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後期,姜維北伐十一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今的哪裡?

醉愛侃足球


在姜維十一次北伐中,最遠打到涼州的狄道城,即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一帶。

姜維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九伐中原”,實際上,姜維參與的大大小小的北伐一共有11次,總的來說是勝多敗少。姜維北伐繼承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策略,以攻克或威脅長安為最終目標。

連年征戰雖然造成了蜀漢國疲軍弱的局面,但是這種以攻為守的策略大大消耗了魏軍的實力,有利於蜀漢政權的延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細數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吧!

第一次北伐,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此時蔣琬主持軍事,姜維受蔣琬節制,每次姜維出征只給他幾千兵馬。姜維多次率軍進攻涼州(今甘肅),與魏軍相持。

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爽進攻漢中,王平據險而守,姜維和費禕前去支援,三人力克曹爽。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公元247年)。雍州、涼州的羌族人背魏歸蜀,姜維率軍出瀧右接應,大戰魏將郭淮,夏侯霸。基本相持。

第四次,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蔣琬去世,費禕掌管軍事。姜維派廖化牽制鄧艾,欲偷襲洮城,未成。此時蜀軍大將匱乏,姜維憑藉智謀與眾多魏國將領如郭淮、鄧艾作戰,雙方互有勝負,基本相平。

第五次,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姜維聯合羌族人,大戰郭淮於洮西,基本相平。

第六次,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費禕遇刺身亡,姜維總攬軍權。趁東吳太傅諸葛恪興師攻魏之際,圍攻南安,由於糧草不濟,無功而返。

第七次,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魏國內亂,魏國狄道城守官李簡秘密向蜀漢請降,於是姜維率軍進攻魏國,佔領狄道城,斬殺魏將徐質,攻下了河關、臨洮兩地。狄道城距離蜀國首都六七百里,這也是姜維的兵鋒到達的最遠處。這一戰小勝。

第八次,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國大將軍司馬師病死,姜維趁機率領張翼、降將夏侯霸攻魏,蜀軍大勝魏將王經,後圍攻狄道城未果,撤軍。

第九次,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維出兵欲攻南安,鄧艾搶佔武城山,姜維於是改攻上邽。由於蜀將胡濟失約未至,蜀軍大敗於段谷。

第十次,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出兵秦川,魏將鄧艾與司馬望堅守不出,雙方對峙,諸葛誕兵敗之後,姜維撤軍。

第十一次,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再次發兵,鄧艾迎戰,由於蜀軍補給線過長,糧草不足,被魏軍擊破,姜維退到沓中。

這就是姜維十一次北伐的經過,其中除了第九次和第十一次蜀軍戰敗之外,持平四次,勝五次。北伐將蜀國的勢力從漢中北部推進到了渭水南岸。可見姜維北伐的戰果是相當不錯的,在蜀國國力弱小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實屬不易。

姜維兵鋒最遠的地方就是狄道城了,在今天甘肅臨洮地區。

攻佔狄道城發生在姜維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期間,由於軍隊補給較為困難,當時他只是將狄道城的民眾遷到蜀漢境內,並未對狄道城進行長期佔領。

當然,第八次北伐大破王經之後也差點攻下狄道城,但是由於陳泰和鄧艾來援,未成。作為涼州重鎮以及後來李唐王朝的發源地,狄道城可謂是隴地重鎮,姜維能打到狄道城,實屬不易!

《三國演義》中說: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作者對姜維北伐並無太多讚揚,後世甚至認為姜維是一個耗盡蜀漢民力財力的罪人,事實上,在蜀中無大將的危亡關頭,若不是姜維極力向北拓展蜀漢的勢力,以攻為守,蜀漢早已在劉禪以及一群無良宦官的手上斷送了!


無筆


公元238年到262年,姜維的11次北伐行動,總共取得了4次勝利,五四平手,兩次敗北的戰績,總體來說戰績還算過得去。

但是每征戰一次,既是對敵人的討伐,也是對自我兵力的損耗,即使做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是慣例。

依據三國志記載判斷:這11次北伐,最遠到達的是狄道,也就是現如今的甘肅臨洮地區!

