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们读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看天地会兄弟对暗号,异常有趣。

且看第四十一回中写:钱老本大声叫道:“明复清反,母地父天。外面的朋友哪一路安舵?”天地会的口号是“天父地母,反清复明”,但当遇上身分不明之人,先将这八个字颠倒来说,倘若是会中兄弟,便会出言相认,如是外人,对方不知所云,也不致泄漏了身分。庄外和屋顶上有十七八人齐声叫道:“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厅中群豪叫道:“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

诸位,别以为这样的情节只发生在小说里,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

话说,四川乐山市犍为县同兴乡有一个余家湾,余家湾现有19户人家,人口在90人以上,绝大多数都姓余。

这些姓余村民的衣食行住习惯、说话办事的作风,均与周围的汉族人毫无差异。他们的身份证上民族归属也是“汉族”,但是,他们却固执地认为自己属于蒙古族人。

不但是蒙古族,而且,还是蒙古族里的黄金家族,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这种坚持和自信缘自哪儿呢?

余家湾里德高望重——已经76岁的老人余海奎说,他有一本编撰于两百年前的《余氏族谱》,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村子里的人全都是成吉思汗重孙铁木健的后代。

余海奎感慨无限地说,元朝从1368年灭亡到今天已有636年,我们这个家族从元朝灭亡就迁移隐居到此地,可是居住了600多年呢。

余海奎老人珍藏的《余氏家谱》其实是个残本,大部分已经失落,仅剩下原来的很小一部分。

余海奎的侄子余元富是个很有干劲的人,立志要补全这部家谱。他进行了30多年调查研究,走访了内蒙古、贵州等地,已经把完整的家谱了解清楚。

余元富说,家谱里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家族草原起兵建立元朝到他们如何逃亡到四川的这段历史。其中涉及的历史秩事、祖训族规、服饰礼仪等,对研究元史及历史变迁均有重要价值。

成吉思汗后裔为何改姓为余呢?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余元富侃侃而谈,他说,成吉思汗重孙铁木健共育有九男一女,九个儿子都中了元朝进士,就连他女儿嫁的丈夫也沾了他家的福气,高中了进士,家谱上因此载有“九子十进士”之说法。元顺帝时,朝政混乱,天下将倾,民变四起,其中的红巾军起义声势浩大。铁木健的子弟在朝中任宰相、尚书等要职,却遭到奸佞小人诽谤中伤,被诬蔑成内奸,暗中和红巾军勾结。昏庸颟顸的元顺帝不分青红皂白,传令将铁木健全家抄斩。铁木健一家又不傻,岂肯坐以待斃?他们连夜逃出京城,辗转到达泸州凤锦桥。为了避免人员过多暴露目标,大家决定在该处分头跑路,并相约改姓为余,寓意“杀不尽、斩不绝,还有余”。

说到这,余元富还饶有兴味地说了一件趣事:铁木健九子一女分手前,考虑到这一别,相见之日遥遥无期,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是元朝皇族,十个进士,每人吟诗一句,作为日后认亲的凭证。

这十句诗为:

一、本事元朝宰相家。

二、红巾作乱入西涯。

三、泸阳岸上分携手。

四、凤锦桥头插柳杈。

五、否泰是天还是命。

六、悲伤思我又思他。

七、十人识别归何处。

八、散时犹如浪卷沙。

九、余字更无三两姓。

十、一家分作万千家。”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余元富万分伤感地说:“诗作好后,十人便各自分散,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几百年不曾相见。而在这600多年里,为了防止被朝廷诛杀,铁木健后人在民间一直隐姓埋名,兄妹十人的后代都没有会过面。”

余元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神采飞扬,声音清亮起来,说:“直到我在近三十年修谱工作中,根据祖先遗留诗句,才在犍为发现了无数铁木后裔,大家才走到了一起。”

余元富补充说,铁木健九子一女在泸州分散后,分别流落到了今天的重庆、泸州、富顺、纳溪、青神、荣县、乐山等地,我们犍为县余家湾只是其中一支罢了。

现在,余家湾人表面与汉族人相差无异,但骨子里还有一些祖传的东西不会改变。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比如,六百年来都有不过中秋节的习惯——原因很简单——传说,红巾军相约“八月十五杀鞑子”,是中秋节起兵的。

还有,余元富说,为了纪念成吉思汗,我的家里一直供奉着成吉思汗的画像,每天我都要在这个画像前注目几分钟。在一些重要日子,我们全家人都会穿上蒙古族服装走上街头。

对于犍为居住的余氏家族坚持自己是成吉思汗后裔一事,很多专家都觉得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乐山师范学院长期从事地方史研究的杨炳昆教授就说,元朝靠武力征服天下,统治基础并不牢固。为了巩固统治,蒙古贵族分散驻扎各地。元末明初时,元朝统治者败得很匆忙,不可能撤回蒙古草原,必然在全国各地留下蒙古贵族后裔。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2003年,四川省民族研究会、四川省历史学会经过充分研究,干脆成立了一个名为“铁改余姓蒙研会筹备组”,专门研究铁改余姓这段秘史。

“铁改余姓蒙研会筹备组”于该年3月27日在宜宾市召开了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蒙古族历史和文化学术研讨会。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引经据典,一致证明铁改余姓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