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山大學怎麼樣?

睿1593569


中山大學還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學校,雖然算不上最頂尖的前7所高校,但是也是可以排在前列的。

中山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科和理醫科多學科發展的高校。

在名氣方面,中山大學雖然也是百年老校,但不像清華北大那樣被全國人民熟知,也不像南京大學、上海交大、復旦等經常被人提起,也不如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科等那麼張揚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的進步。她就像南方一個溫婉的姑娘,一直在默默低調做事,等你發現時,才驚訝於她的進步速度,竟然已經達到了一個不錯的高度。當然這也和國家、廣東省政府近幾年加大了對中山大學的投入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有錢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我想中山大學已經開始在展露她的鋒芒,期待越來越好。

1、中山大學的基本信息

中山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985、雙一流高校。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

學校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

2、中山大學的王牌學科16個

雙一流學科11個: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A級學科14個(位居全國第12名):

A+:生態學、工商管理

A: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

A-: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藥學

雙料加身的學科9個: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次一級的學科7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

3、中山大學的排名

校友會的排名是全國第10。

而世界大學的排名中山大學比人民大學和武漢大學更高些,是全國第8位(人民大學就是錄取分數比中大高不少,但人民大學的世界排名一直不高)。

4、學校師資

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1人。

設有4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5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

5、中山大學的考研與就業

中山大學本科的深造率50%,在985高校中表現平平,甚至可以說和別的學校動輒60%相比,是有點低的,可能中山大學的學生更傾向本科就工作吧;而且升本校的比例近70%,和其他學校喜歡往外考相比,這個比例也較高。

對於想出國深造的,中山大學的這個比例18.8%,相比其他同檔次985也是有點低的,但去到的學校還是很不錯的。

本科的就業率只有91%也是不算高的。70%的人選擇了留在廣州和深圳,去北京和上海的人很少總共才5.5%(很可能還是當地生源)



煮酒論高考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個人覺得簡稱“中山”更合適),位於廣東省省會、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廣州市,1924年由“國父”孫中山先生創辦,時名(國立)廣東大學,翌年孫中山去世後改名(國立)中山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時與同城的教會學校嶺南大學優勢重組,2001年高校合併潮期間併入原有淵源的中山醫科大學,綜合實力遂更為雄厚。

中山大學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美其名曰“華南第一學府”,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頂尖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中山大學現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二位。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有16個學科進入前五、32個學科進入前十。現有兩院院士20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與青年學者14人。現有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10個,世界一流建設學科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並擁有附屬醫院10家。

中山大學應該排全國大學第幾名?客觀、綜合來看,中山進入前十強之列,在最後一名,即第十是合適的,位於北大清華、華東五校(復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人大、武大之後。也許,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可以列於其前,則中山退居一位,為第十一名。至於其他學校,如華中科大、國防科大、哈工大、西交大,只能再往後排了;南開、北師大、同濟、北航、川大、吉大等,又得往更更後面排了,中南、山大、東南、天大、廈大更在其後。



李子遲到了


作為中大的畢業生,我來說說自己看法吧。

一、名氣

中大的名氣,在南方好過北方,在珠三角地區,中大的牌子還是很好使的。

在國際上,受認可的程度也很高,因為在國際上的排名,中大一般還是比較靠前的。我自己申請國外大學的時候,不論是歐洲的大學,還是亞洲的大學(沒有申請北美,所以不做評價)都比較認可中大,所以中大的牌子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至少沒有讓我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處於劣勢。

二、發展潛力

近幾年中大的預算差不多成倍增長,不論是廣東省政府,還是國家都在大力支持中大的發展。有錢好辦事,學校對學科的投入、基礎的建設都很捨得花錢。我們知道自己的弱勢,也承認自己比起同城的華南理工,工科確實差很多。但是學校現在也非常重視工科的發展,目前也做了院系調整、專業調整,大力發展新工科。即將投入使用的深圳校區就是以醫、工科為主要發展路線,所以,我個人對母校的發展是很看好的。

希望我的母校越來越好!