首先是4次勝利的北伐

  • 第一次北伐勝利

在公元244年,正是曹爽和司馬懿奪權之時,當時司馬懿被架空權力,所以曹爽也就理所當然掌握大權,但是因為此人好大喜功,為了彰顯和炫耀,就在匆忙之中實行了滅蜀的計劃。

這也是許久以來曹魏難得的一次進攻蜀漢的機會,作為防守方的蜀漢將領王平,利用蜀道配合險要地形的加持,為援軍的感到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後來隨著姜維和禕一起給於魏軍重創,當時並沒有追擊太遠,即使追過去優勢也不大,這算是一次勝利!

  • 第二次北伐勝利

公元253年的第6次北伐,就在東吳的太傅諸葛恪,大舉進攻魏國的時候,姜維也敏銳察覺到機會的味道,自然再次出兵北伐,但是當時因為準備的不充分,失去了持續作戰的能力,也僅僅打到了南安,也就是現如今的甘肅隴西、武山一帶,這也算是第2次告捷!

  • 第三次北伐勝利

第7次北伐的勝利,發生在公元254年,也正是藉助魏國內亂的絕佳時機,由於夏侯玄、李豐、張緝三人及其氏族的死亡,也最終造就了這場內亂。

魏國狄道的守城將領李簡,當時也由於害怕,私下裡向蜀漢請求投降,這次也讓姜維撿了一個大便宜,並藉機斬殺了魏國將領徐質,佔領了臨洮和河關兩地!這次也就是姜維北伐最遠最徹底的一次。

  • 第四次北伐勝利

最後一次勝利是公元255年的第8次北伐,也就是魏國大將軍司馬師剛剛病死,姜維在此時出兵,對權力並未完全掌握在手的司馬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次北伐,蜀軍戰勝了魏國雍州的刺史王經,從而大舉進攻狄道城,但是後來迫於魏徵西都督陳泰的支援,無奈撤軍。

其次就是5次平手北伐

  • 公元238年,這也是姜維第一次北伐,或許是由於時機還不成熟,也或許是掌權者蔣琬的修養生息之策,當時姜維僅僅帶領了幾千兵馬,進攻涼州南安,畢竟實力有限,當時也進一步擴大優勢,只能與魏軍僵持。南安(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 公元247年,姜維為了接應背叛魏國歸降蜀國的羌族人,率軍出隴右,當時魏國將領郭淮、夏侯霸與之僵持,在此沒有分出勝負,當時最遠到達的是如今甘肅洮水以西!
  • 時隔兩年,姜維進行第4次北伐,帶兵攻打雍州,後來在羌人的協助下,一起進攻雍州的各個郡縣,但是畢竟當時蜀軍缺乏優秀將領,僅憑藉姜維一己之力,很難與魏國的眾多將領抗衡,雙方都小有勝負,最終也只能算平局!

  • 公元250年的第5次北伐,姜維同樣聯合羌族人,再一次和魏國的大將郭淮交戰,當時交戰地點位於洮西,最終也是因雙方不相上下,沒有分出勝負!
  • 257年最後一次平局告終的北伐,也就是第10次北伐,可以說姜維是撿漏的好手,再一次趁著魏國諸葛誕叛亂的時候,藉機出兵秦川,魏國的將領鄧艾和司馬望當時也比較機智和謹慎,並沒有選擇正面剛,堅守著陣地不出去,最終後來雙方也只能對峙於芒水,魏國內亂平定之時,也就是姜維撤兵之日。

最後就是鮮有的兩次敗北

公元256年,姜維出兵想要攻打南安,再次遇上了曾經的對手鄧艾,哪裡想到出師不利,反被鄧艾倒打一耙,攻佔了武城山,姜維當即改變策略攻打上邽,但是卻不料被自己人坑了一把。

胡濟並沒有如約而至,導致蜀軍遭到慘敗,這次敗北發生在甘肅天水西南,也就是當時的段谷。這算是第9次北伐!

