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中最最可怜的女子是谁?

奇葩瞄会谈


若论《红楼梦》里最悲情的人,自然是要看最后的“情榜”第一名,可惜《红楼梦》我们只能看到第80回。若是能够看破红尘或者生性豪放、有斗争性,对人生的情爱和苦难有所彻悟或者敢与抗争,这多少也能减轻自身心理上的折磨;

比如像林黛玉和探春,黛玉虽然多愁善感,但是她心思通透,虽然终此一生为了还泪,但是她毕竟求仁得仁,获得了宝玉的爱;虽然父母早逝,但是贾母是真心真意疼爱黛玉的;这么说虽然很残忍,但是我认为,黛玉有了宝玉的爱,虽然最后因为贾府破败,她也没能最终和宝玉毕姻,但是黛玉有精神上的依靠,身上也有责任,她最后的自尽也是为了大义,也算是死得其所。而探春身为庶出的小姐,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对贾府的破败说出了一番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话无疑是一句谶语,暗指贾府的败亡是因为内乱。

我想,她知道自己对贾府的前途无能为力,也对自己的未来无能为力,这样的人,看透了命运,后来她和亲成了“王妃”,再至“泉石野生涯”(大概是暗示她避世幽居),还是那句话,通透的人即使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只要心中还有一股气,这样的人都是很可敬的,至少在他们心里不会觉得自己很可怜。

关于“悲远嫁”,读者大约会觉得这无疑是探春的人生悲剧,或者说“和亲”是家国悲剧,但是,如果探春选择抵抗,贾府会不会提前遭到贬斥,甚至于她不和亲,国家会不会没有一点喘息之机?最后我们不得不说,黛玉、探春的牺牲是为了一种“大义”,她们自己心里也明白,她们甘心情愿为之牺牲,也许我们是觉得悲情的吧。

宝钗就不说了,她的可怜之处,一个混账哥哥,出身商贾,自己又太功利,搞得贾母不喜欢她,宝玉也不爱她,她嫁了宝玉,最后宝玉也跑了,改嫁给了贾雨村,虽然活到了暮年时期,最后还是因为贾雨村犯罪,她给连坐,最后也死在路上。这样的人,目标明确,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努力争取,整个人也不死板,还能够适应社会,你说她没得到爱情吗?宝玉根本不爱他,嫁了也是白嫁,而贾雨村这个人跟宝钗三观一致,努力求功名,上进,当然这个贾雨村不是什么正直的清官,但是宝钗也不需要啊,她就是要夫君显贵。而且从前几回我们也可以看到,贾雨村有才华,人长得也面相非俗,有手段,有心计,在仕途上也有一把刷子,这两个人倒是更能说上话。

所以,你说宝钗最后得到真爱了吗?也许还真有,几十年夫妻琴瑟和谐也未可知。

最后说湘云,她这个人心胸阔达,从小虽然生在富贵之中,但是受的苦也不少,在八十回后不久可能就结婚了,还是个才貌仙郎,她对宝玉一直以来也是一种干干净净的友爱,不像是黛玉对宝玉那样的是真爱,我觉得,可能是湘云这妹子一直都是太阔达了,一心在作诗上,宝钗就说她是诗疯子,也许男女之情她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甚至于压根就没把宝玉当男性看,大约是跟黛玉宝钗一样,只当是兄弟姐妹,平时的玩伴罢了。湘云的结局,大于是因为卫若兰(射圃那个)投军,死在了战场上,她婆家也破败了,后来“寒塘渡鹤影”,她死在了水边。至于是怎么死的,这里不敢乱猜,但是有一节:

“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

湘云喝醉了,睡在石头上,黛玉后来还打趣,说她“只恐石凉花睡去”,我们这里可以一猜,湘云最后大概是这种姿态死去的,如果说不是自然死亡,那么就有可能是病死的,水塘边大概有石头吧。。。至于说湘云被卖到花船上,这就是胡说了。

金陵十二钗里每个人的命运都非常悲惨,但是这些人都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最后是要回到警幻仙姑那儿销号的,充其量就是下凡历劫,也是作者借此回忆旧事,记录历史。如果非要说谁最悲情:

看脂批,黛玉是情情;宝钗是无情;宝玉是情不情;宝玉还有一个诨名叫“绛洞花主”,这个家伙爱所有的女孩子,而且又是个不解悟的,秦可卿死的时候他吐了口血,不舍得袭人回家、后来晴雯死了、金钏跳井,他又难受的魂不守舍,黛玉要回扬州(骗他的),宝玉就干脆病倒了;宝玉还喜欢美貌的男生,像秦钟、蒋玉菡、北静王、香怜、柳湘莲等等,动不动就要跟人家做朋友。我们可以想见,宝玉会眼睁睁看着这些人死的死、嫁的嫁,会是什么感觉?