在沙特留學的四川狗子


好不好都是相對來說,如果比清北復交,肯定是比不過。

中山大學是985工程,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中山大學的臨床醫學很厲害,當然,錄取的分數也比較高,其次它的理科想關專業很好。

邏輯學,化學類、生物科學類、材料類電子信息類、信息與計算科學、藥學、臨床醫學、數學類(珠海)等都是雙一流建設學科。

在遼寧的錄取分數和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都差不多。

選擇同層次的大學,主要看看城市和你想學的專業。


海大生涯


先來說說中山大學的整體實力吧。在中國高校中,中山大學的排名肯定在10名以內,在最近三四年的國內外大學排名中,絕大多數時候是排名第8,前面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時候,由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科性質,不是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還會排在第七。

評價一所大學,很重要的是要看它的發展趨勢。2000年時,中山大學在全國的排名還在15名左右。隨著2000年建成珠海校區,2001年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併,中山大學的排名開始在10名左右。請注意是10名左右,在各種排名中,有時還是在10名以外。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山大學開始了改革開放後發展最快的時期,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排名,中山大學都在穩步前進。相對而言,曾經的並駕齊驅的如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都由於種種原因,開始在排名榜上與中大不再咬得那麼緊。

但對中山大學來說,要再前進的難度就非常大了。排在它前面的幾所高校整體實力都較中大為好。為此,中山大學在校長羅俊來了後,提出進入“國內高校第一方陣”,第一方陣就是指的是這7所高校(或者有時也可以加上中國人民大學),言下之意,中山大學還不在第一方陣。不過中大現在肯定是第二方針的排頭兵。

如今的中山大學,已經不滿足華南第一名校的讚譽,還想在國內高校的第一方陣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當然,中大進入第一方陣,並不是說要擠掉哪所大學,而是在辦學的綜合實力上與前幾所大學能一決高下。

在最新的“雙一流高校”名單中,中山大學沒有懸念地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也有11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名單。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之後,與東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並列第9位。

在ESI全球前1%學科中,中山大學有18個學科進入,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二,只比北京大學少。這就是中山大學現在在全國高校序列中的整體情況,它在快速向前奔跑著,有著特別好的發展勢頭,但現在如果停下來或者慢下來,不但不能追上前面的學校,還會被其它學校超越。


中山大學現在的格局是“三校園五校區”。也就是廣州校區、深圳校區和珠海校區。五個校園分別是廣州的南校區、北校園和東校園,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分別是一個校園。其實更早前,中山大學分別叫南校區、北校區、東校區和珠海校區。隨著深圳校區的建設,才在校區上面又加了個校園。

2015年,中山大學決定建深圳校區,據說面積有5000畝,深圳全力支持,是交鑰匙工程。中山大學要在深圳建三個附屬醫院,在深圳主要發展醫學和新工科,一些傳統的文理基礎學科也會陸續建學院。

中山大學的環境非常優美。廣州新港西路的南校園叫康樂園,是全國最美的校園之一。在我看來,它可能稍遜於武漢大學的珞珈山,因為那裡有櫻花,還有高山。也可能因為廈門大學有海灘,康樂園稍微遜色。但與國內其它大學的校園相比,中山大學即使不比他們好,也肯定不會比他們差。說排第三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說並列第二也未嘗不可。康樂園的中央大草坪應該是全國高校中最大的單體草坪。

在中山二路的北校園,是醫科所在。學校校園面積不大,但非常靜謐。珠海校區臨海靠山,絕對是求學的好地方,有亞洲最長的單體教學樓,教學樓就在兩個山中間,把山連起來。深圳校區還在建設中,看過規劃圖的我,覺得還是很值得期待。