公元262年,最後一次北伐攻打魏國,姜維再次與鄧艾交戰,交戰地點洮陽侯和,現如今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卓尼縣,由於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自然也導致了這次北伐的最終失利。

姜維11次北伐,最遠的也就是第7次北伐的勝利,也就是如今的臨洮縣一代,當時被稱為狄道,即使後來再次有望超越,但也因為諸多因素而止步於此!


大國布衣


諸葛亮生前為了光復漢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沒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他自己也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在最後一次北伐中於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後,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姜維為實現諸葛亮的遺願,也立志北伐,光復中原。他在諸葛亮死後於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這二十多年之間,曾參與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維跟隨蔣琬駐紮漢中,之後率偏師出隴右,於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過此戰蔣琬也只是騷擾而已,並不是真的要拉開陣勢打,沒多久退兵屬正常。南安當時屬於涼州的一個郡,如今屬於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當時曹爽為建功立業,興大軍伐蜀,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抵禦,姜維跟隨費禕率軍前去支援王平,最終打的曹爽大敗。由於這場仗屬於蜀漢防禦之戰,也就並沒有打到那之說。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當時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維為了策應他們的投降,率兵出隴右接應,與曹魏大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於洮西,之後成功胡族首領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遷往蜀地,達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戰是掩護胡人遷蜀,遷蜀受到了魏軍阻攔,並戰於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肅洮水之西。

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並依傍曲山築城,稱曲城,並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此地,以此為後方再與羌胡人一起進攻雍州郡縣。魏軍都督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抗,不過後來被鄧艾切斷了退路,曲城也淪陷,姜維於是率重兵奔襲洮城,不過又為鄧艾所所破,姜維只好撤軍。姜維最後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肅臨潭西南處。

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維又是以羌人為輔助,與曹魏大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都各有勝負,洮西並未被攻克,但姜維俘虜了魏中郎將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肅洮水之西。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當時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沒有了制約,於是立馬出兵北伐,幷包圍南安,不過由於糧盡而退。南安屬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當時司馬師殺夏侯玄、李豐等人使得曹魏內亂動盪,魏狄道長李簡甚至密書向蜀漢請降。姜維看到機會於是再次出征。姜維佔據狄道,進圍襄武,最終擊敗魏軍,斬殺大將徐質,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並遷縣民入川,之後率軍撤回。河關、臨洮在今甘肅臨夏與甘肅岷縣一帶。

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維乘司馬師病亡與夏侯霸、張翼再次北伐,率數萬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姜維則乘勝圍狄道城。之後司馬昭調整過來,派鄧艾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司馬孚為後援,姜維被擊退。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維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機進取上邽,並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姜維與魏軍交戰於段谷,但胡濟卻失期未至,蜀軍大敗,姜維也因此戰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段谷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起兵反抗司馬昭,司馬昭調走了關中兵力,關中空虛。於是姜維乘機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到達沈嶺。當時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維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馬望與鄧艾合力死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不得下,姜維多次挑戰,魏軍都不出。諸葛誕敗亡後,姜維撤兵。這次姜維進軍到的芒水在今陝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北伐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北伐,因為再過一年蜀漢就沒了,姜維率軍攻入洮陽境內,並與鄧艾戰於侯和,由於姜維遠征補給困難,最終為鄧艾所打敗,損失慘重,實力大減,姜維戰敗後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縱觀姜維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敗過兩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於敗,但勝也和諸葛亮一樣似乎沒有取得實質性戰果,敗的兩次則都與鄧艾有關。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將軍費禕死後,姜維沒了限制,幾乎每年都有進行北伐,只有最後一次北伐過了五年之久。

姜維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肅附近的地方,個人感覺打到最遠應該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時,當時姜維打敗王經,一路打到了狄道城這,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夏目歷史君


在真正的歷史上,姜維一共進行了9次北伐。姜維再怎麼厲害也抵不上諸葛亮,諸葛亮差點就是打到長安了,也距離長安也不過是幾百裡的路程,可是姜維打來打去始終是在魏國的邊疆裡面,一點作為都沒有,只是為了維持好諸葛亮的遺志而已。


姜維北伐的時候是從魏國西部開始,而魏國西部是河西走廊,在這個地方大概就是當今的甘肅省附近。在這裡經過了連年的戰爭,可是姜維依然沒有取得勝利,最後還是被魏國打敗了,劉禪投降之後姜維也投降了,可惜的是再也沒有北伐的人了。