他做了两回和尚,为什么?不爱读书,考不上科举;手不能挑,务不了农;又离开了薛宝钗,人总要活着,就只能出家,出家不用耕地,只需要乞讨化缘就行,但是,寺庙里的人是干净的么?

馒头庵(还是水月庵啊?来不及查了)的智能儿跟秦钟偷情,智能儿的师傅给人保媒拉纤,宝玉很可能是因为庙里不干净跑了;后来又回来了,自然又是穷的没法了。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最悲情的,我觉得是元春吧。

少年入宫,见不得家人,身不由己,伴君如虎,荣华富贵也是顷刻间烟消云散。她的判词暗指她死于战争,所以有人推测元春的身份是指向明末大将袁崇焕;这个不敢说没有道理,“元春”“袁崇”音近,元春是个女子,但是她却被封为“凤藻宫尚书”,一个女子被封为尚书也是奇哉怪也,所以元春的身份可能是隐写明末的一个重臣,这个人死了,明朝也就没了,贾家也就彻底玩完了。

再看她的曲子:

望家乡,路远山高。“山高”就是“崇”。

袁崇焕是被凌迟处死的,如果这个推测属实,那么元春肯定就是那个从一开始就身负贾府命运,最后死的也最惨的那个人。


就写到这儿吧。



校园生活萌萌哒


可怜,我觉得 谁都不可怜,一个个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日里 无病呻吟,舞文弄墨,伤春悲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有什么可怜的。

他们要是可怜,那些 整日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土坑里刨食的还活不活了。


尚影之心


要问《红楼梦》里众多女子里谁的结局最可怜,我认为当属香菱。

香菱本该为富户家千金小姐,却阴差阳错被人贩子拐走,致使原本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英莲,变成了连自己身世爹妈都不记得的恶汉女。偶遇冯渊买妾,本以为苦尽甘来,却不料人贩子贪心不足一女卖两家,致使因她而生命案。人贩子死有余辜,可怜痴情郎冯渊命丧黄泉,就连那当日受父亲资助的贾雨村也为前程而视而不救。可叹苦命英莲被取名香莲变身薛家奴。

香菱虽为奴,但骨子里仍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更兼生的标致,行事大方,薛姨妈重看,薛宝钗也另眼别待,被薛蟠收房做妾,在夏金桂进薛家之前,香菱过了一段好日子,还进了大观园跟林黛玉学诗,那是她离开父母后过的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也是她人生里最美妙的一段曰子。

薛蟠的喜新厌旧和夏金桂的悍妒欺凌使香菱的人生又跌入冰火。先是改名字,从香菱变成秋菱,接着男女主子你打我骂,生生的将一个红粉佳人作践到病入膏肓,香消玉碎,如深秋枯死的菱叶随水流逝。


王扶翠


曹雪芹把《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写的都挺可怜的。红楼女儿个个都是薄命的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凄惨,命运一个比一个悲催,她们都是家庭和时代的牺牲品。


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都是因人而异的,各有各的看法。我认为,命运最悲惨的女子应该是林黛玉。

十二钗诸人基本都求仁得仁了,唯有林黛玉一生不得志。


林黛玉体弱多病,幼年丧母,少年丧父,林家的权势也消失了,自己的婚姻前途渺茫。寄人篱下的生活,成天小火慢炖地折磨着林姑娘。两情相爱却无法鸳鸯成双,林黛玉真是温水煮青蛙,被活活煮死的。

林黛玉敏感执着而多情,一见宝玉误终生。前半生终日在对贾宝玉的怀疑,揣测中痛苦度日。林黛玉的后半生,始终活在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里。


