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30歲我在北京買房(2):年輕人,真的不用著急

01 不要著急,房價一直漲是假的

上一篇文章說到,我對房價本來有自己的判斷。

那就是,北京的房價不會暴漲。原因有二,第一北京的人均收入是紐約的1/4,那麼北京的房價也應該是紐約的1/4,即6000美元/平米,3萬多,正好是15年的價格;第二,作為985畢業的碩士,美國大學全獎獲得者,我如果買不起房,那北京還能吸引什麼人?

所以,我是個謹慎樂觀的“看空派”。但16年那波暴漲,直接讓我懷疑人生,從此喪失了自己的判斷,成為一名十足的“房多”,每天跟著別人喊“京滬永遠漲”,“十萬不是頭”。

雖然對我來說買房非常絕望,但對房子的強烈渴望,我還是開始攢錢。日子過得很節省,整整一年,自己跟女友都沒有買過衣服,下館子次數也屈指可數。雖然嘴上跟別人說的都是“攢錢幹啥,不買房,又買不起”,但還是捨不得花一點錢。

我開始關注價格低的房子,下個鏈家、安居客之類的時常看看有沒有便宜一點的,也找中介看過幾次房子。

資金方面也在努力,能開的信用貸都開了,郵儲30萬額度,建行20萬,提前跟家裡親戚打好招呼,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買房。

焦慮加上折騰,心力憔悴。最痛苦的時間,我都害怕去上班,怕聽到同事們討論房子又漲了;害怕出去交際,怕別人問自己買房沒?

但我這麼努力,還是沒有在北京買房,原因麼,跟以前一樣。

30歲我在北京買房(2):年輕人,真的不用著急

而就在我努力的、無意義的為房子折騰時,突然之間,我冷靜了下來。

當然,不是因為自己開竅悟道了,而是我發現,北京的房子不漲了,旁邊人也不再對房子大加討論了。

2017年3月27日,北京最嚴的限購令發佈,房市瞬間凍結。雖然在慣性的力量下,之後半年北京的房價還在微漲,但那種可怕的暴漲沒有了,而從當年6月份開始,房價開始緩慢下跌,尤其是郊區和之前上漲最多的新區下降最為明顯。

比如亦莊、石景山,還有我後來買房的房山。

下跌什麼樣呢?我一個同事趕在“限購令”之前,把他一套房子賣了出去,80多平,390萬;到了年底,同小區同戶型,房子成交價已經到了340萬。

房價不漲了,同事朋友也恢復常態,外面環境重回和諧與平靜,然後我發現,自己的判斷又回來了,對房子的渴望也沒那麼強烈了。

不再焦慮後,我才有心力細緻考慮買房的問題,包括北京房價的發展趨勢、區域價格合理性、自己的承受力,開始關注自己真正的需求。

這次思考後,我覺得還是需要一套房子。但跟以前那種迫切追求不一樣,這次更加務實,我不考慮四環內、學區房等虛無縹緲的東西,不是說這些東西不重要,而是對我來說,暫時用不到,而且真的承受不了。

我所要的,是一個能居住、能安心、臨地鐵的房子,如果還能保值增值,那算錦上添花。

然後我開始慢慢的、放下心來看房,豐臺、大興、石景山,考察各區域的發展和環境,不著急。

時間來到18年10月份。感覺這個10月是個畸變點,在此之前,雖然房價確實降了,但大眾或媒體都異口同聲的說是個別現象,而10月份後,輿論口風全變,降價、甩賣,不絕於耳,以前大家說的“京滬永遠漲”神話,在這個月破滅。

我比較了一下房價走勢,到了12月份,我們單位附近的成交價已經回落到16年7、8月份的水平,雖然比15年還是高出很多,但至少覺得自己可以努力夠到。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的北京房產市場,成交價比掛牌價低10%很普遍,中介的房源很多都是掛個高價,但跟房主一談,再降20萬完全沒問題。

然後到了今年,在我慢悠悠到處轉時,恰巧撿漏發現這個房子,買在相對低價,撂下了心裡的大石頭。

02 年輕人,價格週期才是真的機會

經常聽說這話,“最好的買房機會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作為中介大力推銷房子話語,我萬分不同意。

這話隱含的意思是房價永遠漲,現在買以後都不會後悔。但就我身邊的人,如果是在16年10月份到18年10月份之間買房的,現在都後悔,因為房價跌了至少四五十萬。

雖然有人認為以後還能漲上去,但那時候如果再等幾個月就能省這麼多錢,大家都是普通人,誰會心裡好受?