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一直都在攻打魏國的邊疆,可是沒有取得什麼厲害的成就。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可是一直都牢記著劉備的心願,那就是興復漢室。劉備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做真正的漢室宗親,漢朝就是他們家族開的,看著漢朝一步一步的衰落,劉備真實的是痛心疾首。為了改變這個漢朝傾覆的命運,劉備決定從一個弱小的人慢慢的發展起來,他再也不去賣他的草鞋了,他決定和他自己的兄弟張飛關羽等人一起去亂世之中闖天下。

經過年年打拼,劉備逐漸的擁有了一塊地盤,先當上了漢中王,然後當上了皇帝。可是面對自己兄弟關羽和張飛的死,又被逐漸的放棄了,那個先攻打魏國的決定,一定要替自己的兄弟報仇,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改變也決定了劉備的失敗,結果劉備被東吳打敗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在臨死的時候,諸葛亮就牢牢的,記住劉備的話,一定要好好的輔佐劉禪,希望劉禪能夠有一天當上真正的皇帝。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國漸漸的恢復了元氣,也有了一定的兵力,但是距離討伐天下的能力實在是太遠了,和東吳相比甚至蜀國都是最弱的。所以每次北伐都是聯合動物進行的,這樣蜀國就算是攻打魏國也不會損失很大。


諸葛亮本來是有機會是攻打下魏國的。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錯失了機會,沒有按照魏延的方法去做,派馬謖去鎮守街亭結果讓自己失去主動權最後被迫撤退,五丈原也沒有燒死司馬懿。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遺憾,還有所有的大事都壓在他身上,終於是累垮了諸葛亮。諸葛亮實在是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了,司馬懿一直都堅守不出,諸葛亮是被活活耗死的。

但是諸葛亮還是比較幸運的,在北伐的路上,他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那個人才就是姜維。姜維剛開始是不可以投降的,因為他非常的忠君愛國,但是諸葛亮用母親來要挾他,而且他母親也是非常懂道理的,知道劉備是漢朝正統,所以最後將為投降了諸葛亮,諸葛亮把他當作弟子一樣培養。

最後劉禪投降了,姜維也選擇了投降,再也沒有北伐的了。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可是一直把諸葛亮當做師傅一樣,師傅說的話弟子就一定要誓死遵從。其實姜維也知道劉禪是不可以輔佐的,在蜀國當時那麼混亂的條件下是很難生存的。為了能夠北伐的話,姜維就一直沒有回到朝廷內部,而是一直只守在邊疆。

而且當時諸葛亮開闊了一個地盤,姜維再也是沒有必要去擔心糧食了,沒有戰爭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種地,有戰爭的時候大家就是非常強大的士兵,可以和魏國相鬥爭。只要這樣保持下去,蜀國就能夠越來越強大,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鄧艾率領一支部隊攻進了蜀國內部。而蜀國所有的人都勸劉禪投降了,劉禪本來還是不想投降的,但是見到所有人都這麼說,最後選擇了投降。



當時姜維聽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就哭得死去活來,想到師傅諸葛亮的意願還沒有完成,還有所裡的士兵都在為劉備效忠,想不到他的兒子劉禪卻如此無能。就這樣北伐就徹底的結束了,最遠也不過是達到了魏國的邊疆,再也沒有打下長安,也沒有統一天下,三國的蜀國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結束了。

你們認為姜維是不厲害?還是劉禪太無能了?那你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諸葛亮病逝以後,姜維作為諸葛亮的高足被極力推薦給劉禪,同時反覆勸諫北伐是維繫蜀漢存亡的關鍵。劉禪也堅持北伐的戰略,但在諸葛亮之後主政的蔣琬、費禕都消極的執行北伐戰略,致使姜維沒有大的作為。

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姜維逐步獨掌軍權。

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當年夏天,姜維就率領數萬大軍出石營,圍困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軍至洛門,姜維就因為糧食耗盡而退軍。