中山大學在廣東最為知名的三個城市都有校區,無疑將會在廣東的發展中有更為重要的作用。現在中山大學再做的一件事情很有意思,在廣州、深圳和珠海三個校區分別建基礎學科的學院,比如中文系,中山大學以後可能會有三個中文系,分別是中文系(廣州)、中文系(珠海)和中文系(深圳),有點像美國的伯克利大學、華盛頓大學系統,建設新型的中國大學多校區模式。但與美國的不同的是,這是完全意義上的一個學校。

中山大學的大手筆還在於引進人才。最近三年,中山大學新引進人才人數達到2800多人,中山大學提出了“人才倍增”計劃。這也為中山大學的小班授課和科研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017年,中山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全國高校第二,2017年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有49項,全國排名第一,2017年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研項目排名全國第一。在科研經費上,2012年-2014年一直在10-12億範圍內浮動,2015年大幅增長到17億,2016年更是增加到25億以上。科研經費實現倍增。

可能外界更為了解的是,中山大學有一個博雅學院,這是一個大一新生入校後再遴選的學院,每年招生在30人左右。學生學習期間不分專業,畢業時再選專業。在我看來,這個學院最大的特點是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壓力,在大學四年認真地讀書。讓學生認真讀書,聽起來很容易是吧,但這恰恰是中國大學普遍沒有做好的事情。

像博雅學院有很高的深造率相似,中山大學提出的目標是本科生有80%能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深造,也就是20%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後直接找工作。這是研究型大學應該努力的方向吧。

中山大學的學生享受著的是自由的學術風氣和氛圍。學生們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安排在學校期間的學習、生活,而且中大有比較好的發言空間,當然最近的情況表明中大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說說中大的歷史吧,中山大學建校時間是1924年。實際上,他是合併了三個學校後成為一個學校的,而這三個學校建校時間都早於1924年。中山大學在院系調整與嶺南大學合併嗎,嶺南大學建校時間是1888年。中山大學在2001年合併的中山醫科大學,與中山大學有很深的淵源,他是院系調整時中山大學醫學院與其他幾所學校的醫學合併而成的。中山醫科大學的辦學歷史更早,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博濟醫學院。

所以,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組成中山大學的每個學校都早於1924年,那為什麼中山大學選擇1924年為起始時間呢?因為孫中山先生。中山大學是孫中山親手創辦的大學,他為中大選校長、籌資金,寫校訓,寫畢業訓詞,幾乎什麼都做了。唯一遺憾的是沒能參加學校的首個開學典禮,當時馮玉祥在北京邀請他北上,孫中山大學人在北京。

很多人會誤以為中山大學在中山市,是因為不清楚為什麼叫中山大學,中山大學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更名的,中山市也一樣。所以,中山大學在廣州,在廣州,在廣州,不在南京市,也不在中山市。


中山大學在解放前的1930年代有過輝煌的發展,是全國最早建研究院的大學之一(另外兩所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魯迅曾在中山大學任教,但對中山大學的學科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應該是傅斯年和顧頡剛。對了,語言文字學大師王力,在院系調整時到了北京大學,在後來的日記中,他就曾說非常懷念的中山大學的任教時光。

院系調整時,中山大學很多學科被調出,工學院成為華南理工大學的一部分,農學院成為華南農業大學的一部分,醫學院成為中山醫科大學的一部分,師範學院成為華南師範大學的一部分,天文學到了南京大學、語言文字到了北京大學。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有人說中山大學是院系調整中的五大母校之一。

不過,嶺南大學進入中山大學,陳寅恪就是這個時候進入中山大學的。陳寅恪成為中國學者自由精神的代表。在中山大學的康樂園,有陳寅恪故居,工作日免費對外開放,成為中外諸多學者的精神聖地。

對了,忘了介紹中山大學康樂園的那些漂亮的紅樓了,人類學系所在的馬丁堂,是中國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校園裡的太多紅樓年齡都超過100年了。


關鍵辦學指標(數據截至2017年5月31日,來自中山大學官網)

