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都說壇場上的鼓最難學,你對鼓又瞭解多少呢?

《荀子·樂論篇》中言:“鼓,其樂之君邪!”所以鼓似天、鍾似地。故而道教稱鼓為法器之王。道教所用的鼓分別為大鼓、殿鼓及手鼓三種,下面分別予以介紹:

都說壇場上的鼓最難學,你對鼓又瞭解多少呢?

一、大鼓

大鼓直徑約一米多長,除“開大靜”、“止大靜”用大鼓。清晨寮板交“四御板”給報鍾,報鍾接過“三清”滾三翻“落四御”交給大鐘,三翻畢交“四御板”給大鼓,大鼓接過“三清”前,持雙棰在鼓邊上: “嗑——嗑嗑——嗑”四下,接:“咚——咚——咚咚咚——咚——嗑(敲鼓邊)”,默唸:“雷——聲——普化天——尊”。接第二聲:“咚——咚——咚咚咚 ——咚——嗑嗑”。接第三聲:“咚——咚——咚咚咚——咚——嗑——嗑嗑——嗑”。三清接完擊長陣鼓,由慢到快,初默唸:“雷聲普化天尊”。至快時念不成可不念,變化花點,擊出風、雲、雷、雨、電、雹等聲響來。這時又有許多技巧鼓點,如“一馬單佔”、“霸橋泗水”、“快馬加鞭”等鼓點。頭翻畢,擊鼓邊一聲,再由慢至快。二翻畢擊鼓邊二聲,再由慢至快。三翻畢,擊鼓邊四聲(同落四御同)。

都說壇場上的鼓最難學,你對鼓又瞭解多少呢?

二、殿鼓

殿鼓是置大殿內的中型鼓,有豎在木架上或橫在木架上的,一般用於日常法事中。道教叢林有擊鼓聚眾上殿作日常功課的傳統。一般講究的是三通鼓後開壇誦經,鼓的打法同大鼓技巧差不多,大殿主在燒香時還要敲燒香鼓。其實殿鼓多用於法事中,鼓是道教壇場中的“法器之王”,一般壇場上,尤其是拜斗禮懺或放焰口,執鼓者多是請一些退下來的老高功或有經驗的老經師擔任。

都說壇場上的鼓最難學,你對鼓又瞭解多少呢?

三、手鼓

所謂手鼓即手中拿著敲擊的鼓。有帶手柄的,也有不帶手柄的,一般多用於在殿外出壇“轉天尊”、或者“上天地疏”、“祝將”、“祭孤”、“攝召”等道場。有的執鼓師因其只能一隻手擊鼓,一隻手拿鼓,故將其鼓打法稱之為:“一馬單佔”,鼓點也很好聽。

總之,道教的“鐘鼓之樂”屬純粹的中國古禮樂文化,現在我們看來,“鐘鼓之樂”的音域、音律、音色和音量遠不能表達一個具有一定程式和一定交響性的音樂思維。但是,它在人類音樂史上,甚至人類文化史上的意義給予多高的估價都是不會過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