此後,到263年蜀漢滅亡,在十年的時間內,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大勝兩次、小勝一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其中與魏名將鄧艾交戰五次,無一勝績,僅有一次,鄧艾堅守不出,姜維沒吃敗仗。

姜維北伐的功過,與本題無關,就不多說了,看看姜維最遠到達了哪裡吧。

敘述姜維十一次北伐的過程,豹眼實在覺得就像懶婆娘的纏腳布,毫無趣味,幾乎沒有一點可聊的地方,就不囉嗦了吧。根據相關的資料,簡單說一下姜維最遠抵達了啥地方。

姜維北伐,主要的戰爭區域侷限在陝西、甘肅等地。具體到達了甘肅南安、洮西、洮城、狄道、段谷、侯和、沓中以及陝西秦川芒水、漢中附近地區。

從中可以看出,姜維北伐最遠到達了狄道,也就是今天的臨洮縣,在蘭州以南,屬於甘肅定西市。

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維率軍越過秦嶺到達芒水,即今天陝西周至縣渭河支流黑河,這是最接近曹魏核心經濟、軍事地帶的地區。

姜維北伐之所以乏善可陳,因為幾乎到達的都是兔子不拉屎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曹魏防禦薄弱,跟集體郊遊差不多,就不多說了吧。


豹眼看歷史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一代名將姜維繼諸葛遺志,為興復漢室基業,自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十一次北伐中有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持平四次,一次大敗,一次小敗,總體戰績是相當不錯的,相比之前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已成功將重心從之前的秦嶺西縣(現今甘肅隴南市鹽官鎮)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了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現今陝西周至縣渭河支流黑河)一線。那麼姜維在十一次北伐中,最遠到底打到了哪裡呢?此處又是現今何處呢?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可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說明,第一部分是蔣琬主政期間,第二部分是費禕主政期間,第三部分才是姜維真正獨立主持的北伐。

在蔣琬主政期間有兩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發生於公元238年,時蔣琬和姜維率軍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久撤兵。這次北伐不過是蔣琬對曹魏的騷擾,並沒有真正進取的意圖。

第二次北伐是因曹魏一方主動進攻而引發的,公元244年,曹爽領軍十萬進攻漢中,時蜀漢大將王平死守漢中,後姜維與費禕領軍前往救援,最終曹爽大敗而歸。

公元246年,蜀漢丞相蔣琬去世,主政大全由此交到了費禕手上,費禕歷來主張休養生息,不主張北伐曹魏。然姜維北伐之心堅定,費禕也並沒有強加阻攔,不過給予姜維北伐的兵馬確是非常之少,每次不過萬餘人罷了。在費禕主政期間,姜維一共進行了三次北分別發生於公元247年,公元249年和公元250年,主戰場都是在洮西,這三次北伐基本持平。

公元253年,費禕遇刺身亡,費禕死後姜維開始接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自此開啟了屬於他的真正北伐。同年姜維率軍北伐,再次出兵圍攻南安,只可惜因糧盡而無功而返。

公元254年,姜維第七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由隴西狄道北進,後斬殺了魏將徐質,此役小勝。

公元255年,曹魏實際掌權者,大將軍司馬師病故,姜維趁機再次由狄道北進,此次北伐姜維大勝,於洮西大敗魏將王經,後一路北進圍攻王經於狄道城。這便是歷史上的“洮西之戰和狄道之圍”。這也是姜維十一次北伐中打得最遠的一次。時王經率領殘部堅守狄道城,後曹魏大將陳泰領軍前往救援,姜維最終撤兵。

公元256年,姜維再度北伐,然此次遇上的不是一般的將領,正是後來的名將鄧艾。此役是姜維與鄧艾第一次交鋒,最終被鄧艾大敗。

次年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藉機再度出兵秦川,然魏軍採取堅守策略使得姜維終難推進,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姜維聞訊退兵。

公元262年,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與鄧艾交戰於侯和,後為鄧艾所破,此役小敗,後姜維因避黃皓鋒芒前住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北伐,最遠攻至狄道城一帶