辦學總經費增長迅速:2016年學校決算總收入超過70億元人民幣。

學科實力較強,影響力突出: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並列第2位,其中有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傑青78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

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效果逐步顯現,人才培養質量高: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醫學人才教育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

學生就業率(含國內外大學升學深造)、就業滿意度等均居國內高校前列,畢業生基礎紮實、發展後勁強:超過一半的本科畢業生在國(境)內外高水平大學繼續深造,畢業研究生主要前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單位等事業單位就業;在校生在ACM國際決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連續七年(2011-2017年)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獲得特等獎4次,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

科研競爭力大幅提升:2016年科研總經費突破20億元大關,位列全國高校第五。截至2017年,學校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項,建有一批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的科研平臺。

醫療規模和實力居全國領先行列: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2015年最佳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有1家附屬醫院進入前10,共有4家附屬醫院進入前50;2015年最佳專科排名37個專科榜單中,共有5個專科連續七年進入排名前5,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


靜觀教育


學校簡介

院校類型:985 綜合院校

院校隸屬:教育部

所在省份:廣東

通訊地址: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特殊招生:自主招生 藝術特長生 高水平運動員

獨立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歷史沿革

綜合實力

往年在豫錄取情況

學科建設

好評專業

2017年在豫錄取專業情況

校園風光


鄭州牛家長


中山大學歷來是高考考生、考研考生和家長們青睞的熱門!我正在開展相關課題研究,藉此機會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有意報考中山大學的考生們有所幫助!

中山大學成立於1924年,位於廣州市,,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時也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下面將從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及科研機構等方面進行介紹。

師資力量

截至目前,中山大學有3700多位專任教師,2000多位博士生導師,1500多位正高級職稱,1300多位副高職稱。2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119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6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位青年學者,20位“973”首席科學家(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81位傑出青年、48位優秀青年,29位“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8位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134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學科建設

1) 學科點數量:

中山大學設有4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7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共19個領域),4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特種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二級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核科學與核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特種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植物保護、草學、體育教育訓練學(二級學科)、設計藝術學(二級學科)、工程熱物理(二級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二級學科)、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臨床醫學博士、口腔醫學博士、工程博士、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會計碩士、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護理碩士、藥學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審計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應用心理碩士、藝術碩士、工程碩士、體育碩士。

2)重點學科(省重點、國家重點):

中山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1個 ,廣東省重點學科37個(包括攀峰重點學科20個、優勢重點學科17個)。

截至目前,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的最新統計,在ESI數據庫全部22個學科中,中山大學有19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入選學科數目居全國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

教學建設


有態度的童桐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n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為人才培養目標;以“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建設成為“國內高校第一方陣、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n 基本數據(2016年)校本部專任教師3553人

正高級

1394人

副高級

1189人全日制學生50417人

普通本科生

32375人

碩士研究生

12723人

博士研究生

5319人

本科專業126個

專業學位類別26種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

校園5個

廣州校區(含南、北、東三個校園)

3個

珠海校區

1個

深圳校區

1個附屬醫院10家國際合作學院2所實體化地方研究院9家國家級研究機構24個

關鍵辦學指標(數據截至2016年12月31日)

辦學總經費增長迅速:2016年學校決算總收入超過70億元人民幣。 \n 學科實力較強,影響力突出: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並列第2位,其中有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n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2人,傑青79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 \n \n

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效果逐步顯現,人才培養質量高:擁有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經濟管理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入選教育部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卓越醫學人才教育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計劃,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 \n \n

學生就業率(含國內外大學升學深造)、就業滿意度等均居國內高校前列,畢業生基礎紮實、發展後勁強:超過一半的本科畢業生在國(境)內外高水平大學繼續深造,畢業研究生主要前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單位等事業單位就業;在校生在ACM國際決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美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活動”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連續四年(2011-2014年)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總決賽冠軍。 \n \n 科研競爭力大幅提升:2016年科研總經費突破20億元大關,位列全國高校第五。截至2016年,學校獲得“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56項,建有一批有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影響力的科研平臺。 \n \n