那真正的買房機會在哪呢?

有一篇很火的文章,《人生就是康波》,週期大神周金濤的最後一次演講,說價格都是有周期的,瞅準週期抄底才能成功。縱觀這幾年的焦慮和辛酸,我深以為然,相信任何事物都是有周期的,包括房子,抓住房價週期的谷底,才是年輕人的買房機會。

怎麼抓住週期機會,很難。雖然我是個反面例子,但我想以自己的教訓總結一下。

第一,保持獨立思考。

還是那句話,古今能成大事者,都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種能力,我認為是最重要的能力。

這非常難。就拿房子來說,假如你跟我一樣,認為房子價格不合理,以下幾種情況,你還能保持自己的判斷嗎:

別人都說房價還要漲,你想不想買?

朋友都買了,就你一個人沒買,你要不要買?

家人和女友都催著說,快買吧,下個月又要漲五十萬,你想不想買?

我在房價暴漲的大潮中,就完全失去了這種能力,要不是自己沒錢,早就買在高點上,到現在不只損失幾十萬,估計以我小心眼的性格,每天得抑鬱的不行。

說實話,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少很少。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1990年初,正值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夜,房價歷史最高,據說只要東京的房子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央行有位經濟學家,一直公開主張房價、地價高得不正常,以後一定會崩盤,自己絕不買日本的房子。

但當時沒人信他那套學說,所有人都相信房價繼續漲,而現實也在不停漲。結果最後,他自己也不信了,沒忍住以最高價在東京買了房子。而買了房子後沒幾個月,經濟泡沫破滅,房價崩盤,價格直接跌去2/3。

這個經濟學家,就是現在的日本央行行長。

你看,連業內人士,日本央行行長都沒辦法獨立思考,可見在房價大勢下,堅持自己的看法和選擇有多難。

第二,不要著急,拉長戰線。

現階段的中國年輕人,包括我,都很浮躁。

也不怪個人,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樣子,太多的暴富神話,太多的勵志雞湯,還有太多人不安好心販賣焦慮。

摩拜轉讓美團,一篇文章《80後你的同齡人正在甩開你》廣為傳播;OFO最火的時候,各種新聞宣傳戴威成為90後億萬富翁。彷彿你不暴富,就白活了。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為什麼90後要快點畢業》,裡面說“你晚一年畢業,就晚一年買房;晚一年買房,就多花100萬;多花100萬,你用十年都追不回來!”我當時面對房價的焦慮,這篇文章功不可沒。

但買房後,我才發現,這些販賣焦慮的文章,都是瞎扯淡。

我讀了個博,工作晚,買房晚,但因為房價降了,19年買的房子,比16年初同學在同小區買的同戶型房子,也就貴了10幾萬。而我多了個博士學位,覺得這點代價完全可以接受。

慢就是快,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要一步一步來,平靜心情,然後慢慢等待價格週期回調。

《孫子兵法》軍形篇裡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想勝利,首要打造自己的實力,然後再等待敵方失誤,才能取勝。所以強者要善於等待,不要為了速勝,胡作,亂了陣腳。

具體到房子來說,我覺得應該以五年為週期,把一年想完成的事情拉長到五年完成。

我剛畢業一年內,焦慮讓我恨不得立刻買房,但又自己買不起,各種恨,恨自己為什麼工作晚,恨為什麼沒有中彩票買區塊鏈,恨父母為什麼沒法提供資助,恨房價為什麼暴漲,整日惴惴不安。然後焦慮之中到處看房,每一個都買不起,覺得自己人生沒機會了。

但房價降了,自己不焦慮後,反而在慢悠悠看房中,發現了很多價格合適的好房子。

所以,不作就不會死,對於家貧的年輕人,不要想剛畢業就買房,也不要跟其他同齡人比,做好自己即可。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句空話。

30歲我在北京買房(2):年輕人,真的不用著急

第三,充滿自信。

這一點其實是以上兩點的基礎,只有對自己實力有自信,才能不為旁人誤導,才能相信自己的機會必定到來。

本來我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到了北京厚,尤其是看到之前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買了房,自己的自信一下就沒了。

整日睡不著覺,體重上升,皺紋增多,減壽好幾歲。

真的沒必要,還是要相信自己,畢竟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如果都買不起房子,那這個城市也沒什麼前途了?

有了自信,才能有強大的內心對抗外在環境;才能獨立獨立思考;才能有條不紊堅持自己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