姜維北伐十一次,屬第八次北伐打得最為出色,洮西之戰,魏軍折損數萬人,姜維乘勢一路攻打到了狄道城一帶,古時狄道便是現今甘肅臨洮地區,故姜維最遠打到的狄道城一帶應是現今的蘭州市以南,臨洮縣以北一帶。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諸葛亮死後,姜維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直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姜維的北伐才宣告結束,前後歷時25年。其中,姜維任最高統帥,親自主導北伐達六次,前後歷時達10年。

由於蜀漢地狹人乏,國力弱小,北伐的目的往往是以攻代守。諸葛亮制定的北伐策略中,上策是出兵關中,進佔長安;中策是佔據隴西,威脅長安。姜維北伐維持了諸葛亮的策略,但是由於出擊關中困難太大,因此大多時候都是採取中策,即兵出隴西。


姜維北伐打到的最遠的地方,是隴西的狄道城。這個地方位於現在的甘肅臨洮,距離蜀漢的門戶漢中,遠達六七百公里。姜維攻狄道,是在姜維第八次北伐的時候,時間是公元255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8年的時間。

狄道城是隴西的郡治所在,是隴西最高大堅固的城池。該地是後來李唐的發源地,臨近現在的蘭州,是扼守西域和關中的咽喉。向西可以進圖西域,向東可以威懾長安。

姜維遠攻狄道,初期打得曹魏的隴西兵團全軍覆沒,曹魏雍州、涼州二州的人馬損失過半,主將王經被迫退守避戰。但是,姜維的目標並不在狄道城,而是在曹魏徵西將軍坐鎮的上邽。狄道雖然位置重要,但還是有所偏遠。而姜維一旦拿下上邽,則長安將是蜀漢的囊中之物,蜀漢“還於舊都”的夢想也就更進一步了。因此,當曹魏徵西將軍陳泰率軍營救狄道城的時候,姜維趁機退兵了。


一番調整以後,姜維率主力攻打空虛的上邽。不過,這也被算作是姜維第九次北伐的事情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姜維後來圍攻上邽,遭到了宿敵鄧艾的阻擊,且由於蜀漢另一名大將胡濟的失約,姜維大敗,被迫退回漢中。

因此,在姜維的歷次北伐中,兵至狄道,可以說是一騎絕唱了,這是姜維北伐所到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大勝的一次。只不過,大概是天不佑蜀漢吧,這一次北伐,以及其後的遭遇,來勢兇猛,頹勢也兇猛。


蘇綻


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

蜀漢章武三年(西曆223年),在夷陵之戰經歷慘敗的劉備於白帝城含恨而終。深知繼承人劉禪不爭氣的劉備,唯恐自己死後,蜀漢江山會變了顏色,於是託孤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好好輔佐劉禪。

由此,諸葛亮掌握了蜀漢最高權力,蜀漢也自此進入了一段虛君實相的時期,對於蜀漢軍民來說,他們只知道諸葛亮而不知道大漢天子劉禪,而對於吳國來說,吳國朝廷也只知道蜀漢是諸葛亮說了算,而非劉禪。


而諸葛亮掌控蜀漢期間,對內恢復經濟,對外則持續發動對曹魏的討伐戰爭。最終,諸葛亮在討伐曹魏的戰爭中,因病去世於五丈原。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之後並沒有較為突出的表現,而諸葛亮的徒弟姜維,則在諸葛亮去世後,逐步掌控蜀漢的軍事權力,並且,繼續沿著諸葛亮的政策路線,繼續對曹魏發動討伐戰爭——從這個角度來說,姜維是諸葛亮的真正繼承人。

雖然才能比照諸葛亮略有不足,但是無比執著的姜維,從蜀漢延熙元年(西曆238年)開始,到蜀漢景耀五年(西曆262年)為止,在這二十四年時間裡,姜維累計發動了十一次北伐曹魏的戰爭。

蜀漢軍隊的遠征極限

從地理上,曹魏的西南部地區和蜀漢接壤。其主要地區,大致上位於今天的甘肅省境內,因此姜維發動的十一次北伐戰爭,蜀漢軍隊大多都只是進入今天的甘肅省境內,而後因為種種原因,而被迫撤軍。