醫療規模和實力居全國領先行列: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的2015年最佳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有1家附屬醫院進入前10,共有4家附屬醫院進入前50;2015年最佳專科排名37個專科榜單中,共有5個專科連續七年進入排名前5,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


專注教育30年


中山大學是由孫中山先生1924年親手創立,學校本部地處廣州,有著一百多年的辦學傳統。該校的學科特色分明,工醫見長,其它學科交叉融合。該校官網顯示,目前共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並列第2位,其中有11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該校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如生態學學科排名第一、工商管理排名第二、公共管理和海洋科學排名第四,社會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32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10。

求學中山大學,會發現只要自己感興趣且學習成績優秀,這裡有許多很強的專業可供選擇。臨床醫學是考生熱選專業之一,錄取分數甚至超過北大;中山大學是我國最早設置水文專業的3所綜合性大學之一,水文專業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就業率高;人類學是我國最早具有學士、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專業,專業實力居於全國領先地位;考古學專業在華南地區高校中獨樹一幟,在國內具有重大影響力。

“基地班”在中山大學隨處可見,能進入基地班學習的可以說是學生中的佼佼者。該校擁有7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覆蓋了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領域,目的是培養文理基礎科學人才;另外還有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

根據中山大學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2%以上,其中國內升學率佔比約27%,主要為985工程類高校;留學率約17%,去向主要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名校;直接就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於國企和私營企業,集中在三大行業,即“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衛生好社會工作”、“金融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微電子學、網絡工程、臨床醫學、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生物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軟件工程、歷史學、預防醫學、會計學、哲學、人類學、生物技術、法醫學、護理學、行政管理。


手剝筍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山大學是由國父孫中山親自籌建的國立廣東大學發展而來的,在孫中山逝世後在1925年由廖仲愷提議改名為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並不位於中山,而是位於廣州,有三個校區,是廣東的第一學府,也是華南的科研教學重鎮,為了支持廣東的發展,為廣東培養更多人才,學校建設了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

中山大學近些年發展非常不錯,在QS最新的大學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於大陸大學第八名,位於清北和華東五校之後。

中山大學的發展和廣東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背靠第一經濟強省,中山大學和廣東相互支持,廣東發展需要更多高等人才,而中山大學位居華南第一學府,當仁不讓的承擔起這個責任,為此,籌建了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不過,教育部對每個高校招生名額是有要求的,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在我們學校做報告時曾談起這個問題,廣東發展需要更多人才,需要中山大學多招生,而教育部對補貼學生的人數是有限制的,所以新擴招的很多學生國家並不給補助,為了這個黃達人曾專門跑到教育部解決這個問題。而為了補償中山大學的招生,廣東省在經費方面對中山大學的支持力度很大,中山大學作為一個文理科出名的高校,經費居全國第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廣東省的經費支持。這樣,中山大學的發展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有了廣東省的經費支持,中山大學引進了很多人才,已有的人才因為經費的支持也有更多成果,這樣強的學科更強,以前一般的工科也發展起來了,而隨著學校實力的加強,教育部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其實,國內高校的發展也是馬太效應,越有的越給你,這樣,強者恆強。

有了這些支持,中山大學發展的非常不錯,雙一流評選時入選A類高校,有11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包括哲學、生態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工商管理、電子科學與技術、藥學、化學、材料和數學。中山大學的醫學尤其不錯,2018年11月中山大學和九所雙一流大學建立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中山大學有19個學科進入ESI前百分之一,有兩個學科進入前千分之一。

中山大學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有14個A級學科,其中工商管理和生態學是A+。

總體來看,因為有廣東省的強力支持,中山大學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現在應該是除清北華五外非常有實力的高校,以後的發展也非常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