依靠奖励才能学下起,我们要的只是孩子对学习追求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