在這十一次北伐戰爭中,一般認為,蜀漢軍隊最遠的一次征伐,是蜀漢延熙十八年(西曆255年),姜維對曹魏發動的第八次北伐。

在當時,曹魏朝廷處於一種很微妙的狀態。這一年,曹魏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司馬師去世,而司馬家族的權力並沒有在司馬師臨終之前,及時完成交接。


而此時曹魏畢竟名義上還是曹家天下,因此對於曹魏在司馬師死後,是曹魏皇帝親政還是司馬昭及時掌控權力,還處於未知狀態,由此,曹魏朝政一度導致相對混亂的狀態。

姜維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發動第八次北伐戰爭。這次戰爭中,蜀漢軍隊追殺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於狄道城,一般認為,這是蜀漢歷史上,蜀漢軍隊進攻曹魏的最深線。隨後不久,司馬昭完成了司馬家族的權力交接,並及時調度曹魏的各方面力量,粉碎了姜維的此次北伐。

狄道城在何處?

狄道城位於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境內。

在我國曆史上,臨洮堪稱一座名城。因為秦朝的長城,其西端,就是起源於今天的臨洮境內,由此可見,早在秦朝開始,臨洮就是胡漢勢力的分界點。


也因為這樣,在文學上,臨洮也成為一種代指,一個符號,如同長安、漢家、陰山一樣。

比如唐詩中歌頌盛唐名將哥舒翰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比如李白的《胡無人行》:

十萬羽林兒,臨洮破郅支。

殺添胡地骨,降足漢營旗。


藤樹先生


姜維的一生,主要是在艱辛的伐魏徵戰中度過的。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西取隴右”,結果是“維與魏將相拒南安”。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禕進軍興勢,部將王平襲擊魏大將軍曹爽,結果是“爽爭險苦戰,失亡甚眾,關中為之虛耗”。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軍除隴西、安南、金城,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結果是“涼州胡王白虎文、活無戴等率眾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維遣部將廖化進取洮城,結果“魏將鄧艾先自據城,維等不克而還”。

第五次,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維復出西平,誘羌胡以為羽翼,又與郭淮戰於洮西,結果是“不克而還”。

第六次,公元 254年,費禕死,姜維親率西蜀軍數萬,出石營、董亭進圍南安(治今甘肅省隴西縣西南),最後是“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維復出隴西狄道(甘肅省臨洮縣),結果是“魏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縣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乘勝“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出狄道,結果是“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與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後來魏國徵西將軍陳泰引兵解圍。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整勒戎馬,與魏將鄧艾戰於段谷,由於蜀鎮西將軍胡濟失期不至,結果為魏將鄧艾所破,蜀軍“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反於淮南,親率數萬蜀軍出駱谷,魏將鄧艾,司馬望合兵相拒,結果是“姜維數出挑戰,艾、望不應。”諸葛誕兵敗,維引兵還。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維出候和,進取秦川,“與鄧艾相拒,兵敗,還住沓中”。

姜維在蜀漢執掌前方軍權三十年,其間主動伐魏是一次,具體戰績是:大勝一次,小勝三次;相拒不克者五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殺傷兵數也是魏多蜀少。

公元250年,姜維的第三次北伐,出兵至金城郡(甘肅蘭州)西面的西平郡(治所西都,在今青海西寧),這是姜維所有北伐進入曹魏進內的最西方。在曹魏分割了東漢的司隸校尉部西部、涼州刺史部東部,新併為雍州以後,已經縮小的曹魏涼州便不與蜀漢的武都、陰平郡接壤,而是隔著雍州隴西郡。

姜維的第一次、第三次北伐能夠越過隴西直至涼州,可能是由於此時大權還掌握於對北伐消極的費禕,姜維之帶領了萬人左右的軍隊,不太受到曹魏的重視,或是軍力較少因而在後勤補給較為困難,選擇了較為靈活的路線等因素;同時,兵力較少時也並不適合與曹魏決戰,取結羌胡才是較為優先的目標,姜維的第一、二、三、五、六、九次北伐的路線都是由沓中陰平道,兵出洮西、羌中、金城。

而這一路線主要經過的沿途地名如下:

牛頭山(第一次);麴 山 、麴城(第二次)、臨洮(第五、第九)、侯和(第九)、洮陽(第九)、鍾提(第六)、狄道(第五、第六)、故關(第六)、枹罕(第六)、河關(第五)、金城(第一);西平(第三)。

253年,姜維第四次北伐,此時對北伐悲觀的費禕剛剛逝世,姜維得以帶領數萬兵馬出石營,經過在石營北方的董亭(今甘肅武山南),圍攻在董亭北方的南安郡。到了256年,姜維的第七次北伐,兵出祁山,聽聞曹魏安西將軍鄧艾已有所防備,姜維便折回,轉由董亭朝向南安,與鄧艾爭險不克,於是向東直趨上邦,由於蜀漢鎮西將軍胡濟失誓未能會師於上邦,姜維在附近的段谷 (今甘肅天水西南 )被擊敗 。 這是姜維在秦嶺以西 的諸次北伐中,推進到的最東端。

公元257年,姜維第八次北伐,走了諸葛亮沒有選擇過的儻駱道。儻駱道的南端是儻谷(今山西洋縣北)谷口,在漢中東北部,從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前往儻谷,途徑樂成(今陝西城固)與興勢(今陝西洋縣北)。

姜維出駱谷後,到沈嶺(金陝西周至南),曹魏將領司馬望、鄧艾聞知,據守與長城(今陝西周至西南),姜維推進駐與芒水(今陝西周至境內),這是他九次北伐之中發生在最東端的一次,而且推進得比諸葛亮時代的北伐還要更東邊。


江畔初見月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都是在《三國演義》當中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但是有一種說法是姜維十一次北伐,也是有根有據的,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在隴右和關中秦嶺一帶,而姜維多次北伐的範圍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說姜維最遠攻打的地方是狄道,會是現在的甘肅臨洮縣,其實這種說法在筆者看來並不正確,最遠的應該是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面對這樣的疑問,筆者在參考史料之後給大家做出正確的解釋。

┃姜維的簡歷

姜維字伯約,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他的同僚陷害不得已投降了諸葛亮,當時正趕上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培養的接班人馬謖因為兵敗被處死,而姜維就成了諸葛亮新的培養對象,最主要的是姜維和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一樣的,姜維不但心存漢室而且德才兼備,諸葛亮對姜維的培養是很用心的,先讓他訓練了五六千的虎步兵,姜維在朝見後主之後被封為中監軍、徵西將軍,諸葛亮死後就率領了各路兵馬,任右監軍輔漢將軍,從延熙元年一直到景耀五年這二十五年的時間中,姜維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網上主流的姜維北伐概況和筆者修正部分,引用部分出自於《三國志·蜀書》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師西入。《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漢中都督王平興兵據勢,姜維和費禕等率軍前去支援,曹爽大敗。

曹爽確實是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漢中,王平駐守漢中打敗了曹爽之後費禕的軍隊才過來,史料中並未記載姜維參加這次軍事行動。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青海西寧),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姜維傳》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十三年,姜維復出西平(青海西寧),不克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費禕遇刺被害後,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復率眾圍南安,不可而還。《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復率眾出隴西。冬,把狄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於綿竹、繁縣。《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十八年,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刺史王經戰於洮西,大破之。《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眾出駱谷,至芒水。《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三國志·蜀書·姜維傳》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

五年春正月,河西王琮卒。是歲,姜維復率眾出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姜維北伐的路線當中最遠到達了哪裡?做一下總結。

網上翻查資料和從書本中尋找這些證據用了不少的時間,能夠呈現給大家我也是很開心的,從這些當中能夠找的比較遠的有這幾個地方:狄道、臨洮、西平,都是在隴西的西北地區的一些地方,但是最遠的是哪一個呢?現在很多主流的說法是臨洮,在古代狄道也就是現在的臨洮,而西平就是現在的青海省省會西寧市。從地圖上來看的話,最遠的是西平而不是臨洮,所以作者在這裡修正一下的結果就是,姜維的十一次北伐當中,最遠的打到了西寧,如果大家對我的說法有疑問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和《三國志·蜀書·姜維傳》,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