总之,林黛玉这一生,生为贾宝玉流泪,死于不能与贾宝玉相守,最终为贾宝玉泪尽而亡。死在心病上,她是十二钗中最可怜之人。


学渣菌的冥想曲


【红楼梦】里的正副十二金钗,都是红颜薄命。


要说最悲情的当属香菱,原名甄英莲【真应怜】。一出场,就被一僧人给下了命运的谶语: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丝丝;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十一二岁的英莲,被拐了。被卖之前的七八年过着悲惨的生活,稍有不慎,就会引来一阵毒打。

“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

英莲小小年纪就尝尽了世间悲凉。

本以为被冯渊【逢冤】买去从此脱离苦难,谁知又遇上了薛蟠薛呆子。薛家借助贾雨村的乱判葫芦案,呆霸王薛蟠硬是把英莲夺了去。这时,英莲的悲惨命运真正开始了。

宝钗把英莲改成“香菱”,一起进京,做了薛蟠的妾。贾琏有些醋意地说“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

薛蟠是喜新厌旧的人,没过多久,香菱被弃了。

“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

在大观园的日子,是香菱比较开心幸福的时光,她学诗,这应该是香菱一生中最难忘也最美好的一年。

宝玉曾担心地说过——

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宝玉对夏金桂并不认得,他凭什么知道夏金桂是个坏女人,将来香菱的日子不好过呢?对宝玉的善意,香菱脸红,正色道:“这是什么话!...是什么意思!...。”一面说,一面转身走了。

香菱不领情,也许是说中了她担心的。也许是她态单纯,觉得宝玉唐突她了。

薛蟠娶了夏金桂进门后,先把香菱的名字改了。接着,夏金桂变着法折磨、陷害香菱。可怜的香菱,小时候被拐后挨过无数次打,服侍“奶奶”不周,不识趣也被打。

被自己儿子气急了的薛姨妈说出了这样让人寒心的话——

“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

在他们心里,冷酷无情。香菱毫无尊严地位可言,一言不合就要把她当成商品一样卖出去。香菱可是个人啊!!!

香菱的一生远比文中别的女子悲惨,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清心一栈


《红楼梦》的主旨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出大悲剧。里面的女子年华正盛时有多美好,多么明媚鲜妍,曲终人散时就有多悲催,多令人扼腕。死的死,散的散,出家的出家,沦落风尘的沦落风尘,就算勉强逃过一劫,换得岁月静好的巧姐,或者远嫁海外的探春,付出的代价也是从此与簪礼世家划清界限,切断了来路,只剩归途。

所以说,红楼女子,个个都是悲情人物。

但如果硬要从中选出一个最特别的,我会选秦可卿。理由是:她是最身不由己、最被“器具化”的一个人物。



1.论身世,秦可卿显然是红楼诸女子中最卑微的。弃婴,养女,本身就带着身份暧昧不明的“原罪”。

2.论命数,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早离世的,死时贾府还在如日中天、烈火烹油的兴盛中。显然在红楼诸女子中她是唯一一个命夭不寿,注定享不了福的。

3.论身份,秦可卿的身份最能当得起“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迷幻复杂。明面上,她是贾蓉之妻,但书里几乎从不写她与贾蓉之间的互动,也就是符合这个身份的活动,描写量为0;此外,书中对于她其他身份,除了没有盖章认证,几乎是毫不忌讳大书特书,比如她居然是警幻仙子之妹、宝钗黛玉的合体、宝玉的梦中性启蒙老师、贾珍的地下情人……不觉得这些身份放在她身上很违和吗?所以可卿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淫”的代表。就是这个“淫”字,揭开了贾府衰败的开端。为了让可卿成为符号,作者把诸多不堪的行径都加在她身上了,能不悲情吗?

4.论命运,秦可卿不仅短命,而且一生过得含糊混乱。大起:以养女身份成为贾府少奶奶;大落:成为下人口中扒灰养小叔子的淫荡人物;大起:贾府上下无不对她交口称赞;大落:年纪轻轻就不明不白地死了;大起:死后极尽哀荣,用王爷级别的棺木和葬仪,公公哭得跟自己老娘死了似的,丫鬟还自愿殉葬……这一切不是很矛盾吗?还有,前有入梦给宝玉当性启蒙师,后有入梦给凤姐交代贾府后事,秦可卿可谓为贾府操碎了心,然而这是她一个小媳妇应该操心的事吗?

