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愛迪爾珠寶眾籌被爆糾紛 2018年盈利大降四成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愛迪爾珠寶眾籌被爆糾紛 2018年盈利大降四成

2015年6月,愛迪爾在全國啟動珠寶眾籌項目,稱眾籌公司運營三年,由上市公司對其進行併購重組,屆時眾籌股東將享有眾籌公司上市帶來的高額收益。

彼時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得到了眾多各地珠寶商的追捧,紛紛加入。但遺憾的是三年多過去,資本市場經歷大跌,當年允諾的併購價格實現困難。

近期有珠寶商向GPLP犀牛財經爆料稱,愛迪爾不能按約定併購當初的眾籌項目,正處於和愛迪爾的糾紛當中。

GPLP犀牛財經也向公司求證,但令人意外的是,公司拒絕接受詢問。

不過在公司經營層面本身,GPLP犀牛財經也注意到壓力的確所在。

2018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愛迪爾2018年業績擬降逾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53萬元,原因是融資成本增加,營業收入減少。

2月27日,愛迪爾大股東還轉讓股份引入國資,解決業績不振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為對沖2018年業績下滑的不利消息,早在1月份就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增的公告:稱第一季度利潤預增350%~400%,原因是公司對江蘇千年珠寶有限公司及成都蜀茂鑽石有限公司的收購完成。

救火的水與被救的火併不匹配

愛迪爾的前身是2001年蘇日明和弟弟蘇永明、妻子狄愛玲共同出資設立深圳市愛迪爾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公司於2015年初上市,經歷了當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後,股價一直低迷。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水平一直較為平穩,除2018年利潤預降外,在之前的年份沒有大的波動。

按愛迪爾預計的業績水平,2018年將是公司多年來歸母淨利潤最低的一年。這樣的盈利水平直接公告出去,資本市場必然炸毛。因此,必須儘快把業績預增的一季報拿出來救火。

GPLP犀牛財經觀察發現,愛迪爾2018年年報預降的原因和2019年一季報預增的原因完全不同。2018年,愛迪爾面臨與其自身經營相關的重大問題,利潤下降要歸因於營業收入的增速下降和營業成本的上升。由於業績預告中沒有披露詳細數據,所以目前並不能夠清楚地知道其三大期間費用和其它支出項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各種原因共同作用下,愛迪爾沒有或不能夠再像之前的年度一樣獲得較高水平的收益,這一點是不會自發變化的。

而愛迪爾發佈的公司一季度預報,利潤增長的原因是全資子公司資產重組完成後的並表。這一原因導致的歸母淨利潤增長,是自發的、技術性的、會計導向的,與公司本身的生產經營水平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這一巨大的增長也並不具備與2018年度預告的業績預降相同的可持續性。

雙報齊披露事出有因

愛迪爾的2018年度預報修正公告和2019一季度業績預報,同時發佈於2019年1月29日晚。在這個時點上,愛迪爾不僅沒有完成一季度業績的會計編制,甚至連經營活動本身都尚未進行到一半。現在公佈的一季度預報,且不說真實性,它也決沒有可靠性可言。因此,我們可以推測,愛迪爾著急公佈一季度業績預報,完全是為了救資本市場的火。

資本市場上股價漲跌之事是商場常事,愛迪爾高層何必如此較真?

愛迪爾高層對此還真得較真不可。愛迪爾創始人蘇日明、蘇永明、狄愛玲,同其家族其他持股人,將其所持有之股份悉數質押殆盡,總質押量超過公司總股本50%。而在2018年10月18日,愛迪爾公告顯示,蘇永明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被浙商證券平倉,平倉股數共計為1999800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60%。對於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一致行動人,這樣的質押比例可能以使他們在發生危機時從公司出局。

愛迪爾珠寶眾籌被爆糾紛 2018年盈利大降四成

(圖1)愛迪爾近期股價走勢

GPLP犀牛財經根據歷史股價信息瞭解到,愛迪爾公司股價於2016年10月17日觸及4.60元的歷史低點,正是此時激發了質押證券的強平。而2019年1月29日時,愛迪爾盤中觸及5.03元的低值,與前期低點的距離只不到一個跌停。正因如此,愛迪爾的創始家族才要使盡渾身解數做好市值管理。沒有足夠的資源完成股份的回購,愛迪爾只好採用這種虛晃一招的策略。年報修正給了投資者一大棒,一季度預告再給投資者吃個棗,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愛迪爾與其實控人的質押困局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愛迪爾的貨幣資金較往年減少,應收賬款擴大。負債端主要是短期借款和其他的一些應付項,對流動性要求比較高。愛迪爾因此面臨一定的流動性壓力,除此之外,公司儘管盈利下降,其他的一切倒也還算正常。

但愛迪爾的實際控制人可還沒有萬事大吉。全數質押的股票一天不解質押,蘇氏家族就一天不能放心。公司沒有持續經營各方面的風險,不代表不可能江山易主。如果按照蘇日明質押股份被強行平倉和愛迪爾雙報齊發節點的股價,可以大概判斷,在押股份的平倉線在4.5元左右。市場情緒回暖下,愛迪爾的股價也有所回升,看起來離平倉線也越來越遠。但是,蘇家人距離將在押股份解質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如果長時間不解壓,除了日益增加的利息支出外,不可測的市場行情仍然會對公司的股價造成威脅。浙商證券的強行平倉使蘇日明失去一小部分股份,算是給了一個教訓。他們有必要儘快想辦法從質押困局中脫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