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沁源48小時

沁源48小時

(記者 喬 棟)

30日下午三時,還未踏入山西省沁源縣境內,便已看到遠處烏雲罩天,像是一場暴風雨要來。細看之下,卻發現這烏雲是“黑雲”,邊緣處還覆著一層紅黃漸變的煙。越是靠近,就越發覺得氣氛的凝重:路邊都是警惕觀察火情的護林員,村子裡的喇叭在來回播報著預防火情的信息,空氣中的煙味越來越濃。

春分剛過,去年冬天就沒怎麼下雪的山西,天氣幹得厲害。3月29日,沁源縣的風力最大達到8級,下午1時30分,該縣王陶鄉突發森林火情。

沁源48小時

這不是小火!消防力量緊急動員

很快,當地群眾就意識到,這不是一場小山火,“濃霧越來越大,大風一刮,火舌滿山跑。”下午三點左右,火已從王陶鄉躥到隔壁的赤石橋鄉。在太嶽山國有林管理局的赤石橋林場,工作人員賈海峰聽到救火的叫聲,第一反應就是端起鐵鍬衝出來,卻發現四周山上已都是火光。

沁源縣地處山西中部山區,森林覆蓋率56.7%,是山西的生態大縣,號稱“油松之鄉”。但在強大風力的裹挾之下,茂密易燃的油松反而成了火情蔓延的“燃料”。

事實上,這已是沁源縣今年第二場火情。王陶鄉位於沁源縣西北,風的方向是從西北吹向東南,據應急管理部當天通報,火場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當天整個火場可見明火約10公里,整個火場呈中低強度地表火、樹冠火立體燃燒,撲救難度很大。

目前,此次起火原因尚未查明。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預案。各鄉鎮、各村的消防應急分隊緊急動員起來,佔據位置觀察火情,並對王陶、赤石橋等火情危急的鄉鎮進行緊急疏散。當天,山西省委主要領導抵達現場,“3.29”森林滅火前線指揮部成立。指揮部設在郭道鎮,一個離火源地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9個工作組將火災可能涉及的6個鄉鎮40個村的3600餘人得到疏散。

距離沁源縣最近的武警山西總隊長治中隊下午六、七點抵達現場,並承擔起了疏散撤離群眾的任務。支隊長宮兆剛說:“火勢不明、時間緊迫,我們和當地政府配合挨家挨戶動員群眾撤離。有的老人不願意離開,我們安排專人護送撤離。最終,當天晚上成功將任務完成。”

正在山西駐防的內蒙古森林消防分隊80人第二天凌晨達到,這是第一支達到現場的專業森林消防隊伍,並迅速投入到東南方向的火線撲救中來。隨後,在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的調度下,從甘肅等地馳援而來的1600人專業森林消防力量相繼抵達。

沁源48小時

連夜進攻,火場熱點由75個降到23個

火情嚴峻,原因複雜。“風大、山高、坡陡、溝窄、易燃植被多,都是此次火情蔓延、撲滅難度大的原因,”內蒙古森林消防總隊政治部副主任鄭威說:“沁源山高,並且山與山之間連接緊密,火燒完一座山緊接著撲向另外一座,留給我們緩衝的時間很短。此外,山裡的小氣候也比較多,風向變化頻繁,不利於作業。”

第二天上午,直升機在空中來回盤旋觀察,周邊縣區運送物資的愛心救助車輛往來不絕。當天,依然是大風藍色預警,從前線指揮部抬頭就可看到山上的明火。指揮部將火場分為西北線、北線、東南線三個工作區,分別部署力量滅火。

與此同時,山西消防總隊的226名消防指戰員在區域內加油站、化工廠等重點部位進行部署,並在道路兩邊巡邏守護,防止山火進村。在一線的通道,移動水槍機動巡邏,配合森林消防進行戰鬥。

琴峪村位於火情北線區域,上午10點40分,明火即將燒到山下的琴峪村,局部火焰高達2米。內蒙古消防直屬大隊80餘人,在琴峪村北側的山上打響“阻擊戰”。他們採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的戰術,克服山高坡陡、斷崖林立的不利因素,成功打贏這場“保衛戰”。

30日晚,根據氣象條件確定,31號凌晨3:00至上午9:00,氣溫較低、風力較小,為最佳作戰時間。經過不間斷的觀察,森林火災前線指揮部決定動員6000餘名滅火力量,連夜發起“總攻”。

凌晨三點,記者在官灘鄉紅源村附近看到火光沖天。作為“總攻”的一部分,近百名森林消防員集結在此。他們分為若干戰鬥小組,每個組按照點火、鼓風、熄滅職責分工,約莫八、九人。消防指戰員劉浩手持風力滅火機,隨著手指扳動,滅火機內瞬間衝出的強大氣流推著火往上躥,很快,火就連成一片、衝向山頂。

“別緊張,這是‘以火攻火’的辦法。”劉浩介紹,確定火線後,提前在火線將要到來的地方進行點燒,並吹向來火的方向,兩火一“接觸”,就能解除危險。

31日上午11時,森林滅火前線指揮部發布消息,經過連夜進攻戰,火災撲救取得重大進展,火場西北線、北線火勢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已無明火。根據衛星熱點監測,整個火場熱點由30日21時37分的75個降至31日3時55分的23個。截至目前,未發現人員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