所以,秦可卿是书中一个公认的神秘人物,而且是作者生怕读者不知道其神秘,不惜用大量自相矛盾的描写来提醒读者注意的人物。如此刻意的人格分裂,注定可卿是作者笔下面貌最模糊、最没有自身特性的一个“人”。她很重要,国之重器一般的重要,然而这就注定她只是一件拟人化的“器”,她的一切行为都只是受作者安排,用来串连贾府其他重要的人和事。换言之,她没有自己,她做的一切都不是为自己。


这样的人物,不悲情么?

以上是“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一家之言,开心就好。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一起了解有趣有益的事物。(请在今日头条APP关注,这样才能看到完整的文章和视频。)


海阔天空诗酒花


红楼梦中女子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而香菱是其中最最可怜之人。她大概也是一僧一道所提到的“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历劫”中的一个。

她本是姑苏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儿,名叫甄英莲,是小康之家的小姐,被视作掌上明珠。



甄士隐这日正抱着女儿在门前看热闹,形象怪异的一僧一道过来,看见怀抱中的英莲,那僧大哭起来:“失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并说:“舍我罢!”甄士隐怎舍?僧人便念了四句词: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我们其实不用再看香菱的判词,她未来的命运全含在僧人的话语里了。

果不其然,元宵节女儿丢失,一场大火,又把甄士隐的红尘之梦烧醒了。他看破放下,与一僧一道绝尘而去,抛开了与女儿英莲俗世中的父女之情。可怜的英莲从此漂泊无定,隔断了骨肉亲情。



香菱转辗多次被拐卖,但不是没有机遇。她遇到冯渊,是要把她当正室相待的,无奈遇到“呆霸王”薛蟠。抢夺官司里出了人命,却又峰回路转,遇到了贾雨村,父亲曾经扶助过的人。没想倒贾雨村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忘却恩情,办了糊涂案,把香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香菱真应了僧人的话“有命无运”。



在贾府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周瑞家看见香菱说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此时的香菱少年不识愁滋味,竟然还能笑嘻嘻的。从小被拐卖,竟不知自己来自何处,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她连一般的丫头都不如。活得懵懂无知,这是最可怜之处。

但她毕竟是小姐的身子,贾府诸色人等都对她看好。贾琏眼里她是“齐整”“标致”的小媳妇,“那薛大傻子真玷污了她!”



凤姐都喜欢,模样好还在其次,“行为做事,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她不上呢!”

这样一个出色人物,薛蟠收房半个月就弃之如敝履。况且“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薛蟠夏金桂一对恶魔,摧残了鲜嫩明丽的一朵菱花。



我在想,香菱一生除了在父母怀抱中的时候是幸福的,其次就是在大观园里,和我们的天才诗人林黛玉学诗的时候,她完全沉浸在精神升华带来的喜悦境界。可这只是她可怜短命的一生里短暂的幸福。


山有木兮木有枝6699


《红楼梦》里的女子命运都很凄惨,真的是“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没有哪一个是真正幸运的。不过,要说最悲惨的人,我觉得应该是香菱吧。

香菱原本也是有钱人家的女孩儿,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却因为元宵节的时候,仆人的一时疏忽,致使小小年纪的香菱被拐子偷走了。

在拐子身边的那几年,香菱没少吃苦,也挨了不少打骂。好容易,长大了,拐子要把她卖给对她动了真情的冯公子。眼看着香菱就要脱离苦海了,没想到贪心的拐子却又偷偷的把香菱卖给了薛家。

冯公子被薛蟠的人打死了 ,香菱被迫跟着薛家进了京城。薛姨妈看香菱人品好,不愿意委屈她,大张旗鼓的摆酒请客,让她做了薛蟠的妾室。可是,薛蟠这人粗俗不堪,不懂香菱的好,不久以后就不拿香菱当回事了。到后来,薛蟠娶了夏金桂回来,香菱的日子就更加不好过了。按照《红楼梦》前边的判词来看,香菱是在夏金桂过门之后不久就被折磨死了。


香菱是《红楼梦》里面最纯净的女孩儿,她永远都是用一片赤子之心去对待别人。虽然命运给了她那么多的磨难,她仍然天真浪漫,热爱生活。大观园学诗是她被拐以后的苦难人生中,唯一的亮色,每读到她和黛玉学诗的段落我都盼着大观园的时光就此停住,不要再流动,就让可怜的香菱留在这诗意的美好时光里吧。
我是烟雨江南话红楼,喜欢我的文字就请关注我吧!


烟雨江南话红楼



一提起谁是《红楼梦》里最可怜的女子,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黛玉。黛玉寄人篱下,虽然有贾母的疼爱和关心,可因为父母早逝终究无人替她做主,最终仍逃不过泪尽而亡的结局。

但黛玉其实并不是最可怜的,虽说是在别人家里,但终究有外祖母的疼爱,和宝玉也是真心相爱的。如果按照成长经历来说,香菱才是《红楼梦》中最不幸的女子。想想本是千金娇小姐,被拐之后到死亡,一生命运却如草芥一般卑微。

一、元宵节被拐走是悲剧的开端

香菱原本叫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原本跟黛玉一样,父母也是对她视若珍宝,可谁知在她四岁那年元宵节,因为下人霍启的疏忽,被拐子拐去,从此和父母再没办法相见。

第四回有提到“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被拐之后又是多年的打骂,等到再次出场的时候已经被改名“香菱”,更是完全不记得自己家乡何处父母是谁。

她原本也是一位千金小姐,且位列十二钗副册之首,如果不被拐,应该会有一个非常幸福的人生,然而却因为下人的粗心,彻底让她人生跌倒谷底,从小姐沦为丫鬟,成为他人之妾。


二、被卖给“呆霸王”薛蟠

在英莲十二岁左右的时候,本以为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一个叫冯渊的男子出现了,而且是真心爱她。甚至曾经感叹过:“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可谁知薛蟠的出现彻底粉碎了她的梦。

薛蟠仗势欺人,冯渊被打死,贾雨村在明知英莲是恩人之女的情况下,或许因为惧怕四大家族的权势,或许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最终胡乱判了此案,从此她就被薛蟠霸占了。

在薛蟠这样粗俗好色的人身边,香菱自然不会再有纯粹幸福的时光。尽管她在薛姨妈和宝钗的认可和关怀下,度过了几年还算平静的日子,但薛蟠“得新弃旧”的本性难移,王熙凤就说过:“不过半个月,就看得马棚风一般了。”


三、夏金桂的嫉妒,致使香魂返故乡

薛蟠的正配夫人夏金桂的到来,从此香菱的噩梦才真正开始了。夏金桂先是给香菱改了名字,当然也是为了跟宝钗叫板,再后来又以拿手帕为由设计陷害香菱。甚至还要薛蟠和宝蟾在她房中成亲,香菱面对这样的羞辱也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但毒妇夏金桂仍没放过她,竟然故意在枕头底下放针扎的纸人儿,故意让薛蟠认定是香菱所为。而薛蟠的反应如何呢?“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香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面打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虽然曾经遭受过拐子的殴打,但对于度过了几年算是安稳日子的她来说,无疑是过去的阴影又袭来了。

高鹗的后40回里,香菱最终被“扶正”。但从判词“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来看,香菱其实是被泼妇夏金桂虐待致死的。她的一生除了恐惧和被欺辱,其实一无所有。甚至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可以说,她是《红楼梦》里最悲哀的角色。


少读红楼


香菱啊,她的原名叫做英莲,英莲即为“应怜”之意。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中,所有的女性都很可怜,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可相比之下,更有几位更可怜的,比如少小离家的林黛玉,比如迫于命运出家的妙玉,比如父母早亡故的史湘云等。但相对英莲讲,我觉得他们尚且有能力保全自己的存在的独立性,而英莲也就是香菱,自小便是有命无运,最终的死亡也是被人折磨致死,是最为可怜的一个人。

她虽然有快乐的童年,但是最终却不记得自己的父母是谁,自小被拐卖走,而且因为她还造成了一桩人命,如果她运气好,完全可以和第一个买她的人姓冯的人走,一辈子过平淡生活,但是命运却仍旧是不公的,被薛蟠买走后,玩了一段时间,又不喜欢了,所以只好跟着薛姨妈和薛宝钗一起生活,但生活止于此也可以,毕竟薛宝钗和薛姨妈对她还算可以,但是命运还有更苦的在后面等着。薛蟠还不懂事,时不时总打骂她,真是可气也。

薛蟠娶了正妻,而正妻不容她,所以对她百般欺凌。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的判词中,她的死,是夏金桂折磨死的,可见一世可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